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95后的赛博社交:互联网搭建了桥梁,也构筑了孤岛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new.qq.com/omn/20210102/20210102A02F3M00.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32INJz.png!mobile

编者按:没有人一直年轻,却一直有年轻人。全球18亿年轻人,他们是充满潜力的一代,互联网让这一代年轻人拥有了前所未有的自我表达权利,他们通过网络交流、学习,创业。

他们从网络中汲取养分,又用自己的创造力反哺这个繁荣的生态。从爱好到职场,他们的人生观和职场观与父辈有着显著的区别。

打工人、干饭人,这些年度爆梗背后是年轻人对于职场、生活的自我解嘲,也反映了他们对于严肃议题的独特思考。如何正确认识这一代年轻人?为了解答这些问题,腾讯新闻联合众多优质创作者,围绕95后这个“年轻群体”,通过行业观察、人物故事、市场报告等一系列的内容,试图为大众揭开这个新兴群体的真实群像。

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庄俊朗

“95后?我觉得并没有什么95后。”1997年出生的小塔说。

不知不觉,第一批95后已经26岁。过去曾投往80后、90后的目光,如今投向了95后。有人说95后更加自我,有人说95后更加多元,有人说95后更加佛系。

在这一个个标签中,有些不过是每代年轻人都有的特质,同样的标签曾贴在80后身上,之后又贴在90后身上。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1996—2000年出生的人口超过7000万。

如果要给7000万找一个共性,最突出的就是——95后是第一批“互联网原住民”。

21世纪前十年,中国网民数量呈现飞跃式增长。据时代财经梳理历年CNNIC(中国互联网中心)报告,2001年中国网民数量只有约2000万,到了2010年,这个数字已经突破3亿。2010年的报告中,作为接触新事物的生力军,30岁以下的青年常年占据了七成以上比例。

对80后、90后而言,这是一个互联网“从无到有”的黄金时代。而当95后踏入青春期时,互联网已经成为了随处可见的寻常事物。

如果80后、90后是“互联网移民”,那95后可以说就是“互联网原住民”。

相比起80后、90后,95后更加熟悉“陌生人社交”。有些人把空闲时间花在B站、微博、知乎、豆瓣等网站上,并习惯于在评论区与人互动。很多人则更进一步,把线上认识的陌生人,转化为自己的熟人。大有线上社交取代线下社交,陌生人社交取代熟人社交之势。

与此同时,互联网也促进了95后社交圈的分化,无论是喜欢二次元、音乐、历史还是哲学,95后都能方便地找到志同道合者。

95后与95后之间的差别,可能比之前每一代都更大。从这个意义上说,确实“并没有什么95后”。

jABfeue.jpg!mobile

赛博社交”

“我现在的人生,已经非常赛博朋克了。”小塔对时代财经笑道。

“赛博朋克”是一种科幻概念,像电影《黑客帝国》一样,人类脱离肉身,与其他人在网络沟通。在某种程度上,小塔确实实现了“赛博社交”。

小塔1997年生,家在安徽铜陵。她的网名叫做“巴别塔”,因为她觉得“这个名字很酷”,但时间久了,大家都叫她小塔。小塔觉得自己“本来就不是什么开心果”,中学时交际也不多,大学认识的几个朋友,一毕业就各散东西,渐渐地也就不怎么联系了。

2019年本科毕业后,23岁的小塔继续读研,没想到2020年又遇上了疫情,不得不在家远程上课。一天下来,就是把自己锁在房门内上课,然后打打游戏、上上网。

小塔的母亲抱怨她社交太少,“也不出去约约朋友”。但她不知道,小塔玩得最好的朋友跟圈子,都是在网上认识的。

小塔从高中时就开始结识网友。正值青春期的她,在豆瓣上看到一个名为“午夜极丧”的小组,就顺着加了小组的微信群。群里大多年纪与她相若,但大部分人也跟她玩不来。“他们的负能量,比当时的我还重得多。”小塔回忆。

幸而,在群里她结识了一个很聊得来的女生。这个女生后来又把她拉到自己的群里,在这里,她又认识了更多玩得来的朋友,通过他们接触了更多的圈子。渐渐地,小塔把社交的重心都放在了线上。

“人在现实生活中,能认识的人本来就少,而且也很局限。”小塔说,“能遇到自己喜欢的人,本来就是小概率事件。”

当然,95后并不是第一代拥有线上社交的群体。但对80后,甚至90后来说,他们步入青春期时,互联网世界依然是一片处女地,能够冒险踏入这个领域的,并不是多数。

但当95后开始对世界好奇的时候,线上社交已经成为“稀松平常”的一部分。他们或许会接触线上社交,或许不会,但只要想接触,到处都是道路。

相比起上世代以门户和论坛为主体的互联网,本世代的互联网天然就适合社交。

上世代的BBS通常以“帖子”为中心,用户在帖子上留言,却不会在意其他用户是谁。

而本世代的微博、知乎、豆瓣等,则是以用户的发言为中心。因为看到一篇文章、一段书评,甚至一句话、一篇日记,而感到趣味相投,进而私信聊天成为朋友,成为自然而然的行为。

即使有95后对线上社交感到陌生,身边也到处都是“引路人”,带你走进线上社交。例如2000年出生的哭哭告诉时代财经,她之所以开始线上社交,就是因为当初的一名学姐带进来的。

桥梁还是孤岛?

其他年龄段的人,或许会对95后、00后有一种偏见,认为互联网的普及,让他们过于重视线上的世界,却忽视了线下的人生。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太“宅”。

不少人确实符合这种刻板印象,例如小塔就认为,线下并没有遇到什么趣味相投的朋友。1995年出生的思秀,也很符合大家对“宅女”的刻板印象。她告诉时代财经,自己除了工作,大部分时间都是躺在床上刷B站。

与小塔不同的是,思秀并没有真的在线上“认识”了什么朋友。作为铁杆二次元的思秀,广州一年一度的“萤火虫漫展”自然不可错过,但即使参加漫展,她也是一个人去。

她认为,B站就像是一个二次元的大家庭:“看着屏幕中不断扫过的弹幕,就有一种很多人陪着自己做某件事的感觉。”

但同样是95后,也有不少人很少把时间花在网上。生于1996年泳欣就告诉时代财经,自己的朋友都是“朋友搭朋友”认识的,其中大部分都是职中时期的同学介绍的。“花在网上的时间,除了跟线下朋友打手游之外,就是有时候会刷抖音。”

时代财经问泳欣:“平时都跟朋友做什么?”

“打麻将啊。”她直截了当地回答。

小塔跟泳欣,可以说是95后的两个极端,还有更多的人,则分布在这两个极端之间。时代财经接触过的20余名95后中,大多数人都对时代财经表示,自己在线下与线上之间,寻找平衡。

哭哭的情况,或许代表了不少95后试图寻找的平衡。她在高中时通过学姐介绍,加入了一个名为“Philosophia哲学社”(简称P社)的小圈子。P社由北京某所高中的一群学生发起,但成员早已超出地域限制。

哭哭是江苏南通人,跟大部分高中生一样,身边也并没有多少哲学氛围。对哲学感兴趣的她,很快成了P社的活跃分子,在P社认识的朋友,一直维持到现在她读大学。

但哭哭并不认为,线上与线下有什么冲突。她试图向时代财经探讨这种平衡:“人的维度是有很多面的,既有兴趣爱好,有对知识的追求,但同时也有吃喝玩乐,有感情需求。”她认为,不同的圈子能够满足她不同的需求,这是生于互联网时代的好处。

确实,互联网文化的繁盛,满足了95后的不同需求。很多95后从青春期开始,便知道自己并不囿于现实的桎梏,去追求自己喜欢的爱好,结识志同道合者。例如哭哭喜欢哲学、思秀喜欢二次元,小塔喜欢前卫摇滚……他们之间并没有太多共同话题。互联网搭建了一座座桥梁的同时,也构筑了一个个孤岛。

更容易遇到对的人

线下与线下,甚至也是互相转化的。

对95后来说,有一个词肯定并不陌生,那就是“面基”。“面基”指的就是线上认识的朋友,在线下见面。

如果是网恋的话,“面基”通常是“惊险的一跃”,“见光死”的情况不在少数。相对而言,朋友“面基”就安全得多。

一直宅在家中的小塔,在2020年国庆期间,也外出“面基”了一次。当年10月2日,她跟线上群里认识的10来个朋友,在南京租了一晚别墅“开趴”。她戏称,这是她们群的“长三角分部聚会”。

小塔之前也“面基”过几次,所以对这个过程并不陌生。但这次还是有点担心,“因为这次人数很多,而且有男有女,过夜怕不安全”。

但小塔还是去了,毕竟大家在线上都认识了超过一年,而且参加聚会中的几个人,是小塔已经“面基”过的。小塔告诉时代财经,这也是“多人面基”的一个要义——要有一部分人是先见过的,与另一部分人相处就更加容易。

“面基”的结果让小塔松了一口气:“大家都是网上相处时的模样。”参加聚会的10来个人中,超过一半是95后。小塔认为,一方面当然是因为小塔自己就是95后,另一方面也是因为,95后对线上交友的方式更加熟悉。

来“面基”的人中,最远的奥斯卡甚至来自香港。奥斯卡出生于1995年3月生,算是第一批95后。奥斯卡告诉时代财经,自己在读书时,并不能很好地融入其他同学,所以成了“宅男”。从早年天天在香港的高登论坛“水帖”,到后来接触了内地的知乎,一次机缘巧合中参加了一次线下聚会,并从此认识越来越多内地的网友,小塔就是其中一员。

在奥斯卡看来,95后并没有“从线下转往线上”的社交,并没有线上还是线下的概念。“线下也好,线上也好,熟人也好,陌生人也好,说到底只是看有没有遇到对的人而已。而互联网让这个可能性变得更大。”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