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口罩挡不住“眼睛经济”:假睫毛销量暴涨4成 美瞳品牌1年融2轮总额上亿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pencilnews.cn/p/38603.html?from=article_list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iYrM3aA.jpg!mobile

文丨铅笔道记者 希言

不知不觉间,口罩陪伴大家将近一年时间,至今未能摘除。

即便这样,也不能阻挡爱美人的需求。从美妆、口腔正畸、美白,再到假发、假睫毛、美瞳,口罩在脸,颜值经济照旧发烧。

近日,双十一假睫毛销量暴涨火上热搜。有厂商告诉铅笔道,双十一更是为其带来了30-40%的订单增长,即使每天出货近2万盒(每盒3--10对)假睫毛,依然跟不上市场的需求。

同为眼睛的“颜值经济”中的美瞳行业,在资本市场上更是先行一步,CoFANCY可糖、可啦啦、MOODY在近一年时间里相继完成融资,站在它们背后的都是红杉中国、真格、经纬中国等一线机构。

一位美瞳品牌创始人公开表示,“最近几个月,都是投资机构主动找我们要投资,整个赛道很热。”

其实,即使商家赚得盆满钵满,但一直以来,无论是假睫毛,还是隐匿在朋友圈中的美瞳商家,都绕不开一个问题,那就是“品牌化”。“杂牌子”“小生意”,往往是外界对其的定义。

商家们如何实现品牌化的发展,提高品牌的影响力、用户忠诚度,让用户粘性带来的持续复购,成为共同面对的问题。

注:本文内容主要来自铅笔道记者采访和网络公开信息,论据难免偏颇,不存在刻意误导。

双十一的“假睫毛之都”

手机、小家电、化妆品、零食、服装……除了这些往年双十一舞台的常客之外,假睫毛的销量也借助双十一迎来一波暴涨。

据央视网报道,双十一备战期间,一家青岛平度的睫毛厂家透露,假睫毛处于爆单状态,每天稳定输出1万盒左右。订单量比平时增加40%左右。

如果说,拥有超过5000家假发相关企业的许昌是全球的“假发之都”,那么青岛平度就是“假睫毛之都”“假睫毛源头产地”,这里聚集着两三千家假睫毛生产企业,大到年产值数亿的工厂,小到家庭作坊,密密麻麻。

平度这个约占青岛总面积3/10的小城,早在2016年生产的假睫毛产值就达到57.3亿元,年消费者达10亿人次。不仅供应着全国市场中70%的假睫毛,还占到全球市场份额的70%。

假睫毛这个时髦产品的兴起,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那时,不少生产假睫毛的韩企在青岛开设工厂。这项技术也因此流入青岛,有着敏锐嗅觉的“睫毛一代”们便把这门生意带回了小城。

而现在,“睫毛二代”接过父辈手中的接力棒,用新的经营理念与渠道将假睫毛的生意改造、升级。

李果就是其中之一,身为90后的她大学刚毕业就从父辈手中接下这门生意。早在上学时,她就多次劝说家里的长辈,老一套的经营方式行不通了,竞争越来越激烈,供应商需要转变打法。

第一代创业者总是吃尽红利的,当年她的父亲只用了几个月就买上了车,20多年前的年收入就能达到20万元。一夜之间,这个赚钱的秘密就捂不住了,惊喜若狂的小城人争相进入这个行业。小城的假睫毛开始销往全球,包括俄罗斯、美国、加拿大、巴西、韩国、日本、南非……

这些年来,虽然在全球市场上不缺订单,但李果这两年却察觉到,做假睫毛的企业越来越多,无论线上线下,竞争都愈发激烈,“每年都觉得难,而且是越来越难。 ”

据天眼查App信息显示,2019年,我国全年新增551家假睫毛相关企业,年注册量达到历史最高。截至2020年11月10日,以工商登记为准,我国今年已新增494家假睫毛相关企业,同比去年上涨4.9%。

生产流程虽精细又繁琐,但假睫毛本身并没有太多的技术门槛。这些流程和工艺,在当地也早就不是什么秘密,竞争加剧成为一种必然。

激烈的竞争下,年轻的创业者开始寻求新打法。

作为年轻的接任者,李果有着深刻于肌肤的互联网烙印,她接手后将父亲的线下生意搬到了线上,通过线上平台创造了更大的增量,小工厂已经发展为大公司。

“公司在网上开店,都不需要自己去跑客户。”2014年,李果试水开了一家淘宝店,很快凭借一个假睫毛单品,一天的利润就有上万元。“感觉找到了公司发展的金钥匙。”她说道。

2017年以来,李果有超过50%的订单都是来自线上。但主力客群依然在线下,很多外贸公司还是习惯跑到平度当地转一圈,跑到厂房大院里,仔细对比当地假睫毛工厂的生产线、做订单的实力。

如今,李果每年至少能接到一两千万对假睫毛订单。今年,天猫双11更是为其带来了30-40%的订单增长,即使每天出货近2万盒(每盒3--10对),产品依然跟不上市场的需求。

美瞳:资本市场领先一步

眼睛上的颜值经济不单单只有假睫毛,还有美瞳。

美瞳市场一度被质疑,让消费者心生畏惧。在过去,以微商、地摊、美甲店、美妆店为主要销售途径的美瞳市场缺乏市场秩序,美瞳品牌鱼龙混杂、美瞳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假货事件时有发生,用户投诉也越来越多。

而今,市场正在悄悄发生变化。随着政策监管的落实,美瞳产品品质有了保障,加上视客眼镜、美瞳汇等美瞳电商,以及可啦啦、MOODY、4iNLOOK等美瞳品牌的崛起,美瞳市场不断壮大,市场进入精细化运营阶段,美瞳产业也步入发展快车道。

在资本市场上,美瞳受到欢迎显得更加明显。

2019年开始,美瞳赛道发展如火如荼。资本频频注入可啦啦、MOODY等国产美瞳品牌。于2019年11月成立的CoFANCY可糖已完成两轮融资,投资方来自红杉中国、真格基金,总金额上亿;2020年6月,新国货美瞳品牌MOODY宣布完成天使轮及A轮融资,共计6000万元,投资方包括经纬中国、源码资本、高瓴资本、梅花天使创投。

2020年10月,成立9年的国产彩瞳品牌可啦啦宣布,已连续完成Pre-A轮及A轮融资,累计总金额近亿元,投资方为峰瑞资本和KIP资本。对于融资前景,可啦啦创始人赵松耿曾对外表示:“最近几个月,都是投资机构主动找我们要投资,整个赛道很热。”

美瞳是彩色隐形眼镜的别称。因为属于三级医疗器械,经销商需要有一定资质才能销售,所以美瞳的入行壁垒非常高。

但实际上,美瞳和彩妆很像,都经历了功能性向装饰性的转变。以前美瞳更受近视眼群体关注,属于矫正视力所需功能性产品,而现在,美瞳用户面向所有人群,关注修饰、美妆功能,更偏向使用日抛产品,快消品属性愈发明显。不同心情、不同场合都有不同花色的美瞳匹配,也催生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2020年中国美瞳隐形眼镜行业分析报告》显示:在2019年4.8亿近视配镜人口中,美瞳隐形眼镜市场总零售额约达88亿元,在整个市场中占比相对较高。预计未来将保持每年7%的增长速率,到 2023 年,我国美瞳隐形眼镜市场总零售额将达到120亿元。

另外,据阿里健康联合CBNData的数据,七成线上购买隐形眼镜的人购买的是美瞳,美瞳增速远超隐形眼镜整体增速。

同样,在销售渠道上现在的新兴美瞳品牌也在猛攻线上,仅有少数美瞳有线下专营店。

美瞳的销售渠道很分散,除去以天猫为代表的电商平台、线下门店、集合店、药房,大部分美瞳重度用户仍然在通过微商渠道购买,也就是俗称的“找瞳代”。

目前,微商约占美瞳全渠道的45-50%,线下店约占25-30%,线下店中大部分是药房,剩下的线上部分主要集中在天猫、手淘、小红书等。

今年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更受重创线下隐形眼镜市场,线上渠道成为美瞳品牌较量的“赛道”。

据悉,可啦啦是最早进驻天猫的中国彩瞳品牌之一,连续5年销售额都翻倍,天猫旗舰店年销售额过亿;MOODY被评为今年美瞳界“黑马”,上线天猫6个月(1~6月)天猫旗舰店销售额就突破了2000万元;Cofancy可糖3月份刚启动天猫店,现在销量最高的三款产品月销量分别为1.5万+、2.5万+、3万+,在天猫店月销售额超800万。

颜值经济的品牌化难题

其实,即使商家赚得盆满钵满,但一直以来,无论是假睫毛,还是隐匿在朋友圈中的美瞳微商,都绕不开一个问题,那就是“品牌化”。“杂牌子”“小生意”,往往是外界对其的定义。

事实也确实如此,从整个美妆行业来看,虽然中国的假睫毛行销全局,但是从产业的角度去看,并不算发达。欧莱雅、植村秀、MAC、Make Up For Ever等国际美妆品牌的假睫毛产业链条更多地集中在印尼的爪哇省。在印尼,女工们从事着和平度女工类似的工作,她们每制作一副假睫毛,只能赚到8便士(约0.8元人民币),最终品牌方却能在市场上卖出5.95英镑(约50元人民币)。

除去一层层生产成本、经销成本之外,假睫毛更多的价值体现在品牌溢价中。但在中国假睫毛市场20余年的发展中,被大众广泛知道的品牌并不多,除业内人熟悉的月儿公主、梦鹿之外,很少有中国的假睫毛品牌。

品牌化的问题,在美瞳领域同样存在。国产新型美瞳品牌固然可以通过激进的营销投放,不错的质量和性价比实现快速起量,短期增长。但无庸置疑,品牌的长期增长还是取决于品牌的影响力,用户忠诚度,以及用户粘性带来的持续复购。

有行业人士认为,国货美瞳的发展有两个困难点:一是品牌差异化不明显;二是供应链普遍不稳定。

虽然近些年国货美瞳品牌如雨后春笋一般,频频破土而出,但仔细研究它们的产品会发现,这些美瞳品牌的镜片花纹差异度普遍不明显,而且包装同质化现象极为严重。

千篇一律的花纹,大同小异的包装,虽然美瞳公司们在努力做品牌,但目前的品牌认知度远没有它们期待的那么强。

供应链方面,美瞳的制造难点在于产品质量很不稳定,哪怕是同一抛型,每个工厂的出厂颜色和直径都会有些微区别。对于美瞳品牌来说,目前的解决方式只能是和工厂进行深度合作,一个工厂只做一个抛型。

“假设你有1000万想做一个美瞳品牌,至少要先花300万在寻找合适的供应链上。”在业内人士看来,做美瞳,和营销一样费钱的,就是维护供应链。

尽管困难再多,也不能否认,假睫毛、美瞳等眼睛上的颜值经济在快速发展。从美妆产业到JK制服、假发、口腔正畸美白,再到假睫毛与美瞳,始终离不开消费者的颜值经济变革。颜值是一门从头到脚的生意,可以确认的是,未来一段时间里,围绕颜值的红利与争夺将会长期持续下去。商家们如何实现品牌化的发展,成为共同面对的问题。

新一代具有互联网基因的入局者正在试图改变这种状况,如今,李果对于自家公司的构想已经不只是电商矩阵。在未来,她还想要打造一个新的假睫毛品牌,打造一家独立的直播公司,24小时直播带货假睫毛。

美瞳创业者们已经先行一步,很多商家正在用护肤产品的逻辑去做美瞳,通过品牌运营和私域流量将消费者和品牌长期绑定在一起。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