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从实习到入职:与你分享我在政采云的工作和成长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zoo.team/article/work-with-zcy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前言

大家好,我是 2020 年秋招入职政采云公司的前端开发者,作为疫情年的本科毕业生,想与大家、尤其是 2021 届毕业的弟弟妹妹和哥哥姐姐们分享一些技术以外的事情,比如,我作为一个菜鸡小萌新,是怎样接触到政采云这样一个公司,在政采云工作给我带来了怎样新奇的体验,跟随着优秀的同事们我学到了什么,这也是对我自己的一个总结吧。

以人为镜,可观来路,知远方。我年轻愚笨,文字拙劣,愿能不辜负你阅读的几分钟。

相逢于秋招

我是 2019 年的秋天的时候接触到政采云公司的。

当时,秋招大场,各家宣讲开得如火如荼,“政采云”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公司名被淹没在了浩荡浪潮里,它曾经确实没引起我的注意,即使提前搜索了相关资料,看到了某招聘 APP上贴出的本公司图片,也几乎没有产生多少“我想去这家公司”的想法,而且,尤其是了解到政采云是关于面向“政府采购”的 to G 的业务时,让我实在是有点心慌:它与一众竞争得如火如荼、团队气氛年轻热烈的 to B 业务公司相比,这样的业务内容会不会让工作氛围变得有些单调、重复性高?同事关系比较复杂,技术氛围不强?

后来旁听宣讲会的时候,就打消了我的一部分疑虑,一开始,公司播放了一个特别炫酷、热情又有创意的宣传视频,先在我心里怒刷了第一波好感,猜想这里的工作也会比较有趣。接着,一下午的宣讲会上,公司的 3、4 位 Leader 们陆续出席,各自从自己擅长的角度详细地讲述了公司的业务和发展方向,又让我觉得他们有认真地对待校招生,从行为上尊重和认可我们,当做一起共事的人、当做平等的朋友,而不是把我们当做不谙世事的新人,需要被单方面捶打教导。

后来,经历了两波面试以后,当我忐忑地等待三面的面试官 @堂主 进行下一场灵魂拷问,却没想到他自顾自地跟我展示了很久自己团队开发的谷歌插件、桌面应用、搭建系统、埋点系统,几乎忘了我才是来面试的人,短短几分钟下来,让我觉得这个神秘高手(其实进去后才发现是前端部门的老大)很坦率有趣,很务实,也对自己团队的技术力量非常有自信,如果我在这里工作,想必也能跟着大家一起努力,得到更快的进步和成长。

没想到,一晃一年过去,去年秋天那个凭着直觉懵懵懂懂跟着来到政采云的傻学生,如今已经在这一家公司度过了冬、春、夏,从秋招走向了实习,又从实习走向了入职。

从学校走向工作

入职培训 + 企业文化

以前在学校里是没有入职培训这样的东西的,我从心底里总觉得类似的活动都是一些场面话和套话,也很难想象到这些官方活动能给人带来什么实质性的提升,但是参加了公司针对新人的“百乐门”和针对校招生的“青云计划”以后,又真实地感觉到,自己对很多事的看法心态都因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以前在学校里,我是很难深入理解“合作”的,觉得“合作”充其量是和同学朋友好好相处,学生干部负起责任,参加合作性比赛的时候各司其职、互相理解,真正的学习生活还是要靠每个人读书练习,有些“各顾各的”的意味吧,而且,一遇到组织班级活动的时候,就难免会出现不配合、意志不集中的情况,而这种问题,在工作上肯定是需要避免的。

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常常会牵扯到不同的角色,作为一个开发来说,前面有业务方、有产品去调研,对于不同岗位来说,每个人都是一块各有所长的七巧板,每一次版本的迭代、项目的落地,都需要各个环节稳中求好,更进一步。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看法,倾听、理解、表达、确认、同步,其中每一步都变得尤为重要,而这些,是我当初处于未毕业、或者刚毕业的人,是不能一步登天地领会的,也需要一次次培训的过程中耳濡目染地理解,通过一个个小游戏亲身体会——“我们应当如何达到合作共赢的终点”。

承担业务的基础:工作排期

以前我在学校里的时候,是不太注重排期和目标的,脑子里总会有一种“计划赶不上变化”的想法。虽然也能知道自己最近想学什么,还不至于浑浑噩噩枉度光阴,但是也确实很难和别人同步分享,做到完全可控,这在团队合作的工作中,是非常不合适的。

在工作中,我们的每一天任务和进度都应该有计划,这样才能保证无差错地按期交付,有延期风险才能及时解决。对新人开发者来说,也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才不会一直是一个“被安排工作的人”,既可以避免加班过重,也能避免无事可做,让我们慢慢具备起独立肩负起责任、承担业务的能力。

关于我学习到的在开发之前需要协作排期的步骤,画了如下的简单示意图。

3M7fy2E.png!mobile

开发成本和实际效果

我以前在实习和在学校里做作品的时候,思维比较简单,很少会注意和评估开发成本,如果安排了什么困难的任务,总觉得延长开发时间就可以解决了,但是来到公司以后发现事情不是这样的。

每一日的工作时间都是一项支出,而开发的实际效果是这份支出带来的意义,当支出配得上意义的时候,我们才可以肯定支出是值得的,否则很可能就是一种“浪费”。假如存在开发成本和实际效果不对等情况,我们需要提前和产品人员说明,可以协调出一个可实现的临时方案,再慢慢迭代,或者争取宽限的时间,就像买东西一样,尽可能地做到物有所值,而不是盲目开发。

而至于他的效果好不好,我们可以通过公司的埋点系统查看它的点击量、浏览量等,判断它的使用率,也可以去问相关的业务方、产品方、运营方来收集有效的信息。

互相沟通,两相权衡,目的在于更好地完善这个作品,而不是一味地争吵、给自己加压,又或者埋怨同事,这些都不是我们所期望的。

同心同德做事,快快乐乐生活

之前未出学校大门的时候,深知自己总是被称为“象牙塔”里的孩子,对社会、工作的“毒打”总是会抱有一些不确定的担忧,比如会不会有同事不配合工作,推卸责任,会不会有复杂的办公室斗争、上下级关系之类的,但是来到公司以后,就会发现,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公司的人员结构非常扁平化,不论是几级部门的 Leader 都不会有架子,不论是技术还是业务,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当面提出,大家也很乐于讨论和分享自己的观点。我们工作的时候尽心尽力,开会的时候尽情发散头脑风暴,而余下的时间在周围的饭店、KFC 一起吃吃喝喝、玩玩闹闹,关系甚至比同一个班级的同学还和乐融洽。

就活动而言,百乐门是我最早参加的活动了,对新入职的同学开放三天的培训 + 实践活动,其中也包括户外拓展,将每一批新人组成 6 到 8 人的小组,一边游湘湖/西湖,一边打卡景点、完成任务,有点像电视上的综艺活动,也是为了让我们彼此留下一个印象,一段回忆、当然,最后也给我的手机里储存了许多好看的照片。( ˘͈ ᵕ ˘͈ )

公司鼓励我们跨部门了解业务,增进感情,每年都有外出旅游的 outing 经费,钉钉的云社区里会发出组团帖子,贴上令人垂涎的美食和超级动人的美景,鼓励怠惰在家的小宅们一起游遍中国的大江南北。在工作之余,还能再钉钉窗口里接受到跨部门的小哥哥小姐姐一起出游的邀请,还是很快乐的呀!

每个月都有生日趴,原来没有疫情的时候,给当月过生日的同学开 party,有可爱的小姐姐组织我们玩游戏、切蛋糕、分水果,不过最近几个月因为疫情不能聚集,所以我们跳过了玩游戏,直接收礼物和吃吃吃。✧ʕ̢̣̣̣̣̩̩̩̩·͡˔·ོɁ̡̣̣̣̣̩̩̩̩✧

除此以外,公司还有周年庆、俱乐部、图书角、年会和其他活动,不过我比较宅,对于爬山、游泳、羽毛球之类俱乐部就了解不多了,相比更外向爱玩的同学会乐在其中。

每逢圣诞节,还会每人发一个毛茸茸的吉祥物小蜜蜂——“采宝”,来公司多年的哥哥姐姐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圣诞节,办公桌上已经拥有了许多个毛绒小蜜蜂,而去年圣诞节我刚刚拿到了我的第一个“采宝”,希望未来可以拥有第二只,第三只吧。

工程师文化

领走一位导师

我记得之前秋招的时候,有很多公司都会说:会有导师制,会好好培养新人。相信每个刚毕业的同学都有这样的期待,但是就我本人的经历,在前东家实习的时候,这种“培养”每次都提、但每次都不能落到实处,时间长了,对市面上各家公司宣讲会上所说的“导师制”也就不太相信了。

想想也是——大家各忙各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要完成,都有代码要写,谁会管你呢?

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在政采云公司工作的过程中发现,无论是主管, HR,还是导师本人,都是很在意“导师”这一角色的。除了小组的同事们都很友好、每个人都可以当技术上传道受业的“导师”以外,安排的导师也会经常凑来“关怀”自己的学生。

有人常常耳提面命,勤加督促总要好过自己孤军奋战,而前辈们随口提到的开发、工作、合作经验,也都是我们这些新人宝贵的财富啊。

校招生培训的“青云计划”里,曾经放过一个电影片段,我觉得能对这段“师生”关系有一个有趣、更形象化的表述:

“你想学习功夫吗?”
“当然。”
“那么我就是你的师父。”
——《功夫熊猫》

撸一些代码,服务自己

除了工作产出以外,我们团队有很多给自己用的产出,比如用于投稿前端小报的系统、增进学习的谷歌插件、自己开发的博客、桌面应用、校招闯关游戏,和一些自动发稿的脚本等。这些虽然比不上服务于业务的、更大更优秀的代码作品,诸如能够显著提效的自动化表单系统、能够反馈实际效果的埋点系统和性能测试系统等,但也是我们这些的一些实践。

我最近跟随公司里的小姐姐一起,参加了校招闯关关卡的设计和开发,看着大家兴致勃勃地撸代码、“玩”技术,也让我产生了许多兴趣,想更深入地参加到“用代码建设生活”的过程中,努力发现身边可以提效、可以用机器代替人力的方面。

而在这个过程也让我们更加认识到,人不是生产代码的机器,代码才应该是服务于人的工具,包括我们公司的产品,以及市面上一些耳熟能详的互联网产品,诸如滴滴、美团、淘宝等,其实也是服务于人的工具。

当我认识到这个因果关系以后,才觉得,工作其实没有那么枯燥——并不是工作在驱赶我们,而是我们在追逐技术和生活。

分享、沉淀、输出

比起作为一个学生、在学校里孤军奋战地学习编程,公司更能为我们营造一种共同开发的氛围。大家各自遇到的难题、拥有的感悟都可以拿出来交流,也许是某顿午饭后,也许是某次周会上,七嘴八舌,更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这也让开发生活不那么枯燥了吧。

除了分享以外,每次分享后还需要梳理清问题的产生、原因、解决等,详细整理记录下来,这就是“沉淀”,如果没有“沉淀”,分享就只是“空口白话”、“纸上谈兵”,很快就忘记了,沉淀的过程需要我们查阅更多的资料,更加结构化地表述问题,罗列方案,对比优劣,你能够把问题挖掘到更深的层次,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解决了”这个表面上。

“输出”则是我们在掘金、博客、思否上发表的技术文章,“输出”是“沉淀”的终点,是更大范围的“分享”,以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其实立志要产出技术文章的人想来不少,但是也贵在坚持,有大环境的督促,希望我们每个人也能在“分享”、“沉淀”、“输出”的道路上,愈行愈远。

CodeReview

CodeReview,直译过来的意思是代码评审,也就是我们每次 commit 代码前,有人专门地查看你的写法是都得当,是否可以优化,并给出建议的过程,这是我加入团队后才慢慢接触到的一项活动。

之前在学校里,自己写的代码都是自己看,这样很难知道编码的局限性、考虑不周的地方在哪里。加入政采云团队后,才意识到这样“野生”撸代码非常不利于新人的成长和进步。

团队提倡 CodeReview 的好习惯,即便我们自以为非常小的功能,非常普通的 CSS ,都值得检查,比如我们要怎样封装代码、怎样组织数据流向、甚至包括怎样命名对象和函数、怎样组织代码文件、怎样理解业务,都大有可以互相学习的地方。

学无止境,“从完成到更好”的路该如何走,永远是值得我们去讨论和思考的问题。而每一次的 CodeReview,都是一段不起眼、却又坚实无比的阶梯。

理解需求与交互:假如我是一个用户

什么是用户呢?

相信很多刚毕业的学生都是很难讲清楚的——或许可以对此夸夸其谈,却也总是纸上谈兵,当离开学校,加入公司团队以后,才知道一个专业的团队会对用户理解到什么程度。

我们用户的身份是什么?要怎样定位其年龄范围、性别比例、电脑系统比率、使用 IE 比例?用户在不同区域内各有什么使用习惯,买家、卖家、经销人、审核人等不同角色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他们在其他平台的使用习惯,现在的期望,真正的诉求又是什么?这些答案都需要我们自己思考。小到字体的字号、颜色,大到业务的战略发展,都与用户、与我们息息相关。

刚毕业时,我理解的前端就是接收产品、视觉方面的需求,像一个流水线上的工人一样,配合后端,加工产品,再放到流水线上传递给测试,最终到达标准,产出产品,但是来到公司以后,才发现团队对我们的期望不是这样的,团队期望我们能从自己开始,设身处地地理解用户,优化需求和交互。

我亲眼看着我们的开发为页面重点、信息展示量等交互问题争论不休,也看到产品开会时拉来业务方,用实例阐述这个功能的意义来说服我们,我想,这是对彼此不同岗位同事的尊重、也是对整个项目、我们产品的尊重,是公司几百人之间的凝聚力。身在其中,我也渐渐地融入到了这样的工作习惯、工作方式中来。

以每个人的倾力思考促成产品更好地实现,再用产品带来的收益回馈每一个员工,其实是这样一个良性循环。

成为更好的自己

提出问题前先给出自己的答案

团队 Leader 开会的时候,总会说到这样一句话——“我们提倡不懂就问,却不希望你只是被动地接受别人的答案,你的答案可以不对,但是不能不思考,要带着自己的答案问问题”。

乍一这听些话,总觉得很像学校里老师的教导,而实际上,却从没有一个老师对我提出过这样的要求。后来,我渐渐理解了这句话的意义,并按照这种方式去做,也想通过分享文章把我们团队的智慧分享给大家。就我个人而言,我的表达渐渐变成“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我可不可以这样解决”、“这个地方我不太懂,是不是因为这样的原因”。

在每一次分享答案,被别人纠错的过程中,我们才能知道我们的答案距离最好的解决差了那些,我们的考虑方向有什么偏差,在未来,我们才可以不“复制”别人的解决方案,而是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更妥善的解决方案。

最难得的是可靠

“可靠”这一点也是我在学校里、作为一个学生很少注意到的,诸如按时完成期末作品、转达老师的通知,这些都太简单了,还算不得可靠,而且,相信很多人的学生时期,都是通过临时抱佛脚、加班加点地做完的吧,这样就更难以达到工作中的“可靠”的要求了。

在工作中,我们需要预先对时间进行正确评估,对每天的任务和进度都能准确把控,尤其是多个项目交叉推进的时候,更容易手忙脚乱,这时候更容易忽略一部分事情,造成一定的风险。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对每个项目进度进行记录,对每一天的安排记录,及时跟进,按时汇报,将大家的信息同步,为成功和失败负责,这样才会接近“可靠”的要求。

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的

“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的”——这是我们团队对入职新人的要求,老大也在开会时多次提到。我最初还有点疑惑,为什么招聘的时候会有这个要求,想来也许是为了减少工作中的冲突和争执,更好地进行管理吧,但是后来又慢慢了解到,“非黑即白”其实也是一种思考的惰性,让我们不去想中间灰色的部分,长此以往,会限制我们看待世界的角度。

我很感谢团队有这个指导思想,可以时时在心里提醒我们去开拓更多、更广的视角,这样在今后的技术学习和个人成长中,都能够为我们提供无限的可能。

一起为政采事业添砖加瓦

每天坐地铁、乘公交的时候,我们总觉得自己是一个碌碌终日的平凡人,吃饭、睡觉、上班,日复一日,淹没在人海中再没有一丁点影子,但是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有自己想做的事?任务是死的,但任务的意义是活的,能清晰地意识我们在做什么,为世界带来了什么,不也是一种幸福吗?

如今,互联网技术如擎天大厦拔地而起,以更先进、更透明、更便捷的互联网技术服务于国家、服务于政府也必将是大势所趋。作为编程的开发者,我们写的一行行代码,便是构建这个互联网时代、构建这个国家的一砖一石,我们在试错、在尝试、在开拓,就像数千年前的革新者一样,一往无前。

我想,也许我们每个人都平凡卑微,都不曾拥有“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之力,但是,能以我们所学之能,为建设和创新政府采购事业添砖加瓦,为这个时代开辟一种新的可能性,想来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吧!

总结

在这个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公司,也有千千万万的开发者。在辛苦与收获并存的光阴里,我们从不孤独,而前路依然宽广明亮。

以上是我个人在政采云的体验与工作经验的分享, 2021 年校招在即,期待这里有更好的你与你在这里更好的未来。

❉ 作者介绍 ❉

%E5%8C%97%E6%B8%8A.png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