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2020年下半年的营销趋势猜想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www.niaogebiji.com/article-27728-1.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关于下半年的6个营销趋势。

vmumaiy.jpg!web

按照惯例,我年中会做一个营销盘点和回顾类的内容,但由于疫情期间已经写过类似的东西了,我就简单聊聊下半年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我们认为的营销方面的趋势及变化。

今年上半年品牌无法忽视的营销话题有两个,一个关于B站,一个关于直播,我们先从这两个说起,然后再说说别的,比如后疫情的营销影响之类的。

1、直播带货的常态化

熟悉我们的读者应该知道,我们一直看好直播带货,认为直播将是未来一种普遍应用的信息表达方式,在营销方面会成为详情页一样的存在,而店铺主播,实质上就是线上的销售员,直播将成为品牌营销、电商平台的标配。

尽管近期直播带货存在过热现象,也被爆出各种直播带货的坑,但这都是行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必然,并没有影响我们对直播带货的整体积极判断。根据我们获取到的一些品牌方在电商平台上的数据,直播带货占不少品牌销量比重越来越高,增速不减。

直播带货当然会不断深化、专业化、多元化,慢慢形成壁垒和专业分工,这也是吴晓波等人直播翻车的一个原因,关于直播我们以后还会专门写篇文章进行更多探讨(或者也可以翻翻我们以前的相关文章),但总体来看,直播如何与内容互动、品效如何结合是短期值得关注的地方,长期来看,直播也可能会成为一类文娱产品。

我们依旧建议品牌方密切关注各个平台的直播政策并加以尝试,尤其是微信在直播等方面的动静,当然,品牌也需要摆正心态,直播归根结底也只是一种营销手段,并不能解决本质上的品牌问题,更不是万能药。

2、B站的破圈与泛化

B站今年的增长大家有目共睹,用户量的增加会带来较大的营销机遇,毕竟营销的原则就是:用户在哪,营销就要覆盖到哪。高增长的B站,显然也没这么快饱和。

我们以前在关于社区文化的文章中表达过,B站的破圈增长,与良好的社区氛围不可兼得,这是知乎、豆瓣、贴吧、微博、朋友圈等无数社区产品都验证过的事情,B站也不会例外。但B站官方依旧在坚持社区文化的维护,这对品牌方而言,其实是拉长了适合B站文化内容的营销红利期。

B站在今年上半年已经展示出了营销潜质,典型的案例是钉钉的《钉钉本钉》,以及近期腾讯的“老干妈事件”视频及B站动态。当然,朱一旦和回形针的视频也在B站获得用户欢迎。

有意思的是,钉钉和腾讯的B站营销都是基于公关危机事件做的反应,可能意味着B站主动制造大众传播话题的能力还有欠缺,但非常适合在年轻群体中实现二次传播发酵。但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B站的负面舆论也容易扩散,阿里、腾讯相关的视频负面舆论(弹幕)并不在少数。整体上来看,B站在全网的传播能量已经不容忽视。

3、后疫情的营销新常态

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疫情对营销行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最重要的原因在于,防疫抗疫是一个长期过程,今年下半年很可能依旧会在地方上有疫情的死灰复燃,在疫苗出现之前疫情不会被完全扑灭。

长期的疫情影响,会塑造大众的行为、进行用户教育,这在今年上半年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了。总体来说,疫情会在两个方面影响用户行为:

第一,从用户的心理认知上,用户更加注重健康和品质感,愿意为健康支付更多溢价,保健品、卫生用品明显受捧,尽管健康一直是消费升级的重要方向,如今用户对其的重视更甚。此外,这也会催生一些健康概念的炒作。

第二,从用户的消费行为上,用户更加侧重于线上电商和虚拟经济,直播带货、线上教育、线上会议、娱乐综艺等产品,都培育了相当的用户粘性,对线下商业有明显的冲击。我们也可以听到不少线下零售品牌资金链紧张、甚至破产,而线上产品却维持了不错的复购率和留存率。

当然,线下消费的放开增加了疫情爆发风险,疫情的反复会是波段式的,这也造成了用户行为的反复变化,也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品牌线上线下的营销分配。线上营销的竞争显然越来越激烈,而线下营销已经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但也可能是某段疫情缓和期的营销洼地,有一定的营销红利可供挖掘。

4、营销分发思维的过时

传统营销的物料内容创作基于大数法则,目标是为了引起最大数量的目标用户共鸣,但只要广告物料被创作出来,就会进行全渠道的铺盖,这其实是一种分发型的思维,原因在于传统媒介整体上是同质化的。

但这种“一稿多投”的分发思路,已经无法匹配当下的媒介环境了,因为如今每个重要的媒介平台,都有自身的独特特质和传播方法,相应的传播内容、物料需要进行渠道定制。一个能在B站火的传播视频,未必能在西瓜视频火,一个能在小红书进行种草的投放方法,未必能在微博上奏效。

微信、微博、抖音、快手、小红书、B站……几乎每个都是营销重地,每个都有独特特质。这种独特特质可以从平台上品牌发布的内容明显看出差别,你可能会发现,B站上的每个品牌发布的高热度内容都有着明显的语境相似性,而这种语境与小红书等其他平台是明显不同的。(这对品牌到底是好是坏?品牌独特特质似乎不重要了?这些问题我们以后也会单独写文章聊)

总而言之,每个单独平台都需要进行精细化的运营和传播规划,这当然也加大了品牌在营销上的资源投入。我们一直不建议广撒网且蜻蜓点水式的营销,在未来人群细分、渠道细分的时代,粗放型营销效率只会越来越低,建议选择最匹配的平台,精耕细作。也就是说,品牌并不是每一个平台都需要覆盖,对于中小品牌而言,在一个平台上穿透已经足够(难)了。

5、营销全面进入运营化

根据我们与朋友的交谈发现,对于不少广告公司而言,传统的广告营销及投放业务正在变少,而运营式的业务占比越来越大,比如说新媒体代运营、直播营销、社交内容传播、流量运营等。在经济下行压力下,运营式的营销动作也更匹配品牌方需求。

营销的运营化并不是一个新鲜话题,原因也不难发现,一方面是上文说的渠道及人群分化,精细化的营销就少不了运营方面的一连串动作做支撑;另一方面是获客成本增加,品牌希望流量进行复用,其实就是所谓私域流量的走红,而私域流量营销本质上其实是用户运营。

对于品牌而言,区分营销和运营意义未必很大(但可能涉及到内部部门分工及组织架构问题),但趋势在于,以往短平快为主的营销传播动作,正在全面转向长期互动式的用户触达,这对不少传统品牌而言,在短时间内难以转化思路,因此一些新零售品牌才有机会弯道超车。

对于代理商而言,营销的运营化也产生了种种影响,传统代理商擅长做公域的大众传播,而运营式的营销动作需要投入更多精力,并且需要重投入地定制方案,导致代理商利润率下降。简单来说,运营式的营销让营销服务行业的竞争加剧。

6、微信生态的新机遇

前两年微信的动作明显迟钝了,这点无需否认,最直接的证明就是微信作为第一大app,却没有抓住短视频内容消费这个全民级的重要趋势。今年以来,微信在产品上的动作十分多,尽管褒贬不一,但显然在变化中藏有许多机遇。

看一看、视频号、公众号、小程序直播、微信店铺、搜一搜、微信圈子等产品都出现不少功能上的优化,我们相信微信不会错过视频、直播、电商这几个重要战场,这也是值得品牌密切关注的部分。

尽管我们对微信的部分改动持保留看法,但微信毕竟是十亿量级的产品,任何产品变化都可能催生流量红利,尤其是与电商、带货相关的红利。此外,企业微信也在进行不断完善,可能会给品牌带来出现不少用户运营、用户拉新上的新玩法。

由于影响面太大,微信的改动一直相对谨慎,但今年上半年微信也出现过反复改动的情况,可见微信的产品调整势在必行,建议关注微信店铺、直播带货相关动态,并及时试水试错。

除了上面说的这六点,今年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政治情况都有较大不确定性,比如说对于出海企业,连续遭受了海外疫情爆发、黑人种族运动、下架中国APP三大“黑天鹅”,受到了不小影响,再加上今年下半年也是美国大选关键期,大国之间的博弈也会对商业层面带来不少影响。

总而言之,这是个黑天鹅频发的年代,我们很难精准地预测什么未来,但正如丘吉尔说的那句老话,不要浪费一场好危机。

-END-

N7JbInm.png!web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