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谁在贩卖“教育焦虑”?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www.ibailve.com/show/6-10005-1.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Z32IJfb.png!mobile

本文来源于:科技新知(ID:caijingxinzhi),作者:张钊,编辑:向阳

网络上盛传一个段子,中年人的崩溃是在电梯间里,一进入电梯,齐刷刷地立着三面墙的广告:左边是女性的医美广告,右边是男性的植发广告,中间是中小学生在线教育的广告。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对于国内的家长来说,和其他需求相比,孩子的学习与成长在家长心目中始终是第一位的。但也正是这种思想,让国内父母普遍对孩子的教育产生了焦虑。

焦虑滋生需求。在这种“望子成龙”的思想下,课外培训成了不少家长缓解焦虑的办法。《2017中国家庭教育消费白皮书》显示,43.06%的受访家庭中,课外辅导在教育消费的占比最大。

今年黑天鹅突现,在特殊时期,课外培训方式由线下转到线上,在线教育市场需求显著增长。各家平台纷纷响应「停课不停学」号召,推出免费课占领市场,一时间收获了空前的关注。在线教育市场随之成为资本的“心头好”,各种融资接连不断,营销大战打得火热。

前段时间,金融平台因其土味网贷广告成功登上各大平台的热搜,这些“土到掉渣”的广告被广大网友吐槽简直不像出自互联网大厂,并被质疑存在价值观问题。事后涉事公司道歉,下架了该广告视频。

但从这件事件中,也能看出这种“土low”的广告对于获客确实有效。

回到在线教育市场,如今随着疫情的影响退去,在线教育进入激烈厮杀的后半程,平台为了招生可谓用尽手段。而在家长审美疲劳之际,贩卖焦虑仍然是最有效的获客方式,一些“石破天惊”的在线教育广告视频层出不穷。

不少消费者表示,躲得过“空姐升舱”,却难逃“望子成龙”。

|“亏本的老板”、“尽职的母亲”

“实在抱歉,您想要购买的斑马AI课英语体验课已经下架了,对,现在没有了,别的课程您可以再了解一下,不好意思。斑马AI课英语体验课已经下架,实在抱歉。”

“不卖了,不卖了,都给我下架,我儿子亏都亏死了。”

随着急促的背景音乐响起,视频中出现销售员和老板母亲两人对话的桥段,正当屏幕前用户的注意力被吸引时,老板出面解释道,“价格是我定的,赚钱不是目的”,紧接着带出“孩子对课程的反馈良好、课程的突出优点,以及为家长节省了辅导孩子教育的时间”,并在视频最后表示,“该课程再加3000个名额,售完即止。”

这正是在线教育头部品牌猿辅导在抖音上投放的视频广告,一套组合拳打下来,一字不差地带出该课程的优势——几乎个个针对家长辅导孩子学习的痛点,最后再来个售完即止,一手饥饿营销玩得炉火纯青。就算是最坏的结果——消费者最后没有购买课程,但看完此类“洗脑”视频已经对该教育品牌了解得七七八八,教育机构起码在消费者心中留下了品牌印象。

上述广告视频其实是典型的在开头制造冲突,以此吸引消费者注意力,紧接着引出课程优点售课。如果说这还算是以夸张的风格来吸引家长购买课程,那么还有一些广告就是非蠢即坏。

iyyu6vr.png!mobile

一则广告视频开头是这样的,“怎么又是习题,人家都在报辅导班,我一个人硬学也学不会啊。”画面中的女学生一脸不情愿地抱怨道,随后女孩妈妈出现耐心解释道,“妈妈这次给你抢到了高途课堂名师直播课……”视频接下来则是在母女之间的对话中引出这门辅导课程的优点。

这则广告视频刻意制造冲突,“人家都在报辅导班”,为家长带来身份焦虑——别人的孩子都报辅导班,我的孩子报了才能不落后。“我一个人硬学也学不会”,则给家长带来孩子不报补习班就学不会的错觉,故意制造焦虑。

此外,平台上还有一类最常见的广告类型。视频一开头就是焦虑的母亲训斥父亲,说别的父母都报了某某网课,又便宜又好,如果不报孩子成绩将会退步等等。这类直播课的广告,剧情恶俗,套路消费者,刻意夸大课程的作用以及孩子不报网课的严重性。让更多的家长焦虑和恐慌,为孩子带来更多的压力和负担。

这些广告视频中,为了让更多用户报名课程,有的广告还特别会强调低成本与高回报,比如几块钱就能让你快速掌握语文作文技巧,更有清北名师辅导。可以说是深挖人性的需求,把家长的心思琢磨得淋漓尽致。

一位孩子正处在中小学阶段的家长对「科技新知」表示,在短视频平台上看了这些广告后,一定程度上影响自己对孩子教育的管理方式。“本来不想给孩子这么大压力,但想想大家都报辅导班,自己家孩子也不能落后。”

另一位家长则认为,“各种教育机构想尽办法给家长贩卖焦虑,最后的结果是大家都纷纷掏钱买课程,但大部分孩子得到的无非是提前把后两年的课程学了,除了拔苗助长,还容易让孩子养成骄傲自满的性格。”

| 谁在贩卖焦虑?

今年7月,央视新闻曾报道,有教育机构把培训广告隐藏在“教育资讯”中在公众号大肆推广。不仅如此,营销文章还用“中小学生最倒霉”的标题来贩卖焦虑,以此来达到营销目的。

这些文章的套路出奇一致,文章题目是震惊体加上“教育部紧急通知”,以此来吸引家长打开文章阅读。但当家长打开文章后,却发现所谓的“教育部紧急通知”存在过度解读的情况,而文章最主要的部分是一则教育机构的广告。这些机构利用所谓的教育政策变化,再加上“中小学生最倒霉”的醒目字样,制造用户焦虑,以此来兜售相关的网课。

被央视点名批评后,这些公众号营销文章声势渐弱,但营销方式却从公众号转移到短视频平台。这背后除了央视点名的缘故,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西瓜数据发布《2020年公众号广告趋势调查报告》显示,公众号中培训教育、小说、招聘行业投放广告稳居前三。其中培训教育类一直是公众号广告的大头,今年受疫情的影响,网课成为热门,广告文章增长84.55%。

vqUJBvZ.png!mobile

但对于发展了近8年的微信公众号来说,文章打开率早已整体下滑,市场已经转为存量市场。况且随着微信公号接到的教育广告变多,很多账号都已经被“筛”过了,主要目标群体基本开始对这类广告免疫,微信端的获客逐渐变难。

在此之前,教育机构在微信上常见的获客方式是利用朋友圈、社群裂变,但随着微信开始封杀“利诱打卡”等获客模式,教育机构不得不另寻他法。而今年在疫情下短视频行业大火,在庞大流量加持下,短视频平台成了教育机构投放广告的重要渠道。

以抖音为例,「新榜」数据显示,疫情下抖音的教育广告主数量月均增长达到325%,2019Q3至2020Q1抖音在教育领域热度持续升温。从AppGrowing的数据来看,2019年全年抖音在教育领域的广告投放达6429起,市场份额达8.26%。

除了巨大的流量红利外,在线教育机构更在意的是广告转化。一位在线教育独角兽公司的市场负责人表示,仅2019年暑假招生,抖音对公司整体获客的贡献占到60%。种种因素影响下,抖音成为在线教育机构投放广告的兵家必争之地。

而在抖音投放广告的实际过程中,哪类广告更能转化受众自然成了教育机构最为在意的。

以结果为导向,B端广告投放和C端受众有很大关系。

腾讯发布《K12在线教育行业广告策略用户调研报告》显示,在C端获取线上辅导班信息的渠道中线上渠道占比半数,线上渠道中通过短视频渠道获取辅导班信息最高更是占比54%,且随着家长学历降低而增大。对于这类家长而言,这类贩卖焦虑的视频广告更容易达到获客的目的。而且在通过微信文章发布营销广告时,已经证明了贩卖焦虑对获客的可行性。

R3qQZbQ.png!mobile

同样的,这些广告视频中扮演对孩子成绩关心和购买课程的一方大多是“母亲”角色,这背后也是有原因的。巨量引擎发布的《低幼年龄段在线教育白皮书》显示,女性在家庭教育中拥有发言权与决策权,母亲显然比父亲更为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因此这类广告以“母亲”为主要宣扬对象,更容易让屏幕前的女性群体代入自己母亲的角色。

此外,这些贩卖焦虑、内容夸张的广告也和教育行业的环境有关。

目前在整个在线教育环境中,一些课程的客单价高、没有回头客,因此平台只需要在获客上下功夫,做一锤子买卖。另一方面,在如今整个教育培训市场环境中,信息爆炸和媒介碎片让用户的决策路径变得混乱,传统的广告内容更容易受到影响。反而“浮夸风”类型的广告更有“优势”,更能打动家长,在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下,教育广告普遍出现上述情况。

事实上,教育广告一直是违反《广告法》的重灾区,一些教育广告曾多次被监管部门处罚。《广告法》第24条规定了教育、培训广告不得对升学、通过考试、获得学位学历或者合格证书,或者对教育、培训的效果作出明示或者暗示的保证性承诺。

因此被处罚广告的违规类型多在于存在保证性承诺,但和上述教育广告贩卖焦虑不同,在法律上并无明确界定贩卖焦虑违法,这更加剧了此类广告大行其道。

| 广告乱象背后

显然,这类教育广告视频贩卖焦虑是为了获客和扩容。

获客很好理解,这些广告通过夸大事实,引发家长焦虑从而达到售课的目的。而在扩容上,这些广告确实催生了更多需求,对于目前处在存量市场的在线教育而言是有利的。

「晚点 LatePost」文章提到:中国有 2 亿中小学生,如果有一半人参加课外辅导,且 30% 的课程是在线上完成的,那每年将有 3000 万学生是在线正价班学员(指系统班学员)——2020 年行业前四家公司暑期正价班学员一共才约 900 万,还有数倍空间。但事实上,这个统计太乐观了,实际上生源应该少得多。基于此,教育机构需要扩容生源。

除了这两点原因,这类贩卖焦虑广告背后更来源于培训机构面临的生存压力。

今年以来,全球教育投资大约80%都流向了中国。12月24日,媒体报道,猿辅导获得3亿美元融资。近日,作业帮完成新一轮融资,金额超16亿美元。算下来,中国K12在线教育行业2020年融资额超过500亿元,可以说超过此前十年融资总和。但有意思的是,和头部机构频频融资相比,优胜教育、学霸君却被传出倒闭的消息。

如今在整个在线教育市场中,随着资本不断厮杀,获客成本激增。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感叹,“在线教育之所以兴旺,全靠资本输血。每收入1分钱,要花掉2块钱。行业融了这么多钱,收入只有几百亿元。”如果机构没有充足的现金流,面临倒闭是无法避免的。为了更好的获客效果,营销广告自然需要尽可能地“完美”。

e6FvQra.png!mobile

回想中国互联网各种烧钱大战,滴滴参与的网约车大战累计亏损370亿元,美团与饿了么补贴大战也烧了数百亿,爱优腾三家的长视频战争更是耗资1000亿元。

反观在线教育,公开资料显示,今年以来腾讯、头条的在线教育广告收入约为三四百亿元。猿辅导、作业帮、学而思等K12头部在线教育机构平均一天的流量投放超千万元。可见在线教育在烧钱上面毫不逊色。

试想烧钱大战结束后,网约车大战留下来数以万计的网约车司机,外卖大战留下来的是外卖供应链体系,长视频大战留下来一地IP和影视从业者,而在线教育行业不仅留下一大批受过销售、辅导训练的辅导老师,还在消费者心中留下了病毒式的广告印象。

但需要注意的是,教育行业本身和其他行业是不同的,教育是百年树人的行业,本就需要循序渐进。如今在资本的驱动下,一些在线教育机构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贩卖焦虑,鼓吹家长拔苗助长,已经干扰了正常的教育秩序。

长此以往,在线教育机构只在获客上下功夫,不去修炼内功,最终面临的也一定是口碑上的倒塌。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