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特斯拉虎入羊群?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chinaventure.com.cn/news/78-20210108-359962.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特斯拉虎入羊群?

与其说特斯拉是羊入虎群,倒不如说特斯拉是在教会羊如何才能变成虎。

特斯拉再次亮出了獠牙。 

2021年伊始,特斯拉便正式宣布,中国制造Model Y以及全新Model 3正式发售。特斯拉中国官网显示,Model Y长续航版起售价为33.99万元人民币,此前为48.8万元人民币,下调了14.81万元;Model Y Performance高性能版起售价为36.99万元,此前为53.5万元人民币,下调1了16.51万元。 

这已经是特斯拉第4次降价了,通过其降价幅度不难看特斯拉想要抢占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决心。 

此前,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曾给员工发送了一封信,从这封信中,特斯拉想要抢占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决心更是跃然纸上。 

马斯克在信中写道:“我们很幸运,这个季度的需求量远远高于产量。为了确保取得最好的业绩,并赢得客户和投资者的信任,我们需要尽可能地在本季度剩余时间增加产量。如果你们找到了提高产量的方法,但又觉得自己的声音没有被听到,请直接给我发邮件。” 

特斯拉降价很快在市场上引起了轰动,在降价消息公布后的10小时内,Model Y订单数量超过10万辆。随后,特斯拉内部人士回应称:“Model Y 的预订和试驾都非常火爆,但是10小时10万订单的数据被夸大了。” 

尽管数据被夸大,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潮涌而至的订单使得特斯拉中国官网短暂“瘫痪”。 

有业内人士直言,Model Y作为高性能、全智能的中型SUV,其从50万元区间直接杀到30万元区间,这种降幅对新能源车市场影响力巨大,“这相当于虎入羊群”。 

特斯拉的底气 

1月3日,特斯拉宣布2020年共生产了50.97万辆车,交付了49.95万辆车。虽然交付量没有达到马斯克制定的“50万辆”目标,但已十分接近。 

而根据蔚来、理想、小鹏官方先后发布的2020年全年销量数据,三家分别交出43728辆、32624辆以及27041辆的成绩单。与自身相比,这三家均在销量上创历史新高,但在特斯拉面前,还是难以与之抗衡。 

时间回到2020年1月7日,马斯克在上海超级工厂启动中国Model Y项目时就表示,相比Model 3,相信客户会更加喜欢Model Y,“相信Model Y的需求将会超过其他车款的总和。” 

比起Model 3,此次降价的国产Model Y显然更可怕。据不完全统计,特斯拉至少已经和100家国内供应商达成了供货关系。目前,特斯拉的国产化率接近30%,到年中将达到70%,2020年年底将实现100%的本地化率。 

特斯拉逐步实现国产化,也就意味着其生产成本将会大幅下降,产品竞争力随之提升。 

“我们预计伴随Model Y零部件国产化率与产量持续提升,Model Y车型序列的官方售价仍有进一步的降低空间,持续提升特斯拉产品在国内市场的销量情况。”此前,兴业证券的一份研报表示。 

这样的判断并非无据可依。特斯拉曾在2019年第三季度财报中表示,国产Model 3的单位生产成本将比美国降低65%。 

虽然国产Model 3堪比杀手级产品,但国产Model Y的攻势比国产Model 3更猛。 

国产Model Y能与国产Model 3共享70%以上的零配件,从目前国产Model 3的成本控制情况来看,Model Y的起售价或许还有下探空间,再加上其优异的性能,国产Model Y的性价比之高或将能够如马斯克所愿——销量超过其他特斯拉型号总和甚至翻倍。 

分析机构也预计,2021年中国电动车市场整体增长的同时,竞争也会加剧,美国沃伦资本公司在最近一份分析简报中写道:“2021年中国会继续推动特斯拉在全球的增长,而且力度超过以往任何时候。” 

不得不承认的是,国产Model Y的推出,意味着特斯拉补齐了在中低端SUV市场的竞争力,更为紧张的贴身肉搏战即将揭开帷幕。 

剑指造车新势力? 

战争看起来已不可难免,特斯拉将会和国内新能源车企来一场真枪实弹的正面对决。 

目前,市场表现较好的国产造车新势力车企主要有蔚来、理想、小鹏和威马,但在与特斯拉的竞争中,中国造车新势力并不占优势。 

来自乘联会的数据显示,2020年前11月,特斯拉中国的销量为11.16万辆,而蔚来、理想、小鹏、威马的销量分别为3.7万辆、2.6万辆、2.1万辆及2万辆。 

这也就意味着,特斯拉的销量高于中国四家头部造车新势力之和。 

2020年三季度,特斯拉总产量同比增长51%;总交付量同比增长44%。其中,Model3和Model Y车型占三季度交付量的89%;Model S和Model X车型的交付量占11%。 

与销量一同大幅增长的还有特斯拉的股价。特斯拉的股价在2020年上涨超7倍,马斯克因此增加了近1400亿美元的财富。特斯拉在2020年进入了美国市值最高企业行列,同时也是全球市值最高的汽车企业。 

如果单纯从销量和股价上比较或许并不能完全说明国产新能源车企与特斯拉之间的差距。 

对于新能源汽车而言,基建设施绝对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然而,就在国产新能源汽车还在依赖第三方充电的时候,特斯拉却早已悄无声息地完成了国内的充电站布局。 

2019年的12月20日,特斯拉正式对外宣布其在中国大陆的第300座充电站建成,截止目前,特斯拉超级充电站已覆盖全国140多个城市,共2200多个超级充电桩和2100多个目的地充电桩,同时特斯拉在今天宣布亚太首座机场超充站已于北京大兴机场上线。这意味着只要是在一二三城市里,基本都可以找到特斯拉的充电站。 

在基建设施建设上,作为竞争对手的蔚来汽车明显落后于特斯拉。截至2020年11月8日,在蔚来APP上能搜到的充电站只有131座,涵盖全国58个城市。 

国产造车新势力虽然与特斯拉存在较大差距,但针对特斯拉接连降价,国内造车新势力的创始人们并没有表示出消极的情绪。 

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最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特斯拉今年早些时候的降价做法给蔚来带来了一些压力,不过后续的降价并未产生同样的效果。我们没有看到订单量受到任何具体的影响,这证明我们有自己独特的优势。” 

小鹏汽车CEO何小鹏在其朋友圈表示,这一次友商在元旦的降价我们挺有信心,连内部电话会都没有开,数据也完全证明,降价已经证明仅仅是营销的方式而已,而且还肯定是双刃剑。 

除了剑指国产造车新势力,上述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特斯拉也在向奔驰、奥迪、宝马等传统燃油车企宣战。 

此前,奔驰、宝马迈向电动化全新推出的第一款车型都是中级SUV,奥迪则是一款中大型SUV。然而,奔驰和宝马的两款车型价格都在50万元左右,奥迪的价格则超过70万元。 

不过这几款车型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并不佳,随着特斯拉Model Y上市,这几款车的市场压力都会变得非常大。“如果Model Y能够把这部分潜在车主吸引过去,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来说,将是一个巨大的突破。” 

倒逼汽车供应链完善 

2020年下半年,国内新造车品牌开始出现月销量间歇下跌,例如蔚来7月销量和小鹏10月销量都比上个月有所下降,但业内人士认为这并不能反映出新造车的颓势,而是产能不足所致。 

浦银国际研报也指出:中国希望通过特斯拉带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的发展,而特斯拉也借助中国的制造能力和蓬勃发展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 

短期来看,特斯拉或许会令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重新洗牌,但这种洗牌并非只是负面影响,从长远来看,国产新能源车企也的确需要这样一场危机。 

实际上,目前新能源汽车行业所面临的情况和10年前手机行业所面临的并无二致。 

2011年之前,虽然手机行业已经有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但一直没有有效的整合,而这种局面直到苹果的进入才得到了改善。 

表面上看,苹果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完善的产业链赚取了数以亿计的利润,但不可否认的是,苹果也使得国产手机产业链迅速完成了整合。 

伴随着苹果手机的普及,国内智能手机行业得以快速发展,这给国产手机品牌提供了很大的机会,华为、小米、vivo等国产手机品牌就此崛起。可以说,苹果对于国内智能手机行业及产业链的发展居功至伟。 

路透社曾在一篇报道中指出,特斯拉快速崛起的原因在于鲸吞式的学习能力。马斯克经常想把整个产业链都拿来自己做,他的目标一直是从合作、收购和招聘中充分学习,以便将关键技术纳入特斯拉的控制之下,以建立一个高度垂直整合的公司。 

而国产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最薄弱的环节就是整车制造,因此,借助特斯拉搅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间隙,可以倒逼产业链的升级,并带动动力电池、汽车设计、零部件等全产业链的快速发展。

特斯拉一次次降价,虽然为国产新能源车企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但也应该看到,在一次又一次的冲击中,国产新能源车企的韧性令人惊讶,中国自主品牌不但没有被打垮,反而迸发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与创新精神。 

或许,与其说特斯拉是羊入虎群,倒不如说特斯拉是在教会羊如何才能变成虎。

网站编辑: 王满华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