18

雷军先生,你根本不是凡尔赛文学的一员丨底片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NDk1NDE2MA%3D%3D&%3Bmid=2676317591&%3Bidx=1&%3Bsn=d9d5bbdb2d6631053f9c8192be5d0089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qmquuV.png!mobile

  《底片》:换一种语境,透视投资价值

雷军式的凡尔赛,背后是99.84%的人都学不来的商业天赋。

文丨曹玮钰

编辑丨董力瀚

来源丨投中网

小米成了千亿美元公司,我一点都不意外;雷军说自己“40岁一事无成”被奉为凡学大家,我也一点都不意外。

其实这两件事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如果你对雷军多年来的言谈有关注,就一定知道,这位的凡学造诣不是一天两天了。并且你可能没看透的是,雷军每一次的凡尔赛背后,都是无可替代的商业天赋在做支撑,是那种天赋溢出自然流露出来的凡尔赛。

如今雷军的凡尔赛文学已经不纯粹了,我猜“一事无成雷布斯”的哏能出来,大概也是雷军的商业感觉在发挥作用,他太知道在发新品手机的时候,用什么语感去贴近年轻人了。

但是没关系,凡尔赛仍然是理解雷军的最佳视角。最近小米迎来新机发售,雷军当起自家代言人,“中关村劳模”微博卖力吆喝。之前人们老说小米是卖硬件的,如今纷纷复盘起小米的成功密码,团队、战略、打法、理念方方面面被夸了一圈。

夸雷军的人很多,夸雷军投资能力的人也很多,但雷军投资上的本事,很多人还是没看透。相信我,要没有雷军的顶级投资能力,小米千亿美元的局,八成组不起来。

《底片》找了个好切入口,我们从投资的角度出发,好好谈谈雷军的凡尔赛,雷军的天赋。

1

“业余爱好”

我们从头说。

2007年,金山软件港股IPO,雷军功成名就,财富自由,辞去金山CEO,开始做天使投资,一出手就中了几个好项目。

在众人以为雷军转型“资本家”时,雷军一篇博客告诉大家误会了,天使投资只是休整阶段的“业余爱好”,是一种解决“痛苦”的方式。

这个说法太凡尔赛了对不对?

雷军口中的痛苦,在一般人看来,实在有点匪夷所思,用大白话说就是——闲着难受。

他说他喜欢新事物,看到好的idea闲置一边会“痛苦不堪”,还有,他喜欢聪明人,但如果不能与其共事,也是“很大的痛苦”。

而天使投资,居然恰好可以排解这些痛苦,你就说,巧不巧?可以分享创业快乐,着实让人如沐春风。

这是非常高境界的凡学——做事的动机高于事情本身,需要用另一维度来理解。

客观上看,他天生喜欢的新鲜事物和聪明人,其实是“创业项目”的标准,也就是说,雷军仅凭喜好,就天然能跟创业者走得很近。千万别小看这一点,这种喜好稍有偏差,求得的结果就谬以千里。

假设你喜欢的是怀旧、老派的事物,假设你喜欢的是“真诚的人”而非“聪明人”,这时若凭喜好去做投资,必然不灵。

离开金山后、创办小米前,是雷军天使投资人时期。回头来看,雷军做投资的驱动力是创业为主题的兴趣和趣味。所以我会说,雷军的核心竞争力是“天赋”,用投资话术说,这叫sense。

雷军曾总结了一套系统的投资方法论。比如,对于创业项目的十大筛选标准:

(1)能洞察用户需求,对市场极其敏感;(2) 志存高远并脚踏实地;(3) 最好是两三个优势互补的人一起创业;(4) 一定要有技术过硬、并能带队伍的技术带头人(互联网项目);(5) 低成本情况下的快速扩张能力;(6) 履历漂亮的人优先,比如有创业成功经验的人等会加分。(7) 做最肥的市场,选择自己能做的最大的市场;(8) 选择正确的时间点;(9) 专注、专注再专注;(10) 业务在小规模下被验证,有机会在某个垂直市场做到数一数二的位置。

再比如,雷军天使投资有三大心得:

第一,不熟不投。不是熟悉的人或者熟悉的人推荐的人,原则上不投资;不是熟悉的领域,原则上不投资;第二,只投资人。业务方向或者商业模式都有可能变化,一个优秀的创业者一次不成,第二次的成算非常大。第三,投资后,帮忙不添乱。最好的投资人是尽量不管理的投资人。

十大标准,如今听来平平无奇,不熟不投、不懂不投的框框也略显保守。但请注意,那可是十好几年前的事,当时中关村没有创业大街,星巴克也没有VC气氛组,创投市场尚未迎来vintage year。

而雷军的这套打法,就是从业余爱好出发构建而成的、放在今时今日仍不过时的体系。

2

投资的sense

我们常用“商业感觉好”来夸人,现在也是如此。那凭什么说雷军商业感觉好,有投资sense?

先下个定义,什么是“商业感觉好”——不需要深度思考,也不用长期积累,反复试错,一伸手就能做对决策。

雷军的投资sense体现在哪?当下资本圈很多被拿来讲了又讲、了不得的回报故事,其实是雷军十几年前玩剩的。有个例子比较说明问题,UCWeb,雷军一出手就收获千倍回报的案子。

当时为了一百万美元融资,粱捷和和何小鹏伤透了脑筋,时任联想投资副总裁的俞永福也很郁闷,他本人看好这个项目,于是拉雷军出来聊天,问他愿不愿意投资。此前,雷军曾发给俞永福一张“通行卡”,允诺“如果你将来要创业,无论做什么我都支持”。

而这次,雷军的反馈是“有条件的同意”。

他指出UCWEB最大的是团队问题,两位创始人都是纯技术背景。投资可以,但俞永福必须加入。

回看雷军提的条件,实在特别,这是一个创业视角的投资条件,而非纯粹的投资视角。

这称得上一个经典的极致的早期投资“攒局”案例。所谓攒局能力,就是运作能力,需要高超的识人断物,精准的趋势预判,以及强大的人脉资源整合能力。

“攒局”这事儿,放15年前的雷军来做,超前且完胜,因为这在当时并非必须,那会的资本市场并非今日成熟,投资人忙的是找风口、做品宣、制定人才标准。雷军可好,直接就把合适的人安到合适的地儿去了。

现在来看,“攒局”快成当下资本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了。不信你去看那些百倍千倍回报的案子,攒局故事都是标配。

另外,雷军在UCWeb这个千亿案例中的作用,也不止这一项,在业务上,也是由他主张放弃了ToB,专注在手机浏览器ToC市场。

雷军还讲了个教科书级的好故事。后面的融资,他是这么说的:在不久的将来,移动互联网业务的规模会超过互联网业务的规模;UCWEB要成为手机上网的第一入口;过去两三年已经小规模验证了团队实力以及业务模式。结论是UCWEB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百度、下一个腾讯。

总结一下,这段话的关键信息:市场够大、产品够硬、发展够快,下一个巨头已预定。细品一下,VC想要的东西,这个故事里面都有。果不其然,短短几个月,UCWeb又拿到晨兴和联创策源的千万美元融资。

请注意,雷军作为股东,对整件事的掌控能力是异乎寻常的——他像CEO一样组建团队、梳理业务,像顶级FA一样撮合融资,还给vc讲了个完美故事,换个人大概率做不到这份上。

所以啊,千万别小看了sense,这是种商业天赋,也并不是人人都有,包括一些圈中大腕儿。

雷军的投资能力早就是顶级的了,还有个趣闻做验证:童士豪曾一度想让雷军做自己的老板。

早年还在启明的童士豪,与雷军狭路相逢,共同投了几个项目,发现雷军对趋势分析透彻,一起投的项目成功率很高。事后不仅自掏腰包投了一度启明没过会的小米,还试图拉拢雷军进启明,做自己顶头上司。

要知道,童士豪后来也是连续7年上榜midas list的优秀投资人啊,说玄乎点,从那时起,雷军在投资上的本事已经是国内最拔尖的了——或许都没有之一。

3

没有投资能力,小米组不成局

所以,我们以雷军的“顶级投资能力”为前提,再来看小米这样一家千亿美金企业,会有什么不同?

事情会变得非常有意思。首先,毋庸置疑,弹药充足。粗粗来看,2020年三季度,小米账面现金及短期余额约在688亿元上下。这里的688亿不是对标基金aum的概念,而是实打实的“干火药”。

另外,不论sourcing能力还是所谓投后“赋能”,小米出手肯定是降维打击。

2013年底,小米开启“生态链计划”,雷军定下了5年内投资100家生态链企业的目标。生态链部门的投资团队十分特别,由小米产品工程师组成,投资标准也独特:不看BP,不做估值,只要项目契合,就做非占股投资。

与机构投资人不同,产品经理长期身在一线,更懂产品,也更懂企业。他们既是投资人,也是产品经理,不需要拿了项目“现学现卖”,产业+投资的双重角色,势必在sourcing游刃有余。

从投后“赋能”来看,VC的投后服务再怎么到位,也比不上小米的协同势能。小米投资了生态链企业,会在产品设计、渠道供应、供应链优化等各个环节给予实打实的合作,简直一台庞大的“养成”机器。

这样一台大型“孵化器”,“养成”效果也相当不错。截止到2020年三季度,小米共投资超过300家公司,总账面价值395亿元,同比增长37.5%。有一点值得注意,仅看小米生态链企业,IPO数量并不多,仅约4家,华米、云米、石头科技、九号公司。

这么看来,小米针对生态链的投资还带着一种自由——不赚钱的自由,或者说是求“大成”的自由。投资之于小米,是一种手段而非目标,是为了搭建整个生态,而非要求每个项目都实现指数增长,数倍回报。

即便如此,这种策略也能在最早期捉到厉害的独角兽。近期,机器人赛道最近热得发烫,而小米早在2014年就捕捉了佼佼者石头科技。当时的石头科技只有idea,花了40几天做出了demo,小米当即投资。2020年2月,石头科技科创板上市,当日市值约330亿,小米持股11.85%,持有价值近40亿元。上市不到一年,石头居然又成了A股仅次于茅台的千元股。如果小米坚持不懈,按近日650亿元市值来看,持有价值还要翻一倍。

投资玩得这么溜,难怪老被人说是投资公司。2019年一季度,小米投资利润占到总利润的近三分之一,连小米CFO都出来“辟谣”小米不是投资公司。做实业不爱玩“虚”的,但一家公司把正经投资做到这份上,还是得竖个大拇指。

某种程度上,没有超强的投资能力,小米组不成千亿市值这个局。

小米模式是什么?所谓“硬件+软件+互联网”,发力更强的板块在后两者。小米不靠硬件赚钱,产品“感动人心、价格厚道”,利润低得令人发指(小米承诺不超5%),但硬件是后两者的基础,也是生态链的砖瓦。

如此庞大的生态链工程,一家公司搞定全部实在太难。小米的生态链除了手机配件,已延伸至智能设备和生活用品领域,现有超过6000个sku,企业数量超过100家。

巨型的版图之下,投资是最聪明也是最高效的征战武器。投资了什么,便进军了什么,想拓展哪里,便投资哪里。除了不错的投资回报,小米还能与生态链企业收入分成,一石二鸟。另外,投资也是雷军的人才方法,比如小米联合创始人王川、小米互娱总经理尚进成、红米掌门人卢伟冰都是雷军通过投资收购得来的人才。

一个小米,已经容纳不下雷军的投资“胃口”。除了小米,雷军还有两只触手。

2011年,雷军与许达来成立顺为资本,走财务投资路线,与小米合投了上百家生态链企业,吃透了小米红利,之后又把移动互联网明星企业投了个遍,爱奇艺、快手、蔚来汽车、声网、怪兽充电……2020年收获了8个IPO。某LP向投中网透露,顺为资本十分活跃,投资业绩也相当不错,雷军亲力亲为,每个项目都要投决。

2018年,小米又与湖北省长江经济带产业引导基金共同设立湖北小米长江产业基金,规模120亿元,主投先进制造、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和无人工厂。适逢科创板落地,原本打算陪跑10年以上的雷军,意外收获了芯原微电子、乐鑫科技、晶晨股份等一批科创板上市企业。

从投资视角来看,雷军是个非常独特、有趣的投资人样本。

他精力旺盛“骨骼惊奇”,拥有超强的信息处理能力,一年大概要处理数百个投资案子,你自己算吧,雷军除了日常小米业务的管理工作,平均每周要做多少个投资决策?这种超强的工作量有几个人hold得住?人们老说雷军是劳模,说的没错,可千万别以为“劳模”是夸奖雷军勤奋的品质,靠意志品质当不了劳模,劳模根本就是一种天赋。

你所看到的雷军式凡尔赛,背后始终是有巨大的、99.84%的人都学不来的商业天赋做支撑的。

那位说,数字哪儿来的?

我胡扯的。

《底片》栏目介绍:拆解最有价值的案例,记录最值得关注的人物,用 “分析+素描”的写作方式 ,同时向GP、LP和读者提供阅读价值。 换一种语境,透视投资价值。

vieAFz6.jpg!mobile

转载、合作、加入粉丝群请联系小助理

(微信号:

ChinaVentureWeixin

VFvI3m6.jpg!mobile

UjYJj2Y.jpg!mobile

YFzYfaz.jpg!mobile

reE7Zrz.jpg!mobile

6NrEN3j.jpg!mobile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