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被谷歌剪掉命根子的出海应用,没几个冤枉的

 4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zhuanlan.zhihu.com/p/115058740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被谷歌剪掉命根子的出海应用,没几个冤枉的

大数据话题下的优秀答主

​ 唐朝,模范和尚玄奘离长安出玉门,经八百里流沙,去往西天求取真经。在天竺十余载,他遍访名师,于那烂陀寺登台说法,四座皆惊。作为中印交流的使者,他为出海者千古垂范。

中世纪的北非,有一支改宗穆斯林拼凑的队伍,饱含热泪和哈喇子,前仆后继地向地中海对岸进发。他们以圣战之名,行掳良民、劫财物之实,横行四方为害数百年。

此二者,都是史上经典的出海案例。

近几年,中国互联的出海号角也是声震云霄。“到海外去!”,忽如一夜台风来,中国产应用漫山遍野地杀入安卓和苹果商店,占据了排行榜的前列线。

其中不少应用,都像玄奘一样,以丰富世界人民精神生活、展示中国互联网实力为己任。不过也有一些,近来被谷歌认定为北非型出海者。于是,广告被关,应用下架,纷纷被剪了命根子。一时间,哭声直上干云霄,大家齐声痛斥平台的沙文主义行径。

有媒体问我怎么看此事,我说:在朋友圈看呗!媒体还是不依不饶,非要让我给点评价。我沉吟半晌,酝酿出一句文言:

v2-a633964a0453f91b93842daca9cb94da_720w.jpg

我环顾四周,没见到几个良币应用被下架的。那些哭天抹泪的,都是何许人也呢?

这些人,也许是哪回上厕所便秘时,从邻坑听到一个词儿——增长黑客。不管本意如何,在他们看来,产品只要获客成本足够低、变现能力足够强,讲本求利有赚的话,那就干!

至于产品是不是没用,获客是不是靠吹,变现是不是靠蒙,那并不重要。甚至只有当这三个问题的答案都是Yes时,才真正找到了一条会所嫩模之路!

批发式生产

被剪了命根子的应用,多数集中在“工具”或者“小游戏”类。所谓工具,技术上看,就是那些花几块钱可以在淘宝买到基础源码,而且几乎不需要服务端的程序;产品上看,就是那些小白们乍一看是神器,其实屁用都没有的软件。

我说屁用都没有,略有点夸张,不过并不准备道歉。因为,如果你听说过下面几种应用的话,估计也会也同意我的观点:

  • Wifi增强器。你的wifi信号弱,装了我的软件就能变强。当然,实现也不难:只要把wifi信号多画上一格就可以了。
  • 省电软件。手机掉电快,装了我的软件就能多撑会儿。这个也不难,只要定期把后台的进程杀掉一批就行了。
  • 清理软件。这可是PC时代中国特色杀毒软件的鲁殿灵光!我看,应该申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靠各种数字对比游戏,让你在绚烂夺目的特效闪过的一弹指间,身子突然打了个冷颤,顿时连手机也请爽了许多。
v2-59fb6f71cc45b4a53de1eefff1a9be48_720w.jpg

其实,老外也有些赋闲或退休人士,爱折腾这些小工具,但是几乎没人花钱去推广。本来嘛,做一段盲肠出来,还上千万上亿地烧钱劝别人移植,难道这仅仅是出于高尚的国际主义情操么?

因此,这些工具软件的“开发”过程,往往是一次性上线一批程序,看线上数据,留存率高的就慢慢优化,太低的就直接扔掉。

有时候,有些流行的工具或小游戏,一时间在淘宝上买不到源码怎么办?那就干脆“换皮”,就是通过简单的逆向工程,把原软件里的一些资源换成自己的,然后再提交谷歌审核。这个过程基本可以自动进行,效率相当高。而且由于谷歌的审核也是机器做的,总能通过那么一些。据说有些成熟的团队,一天换十几个应用的皮都不在话下。

恐吓式获客

解决了低成本、大批量生产工具软件的问题,下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获客了。

东西既然没啥用,获客上就得有奇招。前两年,这种工具软件流行的营销绝招,是“恐吓式获客”。比如清理软件,一般的用户看到弹出下面这条消息,基本上就懵逼了,赶紧下载保平安,转化率高得简直让你怀疑人生。其实呢,你的手机啥问题也没有,那只不过是个固定的推广素材罢了。

这就好比街头算卦的,上来先说你十日之内必有血光之灾,你顶上瓜以后,再推销他的符咒就好办了。

恐吓式营销,还有些令人拍案的变种。比如,有人会干脆用一张白板做广告素材。你看见页面上有一大块留白,又没有齐白石的落款,一定会心生疑惑,非得点进去看看,于是点击率高的惊人,转化率就算是低一些,总体算下来获客成本也不高。

对于在二线蹭流量的工具和游戏来说,还有个营销套路是伪装。举个例子,你推广自己的游戏用王者荣耀的素材,效果往往会更好。也就是说,从软件设计和广告素材上尽量伪装成头部竞品,能蹭得不少流量,获得一批不明真相的用户。学术上,也把这种技术叫做山寨。

各类工具软件如何进行恐吓或伪装式营销,这算是给读者们留的练习题。你们没事回想一下自己碰到的广告,仔细品一品。

这些营销的套路,可以把获客成本降得很低。不过,由于工具软件往往用户时长不高,因此变现并不容易。这方面要不拿出点绝招来,想做到火穴大转还是很难的。

饱和式变现

于是,有一小撮勤劳勇敢的出海者,想出了许多神奇的招数,把变现打磨成了一项巧取豪夺的艺术。当然,必须要严正声明,规规矩矩地插几条广告,那是不在成功者的考虑范围之内的!老子他娘的是来挣钱的,不是来建设资本主义精神文明的!

工具软件的用户时长低,不过,很多运营者都知道一条秘诀:软件在后台活跃就行了,用户看不看有什么关系!在后台又能干啥呢?这里的技术细节多,说起来太复杂,简单打个比方,可以分为显宗和密宗。

显宗,以充电锁屏的广告位为代表。主要服务对象,是Facebook和谷歌等大型广告联盟。只要你的手机插上充电,就蹦出个广告来,你想发火一时都不知道该卸哪个软件。这玩意剪不断,理还乱,反正你骂你的街,我挣我的钱。

再彻底一点的,会在广告上画上一个大大的关闭叉,你充满希望点上去的时候,才发现跳到落地页去了。因为有些广告是按点击结算的,这些骗来的点击都成了钱。

密宗,就是各种各样用户不可见的劫持手段。主要服务对象,是按下载或购买结算的效果客户。要说原理的话,基本就是在手机上偷偷给广告主的服务器发个信息,告诉他:这个客户点了我投的广告了哈!回头他的转化得算我的!

那么用户点没点呢?广告都没看见过,要点了我是茄子。实际上,两年前的应用下载劫持,和近来风行的电商应用唤醒,都是密宗此不二法门的分支。关于这方面的科学原理,大家可以参考《互联网广告作弊十八般武艺(下)》一文。当然,技术细节就不展开了,免得大家学坏。

总之,活跃在后台的应用,一定不能闲着,要把权限范围内的能干的事都干一遍!这叫做“饱和式变现”。

当然,对于那些茅房拉屎——脸朝外的公司来说,自己下场干这些事儿怕脏了手脚。怎么办呢?行业惯用的办法,是找一家第三方公司,把他们的变现SDK嵌入进去,爱怎么干怎么干。不出事儿,大家挣钱分账;出了事,跟我有什么关系?

我没有道德洁癖。对于挣扎在生存线上的初创企业来说,为了生存,做点擦边球的产品和生意,其实算不上大奸大恶。

不过,您的企业融资多少亿,估值蹭蹭涨,早成了互联网标杆,连早晨喝豆腐脑往外喷的都是人工智能和云计算,还拿鸡鸣狗盗作为核心竞争力,并且坚信自己在做一项伟业,这是不是有点精神分裂了?

@-@

当然,谷歌苹果这些公司,因为店太大了,也免不了有些官僚主义。两年多前,我遇到Google Play的一位朋友,他问我:“最近听说有劫持作弊,严重不严重?”我当时就乐了:“您不如这么问,现在不劫别人的还能有转化么?”

后来,大概连自己谷歌的广告转化率都下降了,这才彻查了一番。对操作系统来说,解决起来并非难事。只是,开始还寄希望于显密宗诸法师们良心发现,因此以警告威慑为主,直到最近才痛下杀手。

当然,靠啥手段挣钱,跟我没有半毛钱关系,我既不羡慕也懒得谴责。只是,非要拿这些代表中国出海企业,作为互联网从业者的一员,我感到耻辱。至于绑架民意,把此事与围堵中国联系起来,声泪俱下地控诉谷歌的霸权行径的,那只能说是非蠢即坏。

有人说,你得坚守民族大义,控诉帝国主义霸权!我想问,当这些软件大肆劫持,把别人效果抢到自己名下,以至规规矩矩的创业者无奈退场时,他们又找谁控诉呢?

反而是钻空子的人,控诉的次数多了,正义感也莫名其妙勃起了:我都这么藏着掖着了,你凭什么不能假装瞧不见?广大亚非拉用户都没有去联合国告御状的,你凭什么要限制我?

对此,我只有如下的感悟。

据说,认知有四个层次: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知道;不知道自己知道。我想,这些之外,还有一个令人尴尬的层次:不知道别人知道。


我是@北冥乘海生,想吸收更多负能量,请大家关注我的公众号“计算广告”(Comp_Ad)和下面的知乎专栏:


Recommen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