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2021,电商巨头的新农业大战?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www.woshipm.com/it/4321455.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编辑导语:新冠疫情的突然来临,让社区团购在今年重新站上资本的风口,但互联网巨头的扎堆入场,近期又将这个行业抛上舆论的浪尖。2020年即将过去,站在2020年的末尾展望2021年,电商巨头之间,是否会掀起一场新的农业大战?

pu9qjJGEPHNfSf318Dud.jpg

近年来“农产品上行”、“数字农业”等词语,开始频繁出现在巨头的“双11”购物节上。农业数字化也作为一个重要议题,被越来越多的巨头所提及,在此背景下巨头在数字农业上的动作也越来越频繁了。

去年10月,阿里正式成立阿里数字农业事业部,开始全力推进其数字农业项目;而在此之前,拼多多则举起了“农货上行”大旗,全力推动农产品的产销对接;京东也与多地政府建立了合作关系,推动其数字农业技术落地。

从各家的动作来看,对于数字农业各家巨头都是势在必得。但在具体的发力点上,各家却有明显不同。

一、拼多多全力推动农货上行

在三大电商平台之中,拼多多对推动农产品上行最为热衷,而如今它也是业内最大的农产品上行平台。拼多多能够取得如此成绩,与多方面的因素有关。

1. 我国农村电商的线上流通率非常低

根据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中国农产品流通各渠道占比调查中,农贸市场占比最高达到51.8%,超市占比位列第二位达36.4%,位列第三的是个体商贩占比为8.5%;其次是电商渠道,仅有2.8%。农产品线上渠道占比如此之低,给后来者发力线上创造了机会。

2. 拼多多在农货上行方面拥有先发优势

早在2017年之前,拼多多就开始推动农产品上行,助力农产品产销对接。这种先行一步的布局,让拼多多吃到了下沉市场崛起的巨大电商红利,从而让其迅速在农货上行方面建立了竞争优势。

比如,拼多多构建的体系化、系统化的助农模式,就为其推动农货上行提供了诸多助力。

例如,针对传统农产品流通链路长、信息不对称等痛点问题,拼多多推出了“产地直连”的新模式,拉平了产地和销地之间的信息差,很好地保证了供需平衡;针对农村人才不足的问题,推出了多多大学,帮助培养新农人、新农商……

正是凭借这一体系化的举措,帮助拼多多奠定了其农货上行第一平台的行业地位。

据拼多多《2019年农产品上行发展报告》显示,拼多多2019年农产品电商销售额达到了1364亿元,同比上涨了109%,据预计2020年,拼多多农产品电商销售总额将会达到2500亿元,仍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其在行业的地位也将愈加稳固。

二、阿里押注全链路农业数字化改造

与拼多多不同,阿里则提出了全链路农业数字化改造的新设想。

所谓“全链路数字化改造”是指通过把控从上游到终端的整个环节,并将每一个环节都进行数字化改造,从而将农业整个从产到销的过程,都纳入到数字化进程之中。阿里之所以选择用这样的方式参与农业改造,背后则有着多方面的考虑。

一方面,我国传统农业各个环节都存在很多的问题,数字化改造的空间很大。比如,我国农业的“小农”形态,使得农业生产的集约化程度很低,这给农业的产业化带来了一些困难;其次,由于缺乏很好的农业供应链,农产品在流通环节耗损严重,这些都严重制约传统农业的进一步发展,而数字化技术则对改善这一问题多有助益。

另一方面,阿里在数字化方面积累了雄厚的技术基础,具备很好的数字化改造的能力。比如,阿里云旗下的数字农业ET大脑,就能够为农业数据的打通提供技术支持,阿里云旗下的AI、区块链技术等,也为农业的智慧化、可溯源追踪提供技术解决方案。

而阿里之所以想要做全链路农业数字化,则与农业的产业链较长不无关系。

农业从产地到流通再到销售,中间经历各种环节。而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任何单一环节的数字化,对农业数字化改造的效果都不会太理想,这也正是阿里投身全链路农业数字化的原因。

为了达成这个目的,阿里在产源地数字化(基地模式)的基础上,又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打通供应链的产地仓,来加速流通环节的数字化。据悉,目前阿里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5个产地仓和十几个销地仓,进而形成了覆盖全国的仓网群。

由此,阿里已经形成了从田间地头(基地模式),到运输流通(产地仓),再到淘宝、天猫、盒马前端零售的全链路农业数字化闭环生态。从这里不难看出,在做数字农业上,阿里有着全盘的谋划和全方位的布局。

三、京东侧重技术赋能

与前两者不同,京东的农业数字化主要是从产业端开启的,其农业数字解决方案也主要是聚焦于产业端的,更侧重于通过技术解决方案来给行业赋能。

京东开启数字农业,最早源于此前京东数科旗下的数字农牧。

早前京东数科,偶然间获得了一个保险客户的需求:他们想要准确识别不同的死猪,以避免养殖户用同一头猪骗保,京东由此推出了一个“猪脸识别”的数字技术解决方案,并以此为契机切入了智能养殖业务,投了一家山黑猪养殖厂商,开启了数字化养殖的试验。

此后,京东数字农牧依托于大数据、人工智能、IoT、区块链等方面的数字科技能力,自主研发并推出集成“神农大脑(AI)”+“神农物联网设备(IoT)”+“神农系统(SaaS)”的智能养殖解决方案,独创养殖巡检机器人、饲喂机器人、3D农业级摄像头等先进设备,打通养殖全产业链,真正实现了智能化、自动化、精细化生产。

这套技术真正从生产环节,改变了传统农业自动化程度低、生产数据难采集、人工成本大等痛点问题,为数字农牧产业的降本增效和结构化转型,注入了强劲的科技动能。

在数字化养猪试验取得实效之后,京东又将智能养猪,拓展到智能养牛、智能水产养殖等多个养殖领域。

之后,京东又以无人机农林植保服务为切入点,整合京东集团物流、金融、生鲜、大数据等能力,搭建智慧农业共同体,同时打造旗下首个农场品牌“京东农场”,由此形成了完整的数字农业版图。

今年以来,京东又与四川地方政府建立了合作,建立农业大数据中心,探索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以及数字农业的场景落地。总的来看,京东在数字农业领域涉足甚广,但目前为止京东在农业方面的应用落地,还主要集中在技术赋能方面。

四、新农业大战即将开打?

随着三大电商平台,同时汇聚于数字农业领域。外界就不时传出一种声音认为,三家电商企业将会在数字农业领域掀起新的大战。但当前来看,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很小。

一方面,目前我国的农业数字化水平还很低,目前整个市场也还处于增量博弈的阶段。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7月3日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显示,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为35.8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6.2%。而在三大产业中,数字经济在农业中占比7.30%,在工业和服务领域,则已分别占比18.30%和35.90%。

这意味着在三大产业中,农业领域的数字化潜力最大。

而农业数字化巨大的市场空间,在短期之内很难被某一家巨头所独享。因此,对于目前各家电商企业来说,其核心的任务还是以拓展市场增量为主,现在相互触碰的可能性还比较小。

另一方面,各家在数字农业的布局上也有差异,开打的动机并不明显。

阿里做的是重投入的产业链数字化改造,拼多多目前还主要是聚焦农产品上行、注重的是渠道畅通,而京东农牧则主要是通过输出技术解决方案,来为农牧业发展赋能,相对而言更偏重于技术应用。

从三者之间的发展情况来看,各家之间的差异性明显,因此各家目前开打的可能性并不高。

因此,现在谈巨头之间的数字农业大战,还为时过早。不过,随着各家巨头农业数字化的步伐加速,接下来各家之间交叉的点必然会越来越多,而到了那时彼此之间的冲击,也就不可避免了。

#专栏作家#

刘旷,微信公众号:liukuang110,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海南三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购团邦资讯创始人、知名自媒体。国内首创以禅宗与道学相结合参悟互联网,把中国传统文化与互联网结合,以此形成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互联网文化以及创新精神。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