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拼多多被知乎来了一拳后 我开始对大厂的“辟谣”麻木了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tech/1073737.htm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拼多多被知乎来了一拳后 我开始对大厂的“辟谣”麻木了

2021年01月05日 03:47 14781 次阅读 稿源:差评 14 条评论

今天,相信不少差友在关注拼多多的风波。以防有部分差友还不知情,这里差评君简单说一下事情的经过。起因是昨天,网上有人爆出,拼多多一位 98 年的员工加班后猝死。同是天涯打工人,大家迅速产生共鸣,并痛斥现在资本的无情,社会对年轻人的压榨。

?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1%2F0105%2F8d294e2fj00qmf9j8008lc0011600xgm.jpg&thumbnail=750x2147483647&quality=85&type=jpg

不管怎样,这是一条鲜活的生命呀,可拼多多对此一直毫无回应。

懂,这就是公关的 “ 冷处理 ” ,等下一个热点袭来,谁还记得拼多多的事儿。

可时间来到今天上午,网络上开始流传一张拼多多的回应截图。

?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1%2F0105%2F05ed7f29j00qmf9j8001sc000ff00lpm.jpg&thumbnail=750x2147483647&quality=85&type=jpg

虽然这条回应被马上删除了,但有网友已经截下了图片。

这条充斥着资本的冷血、对生命的漠视的回应截图,迅速把大众的怒火推到了顶峰。

但很戏剧化的是,拼多多下午通过第三方媒体对这件事做出了回应。

说 98 年员工猝死属实,公司已经跟家属一起妥善处理好了;而网传的拼多多官方回应属于不实消息。

原话是这样的▼

?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1%2F0105%2Fed253ee6j00qmf9j800ctc000ri04l7m.jpg&thumbnail=750x2147483647&quality=85&type=jpg

你可能会好奇,为什么差评君会用戏剧化这个词。

一方面,死者父亲的截图里,无论是话术还是截图的时间( 拼多多拿到了朋友圈 2 分钟内父亲本人亲自截图 ),都充斥着 “ 公关 ” 的味道。

而且今天整整一整天,我也在知乎上看到了各种版本的拼多多回应截图,有 App 端的截图,也有 PC 端的截图。

现在有人告诉我,这特么是假的?啊这。。。

而截图的人则站出来说 “ 这图绝对真实无误,拼多多你可以那律师函来告我 ”

?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1%2F0105%2F71410d64j00qmf9j80021c000eh00mrm.jpg&thumbnail=750x2147483647&quality=85&type=jpg

正在差评君感到震惊和迷惑的时候,知乎站了出来,怒锤拼多多官方账号的确发布了截图中的回应,直接打了拼多多的脸。

?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1%2F0105%2F049e0ac7j00qmf9j9002wc000il00wam.jpg&thumbnail=750x2147483647&quality=85&type=jpg

然后呢,拼多多很快就站出来进行了再度回应。

表示是合作供应商员工干的,不是拼多多,对于管控不严表示歉意。

?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1%2F0105%2F6cae7cf9j00qmf9j80095c000u001sxm.jpg&thumbnail=750x2147483647&quality=85&type=jpg

当然,又有小道消息表示,拼多多的公关负责人是阿里出来的,因为竞业协议,所以一直是以供应商的身份掌管拼多多公关。

?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1%2F0105%2Ff4d4b617j00qmf9j80011c000u000atm.jpg&thumbnail=750x2147483647&quality=85&type=jpg

所以 “ 外包 ” 是不是 “ 真外包 ” ,谁也讲不清。

事情大概就是这么个事情。

相信大部分人都跟差评君一样,看着这些年轻、鲜活的生命逝去,心里多少有些难受、惋惜。

员工的合法权益保障,不是社会压力大一句话就能糊弄过去的。

但除了惋惜以外,差评君面对这一波三折的剧情,还连带产生了一个很大的疑惑: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公司动不动就祭出 “ 不实消息 ”

随便举几个例子吧。。。

去年 11 月 16 号,说自己没有破产,也不会跑路,让大家不要信谣传谣。

?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1%2F0105%2F85ad0f2cj00qmf9j8000fc000ki0052m.jpg&thumbnail=750x2147483647&quality=85&type=jpg

现在蛋壳怎么样,大家应该已经清楚了。

还有很多,比如之前游族辟谣 CEO 被下毒致入院,说要给传谣的安排律师函。

?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1%2F0105%2Fb232d1cej00qmf9j80014c000c800hlm.jpg&thumbnail=750x2147483647&quality=85&type=jpg

结果,几个小时后就被打脸了。。。

虽然警方没有点名是谁,但年龄、姓氏等都跟传言符合。

?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1%2F0105%2Fe3e9a663j00qmf9j8004nc000og00icm.jpg&thumbnail=750x2147483647&quality=85&type=jpg

总之,只要有风吹草动,负面新闻冒头,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是一套 “ 消息不实,律师函警告 ” 打你两拳。

差评君思考了一下,感觉这主要是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成本低廉,一方面是真的有效!

你想啊,出来 “ 辟谣 ” 不需要进一步的具体解释,也不需要去论证,只需要一句 “ 消息不实,律师函警告 ” 就足够吓退很多人。

究其原因,个人、小公司是很难跟大公司抗衡的,如果真的惹上麻烦的话,跟大公司打官司是耗费时间、精力、金钱的一件事情。

所以不管你说的是不是真的,大概率都会在压力、麻烦面前低头,这些公司的负面舆论也就能逐渐平息。

正巧差评君是一个经历丰富的男子,就以自己为例给大家讲讲吧。

之前我们写了一篇有人利用拼多多店铺洗钱的文章,拼多多表示是“ 彻头彻尾的不实消息 ”,并且向我们索赔 1000 万。

?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1%2F0105%2F38b7a70fj00qmf9j8009sc000vq0114m.jpg&thumbnail=750x2147483647&quality=85&type=jpg

有人在知乎上提问,怎么看待差评被拼多多索赔千万?下面的人各种分析我们内容不靠谱,不了解电商行业。。

为了去论证自己不是造谣,我们就要想办法去证明自己没说假话,去跟法院证明整件事情,还要找律师,最重要的,要有足够的财力去打官司。

幸好我们当时有留证,最后还是证明了部分店铺涉及洗钱的事实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整个环节跑下来也费了不少事。

法院判决书节选▼

?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1%2F0105%2F3e79c8c4p00qmf9j8007wc000oo00dsm.png&thumbnail=750x2147483647&quality=85&type=jpg

另外索赔一千万的杀鸡儆猴出来以后,当时基本上没有人再敢去报道这件事情了。

而且,哪怕最后被证明了不实,这些出来 “ 辟谣 ” 的公司都不用负任何责任。

财新在去年年底发了一个文章叫《 洞穿赌博网络 》,侧面佐证了我们当初的文章真实度。

?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1%2F0105%2F991e4621j00qmf9j9008dc000u000ksm.jpg&thumbnail=750x2147483647&quality=85&type=jpg

这次,拼多多再次选择了冷处理,因为财新刚不动。

你可能会好奇,个人传播谣言尚且会被法律按在地上摩擦,难道公司发布最后被证明为不实的 “ 辟谣 ” 就没问题么?

我甚至在想,如果当初知乎没有站出来,那发截图的知乎伙伴,接下来会不会变成网友口中的 “ 蹭热点大师 ” 、 “ 无良 P 图人 ” ,甚至遭受网络暴力呢?

差评君特地咨询了律师,这种公司说谎的行为实际上很难被追责。至少很难涉及刑事责任或者行政责任,除非是散布虚假恐怖信息、疫情、警情、险情、灾情。

简单来说,赢了稳赚,被锤了也不一定亏。

也就导致了大量的公司面对负面消息的时候,直接祭出一手 “ 不实消息 ” 了事。

差评君倒不是想指责什么,毕竟有些事情并非是非黑即白的,有些 “ 辟谣 ” 很难去评价对或错,但是这些 “ 辟谣 ” 是不是有点不负责任了?

老实承认自己问题的公司被舆论锤的惨,而靠谎言编织的公关操作,反而让那些大公司们躲过了一波又一波舆论,甚至还能倒打一耙。

有问题被骂是对的,靠骗、靠糊弄、靠打太极躲避惩罚,怎么也成 “ 对 ” 的了?

这样的现象,真的是我们每个人都期待的么?

r2.gif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