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23岁前,我用3000万给自己换来了这22条军规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zhuanlan.zhihu.com/p/121906459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23岁前,我用3000万给自己换来了这22条军规

公众号:cyjxs100

这是一篇价值至少3000万的文章。

疫情期间没太多事情干,待在家里算了一笔账,过去几年里在创业和投资里真金白银亏掉的钱已经超过3000万了。当然,这个标准是以“现金亏损”为标准,没有包括创业公司估值泡沫破裂和投资浮盈回撤,如果算上这两者,早就是一个以亿计的天文数字了。

3000万比起很多人来说其实并不多,但毕竟我才没到23岁,而且和王思聪20多岁就有5个亿可亏不同,我不是什么富二代,亏掉的钱都是自己创业和投资赚来的。

说实话,很心痛,但痛定思痛,这些年之所以亏过这么多钱,最主要的原因确实是没有吸取足够的经验教训,反省不到位,从这个意义上讲,的确应该给自己做一次更彻底的总结和反思,同时也算是给大家一些过来人的“避坑”经验。

1.业务失败篇

在我赚到人生第一桶金之前,曾经创业失败过三次。前两次是校园O2O平台和创业服务平台,都没有拿到投资,所以烧掉的钱不多。2016年第三次创业,做了一个基于微信公众号的应用测试平台,投资人给了我们不到100万,让我们拿来补贴烧钱,结果在第一天就被薅走2.7万个红包,资金基本损失殆尽。在验证了我们的商业模型不成立的同时,也宣告了这次创业的失败。

后来重新创业赚到钱之后,给投资人全额归还了这笔钱。不辜负信任自己的人,是一个创业者应尽的责任。

2018年初,我们在香港成立了区块链咨询业务ChainPlus,当时赶上行业热潮,加上我们坚持专业化服务和口碑塑造,高峰时期每个月利润超过千万港币。但是在2018年中,我们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就是加大投入,扩充团队,冲刺全年1亿港币净利润。我们从IBM等大公司挖了很多人,月薪都是2-3万起,甚至很多基层销售的底薪就高达3万。从7月开始,行业急转直下,我们突然发现很多已经签约全年的客户突然联系不上了,突然发现每个月哪怕毫无进账,也要面对200多万港币的固定开支。

艰难维持到年底,上半年赚的钱已经亏掉了一多半。当时让我们坚持运营下去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某家港股上市公司已经向我们发出了收购要约,只要能在年底之前close deal,大家还是可以套现几千万港币。结果当所有细节基本谈妥的时候,对方负责对接的高管突然因法律问题遭到免职,并购自然也无法继续。最后我们不得不忍痛裁员,又花了大半年时间才恢复元气。

2019年,我们立项了非洲跨境电商业务,希望通过学习拼多多和趣头条的裂变策略,拓展非洲这一巨大的下沉市场。我们和非洲市场龙头企业T签订了战略合作,并很快通过T的流量渠道收到了大量订单,效果最好时,1元钱的广告投放可以带来超过20元的销售额,这对于电商行业是一个极其夸张的数字。

但我们最后栽在了物流和支付上。非洲的支付极其不发达,只能依靠货到付款,而我们所有的订单中,50%的订单无法接通电话,接通电话的订单又有50%不在配送范围内,剩下的订单里有50%的订单因为地址不详细无法送达,而送达的订单中又只有一半可以成功签收——剩下的一半是因为,在货送到时,崇尚及时行乐的黑人早已经把工资花光了。

至今我们在尼日利亚的仓库里还囤着一堆来自义乌的小商品,卖不掉也搬不回来,犹如鸡肋一般。

2.一级投资篇

这个踩得坑太多了,大多数来自于区块链行业,毕竟盈亏同源。

某知名基金领投的区块链项目,号称哈佛普林斯顿团队,和团队在没见过面的情况下只打了一通电话就给他们打了150万过去,最终亏损了99%。

一个当时的所谓兄弟创业,让我“参与一点”,承诺不会亏钱,我直接现金转账了200万,结果后边各种乌龙,不到一年公司停摆,我在从来没得到过任何股权和收益的情况下,本金有去无回,到现在还在打官司;

某“百倍币”孵化的区块链项目,投资必须用这个百倍币来投,投了接近20万美金,结果投资后该百倍币暴跌80%以上,连带着项目方的资金基本泡汤,最后项目也基本归零;

一个朋友介绍的项目,号称硅谷顶级团队,虽然我自己不是很看好,但还是看朋友面子投了不到10几万美金,结果直接归零,和朋友聊了几次发现他也被骗了,最终以朋友象征性补偿了我一点损失告终。

2018年我们战略投资过一个区块链应用项目,后来因为资金不足被迫停摆。当时有一群老外说要以他们的代币置换形式收购我们的项目,从而换取国内的产品技术和市场,出于对其他投资人利益的考虑,我答应了,并且主动放弃了大部分属于自己的权益。没想到对方以资金归拢为名义,收走了项目账户剩余的全部资金,而后又币价归零,最终我们卖掉项目不仅没有回笼资金,反而额外亏损了上百万。

当然,还有一些上市公司的,不过因为发生在最近,就不多说细节了,亏损比例可能没有上面几个那么严重,但由于单笔投资金额更大,所以亏掉的钱同样不少。

3.二级市场篇

自我反思一下,至少到目前为止,二级市场能力并不是我的强项,这导致我在二级市场经常出现“凭运气赚的钱凭本事亏完”的情况。

2017年是我进场股票市场的第一年,也是收益最好的一年,当时A股全仓科大讯飞,半年翻倍出局;港股主抓地产股,美股主抓中概股,年化收益率也有40-50%。胜利使我冲昏了头脑,一度让我觉得自己是股神。

2017年,我们与A股某知名上市公司L签约合作,合作结束后,我们意外的发现,这家被外界传言“资金链断裂”的公司居然按时支付了我们的项目款。于是我在A股买入了L的股票,结果几天后停盘,创始人出走美国,复盘后连续跌停,整体亏损接近70%。

2017和2018年,在美股先后重仓两支中概股,逻辑大体相似:股价严重破发,市净率破净,但自身业务运行尚可。但事实证明这两家公司都没有给我惊喜,最后不得不割肉出局。

美股最严重的亏损来自于2019年,由于2018年下半年美股市场低迷,我通过做空趣店、拼多多、蔚来加拿大鹅等高估值股票,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收益。为了扩大战果,我又加仓了接近20万美金做空了Netflix,AMD,好未来等公司。随着2019年美股重回牛市,这些空头头寸基本都被强平殆尽。

2019年最大的亏损比例来自于做空拼多多和瑞幸咖啡,但这两家公司我一如既往地不看好。拼多多的分析上次有在公众号里写过,有机会再单独写一篇瑞幸的。当然,如果再给我一个机会,我会选择用小仓位买看空期权,而不是裸空妖股承受着几倍亏损的风险。

另外就是数字资产方面,这个行业里我的仓位是A股、美股、港股总和的三倍以上,所以交过的学费也是最多的。每天资产上下波动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已经是习以为常了。浮亏不算亏,着重说说爆仓的经历。

2017年底我迎来了人生中第一次爆仓,一个微信群的人一起做多某山寨币,虽然只有三倍杠杆的小仓位,但还是在一个小时里被打掉全部浮盈,随后爆仓50万人民币。当晚正好在一个网吧里加班,迷迷糊糊睡着了,醒来时发现已经收到了强制平仓的邮件,没啥特殊的感觉,第二天起来继续工作。

2018年上半年二级市场很不错,下半年又一次迎来资产缩水。在18年11月份BCH分叉期间,我5600美金全仓抄底比特币同时做空BCH进行对冲,对比特币收益明显。但随后,我在220美金买入BCH,1美金买入OKB,同时合约做多BTC,结果在市场筑底过程中连续遭遇几波亏损,不得不在0.6美金割肉OKB,80美金割肉BCH来补救BTC的期货合约保证金——然而还是没有救过来。

2019年,受到1025新政刺激,比特币暴涨,我在8000美元上方不断加仓,严重拉高了平均持仓成本,在随后的熊市里不得不承受严重的亏损压力,最多的时候亏损也有几百万。2019年的几次杠杆都是靠扛单挺过浮亏最终盈利的,但是最后的一次做空某山寨币,从浮盈到亏损再到爆仓,加了三次保证金之后仍然满盘皆输,在严重浮亏的情况下平仓,亏损数百万元。

2020年就不说了,股灾加上比特币“价格减半”,又一次数百万的惨痛学费。

实话实说,我不觉得自己是个好交易员,也为自己二级市场急于求胜的心态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前几天刚看完《赌金者·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升腾和陨落》,感触颇深。那些在压路机前捡硬币的人,最终大多都会付出血的代价。

总结完这么多,说实话还挺感慨的。可能很多人会问我是如何做到亏这么多钱还不破产的,那么我也复盘一下我觉得自己做的比较好的几方面:

我的场外赚钱能力还不错,过去几年无论行业好坏,投资亏损多少,全年总体收益都可以保持在正数;

我的消费欲望比较低,所以一旦真的资金链断裂也没什么熬不过去的。经历过短短几个月里从190平方跃层到15平方出租屋的窘迫,这样宝贵的经历让我的抗造能力更强。

我们所有的业务板块包括一二级市场投资,基本上都先用自有资金,对外融资占比可以忽略不计,这使得我们的杠杆率比大多数公司都小很多,也无需面对投资人的很大压力。

最重要的是,二八定律决定了我们可以在赚钱的项目上赚到比亏损项目带来亏损更多的收益。

当然,虽然做的好的地方要保持,但更重要的是总结一下教训,这22条军规是我花了几年时间归纳出来的,今后将成为我创业和投资的铁律:

1.当好学徒,不做赌徒。创业可以搏,投资不能赌。

2.二级市场不能颠倒顺序:趋势,情绪,价值。

3.保持稳定的心态和节奏,一步走错宁可停一停也不能乱了脚步。

4.跟风类投资仓位不超过20%,多听其他人的意见,但保持独立决策。任何人的判断都可能是错误的。

5.永远不要加场内杠杆,加杠杆的本质是放大波动性,等于与时间为敌。

6.短线操作占比不超过30%,和时间做朋友。

7.学会在结合基本面、技术面和消息面的情况下止盈和止损,切忌扛单。

8.投资额X止损率=你已经亏掉的钱。把投出去的钱看成不再属于自己的消费,一来会让你出售更谨慎,二来也会避免投资后产生损失厌恶。

9.别人贪婪我不贪心,别人恐惧我不恐慌,切忌追涨杀跌。

10.弱势市场谨慎抄底,强势市场避免选择弱势标的。

11.每个错误决定后,给自己一个空窗冷静期,避免产生红眼心态。

12.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大空头”,和比你实力更强的人做对手盘本身就是一个危险的选择。每年最多三次机会,能用期权尽量用期权。

13.理解和接受市场的“不完美”,美股、港股、A股和币圈的投资者就是喜欢听不一样的故事。

14.早期投资的本质是投人,如果帮不上忙千万不要投。

15.履约能力比承诺更重要,投前风控比投后法务更重要。

16.投资二级市场标的的前提是,你确信对这个标的的认知程度可以高于整个市场的平均值。

17.确保你有超出市场上其他人的认知和资源,最容易赢的战争叫做不对称战争。

18.产品驱动型公司和业务驱动型公司的估值体系是完全不一样的,前者有烧钱的必要性,后者完全没有。

19.投资的逻辑:风控,认知,核心资源。创业的逻辑:核心资源,认知,风控。两者只有顺序的区别。

20.决策过程中一定要多思考那些你最不愿意面对的事情,决策的过程越艰难,执行的过程越顺利。

21.谋定而后动。同样,如果要撤销一个决定,也一定要花不低于做这个决定的时间重新考虑。

22.保持自律,拒绝自负。

写到这里,不禁感慨“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但也感谢这些惨痛的“学费”成就了今天的我和明天更强大的我。一直很喜欢关于孙悟空的一句话,“苦练七十二变,方能笑对八十一难”。这几天突然顿悟出一句更贴切的——“历尽八十一难,方能修得七十二变”。因为困难和敌人从来不会等你准备好,而你的每一次摔倒和受伤,就是成长的必经历程。

你必须直面那些痛苦和不堪,然后重新站起来。

这些年,最让我自豪的事情不是在23岁的年纪为自己赢得了片许财富和一点名声,而是创业六年后,我的桌上还有能打得出的底牌,我的身边还有支持我相信我的兄弟,我的心中还有坚持前行的决心。

新的十年,纵情向前。路途注定艰险,但我们注定成功!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