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神策数据创始人&CEO 桑文锋赠送“创新的神话”一书,分享对创新的认知

 4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sensorsdata.cn/blog/20181129/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神策数据创始人&CEO 桑文锋赠送“创新的神话”一书,分享对创新的认知

神策小秘书 标签: 创新, 读书, 职场, 桑文锋 2018年11月29日

-------201811-06-1.png
本期荐书 《创新的神话》
s10306754.jpg

豆瓣评分:8.4

作者简介 斯科特•伯尔昆(Scott Berkun)是三本奥莱利畅销书的作者,他是一位全职的作家和演说家,他的作品发表在纽约时报、福布斯杂志、经济学人、华盛顿邮报、连线杂志、国家公共电台(National Public Radio)以及其它媒体上。

他定期给哈佛商业评论和商业周刊供稿,还在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 of Washington)教授创造性思考课程,并且在 MSNBC 和 CNBC 电视台作为一个创新和管理专家出镜。

桑文锋推荐语

-------3.png

什么是创新?这个问题曾一度困扰我,对于创新的认知,也经历过几次迭代,直到读完《创新的神话》这本书,让我对于创新的困惑全部释然了,下面我将为你分享我对创新的认知过程以及读完《创新的神话》之后的新感悟。

一、关于创新的认知迭代

起初,我认为创新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我能想到,别人想不到;2.我能做到,别人做不到。当这两个条件同时满足,才叫创新。但是,生活中符合这两个条件的事情少之又少,很难获取创新的成就感。

2010 年,我在工作三年之后,对创新有了新的解读,认为创新的本质就是复制。以科技领域的创新为例,我把科技领域的创新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把一种思路方法引入到新的领域;第二类是通过商业化的模式,将处于实验的理论或产品大规模的推广开来(如:iphone 手机)。

2011 年,我在一次创新培训上,与周宏桥老师探讨关于创新的本质就是复制的观点时,周宏桥老师表示有道理,但不确切,如 iphone 手机虽然没有绝对新的创造,但是整合本身就是创新。

直到 2015 年初,我拜读完《创新的神话》这本书,对创新的疑惑瞬间释然了,也有了更深层的认识,下面将为你详细分享。

二、创新三问

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分享对创新的认知:

1.什么是创新?
谈起创新,大家也会联想到一个词——发明,很多人会混淆这两个词,在英文中创新的单词是 innovate 、发明的单词是 invent,很显然,两者不同,创新与发明之间会存在一个跨度,一个新的想法到真正落地会面临很多困难,我们需要容忍这个跨度。如,1493 年达芬奇画出了直升机设计图,但是 1936 年莱特兄弟才发明了飞机,中间间隔了 400 多年。

我们再通过几个例子来看创新的几个方面:

(1)有新的想法,如你想到根据一个用户的历史购买记录,为其推荐可能感兴趣的商品,并在大会上第一个提出来,你的同事会认为你在创新;

(2)设计出原型,如你有一个新想法是两个人通过一根线的连接,能听到对方在远处说的话,这并不能算创新,你还需要设计出原型;

(3)专利论文,如当你设计出原型时,别人同时或后续设计出原型,你没有专利论文,也不能称之为是你的创新;

(4)商业化,如苹果的触摸屏手机,是将已经存在的触摸屏和操作系统的整合创新,并将其商业化。

所以,针对不同的事情,在不同的时间点,对创新的定义不同,我们要用更宽泛的思维去理解创新。

2.创新的升华-如何消除对创新的误解?
这一部分讲的是消除创新的误解,我会从三方面来解读:(1)创新的想法(2)创新者(3)创新的评估

(1)创新的想法

人们经常会夸大创新想法的重要性,仿佛有了想法之后就能立马成功。因为失败的想法几乎不会被人提及,而很多传奇故事被广为流传,但这些故事会有夸张的成分,导致人们习惯将想法与成功直接联系。事实上,一个想法的产生,不是我们常认为的灵感乍现,而是需要前期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包括最终落地想法,也需要克服很多挑战。

此外,很多时候创新的真正落地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集体的智慧,如,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不是他一个人的创举,而是集体的智慧;乔布斯的 iPhone 也是将集体的智慧整合才发明出来的。同时,时机对于创新也非常重要,如现在大家用的键盘都是根据打字效率设计的,但如果换一个打字效率更高的键盘设计,大家也许不会使用新的设计,这里存在习惯的问题,也就是说,有一个好的创新想法,但不代表最终会获得成功,因为存在市场惯性和先发优势。这也是我之前的一个误解,我总想让自己设计出原创性的产品,认为这才是创新。

(2)创新者

曾看到这样一句话—— “往往没有一个真正的开始。”我认为说的特别好,创新是一个过程,存在层层的递进关系,很难找到最初的创新者。

举个例子,在达尔文的进化论没有发表前,达尔文的朋友拿了一位名叫阿尔弗雷德・华莱士的年轻人的论文让达尔文审稿,这个稿件的内容几乎与达尔文的物种进化理论一样,使达尔文十分震惊,如果年轻人的论文先发表,达尔文的心血将无人知晓,在朋友劝说下,达尔文最终将文稿和年轻人的论文一齐发表,最后我们记得的是达尔文的进化论。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时候当时代发展到一个阶段,某些需求出现,随着时间成熟,就会有很多人或公司在同一时间做类似的创新,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或公司都走到了最后,在历史的积淀下,我们会公认某一个创新者,这个创新者就是笑到最后的创新者,因为往往第一个创新的人很难找到,但是最后一个创新者会相对比较容易的确定。

(3)创新的评估-到底是不是创新?

关于什么是创新,我们也常存在误解,认为技术创新才是创新,或许认为别人没做过的创新才是创新,事实上,创新是多方面的,在服务、业务流程、商业模式、文化等方面都可以做创新,也可以是在别人创新的基础上再创新。

举个例子,在 20 年前,摩托罗拉花了将近几十亿美金,建了一个卫星网络系统,使地球上的每个角落都可以打卫星电话,但是一部卫星电话要 5000 美元,在使用体验上也不佳,最后破产了。最近几年有一家企业购买了这个卫星系统,并售卖给去野外的人使用,现在已实现商业盈利。这个就是商业创新和再创新的综合例子。

3.如何做创新?

关于如何做创新,我总结了四点:第一点是勇于尝试,甚至厚脸皮,成功意味着冒险,并一定要有所坚持;第二点是善于学习和借鉴,整合与嫁接是创新的一个好方法,就像亨利·福特所说:“我没有发明任何新思路,只是把其他人几百年来的种种发明组装成了汽车”;第三点是精益求精、追求极致,在一件事上做到极致,某种意义上你就做到了创新;第四点是借助外力、寻求搭档,加入创新的圈子,与创新者碰撞,使自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会看的更高更远。

创新,是你的独特价值的证明,也是现代社会的核心竞争力。《创新的神话》这本书讲述了创新神话的破灭,并对创新做了最佳总结,希望通过对这本书的学习,你能将创新真正的应用在生活、工作中,通过不断地积累迭代,最终建造一个属于你自己的创新大楼。

如何得到这本书

你对创新有什么感悟?你如何看待创新与借鉴的关系?你曾经做过什么创新的尝试?......

在神策数据公众号回复【创新的神话】获取赠书方式~

神策数据公众号每月都有赠书活动哦~记得关注哈!

------11.jpg

Recommen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