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理解 Rust 中的生命周期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lotabout.me/2016/rust-lifetime/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Table of Contents

Ownership, Borrowing 与 Lifetime 共同成就了 rust 中的内存安全,也是 rust 语言中最精髓的创造,我们就来学习学习它们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要引入这些概念。

权力与风险共生

权力与风险往往是一同出现。如果你被授予了制作核弹的权力,那么在你制造它时其实是面临着诸多的风险。

早期的编程语言如 C/C++ 赋予了程序员极高的权力,它们能自由地操作计算机的内存(虚拟内存),程序员们因此可以尽情地挥洒着自己的创造力来达到更强大的性能。

然而这份权力也带来了许多风险,例如一个常见的问题是内存泄漏,即忘记 free 自己 malloc 出来的内存,程序不断运行最终导致内存耗尽,C++ 通过引入析构函数防止程序员忘记释放内存。但另一个常见问题依旧无法避免,即访问已经释放的内存,或者尝试释放已经释放的内存。

人们认识到,内存管理存在的风险已经远远大于它所赋予的权力带来的好处,Java 语言的便通过引入 GC (垃圾回收器)替程序员管理内存。程序员不再需要关心什么时候释放内存,因为 JVM 会自动处理;也不必害怕会访问已经释放的内存,因为只要内存还有变量使用,JVM 就不会去释放它。而对应的,GC 剥夺了程序员自由操作内存的权力,付出的代价便是额外的性能开销。

什么是内存安全

让我们举个例子:

void example() {
vector<string> vector;
...

auto& elem = vector[0];
vector.push_back(some_string);
cout << elem;
}

我们知道,vector 内部保存着一个数组,当 push_back 被调用时,它会查看该数组还有多少剩余空间,若空间不足,则会开辟新的空间,并将原数组的内容拷贝,如:

// this code might not compile, but you got the idea.
void push_back(string elem) {
if (this.size == this.capacity) {
string* new_data = new string[this.capacity * 2];
memcpy(new_data, this.data, this.size * sizeof(string*));

delete[] this.data; // the old array is free

this.data = data;
}

this.data[this.size++] = elem;
}

即在执行 vector.push_back 时,elem 指向的内存已经被释放了,造成了“访问已释放内存”的问题。也许程序不会直接崩溃,但极可能得到的错误的结果。

上面的例子中,产生“内存安全”的原因是同时达成了两个因素:

  1. 存在别名。即不同的变量(elemvector)指向了同一块内存区域。
  2. 存在修改。即 push_back 过程中 delete 了该内存。

Ownership 及 Borrowing

Rust 提出了 Ownership(所有权)及 Borrowing(租借)的概念,做了如下限制:

  1. 所有的资源只能有一个主人(owner)。
  2. 其它人可以租借这个资源。
  3. 但当这个资源被借走时,主人不允许释放或修改该资源。

可以看到,这 3 条规则的目的是防止“存在别名”和“存在修改”同时发生。一个资源如果被共享了,则不允许修改;如果想修改资源,则不允许共享。

想象有一本书(资源),则依照上述 3 个准则,有:

1. 它只有一个主人。当然你可以把书“给”其它人,所有权就归其它人。

fn main() {
let a = String::from("book"); // "book" 归 a 所有
let b = a; // a 将 "book" 转让给 b
println!("a = {}", a); // 出错,a 已经无权使用资源
}

2. 允许租借。你可以先把书“给”别人,别人用完后再“给”你。但 rust 中的“借”,则保证了对方不会不把书还你。例如:

pub fn main() {
let a = String::from("book");
{
let b = a; // a 将 "book" 转让给 b
} // b 死了,却没有将 "book" 还给 a
println!("a = '{}'", a); // 出错,"book" 不在 a 手上。
}

你可以将书借给多个人(想象几个人一起看书),前提是它们只想“读”这本书,即 rust 允许有多个不可变的引用 (&T):

pub fn main() {
let mut a = String::from("book");
let b = &a; // "book" 借给 b 只读
let c = &a; // "book" 同时 借给 c 只读
println!("a = '{}'", a);
println!("b = '{}'", b);
println!("b = '{}'", c);
}

如果有一个人将书借去“写”,则不允许其它人同时“读”,即 rust 只允许有一个可变的引用(&mut T):

pub fn main() {
let mut a = String::from("book");
let b = &mut a; // "book" 借给 b 写
let c = &a; // 错误,有人借书“写”时,不允许借来“读”
}

3. 如果有人还借着书(无论读写),不允许主人修改或销毁书。

pub fn main() {
let b;
{
let a = String::from("book");
b = &a; // "book" 借给 b
} // 错误,a 死亡,需要销毁书,但 b 还借着书
}

最后,当拥有者死亡时,rust 会销毁它拥有的资源,由于一份资源只有一个拥有者,因此并不会造成销毁多次的情况。

这三条规则一起,保证了“存在别名”和“存在修改”不会同时发生,最终保证了内存安全,同时防止了多线程的数据竞争。

Lifetime

我们再回顾上节关于 Ownership 的三条规则,以便分析:

  1. 所有的资源只能有一个主人(owner)。
  2. 其它人可以租借这个资源。
    1. 同时可以有多个不可变引用(&T)。
    2. 同时只可以有一个可变引用(&mut T)。
  3. 但当这个资源被借走时,主人不允许释放或修改该资源。

rust 需要在编译期间就要保证我们的代码不会违反上面三条限制,这样做最大的优点就是不需要 runtime ,也就是不会增加额外的运行时开销。那么编译器又是如何通过静态分析来保证上述限制呢?

一个很直接的想法(不代表实际实现)是:为每个变量维护一个集合,集合里记录该变量的引用(Reference,也就是租借),那么编译器在分析时就能确保规则 #1, #2.1, #2.2。而为了确保规则 #3,rust 编译器需要确保一个资源的 reference 的存在时间小于比资源的 Owner 的存在时间。

Lifetime (生命周期)是 rust 编译器用于对比资源 owner 的存在时间与资源 reference 的存在时间的工具。Lifetime 可以理解为变量的作用域,例如:

pub fn main() {
let mut a = String::from("book");
let x = &a;
a.push('A'); // 违反 #3 存在 a 的引用,不允许修改
}
            {    a    x    *    }
所有者 a: |______________|
借用者 x: |_________| x = &a
修改 a: | 失败:存在 a 的引用 x 违反 #3
pub fn main() {
let mut a = String::from("book");
{
let x = &a;
} // x 作用域结束
a.push('A'); // 成功:所有对 a 的引用已经结束
}

对应是作用域为:

            {    a    {    x    }    *    }
所有者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借用者 x: |____| x = &a
修改 a: | 成功:对 a 的引用已经结束

可以看到,通过对作用域的分析,rust 编译器就能够保证资源的 owner 存活时间比资源的引用更长。

人为标注生命周期

上面的例子较为简单,编译器可以做一些自动的分析来判断代码是否佥,但还有一些情况下,编译器并没有办法知道生命周期的是否合法,如:

fn foo(x: &str, y: &str) -> &str {
if random() % 2 == 0 { x } else { y }
}

fn main() {
let x = String::from("X");
let z;
{
let y = String::from("Y");
z = foo(&x, &y);
} // ①
println!("z = {}", z);
}

上述例子中,如果 foo 返回了 x 的值,由于变量 z 生命周期小于 x 因此不会产生内存安全问题;但当 foo 返回 y 时,①处 y 作用域结束,但 z 依旧持有 y 的引用,因此存在内存安全问题。

这里的问题是单凭静态分析本身并没有办法确定所有的生命周期,因此需要一定的人工介入,人为地给编译器一些提示:

fn foo<'a>(x: &'a str, y: &'a str) -> &'a str {
if random() % 2 == 0 { x } else { y }
}

上述标识的含义是,函数 foo 的返回值的生命周期,要小于任意参数的生命周期。有了这个提示,编译器就很容易知道下例中的代码违反了这个约定。

pub fn main() {
let x = String::from("X");
let z;
let y = String::from("Y");
z = foo(&x, &y);
println!("z = {}", z);
}

给出作用域如下:

     {    x    z    y     *    }
x: |____________________|
z: |_______________|
y: |__________|
foo 的要求: Lifetime(z) <= Lifetime(x) & Lifetime(y) // 不成立

作用域作为生命周期的不足

上小节的例子说明了为什么 rust 需要引入 Lifetime 的概念,以及为什么在一些情况下需要人为指定 Lifetime。只是使用变量的作用域作为生命周期会有“误判”,即某些并没有违反规则 #3 的情形也会被 rust 认为是非法的。例如:

pub fn main() {
let mut a = String::from("book1");
let mut b = String::from("book2");
let mut c = &mut a;
c = &mut b;
a.push('C'); // ① rust 报错:已存在对 a 的可变引用
}

上述代码中,rust 认为①处存在对变量 a 的引用,原因是变量 c 是对 a 的引用,并且在 ①处 c 的作用域还未结束,因此认为依旧存在对 a 的引用。但实际上 ca 的引用已经结束。这也是直接用作用域作为生命周期的不足,在 rust 中可以通过如下方案绕过:

pub fn main() {
let mut a = String::from("book1");
let mut b = String::from("book2");
{
let mut c = &mut a;
c = &mut b;
}
a.push('C');
}

如何指定 Lifetime

虽然理论上,我们可以指定各种复杂的 Lifetime 规则,但由于我们指定的规则是作用在编译期的静态分析,所以我们指定的规则有一定的要求,具体如下:

fn foo<'X, 'Y, 'Z>(x: &'X str, x: &'Y str, x: &'Z str) -> &'R str {
...
}

Lifetime 推导公式 : 当输出值 R 依赖输入值 X Y Z …,当且仅当输出值的 Lifetime 为所有输入值的 Lifetime 交集的子集时,生命周期合法。

Lifetime(R) ⊆ ( Lifetime(X) ∩ Lifetime(Y) ∩ Lifetime(Z) ∩ Lifetime(...) )

因此,下例中指定的 Lifetime 是非法的。

fn foo<'a, 'b>(x: &'a str, y: &'b str) -> &'a str {
if true { x } else { y }
}
Lifetime(返回值) ⊆ ( Lifetime(x) ∩ Lifetime(y) )

即:

'a ⊆ ('a ∩ 'b) // 'b 可能小于 'a ,因此不总是成立

上面的规则本质上就是要求函数返回值的 Lifetime 要小于任意一个参数的 Lifetime。为什么需要这样的规则呢?我们重用上节用到的一个例子,如下:

fn foo<'a, 'b>(x: &'a str, y: &'b str) -> &'a str {
if random() % 2 == 0 { x } else { y }
}

// 下面的代码编译不过,用来演示如果没有 lifetime 分析可能造成的“不安全”
fn main() {
let x = String::from("X");
let z;
{
let y = String::from("Y");
z = foo(&x, &y); // ①
}
println!("z = {}", z);
}

由于 rust 做的是静态分析,因此在 ① 处分析时,z 的 Lifetime 为函数 foo 返回值的 Lifetime 'a,它小于变量 x 的生命周期,因此如果 rust 不强制执行 Lifetime 的推导规则,则上述代码能通过静态分析,但若运行时函数 foo 返回了 y,则又产生了内存安全的问题。上例中的 random 函数修复如下:

fn foo<'a, 'b: 'a>(x: &'a str, y: &'b str) -> &'a str

'b: 'a 表示 Lifetime 'b'a 活得长 (outlive)。因此可以通过 Lifetime 规则。

如上,即使 rust 需要我们人工指定一些生命周期,它对指定的内容也是有要求的,要求就是函数返回值的生命周期要小于任意一个参数的生命周期,这样静态分析的结果才能保证运行时的正确性。

内存安全、数据竞争等问题的根源是“共享可变数据”,C/C++ 语言将这些问题完全交结程序员,由程序员保证不出错;Java 采用 GC 解决内存回收问题,但依旧面临着数据竞争等问题,需要程序员处理;一些函数式语言,诸如 Haskell, Clojure 针对“共享可变数据”中的“可变”,强制要求数据是“不可变”的,以解决上述问题;而 rust 另辟蹊径处理了“共享”的问题,来达到同样的效果。

当然,在编程语言降低我们出错风险的同时,也剥夺了我们的“自由”与“权力”。有些语言让我们付出的代价是性能,而 rust 需要的则是程序员付出更多的学习时间。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