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折退出的P2P,还有没有天理了!
source link: https://www.gelonghui.com/p/433311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1折退出的P2P,还有没有天理了!
寒风冬雪心里愁,钱无归期血泪流。
P2P的暴雷,理所当然,可只有8%“低”利率的人人贷炸了是很多人都没想到的,毕竟和行业均值10%—15%相比,还是非常“稳健”的。
这次事件的导火索是一个月前有人发现平台上债转通道收紧,出借人发现标的到期后并没有资金到账。而后人人贷悄悄上线了“应急转让通道”,代价是本金7折,利息全无。
尽管人人贷缄口不言,但谁都明白事情不对劲了。
01
人人贷,人人亏
P2P风起之时,人人贷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2010年人人贷成立,主要目标是中小微企业,其稳定的客户群和优秀的风控能力被不少人看好。2013年年底拿到了一笔1.3亿美元的融资,创下当时行业最大单笔融资记录。

3位联合创始人一时之间也是名声大噪。2014年,张适时当选《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并成为当期封面人物,同年还获选《财富》“中国40位40岁以下的商界精英”;李欣贺在2013年当选中国十大经济潮流人物、2014年“中国商业创新50人;杨一夫于2016年入选《财富》“中国40岁以下的金融科技先锋”。

10多年间,人人贷平台累计成交额近1200亿元,注册用户5000万人。覆巢之下,焉有完卵。2019年P2P宣布全面清洗,撑了一段时间后,人人贷的“安全营运时长”终于定格在了10年零62天。留下了一堆烂摊子。截止9月30日,人人贷借贷余额约250.5亿元,当前出借人数量188065人。

有意思的是,人人贷公布的逾期率为0.22%,扣减利息已经完全足抵消逾期带来的损失,人人贷却要求出借人本金打7折兑付,所以真实情况就有的猜了,但肯定绕不开一个问题——违约风险。简单讲就是,借款人还不上钱。
这个月3号,人人贷出了第一份逃废债人员名单,500人。240万借款人里面只有这么点违约,我不信。
P2P,本质上是一个信息中介,为借贷双方提供平等交易的平台,从交易中赚取手续费。因为不需要经过银行的转手,中间商的差价就由三方分配。这个模式理论上是行得通的,只是平台的利润很小,除非把量做得很大。
但这样的钱挣的太慢,而玩资本的习惯了赚快钱,所以P2P摇身一变成了信用中介——揽储、放贷,赚利差。到后来,除了一个名头,他们做的事情和银行没有太大区别,但风控能力却远不如银行。

P2P的借款门槛很低,吸引了大量需要资金但不够达到银行门槛的借款人,因为他们没有太多选择,甚至有部分人一开始就是抱着不还的想法。这意味着P2P的违约风险很高,比如今年疫情,借P2P的人恰恰就是这些受创最严重的中小客户,不少就直接跑路了。所以对应地,借款成本非常高,年化利率约20-30%不等。
要知道,按照我国法律规定,24%以上就是高利贷。真·换了个马甲我就不认识你了……
同时,这些平台希望培育市场,吸引普通民众进入,打着“保本付息”的旗号,年收益率10%-15%之间,相比只有4%左右的的银行理财,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
互联网金融的春风吹得舒服,可风终究是会停的。
02
鸡贼的退出机制,耍赖?
一场轰轰烈类的游戏落幕,不知道庄家有没有赢,但跟风冲进去的普通人肯定是输得最惨的。
地雷阵中,只有不到4成的人能够幸免于难,全身而退,而大多数人无可避免地成为了牺牲品。2019年P2P行业退出平台高达732家。其中,网络出借人有60%以上的比例要踩雷,踩雷1-2家的平台出借人高达43%,踩雷3-4家的比例也高达11.8%。

这些人,有些不得已认命,有些走上了漫漫维权路。
这场大逃亡之中,许多原本就名不见经传的劣质平台悄悄遁迹,剩下些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的,也是想尽各种办法草草了事。责任心,抱歉,看不到。
目前,各大平台推出的退出机制,主要有三种,但基本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鸡贼。
首先,债权商城。相当于把你的钱兑换成消费券,在平台指定的商城兑换成商品。
这种方式里面的可操作空间就大了,等价兑换是别想了,商品种类也少得很。比如说和信贷的方舟优品,三条毛巾199,淘宝同款29;同样,玖富的美度在线上面,一个康佳的烤炉售价799元,同款天猫顶配不过188元。这种价差,大家自己捋一捋。


甚至,有些吃相难看的平台,只能将套住的钱兑换成商城积分,另外还得自己掏现金,以“现金+积分”的形式买商品,比如爱钱进的天天商城。

我很怀疑,这些平台是不是在二次收割受害者们。
其次,折让通道。就是像人人贷这种折价退出的,利息是别想要了,能以几折退出还得看人家脸色。而陷入挤兑潮的出借人,只能不断让步,以割肉谋得一个下车的机会。昨天,人人贷的下车成本降到了6.5折,今天早上挂6.3折可能都解不了套。

最具代表性的还是爱钱进,自6月份开通折让通道以来,出借人争相逃跑,最低折扣甚至达到了1折。同样,PPmoney的折让下限已经退到了4.6折。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折让有人卖,当然就有人买,大概率还是平台相关的人在接。一边催收借款,一边逼迫出借人出于血本无归的担忧割肉离场,打得一手好算盘。
最后,分期兑付。这个就纯粹是在开空头支票了,一般平台给出的方案都是每月兑付一次,但没规定每月兑付比例,期限多是3年,如果还有钱剩余再兑付利息。
说了等于没说,还搞得云遮雾绕。最关键的兜底主体模棱两可,第三方机构,哪个第三方机构,3年后还找得到人负责吗?

这些方案看似有的选,其实不然,要么冒险赌3年,要么忍痛止损。6个月来,爱钱进的出借人数量降低了25%,通过折让或商城下车。
不是没有人联合起来硬抗到底,当累了、心冷了,又能坚持多久呢。
03
我拼了命地跑,也跑不过通胀
有人说,投资P2P的这帮人,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这是典型的受害者有罪论。
的确,看到十几个点的收益率就想都不想地冲了进去,亏了也只能认命。
疑惑,当然是有的,虽然迟早淹没在了各种名人代言、铺天盖地的广告、“保本付息”的承诺……
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金融市场才算是刚刚起步,国人的投资理念也比较落后,普通人的资产结构还是以银行储蓄为主,除了占最大头的房地产项目。
股市,一场力量悬殊的博弈,多以小散被割韭菜告终。国内散户在A股中占7成以上,趋势是越来越低,不断地被修罗场洗出去。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9年期间,个人投资者平均年化收益为负值。最终,会像美股一样,散户直接持股占比约6%,剩下的都是通过基金持股。
基金?没有概念,有赚有亏,时间成本是一方面,学费至少得上交不少。专业财富管理机构?抱歉,资产离门槛远得很,他们只为富人服务。再者说,中国人一向不信任别人来管理自己的财富,大家信任的边界最多就是银行。
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当中,储蓄存款占据半壁江山,银行理财产品,总规模18.55万亿,占15%左右。股票、债券、基金等资本市场投资占居民总投资的14.52%,保险投资占10%。
但钱放在银行,和任由它贬值毫无区别。一般而言,银行的保本型理财产品年收益率3%-4%,不保本的4%-5%,和过去几十年的平均通胀水平差不多。要注意哦,这个通胀率还是基本没计算资产和房地产的通胀。如果看M2增速的话,大家其实都被“白嫖”了。

天下苦资产贬值久矣。
所以换位思考一下,10%-15%的稳定回报率摆在面前,还是冲动会多一点。
毕竟,如果可以岁月静好,谁还愿意颠沛流离?
Recommen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