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Josh Clark谈移动设备与界面设计的未来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www.beforweb.com/node/253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Josh Clark谈移动设备与界面设计的未来

我正在采用卧佛的姿态倒在沙发上打着这些字,脚和傻喵的脚互相抵着,电视里放着过把瘾,方言和杜梅离婚了。话说这俩字在这个周末是热词了吧。说真的,人家的事我们似乎压根管不着,只是周五那个雷雨交加的晚上,多少人都堵在路上和地铁上,一切都显得那么怪异与不真实;不知为什么,那晚虽然黑压压的,我印象里的各种东西却像是被闪光灯照着一样空洞的明亮着。

这周拿来一篇InfoQ做的Josh Clark访谈,译文稍长,相对务虚,左顾右盼,畅想未来;其间Josh谈到的话题包括移动应用界面设计、响应式设计、交互模式与隐私、传感技术、和智能手表等话题,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稍作阅读。今天不多说废话了,开始正经的。

这里进入译文。移动设备的崛起带来了用户界面设计的变革。除了我们所熟悉小尺寸触屏设备之外,物联网的概念也逐渐浮出水面,随之而来的是更多新设备类型;相应的,我们在设计内容输出格式以及诸如语音和手势这样的自然化输入模式的时候,需要考虑的问题以及要面对的挑战就逐渐多了起来。

Josh Clark——业界知名的用户界面设计顾问,《触动人心 - 设计优秀的iPhone应用》的作者——时常在全球各地的设计开发大会中发表关于界面设计的现状及未来的见解。今天,我们(InfoQ)有幸与他面对面就这些问题进行交流探讨。

InfoQ:Hi Josh,很高兴见到你,能否向我们的读者简单介绍一下你自己?

Josh Clark:我是一名专注于移动策略及用户体验的设计师。这里所说的“移动”不单单指手机,我指的是关于多设备平台的设计策略与用户体验。面对我们眼前那么多的屏幕规格及设备类型,你怎样才能设计出真正优秀的数字化体验?我写过三本这方面的书,包括《触动人心 - 设计优秀的iPhone应用》。

我的客户有AOL、Time Inc(时代)和eBay等等。我通过设计咨询、策略咨询和培训等方式帮助这些公司充分利用不同类型的设备平台最大化的展示自己的产品与价值。我基本上就是做这些的。

什么是优秀的用户界面

InfoQ:在我们开始聊移动界面的未来之前,你能否先谈一谈究竟什么是优秀的用户界面,它对于用户和开发者来说意味着什么?在你看来,当前的界面设计领域处于一种怎样的状态?

Josh Clark:嗯,优秀的界面是不会让你察觉到的,对吧?界面设计的目的就是让界面本身变得更加无形,用起来更加省力。内容是第一位的,而不是界面;没人是冲着界面而来到你的网站或是打开应用的。当然,其实这样的人还是有的,尤其是设计师,我们会单纯为了界面而探索;但这其实是一种行业内的实践,是一种收藏界面的行为。而绝大多数的普通用户打开网站或应用只是为了完成目标任务。所以,优秀的界面会帮用户更好的完成目标,而不是挡在路中间。

触屏技术所带给我们的,就是一种我们与内容进行直接互动的幻觉;我觉得这是件挺有意思的事情。过去的30多年里,我们在使用可视化界面时,必须去理解那层隔在我们与信息当中的视觉隐喻,而触屏技术干掉了这个干扰层面,让我们在感觉上像是能够与内容进行实体上的沟通。伸展手指,移动内容,把它放到一旁...看看这些操作,它们真的改变了我们创造界面时思维模式,同时也改变了用户在使用界面时的思维模式。

不过触摸只是新输入技术当中最早普及起来的一种,我们陆陆续续还会看到更多的。例如语音技术正在变得越来越成熟,就像当初我们看着触屏技术在日益成长。Apple仍然将Siri称为beta版本,实际上它用起来也确实如此。此外,我们还有Kinect或Leap Motion这样的自然手势控制设备。这类设备距离成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不觉得现在会有人想用Kinect控制核电站,但是你可以看到它们正在向成熟迈进。最重要的是,这些新技术其实已经来到我们身边了,它们已经成为了我们常用设备上的一部分。它们在手机上,在卧室里,在游戏主机当中。越来越多的笔记本电脑也开始融入这些技术,例如华硕承诺今年会将Leap Motion捆绑在他们的新款笔记本当中,这意味着体感控制技术开始正式走进消费级笔记本电脑。还有微软正在打造的新Kinect将用在笔记本和平板当中;他们在实验室里已经有了用于将Windows与Kinect适配起来的API。

所以这些技术不仅仅是“即将到来”——他们已经来了。这意味着,我们在设计软件时不光要像从前那样考虑各种类型和规格的输出设备,同时也该开始考虑各种类型的输入方式了。过去,我们设计了基于键鼠操作的界面;如今,面向触屏设备的设计多少还算有些新鲜的味道;接下来,我们就要准备打造能够适用于体感操作、面部识别、语音、手写等各种输入技术的完美界面了。那将是非常具有挑战性,不过一旦我们将这件事做好,广大用户将受益匪浅。

关于响应式设计

InfoQ:那么,下一代的响应式设计也将考虑到输入方式的因素?

Josh:没错!你知道,在Web世界中,大约三年前,响应式设计的到来带给了我们真正的启示;真相其实一直在我们眼前,那就是对于Web来说,没有一个“真正”的输出模式。这东西并没有一个所谓的固定尺寸。道理其实一直是这样的,只是移动的大潮将这个问题推到了前沿。

而另外一点越来越清晰的摆在我们面前的就是,Web同样没有一个“真正”的输入模式。我们通常会想“哦,有的呢,是鼠标和键盘;而且我们可以针对触屏设备单独打造一套体验模式”。但是,随着这些搭载着各种新交互技术的设备逐渐成为主流,一个越来越明显的情况就是,我们必须同时考虑多种输入方式而进行设计。

对于响应式Web设计来说,这很有意思——我们习惯于依靠屏幕尺寸作为参照来判断一款设备是否为触屏设备。其实这并不是一个很棒的方法,而到了如今,它甚至更加难以适用。想想看,这种方法就是“哦,这是个小屏幕,它必然是触屏手机”,或者“大屏幕,有着鼠标和键盘的桌面设备”。而实际上,笔记本和超极本都开始搭载触摸屏了,简直就是18寸规格的平板设备。所以屏幕尺寸已经不能准确的告诉我们界面的设计目标究竟是鼠标点击还是手指触控了。

所以,从输入的角度来讲,我觉得这对于响应式设计来说是个转折点。我的结论是,从现在开始,对于任何的屏幕尺寸,对于曾经那些“面向桌面的设计”,都应该转为面向触摸的设计了。

InfoQ:是的,我想问题在于,响应式设计过于聚焦“尺寸”这个因素了。前几周,我个人在响应式设计上花了些时间;我发现自己真正需要了解的是用户的设备能力,而非尺寸。如果有人使用着最新的Nexus平板电脑,那么我的代码所探测到的分辨率规格甚至会超过我所用过的桌面设备。看起来,依靠这种方式做设备探测将变得不再可行了。

Josh:是这么回事。我想,接下来我们也许会看到一些有趣的media query技术,它们能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屏幕尺寸或定向方式。当然,你可以通过JavaScript来捕获触屏事件,但奇怪的是,不是所有的触屏版浏览器都能产生触屏事件,所以这种方法也是模棱两可的。另外还有些独特的案例,譬如微软的Surface,当它连上键盘之后,就同时拥有了触屏和触摸板这两种输入方式。这种情况下,如果人们在两种方式之间变着法儿的使用,那么你要面向什么设备而设计呢?我个人觉得这时所面向的应该是“最小公分母”,在这个案例里就是最粗糙的那个指针,即我们的手指。

InfoQ:说到自然界面,你是否看到关于隐私方面的挑战?我的iPhone上有Siri,但我确实很少用它。我们甚至看到过那种将投影设备整合到智能手机当中的产品原型,通过它,你可以将屏幕上的东西直接投在墙壁上与之进行互动。但是我的感觉是,界面和人机交互方式越自然,我们所失去的隐私就越多。

Josh:确实是这样。我们与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之间的传统互动方式是非常隐私化和个人化的,我们与设备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视觉与交互渠道,这与过去我们和图书及杂志之间的关联是类似的。谁会知道你正在读一本书中的哪些内容?即使身处公共场所,你也可以读任何东西,这是非常个人化的互动方式。

但是当你在使用自然界面、语音或是面部识别技术的时候,便会开始更多的顾及到自己的行为会与他人产生怎样的关联。所以现在有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就是,这类新的输入方式从技术的角度讲正在日趋成熟,但从用户和使用的角度上看却不是。我们与他人交流时所用到的方式,例如触摸、语言、手势、面部表情等,如今已经开始被机器所理解。平时,我们在公共场合与他人交谈时会注重保护自己的隐私;类似的,我想将来我们在公共场合与机器对话时也需要注意这一点。在这方面,也许社会约定的逐渐建立会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你知道,当你第一次在路上看到有人正在通过耳机讲电话时,你可能以为他正在和你说话,或是以为他是个自言自语的疯子;而如今,这样的交互行为已经变得再平常不过了。我想,这类情况最初看上去确实会很怪,比如大模大样的通过体感控制机器,或是对它们讲话;但是一旦这些行为成为了社会约定,那么事情就会变得不那么奇怪了。

InfoQ:你觉得这种情况要多久之后才会出现?

Josh:我想,只要这些新交互技术变得真正好用,这种情况立刻就会发生。举个例子,如今的Siri还没有足够好用到可以让那些会觉得难为情的人去拿起手机对它说话并且泄露出个人信息。这些应用还没有那么好用。不过一旦这些技术和交互成熟起来,并且足够吸引人,那么这些行为将很快变得自然起来。你可以看到人们举起平板电脑来拍照,这感觉确实有些怪,但正是因为平板电脑在这方面的功能确实足够好用了,所以这些用户会产生这样的行为。反之,如果功能和交互方式本身不够有用,那么人们就不会这样去用。

关于传感技术

InfoQ:你上一次看到一款iPhone或安卓应用并且惊呼“喔,好棒的想法,好棒的体验!”是在什么时候?目前我们所熟悉的这类界面已经发展了6年,这种情况还有没有可能发生?我们现在是否需要将技术向前推进一步,去打造全新类型的界面了?

Josh:我想,对于我们现有的设备和界面模式来说,其实还有很多东西没有做好,还有很多东西有待探索。几乎每一天,我都能在手机或平板应用当中发现一些新玩意儿。我觉得,最吸引人的是那些能够以新奇的方式利用硬件设备当中那些传感技术的应用。举个例子,有个小鼓机应用,名叫TableDrum。其实App Store当中有很多同类产品,让你可以选择某种乐器或是鼓的音色,然后通过敲击界面发出相应的声音。TableDrum包含这方面的功能,但它同时允许你把设备放在一旁,通过敲击桌面来发生,而且音色会随着你敲击不同的物体而发生变化。这就像你在无聊的时候做的那样,随便用什么东西敲些节奏出来,比如咖啡杯。这款应用会监听这些敲击,并通过iPhone输出鼓的音色。

这个应用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它将交互行为移出了屏幕,融入到了周围的环境当中;虽然运算逻辑仍然在iPhone当中,但交互发生在其他地方,这时iPhone只扮演了一个话筒的角色。这类产品会让我们想“喔,这种通过传感技术探测周围环境,并根据用户行为进行响应的方式还可以帮我们做些什么吗?”。也许通过这类技术,我们就不会迷失在界面当中了,更不用提我们前面说到的那些看似反社会的、太过容易吸引他人注意的交互行为了。

我想这里有大把的机会可以挖掘。我们能见到例如Word Lens这种通过摄像头感应及现实增强技术来完成目标的应用。通过Word Lens,你可以随时举起手机对准某个单词,然后在屏幕上的相同位置便会出现对应这个单词的翻译;这就是一种即时翻译工具。这类用法简直像变魔术一样。

当你将这些技术组合起来,并打造出订制化的传感模式时,事情就变得真正让人兴奋起来,如今,你可以将传感器和网络以非常廉价的方式连接在几乎任何东西上面。有一家名叫Proteus的医疗设备厂商,他们发明了一种药片,当病患吃下该药片时,就会有信号发出,这对于医生及医护人员都是非常有用的,因为他们可以很清楚的掌握病患是否正在按照医嘱进行治疗。其实他们就是在药片里安装了一个沙粒大小的传感器;你也可以在一些维他命当中找到同样的东西——无非是一些镁金和铜。当你吞下这样的药片之后,胃酸就会使传感器激活,就像电池的原理;传感器会发出很微弱的信号,传达出药片已经被吃下的信息。你还需要在腹部放置一个设备,它能接收到这个信号,并将信息通过蓝牙发送到你的手机上。接下来,你的手机会通过网络将信息发送给医生。

这是很不寻常的事情,你会开始琢磨各种将现实世界以类似这种方式进行数字化的可能性,也就是所谓的物联网。通过这些内置在手机和平板电脑当中的复杂技术,我们能找到很多与现实世界进行互动的全新方式。

所以我想,过去5、6年当中的最大挑战,就是怎样处理数字世界越来越现实化的问题。我们一点点的将数字界面“贴”到我们在现实当中可以随身携带的东西上面,其中的挑战就在于怎样让用户更好的与这些界面进行交互。而如今,事情变得更加有趣,现实世界正变得更加数字化。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方式面向那些连接着现实物体的传感器进行设计呢...

InfoQ:听上去有点像星际迷航了...

Josh:确实!很长时间以来,这类事情就像是“哦,这在未来是会发生的,我们会有这个有那个...”,而如今,我们已经有了这些!它们已经变得可行,价格也可以被接受——我们当中的大部分人都揣着包含了各种先进技术的智能手机,例如传感器、GPS、音频、视频等等。还记得你第一次看到Shazam时的感受吗?它可以识别出环境当中的某首歌曲,告诉你这是什么歌。“喔,这是怎么实现的...太棒了!” 这种模式还要继续发展下去,让机器收集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实现各种强大的功能。

关于智能手表

InfoQ:最近几周有很多关于智能手表的新闻。传闻微软打算做,苹果也打算做...至少传闻是这么说的。在你看来,那些是真正的智能手表吗?或者只是某种界面的扩展?

Josh:我想,多数人在谈到这东西的时候,都把它当做界面的扩展,就像Pebble Watch那样作为手机屏幕的延伸。不过我们也不能确定,例如各种极客团体对智能手机就有着显而易见的兴趣。我们会看到实际产品是怎样的。正如你所说,目前多数只是传闻,而我个人觉得,我们将会看到,任何能被连上网的东西都将连网。也许我们将能看到多少有些价值的交互界面,不过我们也曾见到过很多小设备,虽然界面很一般,却很有实用性。像Nike能量腕带这样的产品可以帮助你追踪一整天的行为动作。虽然它的界面很简单,但重要的是它能与其他设备进行通讯,将数据传递给对方,这样你就可以在其他设备上得到更丰富的体验。

我毫不怀疑我们将看到智能手表这样的产品,问题在于它们的形态究竟是怎样的。是一种全功能的智能手机替代品?也许吧。但我觉得,我们将逐渐看到越来越多在交互方面存在限制,但是可以消费或生成内容的智能设备。于是我会想到一个挺有意思的问题:你的网站在手表上看起来是怎样的?甚至,它在由10各LED字母组成的Nike腕带界面上显示起来使如何的?我们应该怎样将内容发送到各类设备上?有了响应式设计,我们开始琢磨怎样将良好的设计和体验落实到不同尺寸的设备上。但是接下来我们又要面对新东西了,比如Google眼镜;我不知道Web体验在这样的设备上应该有怎样的表现,我们需要期待这样的惊喜。所谓期待,我不是指现在就可以为他们进行设计了。我的意思是,怎样做好准备,使我们的内容具有足够的弹性,使它们像水一样能灌进任何一种容器。

InfoQ:这将会是巨大的挑战。不久的将来,大量设备将来到我们身边,这些都是我们必须考虑的...

Josh:是的,内容策略师和数据库设计师太久以来都在叫嚷着:“我们需要更多结构化的数据!我们需要更多结构化的数据!”,不过这些呼声就像石沉大海,因为并没有足够的依据或明确的收益值得如此大量的工作。不过现在,回报正变得越来越清晰。我认为,以iPhone和其他各类设备为起点而到来的移动大潮,对于很多公司来说是巨大的危机,但同时也是机遇。例如手机和平板这样的移动设备只是冰山一角,随着Google Glass的到来,我们开始意识到,我们必须为任何东西做准备了。借着这个机遇,我们应该回过头来打扫打扫房间,将内容梳理的整洁有序,尝试不同的设计流程。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