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三个思维方法,轻松搞定数据运营难题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yunyingpai.com/data/648002.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三个思维方法,轻松搞定数据运营难题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00:00
07:04

精细化运营的核心是数据驱动增长,透过数据分析指引产品迭代和运营推广。因此,运营人员需要掌握一定的数据运营能力。本文作者从自身工作实践出发,梳理总结了3个最常用的运营方法,与大家分享。

ocjecKmrWhusN0loZCV9.jpg

随着近些年互联网电商蓬勃发展,对运营的要求随之提高,面试运营岗位的时候,常会提问数据运营分析相关的问题,但回答常常令人失望,要么说不清楚分析思路,要么抓不到核心指标。

这种场景,在产品和运营工作中也是经常发生的,试想领导问”近期销售下滑是什么原因““为什么转化率掉了?”这些问题时,你会怎么应对?

可见,数据分析思维的重要性,未来具备产品思维和数据分析能力的运营,才能获得更多的空间,创造更高价值。

身边很多朋友都苦恼如何提高自己数据分析的能力,说实话,EXCEL数据处理技巧,可视化图表,这些工具都是容易学习上手的,但是难点在抛出一个问题,如何通过数据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关键就在数据分析思维。

思维方法有非常多,经过多年运营工作的积累,个人认为有三种思维是最常用的:细分思维、对比思维、相关思维,很多其他的思维模型,大多是这三种思维的综合应用衍生出来的。

一、细分思维

细分思维应用的最频繁,几乎每天都在应用,比如应用思维导图对某项任务的细分拆解。细分思维主要是将某个指标层层分解,拆解成最小颗粒度,定位分析问题的一种思维方法。

那在数据分析上,细分思维如何应用呢?

1. 单一维度细分

通过时间、空间、过程等单一维度进行拆解,比如将全年销售分解成12个月,将全国GDP分解成各个省市地区。

2. 2个维度交叉细分

通过2个维度的交叉,分析定位问题和原因,单一维度的应用虽然简单,但却过于浓缩,会将各组数据的差异在合并过程中消除掉,所以有时在分析问题时,需要再细分分解,如某学校男女生录取比例一致,但是再细分到学院分析,发现文学院女生的录取率比男生高,而理学院的男生录取率比女生高。

vgcR8IR2fTpusWy4fNPz.png

运营工作中,2个维度的交叉细分应用,比如研究新老客户对品类的需求差异,那么就是维度一新老客户和维度二各个品类的交叉分析

3. 多个维度交叉细分

多维度的交叉细分相对复杂一些,主要应用场景更多是在用户运营,用户研究分析上,例如RFM模型,通过最近一次消费 (Recency)、消费频率 (Frequency)、消费金额 (Monetary)三个维度,每个维度一分为二,将用户群切割成八个小群体进行针对性的运营。

AbbYd6VKKYvrYTxVcGeP.jpg

二、对比思维

对比思维也是运营最常见的一种思维方法

  1. 纵向对比:自己和自己比,包括环比(和上一期自己比)、同比(和去年同期自己比)
  2. 横向对比:自己和他人比,比如IOS和安卓的销售额,女装和男装的销售额等等

对比思维经常被错误应用,把不可比的数据放在一起对比,比如A品牌20年同比增长42%,B品牌20年同比增长仅28%,说明A品牌20年的销售表现比B品牌更好?

事实上,A品牌19年业绩仅3000万,而B品牌19年业绩达3亿,量级差太大,根本没有可比性。

如何避免对比思维的错误应用:

  1. 确保数据来源一致:比如对于同一指标,系统直接拉的数据和bi代码跑的数据可能都不一样
  2. 确保统计口径、定义一致:比如销售额包不包含拒退
  3. 时间属性一致:比如同样是2月,但有的是28天,有的是29天,也不能直接对比
  4. 对象一致:样本属性统一,比如研究死亡率,士兵死亡率和城市居民死亡率,对象不一致就没有可比性

三、相关思维

相关思维是比较复杂的统计学数据思维,相关思维包含正相关、负相关、非线性相关、不相关等多种类型,大部分应用在生物学、科学领域。复杂的相关分析需要应用函数,建模才能完成,而现实工作中,大部分应用不到这么深层复杂的程度。

大部分应用主要研究A与B之间的关系,如销售额与UV之间的关系,广告费用成本与获取曝光量之间的关系。

应用好相关思维,当我们在处理复杂问题的时候,能帮助我们刨除无关数据的干扰,找到关键的因素和指标解决问题。

但在相关思维的应用上,也经常犯错,最常见的就是混淆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即因为事件A和事件B存在某种关联影响,解读成因事件A导致了事件B的发生。所以在相关思维应用,我们要知道事件A和事件B可能存在的关系,避免陷入误区

  1. 事件A引起了事件B
  2. 事件B引起了事件A
  3. 事件A、事件C引起了事件B
  4. 事件A、事件B没有直接关联,但是事件C可能会同时引起事件A、事件B
  5. 事件A、事件B一点关系都没有,只是数据凑巧相关

比如看电视会导致孩子学习成绩下降,试想是看电视导致学习成绩下降,还是学习成绩下降的孩子更喜欢看电视,难道不看电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就会提升吗?难道学习成绩提升的孩子都不看电视吗?如果出现这类型的数据时,在解读前,不妨像这样反问自己,以确认数据逻辑的合理性。

数据分析思维说难不难,只要在应用或看数据的时候多留心眼,多打个问号,不要执着数据表现,多思考数据背后的关联和差异,复杂的问题就会变得简单了。

看完这篇文章,大家不妨把过去那些解不开的疑难杂症,再拿出来重新思考练习下吧!

本文由 @南鱼 授权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