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十年阅读精选出来的 7 本书,改变了我的人生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1039724767390724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十年阅读精选出来的 7 本书,改变了我的人生

神译局 · 昨天
知道 + 做到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十年前,Alexander M. Combstrong还是一个害羞的家伙,十年后的今天,他已经成为了一名成功的作家、电视演员以及环游世界的旅行家。为什么他能有如此巨大的转变?是因为书,那些让他受益匪浅的书。为此,他把那年对自己帮助最大的七本书以及从中学到的关键经验列举了出来,希望也可以帮助到有幸看到的你。不过,最关键的是,一定要把学到的东西付诸实践。否则,就算看了再多的书,也依然改变不了自己。原文发表在Medium上,标题是:7 Books Chosen from a Decade of Reading that Completely Changed My Life。。

v2_b425dd54fa2a4da0b643ada16ec39ace_img_jpg

哇,我终于到达目的地了。我再也不用着急了。因为我赚了很多钱,够我长时间地旅行,而且我现在可以应付遇到的任何麻烦。我现在很幸福。

但这不是我一直以来的状态。十年的励志自助对我起到了很大的启发作用,靠这些我才能有今天。为此,我把那些对我帮助最大的好书都列出来,希望能对你也能有所帮助。

1:《蜕变:世界上最大的谎言就是你不行》(On Fire: The 7 Choices to Ignite a Radically Inspired Life)

本书的作者是约翰·奥利瑞(John O'Leary)。约翰·奥利瑞 9岁的时候曾遭遇一场大火,虽然最后他幸存下来了,但全身都被烧伤了,而且87%是三度的烧伤。如果说有谁是真正活过并且真正克服了困难的话,非约翰·奥利瑞莫属。

这本书之所以写得好,是因为它为改变人生创造了一种紧迫感,如果说有谁真正体会要紧迫感是什么样子的话,那一定是身上着过火的人。他用这本书教会我们,哪怕我们没法选择生活扔给我们什么,但我们始终可以选择如何去应对。这本书从一个几乎失去了生命的人的有力角度出发,讲述了如何去推动生活,如何去欣赏生活。

约翰·奥利瑞是浴火重生(专业术语叫做创伤后成长)的完美典范,他告诉了我们人在遭受重创后该如何克服,然后将自己推向新的高度。不管你经历过什么,永远都可以期待明天会更好,奥利瑞就是榜样。

“你未必总能选择自己走哪条路,但是该怎么走你总可以选择。”——约翰·奥利瑞,On Fire

但是,这本书的出色之处在于它的讲述角度。当你跟一个差点被烧死的孩子来比较时,你的任何借口很难再成为借口。这确实是一本改变人生的有力读物,令人激动,我会时不时拿起来重新看过,尤其是当我开始以为自己的情况不好的时候。

关键经验

  • 感激的程度是你能从生活当中感受到多少快乐的第一指标。
  • 一个人未必总能选择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但你永远可以选择如何做出响应。
  • 世事多变。因循守旧没什么好处。要学会接受新的现实,继续自己的人生,哪怕你不想这样做。
  •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很重要,没有什么是小到无关紧要的。
  • 放下恐惧,要无条件地爱生活。

2:《快乐竞争力》(The Happiness Advantage:The Seven Principles of Positive Psychology That Fuel Success and Performance at Work)

《快乐竞争力》传递的是有关快乐和成功的核心信息:成功带来的快乐远不如快乐带来的成功多。快乐带来了成功。

作者肖恩•埃科尔(Shawn Achor)通过本书介绍了积极心理学的7项原则,引导读者不仅去去找到幸福,还可以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相对于认为成功可以带来快乐的世俗观点,这是一个巨大的转变。成功根本不能带来快乐。但是如果你变得快乐,成功就会随之而来。所有这些结论都是有研究支持的,而且作者还跟来自财富500强以及五角大楼的人士一起工作过。他了解自己的东西,而且也很有趣。

不断在世界范围内寻找负面因素要付出巨大代价。这会削弱创造力,增加压力,减少我们实现目标的动力和能力。——《快乐竞争力》,肖恩·埃科尔

他解释了对世界的消极看法是怎么影响到你所做的一切,以及如何把消极变成积极,让你所做的一切都融入积极性。当如果你还是给自己做的事情注入消极情绪的话,是很难找到成功的。

关键经验

  • 我们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是因为我们是快乐的,而不是相反。
  • 快乐不仅仅是一种情绪——还是一种职业道德。
  • 如果我们让做对的事情容易些,让做错的事情困难些,成功就会变得更容易些。
  • 细微的、可管理的点点滴滴的改进是最好的。
  • 消极看法是一种习惯,但习惯是可以被打破的。

3:《The Slight Edge》

杰夫·奥尔森(Jeff Olsen)的The Slight Edge也把主题放在细微的、渐进性的改进上,而且这几乎就是全书讨论的全部。循序渐进是可行的,是真管用。

前提是,你的每一个行动,不管再细小,都是重要的。要么它会让你朝着目标迈进,要么会让你偏离目标。慢慢地,日积月累,集腋成裘。这对我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我之前已经写过一些这方面的文章。

不管自己喜不喜欢,成功人士会想尽一切办法把该干完的工作干完。 ——杰夫·奥尔森,Slight Edge

就这么一个很简单的前提。一步步,每一天。然后,你就会到达想去的地方。那就是你的优势所在。微弱的优势。

关键经验

  • 试着从做一点点开始,而不是一开始就想完成整个任务,这样入门更容易些。
  • 每一天前进一点点能到达目的地。所有的进步都是进步。
  • 走错路就是走错路,哪怕只是错了一点点。照着走下去,最终只会去到错误的地方。

4:《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Zen and the Art of Motorcycle Maintenance)

这本书对我影响巨大。这让我对高质量工作意味着什么有了全新的视角。它是通过对良质这个词进行了大量、漫长、深入的哲学研究后得出的,在这过程中作者踏上了漫长的旅途,而且一路上必须时不时修理他的那辆摩托车。全书既有趣又有改变人生的意义。

那么,什么是质量?每个人在看到它的时候都能知道,哪怕那可能是主观的。那良质是什么呢?怎么才能表述出来呢?

其实我建议你最好跳过本节,直接去看完整本书,因为我这里讲了就是剧透了。不过,如果你着急马上就想知道的话,以下就是他对质量的评价。

如果想要改造世界,就要先从一个人的心灵、头脑和手开始改造,然后由它们向外发展。 ——罗伯特·波西格(Robert M Pirsig),《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

良质不在于创作出来的作品。而在于创作者与作品相遇之处。因此,如果你想做出具备良质的东西,自身先要拥有那种良质。此处的要点是先打造好自身,然后把你自己投入到工作当中。没有创造者,良质就不可能存在,而创造者需要引入良质。

关键经验

  • 要想做出高质量的工作,先得改造自己,这样才能把自身的良质带到创造的东西身上。良质就是这么来的。
  • 这本书不好读,但是读完必定令你受益匪浅,不仅仅是良质方面——你还会了解到生活,哲学,人际关系,甚至摩托车。

5:《活出生命的意义》(Man’s Search for Meaning)

维克多·弗兰克(Viktor Frankl),犹太大屠杀的幸存者,意义疗法(Logotherapy)的发明者。这本书是弗兰克尔在二战前以及期间写的,但被集中营的警卫拿走了。二战后,他以完成此书作为自己的人生使命,而他本人在集中营的经历也成为他这一经典著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书由两部分组成,前半部分主要讲了他在大屠杀期间的经历,后半部分则介绍了意义疗法以及这种疗法如何可以帮助你。这两部分都有相互汲取对方经验之处。

弗兰克在集中营的妻子一项观察是,那些被关押的人对集中营的可怕情况的反应各有不同。有些人为了保命跟纳粹分子同流合污,然后变得就算没有更加也跟那些卫兵一样残酷。一些人在走入毒气室之前就选择了放弃自己的生命。而有的人则设法熬了下来,甚至还有了新的目标和洞察。这本书讲述的是体验如何会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人,以及如何可以将其应用到治疗或改善生活上面。

“我可以拿走人的任何东西,但有一样东西不行,这就是在特定环境下选择生活态度的自由。”——维克多·弗兰克,《活出生命的意义》

顾名思义,该概念主要围绕着意义展开。如果人生有意义,那么我们就会没事,甚至是幸福的。弗兰克始终都有他的人生意义,因为他要写书。而那些找不到任何意义的人更有可能熬不下去。这是一本有关人性的巨著,有趣,有见地,有时候还令人恐惧。

关键经验

  • 人生在于目的和意义。如果人生能找到意义,我们几乎可以熬过任何局面。
  • 如果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 虽然我们不能改变周遭环境,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

6:《黑猩猩悖论》(The Chimp Paradox)

这本心理学书用十分清晰和可行动的方式解释了我们的大脑是怎么工作的,而且未必总是出于我们自己的利益。因为我们的大脑的行为有时候会跟黑猩猩很像。似乎很懒惰,暴饮暴食,会自我控制,容易拖延。

这本书把人脑分为黑猩猩部分和人类部分。人脑的黑猩猩部分位于大脑非常古老的地方,那仅仅是为了帮助我们生存而存在的。与此同时,人脑的人类部分则要更加现代化,它希望我们能够蓬勃发展。问题是这两部分未必总能达成一致——而黑猩猩总是更强大的那个。第三部分是计算机——也就是我们的习惯。如果我们能够对计算机进行正确编程,它就能够绕开不听话的黑猩猩。

我们的黑猩猩大脑容易冲动,是短期思维者。尽管我们的人类大脑知道我们已经吃饱了,但仍然把手伸向第五块饼干的原因就在于此。它们充满了毫无逻辑意义的愤怒想法,只会让我们情绪激动。这就是黑猩猩。《黑猩猩悖论》的想法是,我们可以通过分散注意力或者把它关起来,这样来应对这只不听话的黑猩猩。

作为成人,管理好那头冲动的、情绪化的黑猩猩,将是决定你的人生有多成功的最大因素之一。——史蒂夫·彼得斯(Steve Peters),《黑猩猩悖论》

比方说,如果它就要伸手去拿那块饼干了,你可以给它安排一项任务去分散它的注意力,让它干点别的。但是,如果这不起作用的话,可能是因为黑猩猩害怕、愤怒或者悲伤,这时候就得把它关起来。装进盒子里面意味着让它把需要说出来的话说出来,不管那是多么的缺乏理性,不管是对朋友诉说还是写下来。当它累了的时候,你可以把它放进盒子里面,控制起来。

本书的理想搭配是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 )的《思考,快与慢》(Thinking, Fast and Slow),这本书也用类似的方式把人的思想分成两部分。它跟《黑猩猩悖论》相得益彰,可以帮助阐明和巩固后者的思想。

关键经验

  • 你不是你的感受。
  • 你的感受告诉你应该如何采取行动,但那只是个建议罢了。
  • 要设定不受外部因素影响的目标。
  • 你的感受也许是来自于大脑迂腐的那部分,尽管那种感受很强烈,但如果让它们宣泄之后,你就可以更加理性地看待事物。

7:《反脆弱》(Antifragile)

《反脆弱》的作者是纳西姆·塔勒布(Nassim Taleb)。“黑天鹅”这个说法就是他先提出的,意思是指股市崩盘以及9/11这样不可预测的大事件。在《反脆弱》这本书里面 ,塔勒布把他关注的焦点放在了脆弱性上面,或者,更确切地说,脆弱的反面。

英语里面没有一个词是能够代表脆弱的反面的。最好的也许是sturdy(结实的、强健的),但这不是真正的脆弱的反面。如果什么东西会因为受到压力而受损,那么反脆弱(它的反面)就必须是能够从压力中受益的东西。例子之一是人的肌肉。刻意地锻炼肌肉,肌肉就会变得更加强大(编者注:比如高强度举重其实相当于故意造成肌肉轻微撕裂,肌肉纤维在修复的过程中会变得更强韧,体积更大)。

人在生活当中往往不会运用反脆弱的想法。人会设法保持身体的结实和健壮来保护自己,但如果诸事不顺的时候,我们很少能够为变得更好做好准备。

唤醒天才的是困难。 ——纳西姆·塔勒布

他列举的很多例子都是投资方面的。他建议我们把大概85%的资产投资到超级安全的资产上,然后把另外15%的资产投资到风险高回报也高的地方。这样,我们就算遇到损失顶多也就损失15%,但是如果情况变得有点疯狂然后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那15%也许就会大涨特涨。2020年疫情期间比特币的走势就是这样。

关键经验

  • 脆弱的东西受到压力会破碎,反脆弱会因此而变得更好。
  • 寻求变得健壮或坚固不是最好的办法,当出现问题时,我们应该去寻求发展。
  • 高效并不是最好的办法。高效是脆弱的做事之道,因为没有回旋余地。
  • 应该把85%的投资放到超级安全的标的,把15%投资到有高回报可能性的标的,其他品种都不要投,就像杠铃一样在中间没有任何东西。

这些书对我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相对于刚看到其中第一本书的我,现在的我是已经变成了非常不一样的人,我变得更好了。

不过看自助励志书应该始终都要警惕一点:那就是当一切都没有改变时,它们可能会被用来作为改变的借口,总会存在这样的危险。书你都看完了,然后你觉得受益匪浅,觉得自己取得了巨大进展,但其实却没有任何改变。为什么?除非你付诸实践,否则改变就只是幻想。

不过,如果你的确看了,并且把学到的东西付诸实践,那你的生活也许就会不一样了,永远地。

译者:boxi。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