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LeanCloud 的故事 — AVOS 时期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1byte.io/leancloud-story-avos/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1 Byte

LeanCloud 的故事 — AVOS 时期

2018-10-23

LeanCloud 的团队起源于 LeanCloud 这个产品诞生前两三年,当时我刚离开 Google 回国不久。在 Google 内部用来做缺陷和任务管理的工具叫 Buganizer,有一些独特的功能,当时我觉得 Buganizer 比外界的 Jira 等同类工具好用很多,于是组建了一个四个人的小团队,准备做一个可以和 Jira 竞争的产品。

因为我很喜欢 Clojure 语言,所以团队的早期成员都是从当时刚出现的 Clojure 中国社区招募的。这个社区最初几年的聚会也大多是我们主办的。它是个很小众的语言,所以社区里比较容易找到技术不错又喜欢学习新东西的人,这正是一个小型技术团队所需要的。我们用大约三个月时间开发并发布了第一版,因为还没有收入,资金很有限,所以我开始寻找天使投资。在这个过程中我通过创新工场认识了 YouTube 的两位创始人 Chad Hurley 和 Steve Chen(陈士骏),他们当时离开 Google 创立了 AVOS Systems。Steve 很希望在中国成立一个子公司,他很快到了北京一趟,因为都是工程师出身,又都在 Google 好几年,我们有共同语言、聊得很投机。一方面由于受到名人光环的吸引,另一方面也希望向他们学习成功经验,我决定带着当时的团队加入 AVOS,后来我们就成了 AVOS 中国子公司。

AVOS 的 A 和 V 来自于 HTML tag 的两个尖括号,把 < 和 > 各旋转 90 度就成了 A 和 V 的形状。而 OS 指 operating system。

当时 Yahoo! 正计划关闭他们几年前收购的知名社交书签网站 Delicious, Chad 和 Steve 知道后让 AVOS 以很低的价格收购了 Delicious1,暂时挽救了这个在 Web 2.0 时代有代表意义的产品。然后凭借着两位创始人的名声,AVOS 在商业模式还没有被验证时就从几家知名 VC 那里融到了两千万美元,估值大约两亿美元。AVOS 可以说是起点最高的创业公司之一。

很多在 Google 多年的人都会深受它的影响,Chad 和 Steve 也不例外,他们的景愿概括地说就是让 AVOS 成为一个迷你版的 Google、一个创新的平台,所以从一开始就有多个产品齐头并进地进行。然而在大约一年后,公司开始感受到来自投资人的强大压力。投资人是冲着 YouTube 的两个创始人来的,他们的期望是重现 YouTube 18 个月达到 16.5 亿美元估值的奇迹。

成功是很多因素合力的结果,而大部分人都往往高估主观因素的作用,大部分成功学的书也通常忽略运气对于结果的影响。事实上在几乎所有的成功里,运气都是很重要的因素,有的时候甚至是最重要的因素。回顾我自己的经历,即使是个人层面的小成功,偶然因素也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也是成功往往很难被复制的原因,即使曾经成功过的人也很难重复自己的成功。犹太圣经里的一首诗很好地表达了偶然因素的重要性:

我回来见到阳光之下:快跑的未必能赢;力战的未必得胜;智慧的未必有粮食;明智的未必得到财富;有技能的的未必得到喜爱。降临到各人的在乎于时间和机会。

哈佛商学院和法学院的教授 Mihir A. Desai 在他的 The Wisdom of Finance 中说运气对人生来说是被低估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Luck is a dominant and underappreciated part of life and performance. [...] People will most naturally view their successes as related to their abilities as opposed to luck. So-called attribution errors occur everywhere in life.

Steve 是很优秀的工程师和创业者,也是很坦诚的人,并不讳言过去的幸运之处。有一次线下活动上有个听众问他 YouTube 是怎样吸引用户保持高速增长的。如果换一个人,恐怕会在台上大谈 viral marketing 和 growth hacking。Steve 停顿了一下回答说 YouTube 从来没有需要解决用户增长慢的问题。YouTube 从上线到被收购之间遇到的最大问题是用户增长太快,IT 架构跟不上需求,所以研发团队一直都处于 burn out 的状态,以至于在内部讨论是否接受被收购时,只有一个刚加入不久的人认为该独立发展,其他人都赞同卖给 Google,因为实在太累了。

后来在聊天时 Steve 回顾过 YouTube 成功的原因,他认为有两点很重要,第一是宽带的普及,使得在互联网上观看大量视频内容成为可能,第二是相关技术逐渐成熟,特别是 Flash 对视频的支持,使得他们可以实现这样一个平台。但是这些都是事后回顾总结出来的,在当时并不是显而易见。至于为什么包括更强大的 Google Video 在内的同时期竞争者都不如 YouTube 那么成功,他们也没有很好的答案。

由于投资人的期望值很高,AVOS 的每个产品在正式发布之后一个季度如果没有出现爆发式的增长,投资人就会施加压力希望公司尝试其他东西,所以产品上的变化非常频繁,并且一直是在并行开发多个产品。我作为中国子公司的负责人不需要直接面对股东,但是在每个季度董事会前配合 Chad 和 Steve 准备材料的时候都能感受到他们承受的巨大压力。我们团队在 AVOS 的时间里除了负责各个产品的后端架构外,也会自主开发一些面向本土的产品。在 2013 年,我们在中国发布了两个决定我们后来走向的产品:手机短视频应用「玩拍」和后端云服务「AVOS Cloud」。

在确定玩拍的产品形态前我们有一两个月的原型迭代过程。一开始团队想做一个有些类似 SoundCloud 的声音分享 app,但是后来觉得视频会更有意思,而且毕竟 AVOS 的创始人上一家公司是全球最大的视频网站,在这方面会有更多资源和经验。当时美国的短视频应用 Vine 在发布前就已经被 Twitter 收购,很被看好,这也是我们决定尝试这个方向的重要原因。虽然我们很少花钱做推广,玩拍在发布几个月后在市场上还是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有了一批忠实用户,还有一些演员在片场拍视频片段分享到微博上,产生了比较好的传播效果。比较有意思的是虽然 Vine 是这类产品的先行者,不过后来可能也从玩拍借鉴过去了一些功能。玩拍发布以后我们很快看到了在 Twitter 和 Vine 的办公室拍的视频。后来我们增加了一个功能,在分多段拍摄的时候,在屏幕上叠加上一段的最后一帧,这样用户可以无缝把片段拼接在一起,拍出平滑的动画或者魔法效果,过了两个月后 Vine 也推出了这个功能,叫 ghost mode

13 年下半年时百度当时社区产品(贴吧等)的负责人和百度的投资并购部找到我们,希望收购玩拍。当时贴吧这样在 Web 时代很成功的产品正在急于抓住移动互联网的新机会,他们希望把玩拍收购后进行产品上的整合。在和我们见面之前,他们以为玩拍就是一家国内的创业公司,所以收购的事只要谈好价格很快就能交割。但是很遗憾由于我们资本结构的原因,我只能把百度介绍给总部,让 AVOS 的董事会来做决策。对于 AVOS 而言,这是个比较尴尬的决策。当时中国团队在整个公司的股份比例是相对较低的,而百度想收购的产品又完全是中国团队自发做的,所以很难决定如何在中国团队和 AVOS 之间分配收益。此外百度希望的是把中国团队和产品一起收购,而由于中国团队在 AVOS 的其他项目中也承担着重要的角色,所以总部当时是不愿意把整个中国公司卖掉的。最终 AVOS 的提议是百度可以投资 AVOS,然后和我们在中国合作。这和百度的期望相去甚远,所以他们只好放弃。

和百度合作的失败成为了我们从 AVOS 独立的直接原因之一,因为我们开始认识到中国团队难以有一条清晰的发展路径,即使做出成功的产品我们也无法控制后面会发生什么。到 2013 年底时 AVOS 又面临着来自投资人的新一轮压力,美国和新西兰办公室都要裁员以降低成本、缩短产品线。于是我向 Steve 和 Chad 提出让中国团队独立发展,这样 AVOS 不需要再向中国投入资金,中国团队更独立会发展得更好,而 AVOS 作为股东也能得到收益。AVOS 的股东会最初提出的方案是 AVOS 仍然持有多数股份,这样无疑会导致我们很难独立融资。最终 Steve 和 Chad 帮助说服了其他股东,让 AVOS 只保留天使投资人通常的比例,这使得我们独立以后在相对短的时间内顺利完成了 A 轮融资。AVOS 后来收缩了产品焦点,改了名叫 MixBit,并在 2018 年卖给了一家公司。在出售时,LeanCloud 的股份是 MixBit 除了团队之外的主要资产。


  1. 很多年轻的读者可能没听说过 Delicious。它是由 Joshua Schachter 创建的一个让用户可以保存和分享网址的网站,在发布时使用的域名是 del.icio.us,是知名互联网产品里最早的 domain hack 案例。Delicious 是最早以现在的意义使用「标签」(tag)这个概念的互联网产品,是 Web 2.0 时代的代表之一。在后来被很多产品借鉴后,标签的重要性才被广泛认识。Delicious 也是我们在国内的公司名「美味书签」的由来。


LeanCloud 在招聘后端软件工程师(Clojure、Java、Node)。具体的需求以及其他正在招聘的职位请见我们的工作机会页面。除了在官网上可以看到的已经发布的产品外,我们也在开发让人兴奋的新产品,做有意义、有价值的工作。


订阅我的邮件列表以得到新文章通知: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