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寒武纪被高估了吗?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news.pedaily.cn/202007/457645.s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2020年7月20日,中国AI芯片第一股寒武纪正式登陆科创板,其股价开盘便由每股64.39元的发行价飙升到295元/股,大涨358%。虽然当天收盘股价下跌至212.4元,但21日它又再涨29%,达274元/股,市值超过1000亿。

寒武纪创始人陈天石的个人财富也因此突破300亿,成为85后的科技新贵。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以来,年轻人的创富传奇并不少见,但他们大多数都在互联网应用领域,硬核科技背景的陈天石兄弟算是崭新的另类传奇。

这也反映出中国科技创富的新风向:尖端硬核科技,正在成为新的造富之地。

01 天才的起点

2017年9月2日,华为发布了海思研发的首款手机人工智能芯片麒麟970,为海思提供AI算力芯片的寒武纪,因此名噪一时。

让人诧异的是,2017年就与华为合作的寒武纪,居然是一家2016年才成立的公司。

即便2017-2019年分别亏损3.81亿元、4104.65万元和11.79亿元,3年连续亏损超过16亿元的寒武纪,依然一路绿灯地上市了。

从2016年创立到市值突破1000亿的上市公司,寒武纪仅用了4年。

与寒武纪开挂上市的发展相似,其创始人也是一路开挂的人生。

寒武纪的创始人是来自江西南昌的两名80后兄弟,而且,他们不是朋友之间兄弟相称的那种兄弟,而是血浓于水、同父同母的亲兄弟。哥哥陈云霁出生于1983年,弟弟陈天石出生于1985年。两人的父亲是电力工程师,母亲是历史老师。

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让兄弟两人都赶上了好时代,而兄弟二人自小就展现出非凡的天分。其中,陈云霁9岁就上中学,14岁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19岁进中科院计算所硕博连读;弟弟陈天石的成长路线基本和哥哥一致,与哥哥前后脚进入中科院计算所完成了硕博连读。

但陈云霁并不觉得自己和弟弟是什么天才。他说,自己3岁多时还连1、2、3都数不清楚,并在接受《文汇报》采访时,将成绩归功于父母从小严格的教育:“小时候父母就教育我们志向要远大一些,希望我们能做出对人类进步有贡献的研究。”

进中科院计算所后,陈云霁19岁就成了国产芯片“龙芯”团队的成员,24岁取得计算机博士学位后,仅用一年时间就正式成为8核龙芯3号的主架构师。

他的这一经历,为寒武纪的创办,打下了最初的芯片设计基础。

陈天石进入中科院后,因为对人工智能的兴趣更高,所以一直在做人工智能的研究。 而寒武纪的人工智能芯片,正是兄弟两人的智慧结晶。

2016年3月,陈云霁、陈天石合伙创立了寒武纪公司,并在创立之初,就推出了人工智能芯片1A处理器,一举开创了国内人工智能芯片的技术先河。

因为有落地产品的支撑,寒武纪天使轮就得到1000万美元融资和1亿美元的估值。此后,随着后续迭代芯片的推出,寒武纪的估值一路飙升,并吸引了 阿里巴巴科大讯飞 等众多企业入股。

按陈云霁的说法,他自己更注重学术界的认可和评价,但公司需要以市场需求为重。所以弟弟陈天石当起了“寒武纪”公司的CEO,而哥哥则以博士生导师的身份,做着自己研究的同时,继续为中国输送高质量芯片人才。

到寒武纪上市前夕,陈云霁已经退出前十大股东之列。而弟弟陈天石则以33.19%的股份,成为了寒武纪的最大股东。

《文汇报》的采访中,陈云霁甚至还曾坦言,如果不是有血缘纽带的亲兄弟,以他们的争执频率和激烈程度,可能早就分道扬镳了。“我的性格比较大胆,愿意去尝试没有做过的事情,而陈天石就比较小心谨慎。” 但亲兄弟关系,让他们不但至今紧密合作,还逐渐把差异变成互补,变成了优势。

寒武纪是幸运的。这不单因为陈云霁和陈天石两兄弟的“天才”与互补,更因为踩对了中国崛起的时代脉搏。

正如雷军所说的飞猪理论,风口上,猪都能飞。何况是本就有翅膀的寒武纪?

02 时代的碰撞

寒武纪的名称,来自大约6亿年前地质学的一个特殊时期。

当时,大量无脊椎动物在“短时间”内(约5700万年)以“大爆发”的方式快速出现,所以寒武纪寓意着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大爆发,这也是 中国资本 市场大力支持寒武纪的重要理由之一。

如果寒武纪不是中国 “人工智能芯片第一股”, 可能它今天的估值要大打折扣。

这其中的逻辑,我们要通过另一名80后的天才少年,去逐一陈述。

2018年1月24日,曾以“京城IT四少”闻名的茅侃侃,在北京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生命。

茅侃侃生于1983年,和陈云霁同岁,都是踩着时代红利成长起来的年轻人。但作为时代缩影下另一个故事,茅侃侃走了一条和陈云霁、陈天石两兄弟完全不同的路。

茅侃侃只有初中学历,年少成名,是一个自学成才的天才。

因为对互联网的痴迷和钻研,茅侃侃14岁就开始在《大众软件》上发表文章;16岁自行设计软件,成为史上第一代BBS技术论坛斑竹;17岁通过微软三项认证,成为亚洲最年轻的获得者。

基于技术过硬的实力,茅侃侃21岁就开始在互联网领域创业,并担任了融资3亿的MaJoy总裁。因为少年创业、多金有才,2006年茅侃侃还曾作客央视经济频道《对话》节目,与李想、高燃、戴志康同登《中国企业家》杂志封面,并称为“京城IT四少”。

彼时,陈云霁还在“龙芯”项目历练,陈天石则在硕博连读的求学阶段。

2015年,陈云霁被《MIT科技评论》评为全球35位杰出青年创新者,这一称谓的含金量不言而喻。

2016年创办寒武纪时,哥哥陈云霁和弟弟陈天石都已经成为中科院计算所的研究员,妥妥的正牌科学家。

此时,曾经的互联网天才茅侃侃,却在人生旅途上走入绝境。

2015年,茅侃侃和上市公司万家文化(600576,现已更名为“祥源文化”)成立了合资公司“万家电竞”,并出任CEO。但当时的互联网和电竞市场遇冷,寒冬创业的茅侃侃并没有在时代大潮下实现逆袭,反而随着市场的一路下滑借债维系。

据多家媒体报道:截至2017年11月初,万家电竞负债已经超过4000万元。

2018年1月25日,逆势而行导致资金链断裂的互联网天才茅侃侃,最终以自杀谢幕。

同年,创业一年多的寒武纪虽然亏损依旧,却在B轮融资中以25亿美元的新估值,站稳了中国AI芯片唯一独角兽的位置。

同是天才创业,同是亏损不断,但寒武纪一骑绝尘和万家电竞资金链断裂破产的命运,可谓天差地别。

因为,和茅侃侃自学的互联网才华相比,经历了系统化教育的陈云霁和陈天石两兄弟,在知识的稀缺性和时代的需求度上都要远高于茅侃侃。

今年虽然遭遇新冠疫情,股市经历震荡,但人工智能、芯片、半导体等细分领域却强势崛起,显示资本市场对科技板块信心十足。

而在人工智能领域较权威的Nvidia公司预测:到2023年,人工智能芯片的市场需求将达500亿美元。

市场和资本的双重认可,使得人工智能芯片面临巨大的机遇。 《中国制造2025》中明确指出,到2025年,中国芯片自给率要达到50%。 国家正在期盼本土化的AI芯片企业做大、做强。

无论是市场空间还是扶持力度,AI芯片在政策面、市场需求面均展现出良好的势头。大环境对于寒武纪来讲,非常有利。

任何时候,中国都不缺一家“万家电竞”公司,也不缺一个创业履历技能点满的互联网天才。时代的浪潮之下,也许只有电竞行业的媒体人,才会花笔墨去回顾这位80后天才的悲情一生。

但面对超过石油进口总额的芯片短板,面对即将展开的5G、AI战争,中国太需要寒武纪这样的技术型公司,去支撑起中国芯片市场的一片天。

而对于中国人工智能芯片行业而言,陈云霁和陈天石几乎是资本市场的少有选择。

常言道时势造英雄,有时候,亦是英雄与时势并起使然。

03 成长的烦恼

时代的进程归于时代,资本的进度还要看资本。

2020年6月,寒武纪通过上市申请时,公司最高估值达到342亿。7月20日一上市,市值最高突破1000亿。这足以跨入大型芯片公司之列,但无论是成立时间还是技术积淀,寒武纪都只能算一个“孩童”。

华商韬略整理寒武纪相关产品资料后发现:寒武纪的芯片,主要覆盖终端智能处理器IP、云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边缘智能芯片及加速卡、基础系统软件平台四个方向。

在一位业内人士看来:“寒武纪非常明确自己在智能芯片领域的定位——通用型智能芯片,并直指高端市场。而从寒武纪发布的对外信息也不难发现,它正在从一个单纯的芯片公司向具备硬件和软件能力的系统型平台公司发展。”

寒武纪在招股书中明确指出:通用型智能芯片及其基础系统软件的研发,需要全面掌握核心芯片与系统软件的大量关键技术,其中处理器微架构与指令集两大类技术属于最底层的核心技术。

但需要指出的是,智联网通用芯片作为构建系统型平台的基本组成部分,寒武纪当下的优势却并不明显。

智能物联网作为各大芯片巨头的必争之地,竞争最为激烈。仅从布局而言,海思、联发科和高通都有自己的智能物联网布局,其中华为海思与自己的电视、手机、摄像头和音响等设备直接绑定,目前已经初具规模。

寒武纪在这一市场和小米有合作,但对于小米而言,寒武纪却并不是唯一的合作者。这让双方的联动也只能停留在商业层面,而不能上升到战略层面。

另外,7月7日寒武纪公布发行股票的战略配售名单时,OPPO、联想和美的三家虽然分别战略投资1.01亿元、8040万元和2亿元,为后续的深度合作打下了基础;但对于没有手机SOC研制能力的OPPO而言,寒武纪和OPPO深度的技术合作,短期内也很难达到和海思一样的水准,长期来看仍需磨合。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芯片产业崛起的当下,OPPO、联想和美的都曾公布自己的芯片计划。当寒武纪的战略发展和股东规划产生冲突时,如何合作共赢,仍是一个面临考验的未知数。

除了终端市场受阻,在与智联网深度绑定的云端市场上,寒武纪的日子也不好过。

其中,海思、高通、英特尔、英伟达、赛灵思等众多巨头都在积极备战云端市场。面对巨人们的转身,这一领域对于寒武纪而言,无论是技术、人才还是研发费用的投入,都没有优势可言。

比如,作为寒武纪的大股东之一, 阿里巴巴阿里云 上就采用了国外的芯片解决方案,并没有使用寒武纪的思元系列。

而从阿里2018年成立平头哥,2019年发布“最强人工智能芯片”含光800的动作来看,阿里显然并不打算将自己的命脉,押注在其他公司上。

在一位芯片从业者看来:“寒武纪当下的问题主要是太过年轻。在阿里、华为和小米这样的高端市场上,寒武纪与国际大厂相比竞争力不够;而在一些中小微企业市场上,寒武纪当下的规模,还无法提供具有高度性价比的产品和完整落地的服务建设。”

面对这样的困境,2020年3月,陈天石在接受采访时说:“经过四年发展,云边端三条产品线已经完备,接下来会不断迭代升级。”

但在华商韬略看来,寒武纪决定走向高端市场的同时,也将迎来最大的挑战—— 资金储备的急剧消耗。

对于芯片研发而言,越往高端走,资金的消耗速度越快。高端芯片,不仅仅意味着人才开支的增加,还有芯片流片成本的急剧攀升。

据芯片领域的相关从业者介绍:“芯片的流片成本越小越贵,做高端芯片,相应的制程也必须跟进。比如22纳米的芯片只需要1000万,而上升到7纳米,则要在5000万以上。而芯片行业的一大挑战是,芯片流片三四次属于常态,这对寒武纪现有的资金储备而言,是个巨大的压力。”

而寒武纪招股书显示: 从2017-2019年,寒武纪的研发费用分别为0.29亿、2.4亿和5.4亿。这说明,寒武纪一直在按部就班往高端冲刺。

截止2019年底,寒武纪的其他流动资产(结构性存款及理财)依然高达39.2亿元,在大多数人眼中,资金相当充裕。 但据华商韬略判断,如果寒武纪要持续冲刺高端,这些钱远远不够。这也是寒武纪必须上市的主要原因。

未来几年,寒武纪能否在资金烧完前,让高端产品得到市场认可,将是这家年轻公司的核心挑战。

而资本市场对寒武纪估值的质疑,也凸显出在芯片这个本就不理性的烧钱领域,突围的困难与阻碍。

但不可忽视的大趋势是,随着中 美贸易战、科技战的升级, 寒武纪的产品彰显出特殊的时代意义。毕竟,华为的遭遇告诉我们,别人的东西再好,能不能用的话语权终归不在自己手里。

如果抛开与国际竞争者的对比,寒武纪的1M处理器、MLU100智能芯片、MLU100智能处理卡,曾连续斩获高交会颁发的“优秀创新产品奖”。这家中国新生公司,还不断登上由美国著名权威半导体杂志《EE Times》评选的“全球60家最值得关注的半导体公司”榜单。

对这家成立仅4年的中国芯片公司来说,挑战在于自我突破,而非事事争先。

04 梦想与未来

“让机器更好的理解和服务人类。”

这是寒武纪官网,为企业使命所立下的一个愿景。

这一愿景和1985年刚刚成立时的高通,有着许多相似之处。高通“quality communications”的本意,也就是“高质量的通信”。

和寒武纪类似的是,高通的主创人艾文·雅各布斯在美国也是博士毕业、科班出身,并在年轻时写下了通信领域的著作《通信工程基础》一书。

高通起步时,这家群英荟萃的公司,也没有找到自己的商业模式和命运风口。为解决发展问题,高通在成立6年后的1991年上市,2年后的1993年,才将CDMA技术推进为全球的移动通信标准。

伴随3G网络的全球普及,1999年高通才确定自己“收专利费”的盈利模式。

雅各布斯曾告知媒体:“高通创立时,没有特别详细的商业计划,也不知道实际的产品是什么,但是我们坚持一个信念,那就是数字通信和无线通信技术一定会在未来发挥重要的作用。”

今天的寒武纪,尽管对手林立,处境远没有高通创办时顺风顺水,但两家公司都踩在了时代大趋势的节点上。

前瞻研究院数据显示, 2018-2025年,全球AI芯片市场规模将从51亿美元上涨至726亿美元,AI已经成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而从寒武纪招股书来看,虽然2018年和海思分手后盈利一度下滑,近年来营收却在不断攀升。2017-2019年,寒武纪营收分别为784.33万、1.17亿和4.43亿,3年增长高达50倍。

在业内人士看来:虽然寒武纪仍未盈利,但产品更新和技术研发、迭代能力上却远远领先于行业,且用股权激励方式绑定了大量人才,这都说明寒武纪是一个比较有潜力的技术型团队。

2019年末数据显示,寒武纪的研发人员达680人,占员工总数比例约79.25%,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546人。

这成为寒武纪快速过审的重要原因。对资本市场来说,寒武纪绝对值得放手一搏。

7月20日,AI芯片第一股寒武纪正式登陆科创板,发行价格为每股64.39元,开盘后股价飙升到295元/股,大涨358%,虽然当天收盘股价下跌至212.4元,但21日,它的收盘价最终再涨29%,达274元/股。在股市已经开始退潮的当下,这表明了中国投资者对寒武纪这类新兴科技公司的认可。

孟子在《告子下》中曾留下一段名言:“故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放到寒武纪的身上,这或许也是中国芯片产业必须要渡的一个劫吧。

幸运的是,2020年的中国,已经拥有足以催生、供养新兴科技企业的磅礴资本,去绸缪中 美科技决裂后可能的“新变局”。

按照一位芯片从业者的观点:“寒武纪在全球的芯片领域只能算个婴孩,但它生在中国,长在亟需芯片的时代关口,所以我们必须支持。就像美国资本对特斯拉早期烧钱的纵容,中国资本也应该给寒武纪这样的年轻公司征战未来的机会。”

但这并不意味着寒武纪会成为中国版“高通”。在这场注定持久的战争中,即便与本土的阿里平头哥、海思和紫光展锐等相比,它充满朝气,却也过于稚嫩;其成长之路,远不会像其估值和市值一样,风一吹,就倍数级增长。

而这也是其相对业绩而言高高的市值,是否能持续,不成割菜镰刀的关键。 梦想总是要有的,传奇有助于梦想的生长,但在商业世界,最后还得靠业绩和利润说话。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