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反向塑造:是什么影响了我们的认知?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www.tmtpost.com/4926161.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IjqYfqz.jpg!mobile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王智远

长期跟什么样的人打交到, 就会很容易被他们所“反向塑造”。

你一定听过这句话: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不可估量,不容小窥的。

当你周围的人都10点钟起床的时候,你会觉得9点起已经很早了,而如果你周围的人7点就起来了,你就会觉得8点钟已经很晚了。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的视野是有限的,而自己周围的环境是人接触最多的地方, 如果你周围的环境都充满了某种人,你就会不自觉的认为这些群体的判断就是大多数人的决策 ,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价值观和判断。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难独善其身,一不小心就就会被“反向塑造”。

比如你是一个尖子生,但被放进了平庸的人群中后,过了段时间自己的言谈,行为举止就会和他们相似。

也许一开始是不愿意的, 但是“当你觉得没关系”的时候,“反向塑造”就会开始了 ,它的力量很强大,如果自己心智不够坚定,则会陷入其中。

从反面角度,当“反向塑造”成功的时候,摆脱反向是件很难的事情,为什么小时候父母都要求自己的孩子不要跟 “学习不好的同学玩” ,一旦陷入贪玩的环境中,就无心去用功学习,其道理就是这样。

认知学学家斯坦诺维奇说过,人有三种心智模型: 自主心智,算法心智,反省心智 ,而 习惯就是通过反省心智把算法心智学会的技能变成自主心智。

若想逃离平庸,就要通过 机械式的习惯控制行为 ,通过 肌肉的记忆让身体反向控制大脑 ,与优秀者同伍,你会变得更优秀,当你意识到大脑,肢体行为,语言是可以被反向塑造的,现实中很多事情也会变得“豁然开朗”。

01.每个人都在“正反向塑造”中生活

我们先来说下塑造的定义:心理学中指出 塑造是操作条件反射的一种形式,塑造技术是强化一系列合乎期望的行为。

比如 人格塑造是实现优化人格整合,达到身心成熟行为健全健康 ,心理塑造,通过教育引导,锻炼实践等活动来塑造积极的人生态度等。

可以说反向塑造的定义就是 “操作条件反射” 的形式的一种反向作用。

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接受海量的信息,读过的书,接触过的人,说过的话,做的事,甚至朋友圈的各种传播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心智, 这些信息随时都在对大脑进行“微雕”与“塑造”。

信息对大脑的微雕是无处不在的:

要知道大脑的雕琢是一门长期主义工程,从人拥有元认知的第一天,学会吃饭刷牙,穿衣服,选专业,上大学等一路永不停歇, 在微雕的过程中,有些是积极向善的,有些则是消极悲观的。

人的一生其实就是大脑对真实世界的认知,大脑对世界作出反应什么样,社会就会给予相似的反馈,如此博弈,持续一生。

反过来说我们 人生的本质就是在围绕着“大脑用工,雕琢” ,所谓的工匠精神最值得投入的地方就是“大脑”, 大脑应该是每个人最引以为豪的作品。

因为大脑时刻把自己最有效的思考,通过语言,智慧输出出来,要求身体去行动,产生结果。

正向行为的雕琢,能够促进人的心灵成长,营造积极的心态,不断拓宽认知边界, 而反向的雕琢则像“熵增”一样,各种各样的信息植入到脑中却无意识知道,让其在混乱中度过 ,最后不思进取,节节败退。

塑造是成长道路上的双刃剑:

反向塑造不都是负面的,也有正面的,核心在于我们如何利用好它,我们所生活在万物互联的世界,不论你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会受到反作用力量的影响。

多数人都知道,在心理学中关于 认知世界有三个不同的区域:舒适区,学习区和恐惧区 ,我们借助舒适区和学习区来区分正向和负向就相对比较简单。

当自己进入一个工作和成长的环境是处在比较舒适之中,基本不用怎么努力和烧脑式学习,就可以轻松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但是这时也可能遭遇到反向塑造, 比如在一个地方时间久了,没什么进步不说,更有了能拉低你的能力和认知水平。

我有一位非常优秀的朋友就遭遇到这种情况,2年前我们在一起工作,他非常优秀,当时他自己有独立的业务负责,团队大概有20多人,后来因为发展离职去了一家头部公司。

头部公司的福利待遇都是NO.1的,这让他就陷入了 “舒适的环境中”。

大公司发展虽快,但竞争激烈,因业务变革从原本带团队到自己独立做事,再次见到他的时候从原本的精神小伙,却变了副模样,成了油腻大叔,不是他不努力,是环境改变了他的习性。

独立做事看似舒服,却拉低了自己的管理能力,实则是一种“反向塑造”。

与此相反的是,当自己如果进入了一个成长的环境中,那么就会倍感压力巨大,不仅需要学习很多东西,还需要努力适应大家的工作节奏, 那么在这样的环境中,自己遭到的反向塑造就是正面的,正向的。

事实上,这样的环境就相当于处在学习区与舒适区的差距,随着时间的增长,你所受到的反向塑造,产生的复利效益就会让自己变的越来越优秀。

华为的管理学当中,不仅仅要求高级干部要学习公司文件,还有轮岗制度,同时要求每年进行其他方面的学习,并且自费,不经过高级研修班的干部不予选拔,如果跟不上节奏就会被淘汰,这就是很正向的“塑造”。

很多人是不知道自己被“反向塑造”着,比如你可以看看我们身边的人,人手一部手机, 我们以为自己是手机的主人,可事实上你可能大跌眼镜,成为这部手机的“服务员”。

你需要给他充电,防护,充话费,每天投入大量的注意力在上面,当你操纵这部手机的时候,手机也在安排分配你本可以活出的更精彩人生。

你的时间在那些APP上只是一个数据,每天拿这些数据称之为流量进行解刨,让你毫无察觉的时候,推送着你喜欢的娱乐项目。

而他们可以居功自傲的向你展示我是占用用户时长最长的APP, 这就是一种“信息”方向的负面反向塑造。

因此, 当你想真正成长时,就应该选择正面的“反向塑造” ,而当你想混日子时,无疑负面的方向塑造更适合你,而这些往往都是在无觉察中侵蚀自己的。

02.“反向塑造”的各种类型

了解到反向塑造的作用是为了开启自我认知的大门,同时也改变自己的决策方式,在我们每天的社交中, 你了解到这个原理,那么别人对你的反馈,自己自然而然也就开启了“防护机制”。

在一定程度上,人的形态是 肉体加上意识性形成 的,那么到底是肉体塑造了意识,还是意识塑造了肉体呢?是我们塑造了社会,还是社会的影响塑造了我们呢?

其实我们和社会是一种互动关系,也就是说 人的存在塑造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而 生活的变化是随着社会节奏也发生变化,反向塑造了你的形态 ,简单来说,是相互作用。

从生活层面,使得我们被反向塑造有四种类型,分别是: 语言,行为,信息,环境。

  • 语言的反向塑造:

我们都知道,语言是用来表达所思所想的媒介,因沟通交流的需要而产生,人应该是 先有了思维想法,然后需要表达,才继而创造了语言。

语言是人沟通的必要方式,通过语言我可以知道 “别人所想”,交换观点,交换思维 ,进而通过思维来提升自身认知觉悟。

同时也是服务我们的工具,把我们的想法传达出去,就好比空气,能让声音从这边传到那边, 但是我们却忽略了一点,语言具有“洗脑”的作用,这背后就涉及到不同的价值观,利益点等。

反向塑造的核心是“反向”,若一个人想通过某种行为来改变你对他的看法,最为有效的方式就是 “语言沟通”。

除了单独一对一之外,像大型的培训会,沙龙也是最常见的塑造方式,集中式的交流,更有核心诉求的传播, 当我们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务必要站在自身角度出发,去权衡利弊关系,而不是被别人的思想所顺带走。

凡事预则立,三思而后行,我们在形式语言的使用权的同时,也要时刻保持塑造自身的人格思维。

  • 行为的反向塑造:

当别人做了一件让你高兴或对公司有利的事情,那么就 表扬他加上为什么 (原因或者这么做的好处), 来强调这个事情的意义是最典型的行为塑造方式。

在行为塑造的过程中, 适当的刺激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只有选好有效的刺激物,才能对目标起到相应的行为塑造作用,促进最终的目标实现。

比如现在很多App引导用户下单,就会设定首单的 利益点 ,“便宜”“时效快”等,来满足用户的心理,从而激发用户去使用。

除了引导外,日常对人的行为反向塑造中,一定要有目标或者参照物,将现有行为不端地依照预设的行为塑造。

在具体过程中,不断的进行修正来达到最终目标,多见的行为“反向塑造”有肢体类,习惯类等。

  • 信息的反向塑造:

以前我们只能在图书,报纸,电视上获取信息,或者是亲身体会中得到信息, 我们在有限的信息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甚至我们需要想尽办法去寻找信息的根源。

但现在身处信息爆发的时代,手机和网络的普及,让我们可以轻松获得大量的信息,可以说, 我们从一个人选择信息,变成了信息选人的时代。

现在的信息是想法设法的出现在你的面前,比如文章,短内容,图文视频等等,大量的广告, 没有依据的信息不请自来。

信息是“知识”产生的基础,知识本质是有利于人激发思维的,但目前看来信息对人的塑造存在两个方面, 快乐的会让你上瘾,多半无意义,烧脑的会让你思考,提升认知。

打开手机,各种各样的付费课程也是同样的道理,所以在当下时代, 辨别有效的信息也是反向塑造的一种能力。

  • 环境的反向塑造:

从高纬度看环境对人的影响,完全决定了一个人成长的起点和上限,以及在这个范围内加速或者延缓成长的速度。

比如你出身在一个高知的家庭中,那么自己所受的教育起点就高于一般家庭的孩子,如果你出生贫寒,反之环境对你的塑造就是朴实,简洁等关键字眼,当然这些都是天生很难改变的。

那么从后天性角度考虑,毕业之后环境还能对我们产生“反向塑造”吗?答案是肯定的。

一些高中,大专毕业年轻人早早的就出去工作的颇多,他们分别从业在餐饮,美容等行业,当然也有很多年轻人步入了互联网行业,5年后看,他们完全就有不同的人生轨迹,这就是环境所影响。

客观的说, 人最大的无力感来自于“环境的上限” ,你的目标可以远大,但 环境往往是困住你的一把无形的武器。

比如你想克服懒惰去读书学习,就需要换一个安静的咖啡厅,环境的制约是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的, 想要走向积极的“反向塑造”,环境与意志力缺一不可。

负面的“反向塑造”就像一股暗流涌动的势力,他会慢慢侵蚀自己,千万要小心不要被反向塑造成了自己不喜欢的样子。

03 “反向塑造”是不断强化的过程

现在不妨让你来思考下,思考的本质是什么?找方法论,找素材?其实都不是, 思考的本质应该是找到正确的方向,然后“强化神经路径”。

反向塑造也是同样的道理, 找到正确的方向, 不断的强化过程,带来行为,语言,认知的改变。

  • 小白鼠实验对我们的启示:

心理学家为了“反向塑造”小白鼠的行为路径,把它放到一个特定的箱子当中,这个箱子被一个隔板分为了两个部分, 当小白鼠熟悉了环境之后,心理学家就会给出一个铃声作为信号。

响铃之后,小白鼠所在的一侧的箱子就会通电,当它受到难受的点击,就会本能的逃窜到隔板的另一侧, 几次下来,小白鼠学会了铃声一响就赶紧跳到另外一侧以躲避电击。

后来研究者增加了隔板的高度,以至于小白鼠无论如何努力都跳不出去,在尝试多次失败之后,当铃声再次响起,小白鼠不跳了。

在此实验并没有停止,研究者又降低了隔板的高度,甚至比第一次还低,可是铃声响过,小白鼠仍然不跳了,而这一切就是反向塑造不断强化的过程。

当我们对环境,信息,形成已有认知之后,大脑就像行车记录仪一样,记录这些路径。

而下次改变了困难难度,本质就是挑战了已有的认知, 当再次接受新的认知之后,就会对以往的记录有所覆盖,而这一切就是不断强化“神经路径”的过程。

  • 理解事物本质的能力也可以被塑造:

多数人都会遇到的疑问,如何一分钟看透事物的本质,其实这些能力都是可以被反向塑造出来的,那么具体怎么塑造?

首先你肯定要 对这个东西或者相关辐射的领域有一定的了解 ,将工作中 遇到的问题找到答案,形成基础的方法论。

有了大量的方法论之后, 你会发现底层的问题都是相通的 ,反之解决的方式也差不多,那么基于大量的问题,再去找 问题背后形成的核心原因 ,也就找到了理解了事物的本质。

这样即使你从事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工种,你也可以进行能力的迁移。

我一个朋友原来在电商行业负责运营部门,后台转岗到医美行业同样游刃有余,这就是典型的可迁移, 发现问题本质的能力,将方法论转移使用。

再者就是拓宽自己的视野,视野的拓宽也是有方法论可以参考的,比如找在行业内比自己厉害的老师, 听他们对于某些问题的看法从而转化成为自己的认知。

因此理解事物本质大概有四个步骤:

一分析 事物形成的问题并找到方法论 ,二找到 问题背后的产生问题的核心原因 ,三 吸取比自己优秀的人的认知 ,四 总结规律,找到本质。

反向塑造的核心便是找规律,刻意练习,强化神经路径,走向复利的正循环。

04.负面的“反向塑造”如何走出

虽然我们通过上面的区分认知到了 负面和正面的反向塑造 ,也了解到各因素对”反向塑造的重要性”,但是在生活中, 有时无论你是处在“正面”还是“负面”的反向塑造的局面中,你可能都意识不到。

当自己处在正面的反向塑造时还好,毕竟这是一条让人积极向上有进步的塑造路径, 当我们处在负面的“反向塑造”中,我们又该怎么跳出来呢? 智远大概总结了下有四个方面:

  • 其一成长和进步的意识很重要:

“当你觉得自己过的舒服了,那就是最危险的时候”,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走出来很艰难, 因为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处于什么样的情况或者局面中。

所以,处在负面的“反向塑造”中的人,第一步最重要的基础就是 “你的意识” ,你要意识到 自己要成长 ,就像我每年都必须给自己报各种的学习班一样。

你要给自己制定进步的目标,可以以季度,年度为单位, 不能因为工作的忙碌而忘记了成长 ,如果你就是想混日子,那就没有任何办法帮你跳出来了。

  • 其二环境等因素的识别:

当自己有了成长和进步的意愿时,那么接下来自己就要有意识的去识别自身是否处于“反向塑造”的环境,氛围等当中。

你可以静下来问问自己,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 我有什么进步吗? 我是用原有的经验在做事,还是基于 现在状态我能学习到很多东西? 今后在这样的环境中,我还能进步吗? 这是我未来想要的生活吗?

这一切当你真正询问自己的时候,那么你就有拒绝负面“反向塑造”的意识了,意识到就是好的开始。

  • 其三敢于去直接面对:

你知道温水煮青蛙的故事,你也知道太舒服的环境往往孕育着危险,那么我希望当你思考这一切的时候, 去“勇敢的跳出”,要敢于迈出改变的第一步。

因为只有你在认知上和意识上有了“主动性”,才能真正的跳出来,同时,我们还要多看看外面的世界, 多去反思自己的过失,都能带来改变 ,让自己有勇气从“负面”的反向塑造中跳出来。

  • 其四换圈子,结识优秀的人:

你是要登上山顶的人,“跑步的时候不要回头”,冲刺的时候不要犹豫,所以在人生的时间轴上,你要不断强化自己, 主动和优秀的人去切磋,并且定时更换自己的圈子。

商业哲学家吉米·罗恩曾经提出著名的“密友五次元理论”,当中说到,与你亲密交往的5个朋友, 你的财富和智慧就是他们的平均值 ,这句话就是典型的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现在思考下,你身边的朋友都是什么群体?事实证明, 每个人的财富,身体素质以及心智模式,基本上都能在与我们关系最密切的五个人身上找到踪迹。

我跟什么样的人来往,最终也会变成什么样的人,这是最典型的正向型“塑造”。

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是处在反向塑造中,但是每个人都仍然可以做自己的主人,选择优秀的一面持续进步,发扬。

想要更好的去成长,一方面我们要 警示“负面”的反向塑造,防止停滞不前 ,另一方面也要 积极的利用“正面”的反向塑造,让自己保持开拓认知边界的饥饿感 ,这样才能掌握人生轨迹。

写在最后:

大脑可以被反向塑造,人生依然也可以。

后真相时代,为什么有些现代人接受的信息越多,反而越失去了明辨是非的能力? 因为他们都在被大量无效信息反向塑造着。(本文首发钛媒体APP)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