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产数字化为何一定要用区块链技术?丨2020 CCF区块链技术大会
source link: https://www.8btc.com/article/6578154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12月19日-20日,2020 CCF区块链技术大会暨首届中国济南区块链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山东济南举行。大会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中国计算机学会区块链专业委员会、山东安可区块链产业发展研究院、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承办,中科国鼎数据科学研究院、山东大学、山大地纬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区块链金融重点实验室共同协办,并得到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政府、济南市科学技术协会、济南市科学技术局、济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的大力支持。
在主题为《区块链与资产数字化》的圆桌论坛上,区块链技术专家白硕、国家信息中心中经网主编朱幼平、中央电视台品牌顾问李光斗 、人民大学教授杨东以及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朱建明受邀作为嘉宾出席论坛,上海交大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胡捷担任本次圆桌的主持人。

适合通证化的资产
胡捷:我们注意到,最近美国证监会主席提到称,未来所有的金融资产都要通证化,这个表态是有重大的影响,因为是主流金融界对资产通证化,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资产数字化的认可。
接下来想一个比较轻松的问题,在大家的第一反应当中,有哪些资产,哪些类别的资产,在区块链支撑下进行资产数字化比较好?
杨东:我个人认为,包括这两天讨论的数据,目前来看资产数字化最核心的是新基建,新的一整套数字技术,催生的数据化,数据化如何智能化,包含了价值,这里面需要从生产要素层面,从生产力组合层面,如何上升到生产关系层面。
朱建明: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我个人理解,现在处在资产证券化时代,下一步是证券数字化,这个是一个方向。我觉得现在资产转化成证券的,未来可能都可以转化成数字化的形式。
朱幼平: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什么是无形资产?范冰冰出场费一百万,另外从数字资产来讲,数字资产也可以划分成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有金融属性和知识属性,知识属性背后折射的是技术的内涵,是有形资产,不是无形资产。无形资产是更放大的另外一种,比如是货币,如果没有用数字表达,还是有形资产,不能简单把数据笼统的认为是,现在有了通证,通证是典型的无形资产。
李光斗:我从品牌角度给大家提供一些借鉴,我个人认为一切的资产都可以数字化。为什么这么说呢?为什么说有些资产数字化之后值钱,有些不值钱,举两个例子,冰激凌和黄金,冰激凌有使用价值,完全可以把它数字化,为什么冰激凌没有办法进行交易呢?和大量农产品一样,它是很快就过期了。我们讲区块链的应用数字化,可以在一个方面,凡是能够升值、保值的产品,数字化之后进行交易。
白硕:资产说整体,数字化如果也是一个整体,会比较麻烦,资产分解成若干种权益,所有权、收益权、使用权等等。可以对这些分别数字化,这就不一样了。
资产数字化为何一定要用区块链技术?
胡捷:在座的所有人都是区块链专业的,我想问的问题,试图把资产数字化的时候,为什么一定考虑区块链技术来支撑呢?
白硕:传统的金融IT已经解决了资产数字化问题,但是这个资产数字化不能自证,我们是依靠对大的机构,对于国家公信力主权的信用的相信。但是更多的点对点的金融行为出现,没有自证是不够的,需要自证的是什么?在数字化大的领域里面,最根本的问题就是数据本身,它是不具有稀缺性的。资产本身是稀缺性的,数字和资产要对应起来,必须用一种方法制造这个稀缺性。
朱建明:我在考虑这样的问题,拿货币来讲,从货币的发展,从实物的货币,到今天的电子货币,比方说网络银行等等。从现金和电子货币的区别,现金可以实现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是同时完成的。通过现有的电子支付方式,这两个是分离的,但是真正的交易,应该是交易和结算同时是最好的。目前的体系架构解决不了这样的问题,但是区块链可以提供这样一种交易及结算的方式。所以我觉得区块链在这个方面,是能够发挥作用的。
资产数字化后,如何交易,如何监管?
胡捷:对于资产的问题,通证化以后,是否可以交易,如何交易,如何监管?
杨东:第一,交易按照传统通证的架构和技术逻辑,很难解决,数据化以后,万物互联以后,那么多数据怎么很好的管理,价值怎么确认,光靠计算机的逻辑解决不了,所以我提出要解决数据共享,只有数据共享激励机制才能更好实现数据流动,而不是单纯的交易本身。
监管本身,如果是传统法律监管,恐怕很难,我是最早提出以链治链,国家区块链监管系统,监管去中心化的比特币,数据价值的共享机制,监管本身也要重构,才能够有效的监管。
朱幼平:为什么资产要用区块链通证来解决,理论和操作两个层面,理论上和白硕老师一样,区块链是信用机器,最主要是共识,我们提出来要用区块链代码信用,来补充增强传统的权威机构的信用。传统的信用到现在为止,还是有很多问题,比如说信息不对称,比如说融资难,融资贵,比如说人傻钱多,通过区块链信用机制,来增强整个的金融系统,就是让资产能够有一个支撑。
从操作层面来讲,微众银行提出来的思想,只有通过区块链,未来的世界,是无形资产的世界,75年的时候,无形资产只占13%,有形资产87%,到了2020年有形资产10%,未来数字时代,是无形资产膨胀的时代,这种时代又需要区块链技术。
第一叫确权分装。第二是溯源存证,第三是交易和定价。这个问题不解决,肯定无法让我们的工业时代转型,无法让这么大的资产,很顺利的市场化,没法实现市场化,就没有办法促进后面的企业和个人。我们的企业注重自己的无形资产,都像华为一样的,都像李光斗一样注重个人的ID。
胡捷:一切都可以资产化,一切都可以交易,显然是支持交易。白硕老师是交易专家,问一个刺激的问题,前面专家都在说可以交易,只是一种修饰性的限制。
既然都可以交易,上了链就交易,能不能搞交易所来交易呢?
白硕:交易所过去说是强监管,有各种证明你的交易是合法的,是经得起审计的,可以自证的。现在实际上很多交易所达不到这个水平,自身处理自身的交易,是真交易还是假交易,防范黑客的手段,是没有黑客因素还是有黑客因素,有没有监守自盗,包括挪用等各种事情,过去是强监管、强审计,现在如果说是在一个公有链环境下,自审计、自监管是没有的。
胡捷:如果不完全走公有链、去中心化的方式,而是遵循国家的相关交易所的要求,可不可以考虑说,把通证化资产放到交易所去进行交易。
白硕:非常好的问题,我们看到上市公司有很强的法定强制的信息披露义务,就是在标准化的资产,解决资产端信息不对称方面,由监管强制性命令做这个事情。如果说资产的总类有差别,信息会不会有差别,美国乔布斯法案对股权众筹是有的,中国还没有相应的股权众筹法律通过,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世界上已经见到了法律之间,差异化监管的要求,我们也在想,众筹是一个种类,STO是一个种类,合法的种类里面,可能都有不同强度的信息披露的差异化要求。
胡捷:如果这些披露要求,都能达到,你认为可不可以?
白硕:可以。
胡捷:那我就再延伸一个话题,今年区块链领域比较火热的小分支,去中心化金融,基于公链,把传统的金融交易试图移植到上面去,把传统交易人的角色去掉,在这样的环境之下,越来越试图的尝试做无人化的金融交易。在这种场景下,从金融角度看,有时候觉得有点幼稚,可是在这个领域,你觉得有未来吗?现在是一刀杀死,还是怎么样?
杨东:这是个趋势,在贵阳成立交易所,结果证监会啥都不搞了,后来ICO搞起来了,比特币涨了,P2P死了,可信的资产,可信的交易,目前数据达不到,如果说区块链可信的点对点交易,未来是一个大趋势,随着技术化成熟之后,点对点的方案,点对点的物联网结合,未来是一个大趋势。
白硕:这个问题涉及到两个问题,一个是拉什么货,跑什么车。拉货可能是非法的,或者是合法的,跑什么车是技术问题,是技术手段,可以嫁接到非法的货上,也可以嫁接到合法的货上,也可以灰色地带的过程。
杨东:到底这个模式能不能发展,模式好坏不重要,重要的是政府能不能监管,有没有能力监管。
朱幼平:交易所逻辑上是通的,技术、监管各方面达不到,刚才我们讲的它是经济社会发展必然的趋势,现在只是不成熟。
另外现在是把金融逻辑,全部区块链上玩了一遍,一个是套娃模式,传统金融创新都没有。第二是交易所的报价模型,这两个东西需要关注,大家要研究。
胡捷:这个论坛专家都是非常开放的心态,应该观望和分析。有一个比较具体的,又特别特别重要的问题,数据资产化一个挑战的问题,它将来面临的障碍,到底是法律手段能解决,还是技术手段能解决,就是权益双花问题。
杨东:技术法律相结合,一方面法律过去是建立作工业社会基础之上的体系,一时半会还转不过来。技术突破,也有局限性,技术本身也需要成熟,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两者的结合。你要强调数据的共享激励机制,而不是过去工业时代交易成本的理论,要更多鼓励不同的主题,来共享。而不是过去强调的工业经济时代的所有权、物权理论。与其搞不清楚什么权,还不如说激励大家把数据共享起来,区块链技术就能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和制度结合起来,实现利益共享。比如说蚂蚁,第三条道路,发行,让消费者有利益的回报。
朱建明:个人理解,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去中心化和多中心化的体制,共建、共享的模式,和当前的法律和社会的中心化架构,矛盾是非常深刻的。所以资产的交易也好,共享也好,现在怎么样能更好的找到解决矛盾的方法,包括政府怎么适应这种去中心化的管理机制,我觉得这是当前遇到的最迫切的问题。
朱幼平:区块链最大的技术特点是安全可信计算,本身是解决比特币双花问题的技术,目前为止没有技术比这更牛了,所以让区块链在11年里没有被攻破,到大家对它产生信仰,这样的一种机制。我谈一点,可能不是你这个题目,中国经济和社会的文明进步,现在面临发展的,未来的方向问题,这个压力太大了,我们所有的技术、法律、监管,都要围绕这个目的,走传统工业化的道路是产能过剩,是没有空间的道路,只有把财富、资产数字化,或者是同质化,是目前找到的非常好的一条路,现在已经露出了曙光,为什么我们的政策,我们所有的项目,不积极的拥抱它呢?现在显然这个东西还没有配套,未来的时代,现在面临的是伟大的时代,区块链给我们带来的精神和力量。
胡捷:在不忘初心的前提下,怎么能在新的技术环境中,落地最终的目标,其实政策和法律层面有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白硕老师,对这个问题有特别深入的思考,最近发表了不少文章,关于数字资产化以及很多细节问题,这个问题能解决这个领域发展的关键。
白硕:法律我是外行,技术算是有点内行。法律和技术,显然是综合在一起的问题,我们感觉到如果法律没有相应的技术支撑,落不了地,架在空中很难受,不遵守法也不对,这就非常尴尬。技术的现状是什么?我们看为什么互联网大场有那么强的操纵数据能力,和利用数据变现的能力,数据是谁的?是在这个行为当中,大家贡献的,法律说你有权的人,你行使不了你的权利,法律没有说他有权,从技术设定上,天然的,离使用权是最近的。这是一个比较根本性的矛盾,其实我们觉得,是该技术造成的障碍,或者技术给他的便利,也只能用技术手段收回。
至于怎么收回,有不同的技术路线,从保护数据权益方面,基本上有三条路,第一条是到端的,传统的DRM,什么数据必须到端?首先是数字媒体,到端就可以扩散,现在已经发展二三十年了,当时就看到这个问题,DRM到现在为止发展的不是特别好。
第二是到一个中立区,数据湖或者是什么东西,汇聚到那,在那个地方,我们可以做一个事情,就是说计量,你使用了他多少数据,他使用了你多少数据,可以计量,可以存证。或者进一步把数据交易,变成数据使用权的行权,行权的记录如果可存证,就派上用场了。
第三条是数据不出来,是谁的就留在谁那,可用不可见。
如何看待DC/EP
胡捷:最后一个问题,货币是一个最常见的资产,而今天我们也知道,中国央行用通证化技术,部分的通证化技术,发行正规的人民币法币,谈一下您对DC/EP有什么看法?
杨东:这次五中全会,只提了数字货币,提出要积极参与数字货币的制定,公司合营的民间数字货币的合作,和共同研发机制,使得人民币走出去的创新机制,我觉得未来具有很大的空间。
朱建明:虽然我们不知道DC/EP区块链技术怎么用的,但是肯定是区块链技术推动下产生的,数字货币影响最大的就是金融行业,比方说我们的银行,未来是什么样的?运钞车可能就没有了,ATM机个可能都没有了,对我们生活和精神上改变是非常大。
朱幼平:我就说一句话,DC/EP是数字经济时代和保卫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金融基础设施。
李光斗:DC/EP是打破美元霸权的核武器,美国不可能监管每一个中国储蓄所的情况,DC/EP值得期待。对于在座的人来说,人民币的数字化和数字人民币是两个概念,大家知道,未来的DC/EP有很多功能,人民币数字化后的数字人民币焦虑。
白硕:我觉得在老百姓钱包里面推出DC/EP,这只是很小的一步,后面两个大的步骤我们很期待,第一是可编程性,能在DC/EP做智能合约,目前做不到。第二是不要底层账本,嫁接到传统银行的开放银行体系上,这两条路都走通了以后,你的M0也可编程了。
胡捷:谢谢,感谢大家!
Recommen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