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棱镜|一年新增四千家厂商!平板电脑起死回生,深圳制造撑起全球在线教育

 4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new.qq.com/omn/20201211/20201211A00DTE00.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zeQnYv7.jpg!mobile

作者 | 陈弗也 王凡 编辑 | 杨布丁

出品 | 棱镜·腾讯新闻小满工作室

“订单实在太多了,上游的材料又很紧缺,只能优先供给那些合作时间长的老客户们了。”11月下旬,李中文向作者感叹道。

李中文是一家平板电脑生产企业——深圳市伟派实业有限公司的老板,从2010年开始,他就在平板电脑这个行业里打拼,如今已经小有名气。

过去10年,他经历了行业数次跌宕起伏,但是像今年这个行情,还是让他有点猝不及防。一方面,订单来的又多又快;另一方面,似乎整个产业链都没有准备好,上游的屏幕、芯片统统供应不上,下游的整机厂又不能开足马力生产。

在过去几年,平板电脑行业还是另外一个景象。

随着手机屏幕越来越大、功能越来越齐全,平板电脑逐渐沦为鸡肋,大小厂商的日子都不好过。根据市场研究机构IDC的数据,截至今年第一季度,平板电脑的出货量已经连续下降了7个季度。

在那段市场不景气的日子里,有人甚至戏称,平板电脑最大的用处就是盖泡面。

从今年的第二季度开始,这个已经被冷落多年的行业突然迎来了大爆发,于是,整个产业链奇迹般地进入到了卖方市场。

出口大增,先付款再发货

“今年到现在为止,我们产品销量同比增加了50%,而且增长主要集中在5月份复工复产后。”李中文告诉作者。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各地的学校都将课堂搬到了网上,大屏、便捷的平板电脑受到家长和学生的追捧。同时,北京、广东等地的教育部门多次开展公益活动,向贫困学生、农村学生发放平板电脑。

根据IDC数据,从第二季度开始,全球平板电脑的出货量开始正增长,第二三季度分别同比增长了18.6%和24.9%。各大平板电脑厂商的出货量也都获得了不小的增长。在今年第三季度,苹果平板电脑的收入同比增长了17.4%,位列第一;三星的出货量则同比增长了89.2%,位列第二;位列第四、第五的中国品牌华为和联想的出货量,分别增长了32.9%和62.4%。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平板电脑主要是指苹果iPad、华为、联想、微软等知名品牌的产品,但经过几年的发展,平板电脑的品牌、样式已经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特征。

除了知名品牌外,市面上还活跃着台电、酷比魔方等二三线品牌,以及一些专门行业的品牌,如学习型平板电脑品牌步步高、优学派、读书郎等。

李中文的伟派公司主要生产的就是学习型平板电脑,国内的教育市场是其主要的客户来源。此外,他们还会生产一些专供酒店、餐厅等顾客选房、点餐等使用的定制版平板电脑。

国内疫情初步控制后,国外疫情仍在蔓延,平板电脑的市场需求持续增加,不少厂商也将目光放在海外。

“家长不可能让孩子一直用手机上课,手机屏幕小,对孩子视力不好,家长也需要用手机办公和处理事务,今年的平板电脑和电脑的需求量确实有明显增多。”一位马来西亚的小学老师向作者介绍了当地的情况。

在美国,当地一位华语老师则向作者介绍,一些学校会集中采购一批笔记本电脑或者平板电脑,供学生们租借。

市场研究机构NPD集团的消费分析师斯蒂芬·贝克向作者表示,在早期,平板电脑供需的失衡曾短暂来自于中国工厂的停工,但随后,当美国疫情导致更多地区和学校采用远程教育之后,需求激增导致“缺货”居高不下。

“现在供应量已经可以维持两位数的月增长,但是需求激增,导致供需之前有巨大的鸿沟需要弥合。”贝克预计,明年夏季美国平板电脑的供需关系才可能达到相对平衡。

在1688网站上,作者检索到大量的平板电脑商家信息,不少商家就打上了“跨境”二字。他们向作者介绍,可以为海外的客户提供产品。

李孟(化名)也是深圳一家平板电脑厂商的负责人,他的工厂接到了不少海外订单。他向作者表示,只要海外客户提出需求,他们就可以做出产品,并且可以联系跨境物流服务商,提供完整的服务。

不过,目前由于订单多,屏幕、芯片又比较缺,没有现货,发货时间最快也要10天,且要客户先打款。

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平板电脑的累计出口数量为1553万台,同比增加了21.8%,在家电、手机等行业品类中,增长量仅次于冰箱;累计出口平板电脑总价值199亿元,同比增加了19.9%。

其中,杭州海关的平板电脑出口数据格外亮眼,前三季度,其出口的平板电脑总价值23.34亿元,同比增长了1389.21%。

由盛而衰,华强北找不到平板

在电子设备的发展史上,平板电脑可谓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很多电子产品玩家都还记得这一幕:2010年1月,在苹果发布会上,意气风发的乔布斯坐在沙发上翘着二郎腿在一块平板电脑上划来划去,会场的大屏幕则同步着平板上的画面。这块平板就是第一代iPad,平板电脑时代开启。

那个时候,对于很多年轻人、商务人士来说,拥有一台iPad,就意味着拥有了“潮”、“科技范”的标签。

嗅觉灵敏的中国工厂看到了这个商机,无论是大品牌还是小厂商,都迅速上线了平板电脑,华为、联想、小米等都加入混战,甚至连家电厂商海尔都推出了自己的Haipad。

珠三角地区大大小小的平板电脑厂就是在那个时候发展起来的。作为世界电子产品晴雨表的华强北,也随即诞生了全球最大的平板电脑线下交易市场——桑达电子通讯市场。从桑达交易出去的平板电脑数量一度仅次于iPad的销售量。

不过,火爆的市场没有持续多久,平板电脑从2015年开始走上了下坡路。

“早期时,用户把它当做一个玩具,看电影,打游戏,比如梦幻西游,很多人就用平板电脑玩,但后来厂家越来越多,市场也就饱和了。手机的屏幕也变大了,抢了平板电脑不少市场。”李中文向作者回忆道。

最近10年,可以说是智能手机的黄金时代。苹果、三星、华为、小米、OPPO、vivo等品牌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手机售价也在逐年提高,曾经主打性价比的小米,旗舰机小米10也卖到了3799元起步。

平板电脑却没能与智能手机同步发展。多年来,虽然iPad也发布多款高价产品,但依然保持着低价产品,比如新款的iPad售价仅2499元起步,国产的低端平板电脑售价更是持续走低。

事实上,在珠三角地区,存活着大量的中小厂商,生产着仅售两三百元的低端平板电脑,这些平板电脑厂商又主要集中在深圳。据李中文观察,深圳至少有500家整机组装厂,还不包括屏幕、壳等上游厂商。

李孟则向作者介绍,这些低端平板电脑的屏幕用的是LCD,芯片则是紫光或者联发科的低端芯片,成本低,售价低,如果拿的量大,还可以优惠。

“平板电脑要比智能手机落后三到五年,我们这些小厂商,去屏幕厂、芯片订货,根本拿不到最新的货,只能吃手机厂商剩下来的。比如屏幕,今年三星、LGD都已经不再生产LCD的屏幕,但是LCD依然是平板电脑的主要屏幕。”李孟说。

一位曾在桑达电子市场开档口的老板向作者介绍,这几年平板电脑的利润越来越低,一台平板电脑的利润只有十几块钱,价格、配置都已经非常透明,操作的空间很小,客户也逐渐转到了电商平台,桑达的客流量已经撑不起来档口的成本了。

他的档口是在2018年中期撤掉的。一年之后,2019年10月,专营平板电脑的桑达电子市场发布正式关门停业的公告,这标志着,华强北已经不再认可平板电脑是一个赚钱的行业了。

李中文也说,深圳的中小电子厂平均寿命只有三四年,工厂老板们好跟风,深圳的赚钱机会又多,哪个行业热就往哪个行业钻。这几年平板电脑市场不再火爆,不少朋友就选择了离开。当客户来找的时候,发现这些老板们已经不在这个行业了,团队也散伙了。

11月中旬,作者再次探访桑达电子市场时,那里变成了“明通化妆品市场B区”,甚至整个华强北都很难找到专售平板电脑的档口了。

风口回潮,钱没那么好赚

“海外的一些教育机构会集中采购,中标的大品牌如果不能把订单吃完,就会分给中小厂商,可以说现在是深圳生产的平板电脑支撑着全球的在线教育。”李中文感叹道。

今年2月,预判到市场会爆之后,在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李中文就从老家回到了深圳,组织复工复产。但很快,他就遇到了“缺屏短芯”的窘境。

“整个一年,我们所有人都在找屏幕、找芯片。”据他介绍,由于上半年疫情给整个经济都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产业链上下游都不敢备太多的货,订单暴涨之后,库存就不够用了。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人又涌入到这个行业。

根据天眼查专业版提供的数据,截至目前,我国今年新增企业的名称或经营范围含“平板电脑、屏幕”的相关企业超过4400多家(全部企业状态),而在去年,此类企业的总数也仅4900多家。

从注册时间来看,从今年3月开始,此类企业注册数量开始增长,4月份新增数量最多,单月就有585家企业注册成立。从地域分布上来看,广东的新增企业最多,超过了2800家,占全国相关新增企业数量的63.11%。

很多人都会认为平板电脑厂商在此次疫情中赚了不少钱,但在李中文看来,这个行业赚钱并不容易,尤其是他们这些做整机生产的厂商。

“大厂肯定赚钱,订单多,上游资源丰富,但我们这些中小厂商就不一定赚钱了。”李中文表示,订单增多的同时,生产成本也在提高,比如屏幕。

陈鹏(化名)是江西一家屏幕生产商的高管,他向作者直言,在今年这个行情下,最赚钱的就是屏幕生产商了,因为他们是行业的上游,控制着行业的产量,而对于平板电脑厂商来说,“谁拿到了屏幕,谁在市场上才真正有话语权”。

据陈鹏介绍,今年屏幕的价格曾经一天一个价,已经累积上涨了3倍,但依然供不应求。

他们有一些客户就在屏幕不断涨价的时候吃了亏,接单子的时候,屏幕价格较低,但去屏幕厂商拿货的时候,价格已经涨了起来,生产出来的平板电脑就赚不到什么钱了。

“总体来看,这半年整个产业链还是能赚到钱的,但是这个市场太膨胀了,有一种被炒作的感觉。”陈鹏不无担忧地说。但在他看来,今年的这个行情对市场起到了教育作用,人们又开始意识到平板电脑的必要性,尤其是对于那些有小孩需要上网课的家庭。

“倒1块屏赚10块钱,一天倒1千块,就是1万块钱,这比我们这些生产整机的赚钱多了。”李中文向作者调侃,他有个预感,未来不久,身边可能会有朋友转型去倒卖屏幕。

根据IDC的预测,中国平板电脑市场的缺货状态至少会持续到今年年底。但是,随着商用市场采购热潮逐步回落,在线教育的需求趋于稳定,这种缺货状态在明年第一季度会得到缓解,下半年行业将回到正常水平。

李中文的公司已经艰难存活十多年,还养活着几十号员工,这是他一直引以为豪的事情。

“如果只是一个卖硬件的,那肯定会死掉,还是需要把自己的平板电脑在某个领域做出特点,如教育、金融等。”李中文说,现在行业已经开始细分,有的厂商专注于做学习型平板电脑,有的人做老年机,还有的人做金融方面的平板电脑,留下来的同行都还过得下去。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