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让产品自己说话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hiwannz.com/archives/375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ieIF3yy.jpg!mobile

不管怎么说,打造出一个好的产品都不是简单的事情。

入职新公司之后,老板和 team leader 就交给我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团队的产品基础底子比较薄,希望尽快帮助大家建立起基础的产品 sense”,刚好最近重读了一遍当年 Pony 认为产品经理常犯的 7 个错误,觉得有蛮多内容都深有感触,因此在这里再次对这些容易犯错的地方进行整理。

问题 1:忽视产品的隐形特性

任何一个产品,简单的按照“产品应该包含哪些功能”的思路整理需要设计的功能总显得思考的太浅,其实我们应该考虑在将产品交付到客户之后,客户可能会基于产品享受到哪些服务,这个服务的流程和特性是怎样的,这个服务背后隐藏的成本是怎样的。

一些必须要在流程上进行闭环的,大多数人都能够想到的,常见的特性叫做产品的显性特性,如果连显性特性都想不到的话说明基本功还不熟练。而在显性特性之下还有一层隐形特性,安全性,易用性,数据统计分析与挖掘,在异常条件下的客户支持闭环其实都是隐性条件。

大多数产品经理都能够找到产品的显性特性,但是如同很多刚入行不久的产品经理都会用“我是产品经理,我只关注流程和业务的闭环,别的那些工作都是设计师,运营,上午需要考虑的事情”这样的话来解释自己的工作一样,其实过于强调这些产品的显性特性是十分初级的想法。 显性特性当然很重要,但是显性特性救不了你(就如同金蝶,用友在财务软件的基本流程设计上几乎一致),愿意把核心的资源和时间放在一次次改版过程中对于“显性特性”的优化上几乎属于初级产品经理最容易犯的错误

问题 2:自己臆想用户的需求

我在面试产品经理的时候都会问一个问题“介绍一个你曾经发现需求的例子”,如同每一个产品经理都知道用户需求的挖掘是产品的核心,但其实最简单的事恰恰是做起来最困难的。

产品研发中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研发者往往对自己挖空心思创造出来的产品像对孩子一样珍惜、呵护,认为这是他的心血结晶”。有的产品经理在设计产品时总觉得要让这个产品越厉害越好,但所谓的好产品可能压根就不需要那些特别厉害的设计(好的产品都需要明确产品的边界),相反,产品经理最应该考虑的就是通过研究用户来满足他们的需求,并且持续的提升用户满意度,并以此去定义产品的设计工作。

腾讯自己有一个「10/100/1000法则」:即产品经理每个月必须做10个用户调查,关注100个用户博客,收集反馈1000个用户体验。我们姑且不去考虑大厂中的产品是否真的有精力去做用研分析,但通过了解用户熟悉用户,最终做出用户喜欢的产品终归是产品经理的基本功之一。

当然了,在用研上其实并没有什么捷径可以走,那些基于所谓的“人性如此”所设计的功能有的时候可能也是扯淡。 不管什么年龄和背景,所有人都喜欢清晰,简单,自然,好用的设计产品,这是人对于美最自然的感受与追求。 所以产品经理要么是基于访谈,要么是基于观察,要么是对于自己所设计的产品流程百分百熟悉,产品经理总是要在成为自己产品的忠实用户的同时,把触角延伸到用户群体中聆听真正的声音,只有这样才能脚踏实地,从不完美向完美一点点靠近。

问题 3:不注意积累口碑

不论是 2c 还是 2b 产品,最终都会需要去建立用户口碑并且占领用户的心智。

在产品已经有一群稳定的用户之后,需要考虑如何提升头部用户的关注,还需要考虑如何在不同的业务线与部门之间协调资源,做出一个大家都能够想用的大蛋糕。但是在没有口碑的时候,也不要投入营销,市场,客户支持(客服)等不同部门之间的资源。这些东西在本质上属于加分项而不是扣分项,如果当产品的实力都没有达到的时候,就先把重要的精力放在重要的地方,去关注最核心,能够获得用户口碑的增长点,而如果连这些基本盘都没有做好,最终用户只能满怀期望的来,然后失望而归,这种时候反而会让我们花费更多的精力去进行弥补,得不偿失。

当然了,在产品的边界上也要十分清楚,在满足重要的核心功能之后,再来逐步补齐那些局部的,细微之处的创新设计。如果想要设计一个“良好口碑”的产品,那对于每一个功能的设计与发布都应该谨慎,新功能在给 10%的用户带来好感的同时,是否也会给 90%的用户带来困惑呢?当出现冲突的时候应该如何进行取舍? 功能不一定是用的人多了就是好,用了的人都觉得好才是真的好。

问题 4:对于产品的核心能力关注不够

任何产品其实都是在用自己的核心功能解决用户某一方面的痛点问题。而有的产品经理对于核心能力的关注不够就表现在“关注不到位”,并不是说没有关注,而是在程度上差了一点。

核心能力并不仅仅是在功能,也包括性能,体验等问题。比如产品的加载速度太慢,流程设计不严谨,没有考虑不同设备上的兼容性等等。这些功能其实在设计与开发的时候就需要进行切实的考虑,这也是我在前文中说产品经理为什么不应该“只关注核心的流程,而将别的工作都丢给别人”。

很多产品经理在和用户聊天的时候都会发现,用户在用一个“看起来解决方案并不是那么好的产品”,但用户给出的答案无非就是“流程上的东西其实所有的产品都差不多,但他们家这个产品用起来比较方便,简单好用。”

有一句老化说“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其实就是这个意思,把核心能力做到极致并且通过技术行程差异化,或者局部领先与对手,产品的口碑也就能在用户中逐渐建立起来了。

问题 5:把添加当做提高

我做了好多年的 b 端产品经理,总觉得在目前的这个行业中,很多厂商都不怎么关注用户的交互,所以那种界面看起来就是上个世纪的产品反而很多。

有的人说“能卖钱就行了,想那么多干嘛”,但最终面对的就是飞书,钉钉这种泛 OA 产品对于传统厂商的降维打击。所以这也是我始终认为产品经理都应该力所能及的把交互设计做到极致,视觉上简洁清爽。

产品经理要想象自己是一个挑剔的用户,想象自己是个傻瓜用户,对于复杂和不好用的产品有天生的抵制感。 毕竟产品经理的精力本来就有限,对于交互上的内容通过设计规范来让用户感觉到舒服,清晰,明白,比如鼠标少点少移动,内容的自动复用等等。 这些内容看起来都很小,但是只要产品想清楚了,用户就会觉得好,可能他们也说不出个所以然,但这些都是对用户体验的优化。

当然了,有一些基本点我觉得还是需要产品经理坚持的:

  1. 不强迫用户,不为1%的需求骚扰99%的用户;
  2. 操作便利,简单可靠,不要为了“炫技”设计某些特性或者引用某些组件;
  3. 交互设计,点到即止。ui 上不用太重也能做得很好,图案和简洁并不是一对矛盾体;
  4. 突出重点,有自己的坚持。不要沦为原型的搬运工。

问题 6:认为内部竞争是浪费资源

我想可能很多人和我一样,在设计产品的过程中会有一个困惑“自己做的这个产品如果失败了怎么办?”所以有的公司在内部也引入了赛马机智,不同的团队为了实现一个目标而努力,没有竞争就意味着创新的死亡嘛。

对于公司而言,在面对创新的问题上应该允许适度的浪费,只要是资源许可,有一两个团队同时研发一个产品当然也可以,只要在战略上明确了这一步是必须要做的就行。 并非所有的系统冗余都是浪费,不尝试失败就没有成功,不创造各种可能性就难以获得现实性。 这种“自己打自己”导致的结果才能让自己更加努力,也能让公司不至于丢掉一些大的战略机会,毕竟如果你不做,那总会有人来做,无非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问题 7:把产品发布当做成功

很多流程不规范的公司,很喜欢给产品设定各种大版本,我之前面试其他产品经理的时候,看到简历上写的都是“负责了 xxx 产品从 2.0 到 3.0 的升级与发版,作为唯一责任人做了xxx 的事情”。

但实际上,这些产品在发布之后其实也并没有体现出多么革新的变化。我问他们“新版本发布之后有哪些数据上的提升吗?”他们倒也说不出个所以然,那在这种时候, 1.9 版本和 2.0 版本也确实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别。

在市场中,一个好的产品往往是从不完美开始的,每一次的更新也不见得都是完美的,“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敏捷研发也不仅仅是说我们快速发版上线就完事了。通过不同的小版本解决不同的小问题,不久之后也就能够把作品打磨出来了。

有一句说法叫做“永远的 beta 版”,其实创新应该来源于对用户需求的准确把握和对产品的不断打磨。 产品经理是否愿意花费时间来把握产品的走向和用户体验,找到不足进行迭代完善才是在产品发布背后的事情 。合格的产品经理应该努力挖掘用户深层次且不断变化的需求,并进行迭代改进,才能实现更好的产品体验。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