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口述亲历:双11,我在国外屯手机壳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963603918116357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深响”(ID:deep-echo) ,作者:婷婷 雨晗 鸿键,36氪经授权发布。

秒针划过北京时间11月11日零点,全球“剁手党”同时点下了“结算”按钮。

今年“双11”,各大平台的数据依然乐此不疲的刷新着记录,而走到第12个年头,“双11”的影响力也已经跨越国界。

为了赶上这次消费狂欢,长居美国的Vivi早就想好了要买什么,刚刚购入iPhone 12的她需要个手机壳,但美国那边卖的手机壳很少,且“又丑又贵”。和朋友一起拼单“双11”,便成了Vivi的不二选择,“群里的朋友们都说,在‘双11’剁手是‘为祖国的GDP做出微小贡献’。”

虽然有亚马逊、eBay等外国平台,但对于居住在海外的华人来说,中国的“双11”依然有不可替代的吸引力。大到以电视为代表家电产品,小到耳环、手机壳,国产品牌总能以绝对的性价比抢占购物车,而“双11”的各种运费减免和满减券更是进一步凸显了国货的魅力,这是“黑五”所没有的亲和力。

华人以外,“双11”的影响力也在外国人中逐渐蔓延。

在华四年的美国人艾拉早已习惯网购,“双11”为她准备圣诞礼物提供了良好契机。而据泰国人智明介绍,“双11”的玩法已经蔓延到了泰国,逢双日子甚至成了泰国电商平台促销的由头。

尽管和“黑五”相比,“双11”的国际影响力仍有局限,但伴随着京东、腾讯、阿里巴巴的出海步伐,”双11“逐渐在新兴市场建立起国民级认知度。随着国产品牌、互联网大厂影响力的扩大,由“双11”掀起的风潮,显然还要去向更多地方。

01

Vivi,华人,在美生活13年

“我们买得比较多的还有耳环、T恤,还有人会买在快手上经常刷到的捣蒜器。”

我2007年就到了美国,那时候还没有什么“双11”,我是大概三四年前在微博上了解到有这么一个“节日”的。今年有朋友说想买东西,大家可以一起凑单,我也准备买一点,这是我第一次在“双11”期间购物。

我们有一个群,到时候会托朋友一起下单,凑到110公斤一起海运过来。海运一般是五公斤起算,所以如果买得少就要一起拼单比较划算,价格是按17人民币一公斤算。在淘宝上买的东西都比较便宜,我们凑单一起摊运费,算下来也不贵。

群里有一个女生买的东西最多,可能她一个人就承包了七八十公斤。她喜欢Lolita,买了很多lo裙、裙撑、假发、美瞳之类的。我们买得比较多的还有耳环、T恤,还有人会买在快手上经常刷到的捣蒜器。

我自己买的东西比较少,这次会想在“双11”买东西,主要是因为我买了刚出的iPhone 12,美国这边卖的手机壳很少,还又丑又贵,我就趁这次拼单机会在淘宝买了手机壳和钢化膜。我自己是没有淘宝账号的,都是刷到想要的东西后,把链接发给群里的朋友,她来帮我下单。

vaa2m2v.png!mobile

(部分订单截图,受访者提供)

我没有仔细研究过“双11”的规则,还蛮复杂的,经常刷微博也看到好多对“双11”套路的吐槽。我觉得要是我在国内的话,我也会去研究下规则,凑一下满减,我很理解这种心理。不过在美国我觉得就没必要了。

除了淘宝之外,我也知道拼多多,它们打广告打得太狠了,我妈妈她在看的一些节目里经常会出现拼多多的那个广告歌,太洗脑了。京东我也听过,但拼多多和京东可以海淘吗?这我们还不太清楚。

我也在微博上刷到过李佳琦的视频,声音震得我耳朵疼。不过我还没看过他直播,可能是时间不太合适,他直播的时间我这边都还在睡觉。

相比之下,美国“黑五”还是会更加直接,那些要计算的东西美国人可能也不太会算,基本都是直接给折扣。我们也会有Cyber Monday,是电商优惠日,尤其是今年,我觉得更多商家会把促销放在线上。“黑五”的时候我看电器比较多,今年准备看一下电视,肯定会有便宜,但要看你能抢到多便宜,有一些电视可能不超过100刀,但我估计自己会抢不到。

“黑五”期间的快递速度,不同的商家和快递公司不一样,但一般在一周左右能收到货吧。比起来当然是比在淘宝买了海运过来快很多,我买的手机壳能在月底前拿到就不错了。

虽然买起来很麻烦,但我们还是挺愿意在淘宝上买东西的,我群里的朋友们都说在“双11”剁手是“又贵又快乐”、“又穷又要等”、“为祖国的GDP做出微小贡献”。

02

艾拉,美国人,在华四年

“我知道研究规则能获得优惠,但这会造成压力,购物应该是让人快乐的。”

这是我在中国工作的第四个年头,待的时间长了,一些习惯也有了改变,比如购物。

在美国的时候,我更多还是在线下商店买东西,美国那边的物流没那么快,买个东西要等3、4天,不太方便。但中国的物流真的很快,比如京东物流,线上购物比线下更便捷,所以我也养成了网购的习惯。

参加“双11”是到中国之后的事,之前知道“双11”,但没有参与过。我不太喜欢囤货,参与“双11”主要还是购置一些平日需要的东西,不会专门为了折扣去消费。另外,我也不太适应和大家一起在半夜抢购的紧张感,更喜欢提前下单,只要能用券就行。

“双11”我买的比较多的是一些日用品、酒水和健身器材,以及送礼方面的东西。前年“双11”花了大概一万多,当时买了一些奢侈品和有中国特色的礼品,准备回美国过圣诞节。

“双11”的优惠力度是挺大的,不过,比起努力找最便宜的价格,我可能更在意商品的质量以及购物的体验。我知道研究各种平台规则确实能获得优惠,但这会造成一些压力,购物应该是让人快乐的,加上平时工作比较忙,所以还是更倾向于简单直接的购物方式,没有参与类似“尾款”这样的玩法。

当然,有时也会羡慕一些朋友研究各种玩法后买到了很便宜的东西。比如我一个中国朋友,她用3000块就买到了个售价一万的手机。我会有点后悔没好好研究活动规则,但因为原本也没有要买手机的计划,所以也还好。

作为外国人,包括我自己和其他朋友,最开始接触“双11”的时候会有些挑战的,但过了适应期就还行。在我中文还不太好的时候,买日用品会比较困难,因为对牌子不熟悉。为此我也摸索出了一些方法,比如用拍照识别的方式,或者去那种有做全渠道的平台门店,线下扫码,然后网上下单。

除了自己想办法解决,我也会找朋友帮忙,或者直接找平台客服。客服的态度都很好,也没什么交流障碍。有次我打篮球把手指弄伤了,通过客服还找到了些保护手指的小东西,以前完全不知道有类似的东西存在。

UrU7Nn.png!mobile

美国的“黑五”主要是线下促销,中国的“双11”主要在线上。如果中国的线下商店也都参加“双11”的话就更好了,其实现在已经有这种全渠道趋势,线下也能拿到和线上一样的优惠,我感觉往这个方向发展会更方便。

03

大宇,华人,留学澳洲三年

“‘双11’在海外的核心竞争力还是价格,优势很大程度来自国产替代。”

我在澳洲待了三年,目前因为疫情暂时没法过去,但之前在国外都是有过“双11”的。

“双11”在国外的受众主要是华人,毕竟很多品牌只有我们认识。也有外国人会在“双11”的时候买东西,但不多就是了。之前上课的时候看到过一个华裔混血的同学在逛淘宝,他不会说中文,跟客服交流都是用谷歌翻译完成的,整个过程挺有意思,但这样的例子很少。

淘宝是在我去澳洲的第二年设立了澳洲站,澳洲的华人其实大多知道淘宝,也知道“双11”,但官方大规模开始宣传“双11”是从澳洲站设立后才开始的。

华人平时也会在淘宝上买东西,但费用比较高。快递首重是40-50元/公斤,续重也得20、30元。淘宝设立澳洲站以后,官方在“双11”期间会进行一些补贴,比如免运费,或者降低运费价格,购物的话也会派发类似“满1000减100”的优惠券。

除了价格,淘宝官方在“双11”期间还会宣传物流的时效,我经历过最快的一次是七天就送到了,这个速度对于跨洲海运来说还是可以的。

vqYvE3y.png!mobile

“双11”跟“黑五”差别挺大的,“黑五”折扣确实大,但也只有那些大品牌会打折,“双11”是几乎所有品牌都在打折。这其实是个选择面的问题,也是华人热衷于参加“双11”的原因之一。

拿家电举例吧,你网购的话一千多人民币能买到很不错的国产电视,但在澳洲本地买的话得花个两三千才行,而且参数也不如一千多块的国产电视。关键的是,澳洲很多所谓的本土品牌其实也是中国生产的,只是贴个牌而已,那我为什么不直接买国产的呢?

电饭煲也是,在澳洲本地你只能买到松下、象印这种大品牌,随便哪个都是上千的价格,但国内有大量只卖两三百块的电饭煲品牌,质量其实也不错。

说到底,“双11”在海外的核心竞争力还是价格,价格优势很大程度来自国产替代。

除了消费电子,我的留学生朋友也会在“双11”买一些衣服、鞋子。澳洲那边的衣服设计,可能用我们的眼光看会有点不时髦,除非你直接买大牌。很多女生还是会一起凑单在淘宝上买,买多了其实就划算了。

当然国外也有一些好的购物体验,无论是“黑五”还是其他的促销节,优惠规则都很简单,不会像国内一样复杂。另外他们的价格保护做的也很好,如果你东西买贵了,发个邮件过去钱就会退给你,套路不会那么多。

国内国外的购物体验各有优势,如果能综合一下当然更好,但毕竟国情不同,很多事也很难强求。

04

智明,泰国人,曾在中国生活近十年

“泰国有一个跟中国市场非常相似的,就是几乎每个‘双数节’都在打折。”

泰国这两年也开始过“双11”了,是跟中国国内在学,已经算一个比较全民的节日了,“黑五”在泰国的认知度跟“双11”就完全不能比。

不过我们不怎么用淘宝,主要用的三个平台是京东、阿里巴巴投的Lazada、腾讯投的Shopee。

具体用哪个平台,就得看你买什么东西了。京东和Lazada就是品牌的东西会多一点,也比较有保障,退换货很方便。Shopee比较类似于淘宝,什么东西都有,也比较便宜。

3YZnaiF.png!mobile

这边的优惠规则跟中国也不太一样,更多是发优惠券,需要你去抢,“双11”零点的优惠券力度肯定是最大的。但我觉得这个对时间的要求太高了,我就不太怎么会掐时间去抢券。“双11”零点应该也会去看一下,但不强求,能不能抢到就看缘分,最后在哪个平台买也要看优惠券的情况,可能会买一些3C类的产品。

泰国快递的速度也还算挺快的,去年我印象中“双11”买的东西,一般三四天就能收到货。

今年泰国“双11”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是,泰国政府给了一个减税的政策,最高额度三万泰铢,如果你买了三万的东西,可以去抵一定的所得税,比如说所得税是25%,那税收就可以减掉7500。这个政策会让我们有买东西的冲动,我今年肯定要多买一点了。

但相比之下,泰国“双11”的氛围和中国还是差很多,尤其是购物品类没有中国丰富,促销力度也稍逊一些。泰国打折的还是就那几个品牌,像中国的华为、海信,品类包括冰箱、空调、平板、数据线这些。

我是2008年到北大读书,在中国待了近十年,也是在这期间知道的“双11”。在国内的时候会买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衣服、手机、一些生活用品等等,一般花两三千块钱,花得最多的一笔钱是买电脑。当时我也会更多在京东上买东西,京东送得更快一些。

像国内很火的直播带货,在泰国还不太流行。也有一些卖当地特产的,像干海鲜之类的非标品,会通过直播来卖。但像中国那样,由品牌方委托网红、KOL直接卖货的很少,网红更多是在做内容、做推荐。

但泰国有一个跟中国市场非常相似的,就是几乎每个“双数节”都在打折,1月1、2月2、3月3......,基本每个月都有促销,当然“双11”是一年里促销力度最大的。

05

艾利克斯,俄罗斯人,在中国一年多

“算上外卖的话,我现在的线上消费是要比线下更多的。”

我现在已经在中国一年多了,所以我去年才知道“双11”。是我的女朋友告诉我的。

去年“双11”的时候我买了一副无线耳机。会选择淘宝是因为价格比较优惠,物流速度也快,我觉得大部分的淘宝卖家都能信得过,如果在路边买无线耳机,很有可能会是假货。

7nmauiu.png!mobile

实际上我来中国之后才知道“双11”是那么大的事情,随着速卖通(AliExpress,阿里巴巴旗下跨境电商平台)越做越大,“双11”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所以现在更多人知道了“双11”。

俄罗斯本土的电商平台物流没有中国的物流那么高效,买东西要等一个星期左右。去年我只买了无线耳机,但是今年我计划买多一些东西,像鞋子、夹克、外套之类的,我的购物车里也已经加了一些东西了。

其他的一些中国电商平台我有听过,但是没用过。因为我负责过采购,所以有些物资我是通过淘宝买的,有时购买东西的量比较大,卖家就告诉我们其实去1688买会更实惠。

我不太了解“双11”的优惠规则,买耐克的鞋子就看一下哪些价格比较便宜,优惠券好像是会自动使用的,所以我也没有额外去用。

“黑色星期五”是原来是从美国过来的,我看到了很多的视频,“黑五”的时候,线下店铺里很多人在抢东西,所以给我一种乱糟糟的感觉,“双11”没有给我那种拥挤的感觉,反而有淡淡的节日氛围,像圣诞节一样,但我个人觉得“黑五”的优惠会大一点。

也有过稍微有些失望的体验,有一次“双11”我想买双耐克的鞋子,但是我的码被抢光了,不得不换成了其它的鞋子。遇到这种大活动的时候,希望店铺和供应商能准备更多的东西。

至于那双心仪的鞋子,后来我也没去线下店找,因为太麻烦了,网上买东西其实比线下买要方便很多。算上外卖的话,我现在的线上消费是要比线下更多的。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