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最快的成长方式就是慢慢来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zhuanlan.zhihu.com/p/51131042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最快的成长方式就是慢慢来

文因互联 CEO

2017-08-19

(2019-09-26 这篇是文因互联成立1年多的时候写的。现在又过去了两年,公司规模又增长了几倍,战胜了很多困难,对这篇文章里提到的这些问题感受更深了。)

创业最容易的就是被卡住。

理想的创业环境,是有人告诉我一个明确的目标,清晰的执行步骤,然后我去执行就好了。只要发挥好“执行力”就好了。

这不是白日梦,什么是白日梦?

创业,by definition,就是探索。创业公司,就是探索商业模式的临时性组织。

探索,是一种反人性的活动。大多数人会对探索畏惧、恐惧、抵触、茫然。人们追求确定性,在确定性的温暖的小窝里,抚慰自己的心灵。人类为了追求确定性,发明了各种宗教。即使是虚幻的确定性,也能让人得到安慰,找到寄托。

在创业过程中,人们也一样希望获得这种宗教式的慰籍,表现为:

  • 如果能找到一个xx专家,就能指出一条明路。
  • 与其探索,不如让别人来告诉我做什么,做项目或者抄袭或者whatever。
  • 直接看竞争对手怎么做,然后抄功能、抄界面。
  • 渴望处理有清晰范围界定、验证标准的问题。
  • 渴望做“正确的事”,如果找不到“正确的事”就茫然不知道做什么。
  • 幻想和等待“如果我有了足够的资源”然后怎么样怎么样。

这些都是正常的人性。但是创业就是要TMD不正常的人。

顺从这些正常的人性,就一定会在创业的某个阶段,被卡住。太多的创业团队,就在这个卡住的阶段,茫然,困惑,沮丧,焦虑,相互指责,分崩离析。

不被卡住的能力

创业最关键的能力,就是不被卡住的能力。这才是“探索力”的根本,是创业“执行力”的核心。

不被卡住,首先就是认识到探索才是自己最核心的任务。不会去追求虚幻的确定性,如关在屋子里讨论一个所谓的“方向”,或者脱离现有资源去设想一个所谓的“正确的方向”,而是预期到,执行的路径,只有在执行的迭代中才可能慢慢清晰。

不被卡住,就是知道自己做的大部分尝试都可能失败,在心理上、周期计划上,充分考虑到失败的后果。也清楚,在执行的早期,可能会得到大多数人的反对,包括善意的批评。善于规划失败,理性地把大失败拆为小失败,让每一次失败都成为迭代下一个周期的垫脚石。

不被卡住,就要掌握好任务分解、快速迭代的方法论,也就是所谓的“精益”(Lean)方法。善于把长期(以月为单位)的任务拆分成短期(以周和天为单位)的任务,善于把任务的中间节点作为“副产品”利用。不把问题积压到月末、年末再处理。善于从一无所有中定义问题的反馈,在每一个周期都重视外界的反馈。

不被卡住,就要建立交付的态度。每一期的工作,都要有交付的意识,处于“可用”的状态。不追求一次交付很大的但是残次的工作,而是追求小的、但是在演进状态的中间就局部可用的包装。建设Minimal Viable Product,而非Minimal Viable Piece of Shit。

不被卡住,就要勤于沟通。做好工作的文档,主动地去了解其他人的工作,主动让其他人了解自己的工作。做好自己工作的Demo。理解自己的优先级,也理解其他人的优先级。不把自己隔离在工作主线之外。在数据、代码、运营各个层面配合其他人。

不被卡住,就要不断复盘。计划、跟踪、总结,工作计划必然在不断的反思中逐渐成熟。每日记录大事、日志、更新任务状态,每周总结,每月反思和写OKR。不断分析事情的紧急性和重要性,不断回顾自己的TODO清单。不断总结得失、检讨失误和不足。每一次的会见、事件、项目阶段结束后,都要复盘发生的事情,思考哪些地方可以改进。无论胜仗败仗,都要总结,不打无总结之仗。

不被卡住,也要不固执己见,去追求明明现有的资源达不到的目标。不要让自己过去的工作成为沉没成本。当一个工作已经是猪了,就不要为猪抹口红。必要的时候,放弃一部分自我来换取整体工作的推进。如果发现周围的车都在逆行,那先想想是不是自己在逆行。

不被卡住,也要求有多少本钱打多少仗,在打仗中挣本钱。掉到坑里不要紧,积极看看坑里有什么资源,用有限的资源先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一口吃个胖子,总想组个大团队做事,或者总想去“进攻中心城市”。认清自己能力的界限,做稍微超出自己能力的事。

被卡住是很痛苦,但是锻炼不被卡住的能力,是更痛苦的事。它要求和与生俱来的本性做斗争。能不被卡住,是一种罕见的素质,一种独特的竞争力,百里挑一、千里挑一。但这不是神秘的能力,是可以通过后天训练获得的。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怎么提升提升能力?

提升能力很慢,提升欲望很快,欲望和能力之间总是会发生矛盾。管理自己的欲望,就是动心忍性。提升自己的能力,就是增益其所不能。故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重要的不是拥有多少,而是能控制多少。这里的控制不是说决定的权力,而是保障事情能有序进行的那些资源和能力。这里面最核心的一点就是认清自己的控制力界限,不做过分的事。也就是“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不要去追求那些自己不能控制的因素,哪怕那些因素会带来短期的光鲜。欲速则不达,不能控制的因素长期会使进步更慢。比如在社交的问题上,你能获得多少有价值的东西,取决于你自己的尺寸,不是对方的尺寸。

天下好事都靠慢慢磨。先立足于慢而不败,才能快。

从事艰苦的基层工作,从白手起家,就会深切感受到一切牛逼的东西,都是千千万万看起来不牛逼的人和事堆出来的。想跳过那些基础追求尖端,注定不能持久。而缺的所有资源中,最核心的就是人。人是最难改变思想,最难被提升的。

个人成长不能急,团队的增长更不能急。大部分产品都会失败的。好的将军也是经历败仗成长起来的。快速增长是基础扎实的结果。所谓的敏捷,所谓的精益,都是在基础夯实后的事情。台上的快,来自于台下的慢。

技术人员不亲历完整项目考验,没有亲身的编码、算法、运维甚至运营的考验,是不足以担当起架构设计的重担的。好想法人人都有,能不能实际落地,要胆大包天又心细如发,知道在矛盾中取舍。

没有什么东西是理所当然的。系统数据量上来以后,下面一大堆东西都可能要重新设计了:队列要按优先级分组,后台分析模块要并行,失败重启规则要改,每日报表要精简,重复数据检测变得很重要,慢速网络操作要进一步异步,调试界面要更及时……一个简单的想法,想把它变成工程上可以正常运作的产品,都有无数的细节在等着你。服务不一定可靠,硬盘不一定不坏,内存不一定够用,数据不一定不丟,工期不一定(一定不)可控,新技术不一定不坑爹。有一百种原因可能导致设计失败。上来就凭空“设计”,而没有从小事情一点一点总结的可以验证的基础,这种“架构”没有不失败的。

对于“科班出身”的新毕业生,也有几种常见问题。一是想的能力超越实践能力,各种深度学习名词能讲,代码能力很烂。二是不懂为什么要用某些方法,不知道传统低成本方法。三是不知道哪怕做一件小事,方方面面配套的技术都有哪些。说到底,三者都是动手太少的缘故。这几样是基本功,不是什么高的要求,特别是对硕士生。

初创公司里,如果不努力学习,6个月就会被淘汰。如果努力学习,但不扩展自己的技能,18个月也可能会被淘汰。只有那些自我驱动力极强、特别开脑洞的人,才能每18个月总能想到新的角度让自我成长。如果对这些过程害怕,那可能是不适合来干这事。但如何这么快地成长呢?只有慢慢来,把别人都不愿意做的小事都做一遍,通透理解各种约束条件,自然就能实事求是地去设计出可以真实产生效果的东西。这反而是最快的!

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行伍

任何系统的构架如治军,要紧是基础。基础最不可见,要日积月累。表面看到的快,看到的精益,都是基础扎实后的结果。

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行伍。天下没有哪一个人生下来就会做事。也不会仅仅因为个人能力就能做成事情。长期从行伍中提拔人才,绝不迷信所谓外来的专家。不管是什么专家,都要在火线上炼一炼,在泥潭里滚一滚。团队能战,绝非是因为明星加入,而是能学习、能成长,能制造未来的明星。

初创公司永远处于匮乏状态。即使是C轮的第一流公司,也难以吸引第一流的人才。创业公司最好的选择,是发现那些能和公司同步成长的人,那些个人目标和公司大方向有交集,而又有特别强内在生长引擎的人。

雅虎的梅姐再一次告诉我们,不要轻易用空降干部。干部要从小事做起,一步一步建立协作的关系和互信,一点一点理解企业的愿景和问题。企业的问题往往在历程,不是最终表现的结果。空降干部不明所以乱开药,又不肯吃土,几千万美元的高薪拿着干坏了拍拍屁股走人罢了,这种人能不坏事? 战术上可用,战略尽量不要给空降兵。空降干部也需要先内部成长一段时间。

BP(商业计划)是个很扯蛋的东西。这东西应该称为“商业总结”,而不是“计划”。没什么靠谱的东西是计划出来的,都是总结出来的。对于初创公司,第一步是人,第二步是人,第三四五步还是人。在没有合适的人执行前,计划全是废纸。好的所谓计划,一定和人(队伍)一起成长起来的。

创业就像干革命,一定要有根据地,败了没关系,根据地不丢就还能再来过。很多人总是想冒进,要去攻打大城市,要搞很多很多的队伍去打阵地战。看到别人融资了,上报纸了就坐不住了。以为是在加速发展,其实是冒险主义。扎实做好根据地,让根据地有生产能力再引入外援,次序不能错。

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忌教条主义,也忌做和自己的实力不相称的事情。不认清自己的实力,就会头脑发热,就会被左一巴掌右一巴掌扇回来。特别是在创业界,一夜暴富,一夜成明星的例子太多,特别容易去做自己的实力吃不掉的事。根据地要一个村一个村地建,要去做耐心细致的基层工作,不要总想去打长沙。

特别是做AI产品,真的有点像做教育,只是教育的是机器而不是儿童。好的AI产品,都是“生长”出来的,而不是某个天才一拍脑门,发现了一个什么牛逼算法就出来了。这样的产品,也一定是一个“生长”的团队制造出来的。所以AI产品通常也都会比较慢。要是拿做O2O的心态来做AI产品,那肯定要失败,all in也没用。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