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在线K12赛道“为大炮装刺刀”,只有活下来才有明天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news.pedaily.cn/202011/462526.s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在“为大炮装上刺刀”的全线冲锋中,一场行业性的“内卷”,已经不可避免地到来了。

2020年初,当学校与线下培训机构迟迟无法开课,线上培训机构却接到大量下单。客源流入与线上机构大手笔的营销投入结合,点燃了全球资本市场的情绪,多个市场的在线教育概念股,均在年内报以豪迈涨幅。

平心而论,在线教育行业在资本市场上的优异表现,第一层因素,来自于市场情绪;第二层因素来自于对未来业绩的线性预期。两大因素的推动下,在一级市场,基金热钱抓紧上车、纷纷加码在线教育公司;二级市场,资金形成了合力与接力,推动在线教育概念股屡创新高。

但美好的业绩预期,无疑需要企业在经营策略上做出实际动作。对于正处于加速成长期的在线教育行业而言,通过加强营销,争夺市占率和用户数量,提升行业渗透程度,成为各家公司争夺的焦点。在“为大炮装上刺刀”的全线冲锋中,一场全行业性的内卷,已经不可避免地到来了。

1、拼刺刀时刻

10月20日, 跟谁学 (GSX.US)发布了截至2020年9月30日的Q3财报,公司收入同比大增252.9%至19.658亿元。

在这一指标上,跟谁学延续了此前强劲增长的势头, 连续8个季度收入增长超250%。 在线直播大班课正价课付费人次数同比大增133.5%至125.6万。

其中,在线K12大班课仍然为核心增长驱动:Q3,K12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82.7%至17.572亿元人民币。

但在另外一项关键指标的变化上,却可以反映出跟谁学在策略上的变化——在净利润上,相比去年同期190万的盈利,本季度跟谁学净亏损达9.33亿。

如果对在线教育行业的现状有着深入理解,可以清楚地知道,上述亏损的真实含义:

在线K12赛道玩家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已经成为行业内的共识。这种竞争的一个标志,即是几乎所有大型机构均加大了对于营销的投入。

根据网易有道近日发布的2020年Q3财报显示,报告期内,网易有道净收入为8.96亿元,营销费用却达到了11.48亿元,同比增长396.99%。

好未来 则在旗下学而思网校的营销上,交出了高达3.798亿美元,同比上升44.3%的Q2数据。

还未上市的猿辅导、 作业帮 ,同样也毫不犹豫的加入这场“绞肉机”般的大战。熊熊战火的痕迹甚至无需统计,仅从感性认知上即可发觉——在电视、电梯、朋友圈、地铁、抖音等渠道上,均可以看到铺天盖地的广告。

据第三方估计,在线教育头部10家机构仅仅7、8月的暑期市场投放量就超过了100亿元人民币。

为应对激烈的竞争,跟谁学同样对自己的战略进行了调整。2020年10月,跟谁学将旗下所有的K12业务加以集中,融合为高途课堂品牌,原来分散于“高途课堂”和“跟谁学”两大品牌的名师、教师与教研、学管体系,最终全面汇聚。而与之匹配的,则是旨在全力抢占市场份额的营销策略。

这一策略,在今年跟谁学的二季报中已经可以看得非常清晰,Q2财报中,跟谁学首次出现1.61亿元的运营亏损,其中的核心原因便是增长超7倍的销售费用。

由于教育行业对于品牌、影响力以及口碑的依赖十分严重。以至于行业已经形成了大规模投放的风气。在线教育营销演变成为“军备竞赛”。

在这种拼刺刀式的竞争下,中小机构向上突破的空间很非常有限。这一趋势在Q3之后更加明显,行业洗牌进一步加速,大浪淘沙,中小机构进一步被冲刷,行业进一步向头部聚拢。

有人感慨, 在如此残酷的竞争下,只有活下来的人,才有明天。

2、怎样的赢家通吃?

在线教育行业作为一个天花板很高的行业,如果在行业快速增长阶段“小富则安”可能会错失未来定局的机会。

实际上,投入与亏损本身并不是问题,关键在于怎么花钱。面对增长空间巨大的市场,价值型投放应该被视为一种长期策略,基于客户长期价值、追求投放效率最大化,势必换来稳定的盈利增长。

当在线教育行业经历过残酷的资金实力比拼之后,随着疫情影响逐渐消弭,头部机构的转化率、续班率、引流量将逐渐达到临界值,如何系统性地降本增效,考验的是运营效率深,更是精益化程度。

在这方面,获客能力、定价能力、师资力量都是制约因素,拥有流量成本优势或以高留存率摊平获客成本的企业或许才能胜出。

由于在线教育的盈利能力与班均人数和教师薪酬直接相关,跟谁学主打的大班模式规模效应显著,盈利模型优于小班模式。小班模式虽然客单价较高,但运营的边际成本高,难以实现规模经济。

BJJBNrU.jpg!mobile 2017~2019年跟谁学营收、净利润及增速

对于大班模式来说,盈利的关键在于获客成本。

西部证券 测算,大班模式下,如果转化率低于25%、获客成本高于650元/人、正价续班率低于60%、暑期引流人数小于70万,则无法实现盈亏平衡。纵观行业,跟谁学的获客成本长期维持在较低水平,近两年的获客成本均低于475元。而其他头部机构的获客成本仍然超过千元。

IVNJ3uu.jpg!mobile

2019年各机构获客成本对比

跟谁学的低成本获客,是以ROI为导向的:早期把握流量红利,通过上千个微信公众号矩阵、社区裂变等方式进行引流。随着微信红利的渐退,跟谁学此后又转战抖音快手等流量洼地,以公域+私域提升获客效率。以免费课/低价课为流量入口,筛选目标用户进行转化。组织上,跟谁学对销售转化过程进行了拆分,由用户增长团队和销售团队分别负责,以保证整体运营的高效。

在这一方面,跟谁学获得了先发优势。对比来看, 好未来 加大对学而思网校投入的时间点是在2017 年。在此之外,其营销费用主要放在培优事业部,但因培优和学而思网校受众不同,互相引流能力不强,因此学而思网校难以做到微信端短期积累大量流量。

在运营思维上,好未来、猿辅导等机构尝试用大量外部投放将流量吸引到低价课,再进行后续的转化。 对比来看,跟谁学相以庞大的流量池为基础,更容易促成免费班的转化。

跟谁学对于获客环节的把控,或许来自“复利”效应。在跟谁学内部,在跟谁学强调将业务拆解为多个环节,对每一个业务环节进行优化,这样各环节优化效果相叠加,就能够取超出预期的增长。

除此之外,免费公开课低成本拉新保障销售费用率相对较低。不过,因为教培行业的暑期营销投入主要集中在6~8月,费用率会在Q2提升。

对比来看,跟谁学的费用率要低于竞争对手。

ZfQvquj.jpg!mobile

各机构销售费用率对比

大班模式以及销售费用的控制,使跟谁学的毛利率长期维持在65%~75%的水平,处在行业高点。对比来看,有道精品课的毛利率较低,好未来近两年维持在53%~58%。

所以,想要在这场竞争中能活下来,必须做到量价齐升高速增长,高运营效率保证盈利。

muu6FrB.jpg!mobile

2017~2019年各机构毛利率对比

3、 退一进二,决胜在远期

即使在活过这轮大浪淘沙之后,新的考验随之到来:目前的商业模式仍然有迭代的可能、行业格局尚未定型、在线教育行业的命运仍然充满未知数。

以大班课和小班课为例,尽管前者的盈利模型更优,但后者的教学效果更胜一筹。随着大班课模式的体量达到一定级别,想要维持获客的增长势必会带来成本的提升。大班课何以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从行业竞争来看,同质化逐渐显现,将直接带来流量成本,以及营销费用上涨,以亏损抢市场的局面会持续多久?以今年的成绩来看,免费课和低价课的转化率不及预期。

当疫情结束,教育大规模回归线下,将对机构的营收带来巨大风险。如何进一步提高运营效率,带来高转化是所有机构面临的问题。

就K12这个细分赛道而言,无论线上线下,最核心的问题其实是续班率。作为考量教学服务效果好坏的标尺,续班率在以拼投放为主旋律的市场竞争中逐渐变质,变成以运营和诱导模式下的续班率考核。

长远来看,这可能是一个损害行业口碑的潜在隐患。对于K12在线教育公司,纵然短期能花钱‘买到’大批用户,但如果教学服务和产品质量不过关,最终将付诸东流。

不仅是在线教育,几乎任何一个行业都会经历高峰与低谷,企业的发展也应该遵从这个规律。

对于企业来说,盈利似乎天经地义,但受到经济形势、行业环境等影响,企业在不同阶段需要以不同的策略应对,以达到自己的阶段性目标。

长远来看,短暂的亏损或盈利都并不该被过度解读。对于头部的玩家来说,眼下抢占的每1%份额,都可能是未来2%的利基。“退一进二,决胜在远期”,行业亦是如此。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