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有了 Type-C 就能实现大一统?这是我的充电管理方案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sspai.com/post/64013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Matrix 首页推荐

Matrix 是少数派的写作社区,我们主张分享真实的产品体验,有实用价值的经验与思考。我们会不定期挑选 Matrix 最优质的文章,展示来自用户的最真实的体验和观点。

文章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少数派仅对标题和排版略作修改。

用意

来到少数派之后的第一篇文章,算是迈出出一步,也尝试分享一点自己的感受。这篇文章的标题和思路其实梳理了很久,涉及到的内容也十分繁琐,看看后续能否有时间改进了~

把和电源有关的东西看做一个独立的模块来管理——本来这只是一件非常小的事情,在过去的一年多的时间里因为诸多原因,对身边的设备进行了一次整理,目的是: 更小、更轻、更快、更少—— 体积更小、重量更轻、充电更快、携带更少。 「尽可能只使用一个充电器」 是希望达到的目标。

Type-C 的普及率「已经很高」,但它依然被许多中老年人称之为华为口;Type-C 或许各方面都有更强的特性,Micro 口却仍有新品,无法舍弃的 Lightning 似乎也不肯让步,如果你是 Walkman 用户那或许还需要考虑古早的存在 Wmport——但如果只考虑充电, 基本上就是协议支持条件下的 C2C 拉满,简单粗暴,本文结束。

评估需要

在做出任何的改变之前,首先第一件事仍然是需要评估手上有什么,要做什么,然后做到什么样——即便这是一个小事。

  • 第一件事,是检查手上已经有了哪些设备,并且了解其充电的接口和协议支持。确认最大功耗,和平时功耗,最恶劣的电源储备情况等。明白自己最大的需要是什么,或是缺了什么——即 了解设备

PD 协议本身也不是万能的,它也需要匹配对应的电压电流组合,所以更加细致的做法就是做个全面的检查——使用测电器查看是否握手,握手时使用的协议以及充电的功率是多少。直接看说明书和规格表是最快的。

  • 第二件事,是确定使用频率和使用方式。也就是我平时如何使用,充电的频率大概是如何,是否有快充需要等等。说白了—— 了解场景。
  • 第三件事,排除那些不得不使用私有协议和特殊电池;使用专用电池、专用充电器的,想办法通过手上已有的 USB 线材来解决,使用统一的线和输出接口,或是可靠的第三方方案。 一般来说,私有协议意味着多一件东西,除非它同时能够使用别的协议或是能够被诱骗到 PD (哪怕是还在使用 DC 充电的笔记本也有办法,需要做的或许就是到橙色软件上搜索关键词转一圈 「诱骗 + 笔记本」 两个关键词就行)

同样的,私有协议快充也并不是一个绝对的选择——在必要的时候择其快,在平常时 / 非绝对紧急的情况时不强求。

通过一些测试和场景记录来了解你的日常需要,然后取一个「公约数」(平均的需要)作为基准。

平日设备 用电需求 接口和协议

手机

一加 5 一加 7T

最高 20W

Dash/ PD

Type C 口 Dash/PD

相机

富士 XT3

最高 18W PD C 口充电

A 口座充 10W

Type C 口 PD

或使用 A 口座充

充电宝

Anker PowerCore Slim

18W PD

仅支持 PD 输入

Type C 口 PD

电脑

荣耀 MagicBook2018

15-25W TDP 锁定

仅支持 PD 输入

Type C 口 PD 其他设备 最高 20W C 口 /Micro 口 /Lightning 无线设备 暂无 暂无 其他电池 18650 AA AAA 额外充电器

评估结束,接下来则是找到正确的线来连接这个「公约数」—— 满足条件,恰当冗余。

在如今 C2C E-Marker 芯片(能够承载最高 5A 电流)的线价格已经愈加便宜,但最终使用 C 口的设备才是最后的阻碍。按高规格来买,实则提供额外的冗余,但平常用紫米、倍思、Anker 的线足够了。

私有协议、无线设备、特殊接口以及特殊电池,只能区别对待,别无办法。在真正大一统到来以前,最好还是 预留至少一个 A 口,作为转接其他接口的冗余, 如有必要那么就得解锁「尽可能只用一个充电头」的禁锢了。

梳理完常用的设备,手里大概就有 C2C、C2C(Dash)、A2C 以及 A2L/Micro 的几种线了。这听起来其实已经不怎么环保了……

现实如此。

简化装备

简化的方法,其实就是前文所说的,在协议支持的条件下,把规格拉满。而简化的直接目的,就是 「尽可能只使用一个充电器」 。但如果没办法做到,除了妥协也没有其他的任何办法。

日常出行一件

日常仅带一件,围绕着这一个 Anker PowerCore Slim 展开,满足一天的出行需要,并且能够对手机 / 相机进行充电——这就是基本需求了。10000mAh 的充电宝几乎不需要再做过多的打算,简化到只需要一根线就可以出门。

但是不得不吐槽,当年为了绿色买的的 PowerCore Slim 的输入只支持 PD 就令人感到十分无奈,也正是因为这个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的的限制也进一步加快了我统一 C 口设备的决心……按理说,换个货是更简单的解决方案。

fyUrqm.jpg!mobile 日常仅一件 但麻烦依然存在

只有 Anker 的充电宝,以及一条 C2C 线,真正的 EDC 也是为了毫无欺骗的日常服务。使用场景最高覆盖到一天两次手机充电或者带相机的临时一两次充电情况,基本上充电宝的电用完一天也就圆满结束了。

短途出行两件

短途出行,一般单日长距离或大于两天的简单出行。

这套物品有 Anker 的充电宝,一个 征拓 65W 2C1A 充电头 ,以及两条以上 C2C 大功率线,和一条 A2C 普通线。

这样的充电头作为小钢炮一样的存在,足够小也足够有力,在大幅度削减携带的内容物时仍能够保证使用的效率和便利性。多携带一台相机 电脑出门也能够覆盖正常使用,总之带够电池就行了。此外,手机的快充头是一定会带上的,省不掉。

满足手机 / 相机 / 电脑三者同时使用两个,或同时两个需要快充的场合,额外的输出口作为备用的冗余,A 口作为缓冲也能给其他的东西补一下电,三口同时工作也不会把更大消耗的设备拉闸断电。

长途出行三件

长途出行的需求一般来说要求也会更高,相应设备的增多也会带来困扰,多设备同时充电需求并未改变,本身准备更多也是为了更好应对突发的需要。短途时候的「或」场景,在长途是恐怕就要变成瞬发的「且」了。

Anker 的充电宝不变,一个闪极 100W 四口充电器 / 征途 65W 三口充电器, ThinkPlus 多国转换插 ,以及多条 C2C 大功率线和 A 口线,这个转换插则是作为预留额外的 A 口作为应急缓冲。

闪极的 100W 3C1A 充电头 ,在经过了两台电脑的 FPU+ 甜甜圈的烤机测试后依然有着理想的供电输出,已经缩小体积的产物也依然是钢炮一样的存在——至少现在的移动设备没能把功率全部拉满,也能够让这个充电头的散热在广州的烈日中稳定发挥。

YnABRnj.jpg!mobile 闪极 100W 与 征拓 65W 小而强力

长途旅行一般也不会只带一个充电头,转换插此时的作用也是提供额外的 A 口,来处理其他设备的需要。 PowerCube 陪伴了我四年,在今年更换成了 ThinkPlus 方案,同样还是向 「尽可能只使用一个充电器」 的目标靠近,当前的结果则是这个拓展插甚至也可以被省略。

其他的方案

小米充电宝 3 高配版 1C2A ,双向 65W 支持 PD,两个 A 口快充,大奶瓶一号。一般还是可预料的消耗较大的时候,中间没有补给机会的情景。会事先做一个判断需不需要这么一个奶瓶,因为真的很重。基本的诉求就是双向 65W,在没有插座或插座不能使用的地方临时延长电脑续航,并在使用完毕后能够快速重新备战。不过如果仅仅是「延长续航」,倒是 Anker PowerCore Slim 也能够做到……

七电 18650 二合一电池盒 1C2A ,这是大奶瓶二号。一套外壳,一套电池,18650 的新生,并且这个外壳也支持 PD 的输入输出,同理也作为电池的充电器来使用,它的 真实容量上限 取决于电池的上限。至于外皮用什么,那就完全看个人喜好,毕竟就是个吹风机和热缩胶皮能解决的事情。

VzMNriA.jpg!mobile 七电 18650 电池盒 三洋大红袍和热缩套

电池盒里使用的是国产版松下 18650+ 三洋大红袍的混装,尽管相比起聚合物电池在体积和重量上优势没有那么大,但作为旧的笔记本电脑电池、手电筒电池、动力电池,以及特斯拉一度无法舍弃的选择,18650 的使用还是更多地为了榨取剩余电力而重新整合的备用方案。

倍思 Vooc 车充 1C1A 。因为毕竟不严格地说 Vooc 就是 Dash(插上就能用),车充也是考虑到 手机的使用频率 / 优先级远大于其他设备 而做出的决定,最高优先,最先满足。

reEBjin.jpg!mobile 手机优先 其他靠边

跟电源管理有关的东西,其实有非常多的野路子,比起市面上常见的「大路」产品,许多 DIY 的产品也充满了想象力(或者说暴力),尽管颜值上难免会输,但实用的条件下可从来不差。

结果如何

脱离原厂解决方案的改善自然也伴随着风险,比如不接地引起的触电问题,第三方配件的稳定性问题,以及很客观的来自酒店、机场等公共场合的插座老化问题等等……但能够带来的便利性也是不言而喻的。

在功能集中度越来越高的今天,轻量化和简化是没有止境的,而从简能够带来的好处也并不仅仅是只有一个「背起来轻」。恰当地进行电源管理能够显著地减少背包里的线材和充电器的数量——而且, 电池和充电头的重量往往大于自己的想象。 整理过后的额外收获则是快速反应、拿起即走带来的无缝体验。

尽管大一统的趋势已经如此,因为 PD 的出现的共同兼容也是一种好事,但线的数量似乎没有太大的变化,线束依然会是背包里的易损、易耗物品,也会是当下几乎无法离开的纽带——比起以环保为由的省略,这个结果确实仍然令人失望。

bYfQZ37.jpg!mobile 线 线 线

感谢你花费了如此长的时间来度过本文三千余字的啰嗦,并在此获得了一个同样「失望」的结论。

> 下载少数派客户端、关注少数派公众号,了解更妙的数字生活 :leaves:

> 想申请成为少数派作者?冲!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