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协同能力是效能提升的关键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xOTY5MDMxNA%3D%3D&%3Bmid=2455760902&%3Bidx=1&%3Bsn=951c83c9cd818f9817e897982c51549e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2iauu2Q.png!web

点击关注“ 有赞coder

获取更多技术干货哦~

RZBnqmy.jpg!web

作者:弋戈

部门:效能改进

背景

一个城市越繁荣,所容纳的行业就越丰富。一个行业越兴盛,市场规模就越大,分工就越细,各类专业人士就越多元。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开篇即提到“分工出现之后,劳动生产力得到了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的熟练程度、技巧和判断力得以加强”。

高度繁荣的互联网行业,分工已经非常细致。一个典型的例证是,我们已无法向我们的父辈很快说清楚我们的工作是干什么的。如下图所示,有赞招聘网站( job.youzan.com )上已有 22 页的岗位在招聘。提高组织的效能,一方面,可以通过持续提升单个工种的专业度和熟练度; 另一方面,对组织整体来说,提升不同工种间的协同,却是更为重要的。局部优化可能对全局并没有帮助,有些情况下甚至起到相反的作用。协同能力建设,成为组织效能提升的关键。

UnYJBrn.png!web

在去年的效能改进系列文章(有赞coder公众号)中,我们介绍了在价值流、项目管理、过程管理在线化方面的实践与探索。此次系列文章,我们重点介绍通过以下实践来提升协同效能,主要包含在OKR过程改进、价值闭环、Feature Team、数字化协同等方面的探索。

一、『看不见』的协同驱动力

让一个面包师早起做面包的基础原因,当然是要赚取自己的利润。但能让面包师骄傲的,是顾客因此而不再饿着肚子,甚至还会交口称赞自己的手艺,所带来的成就感。

利润和成就感,像看不见的手,驱动着一位优秀的面包师早起,且不断打磨手艺。利润和成就感,分别是双因素理论中的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驱动一个组织的员工努力工作的原因,也是这两种因素。凡是特别成功的组织,都在这两个方面做到位了。对个体员工利益的合理分配,保障保健因素到位;『让人类生活在别的星球』让员工有使命感成就感。不断打胜仗且能拿到丰厚战利品的士兵,是可以持续自驱的。

所以提升效能,首先要保障这只看不见的手,足够有力。合理的薪酬福利体系、上下认可且不断落地的愿景,是一个组织能有效运转的基础,是一切组织效能的根基。除了整个组织层面,组织里的各个团队,根据职能特点,也需要有自己团队「看不见」的驱动力。

二、『看得见』的协同实践

除了看不见的驱动力,我们也需要看得见的方法,把协同落在实处。

2.1 基于共同目标的协同:OKR

OKR 作为一种目标管理工具,其 O(目标)-KR(关键结果)-AC(行动项)的结构,简洁自洽,可从组织的愿景战略,贯穿到基层的团队目标,是协同利器。对外,是外部行业大势与内部组织目标的衔接点;对内,是调动士气、形成上下同欲的有力方法。OKR 是组织级的待办列表(Backlog),背后是职能闭环的团队及其持续迭代的节奏。

组织级核心目标待办列表

把组织的各层级目标,可视化的呈现,可视化的沟通、对齐,从工作目标和内容的角度,有一个共同的依据,共同评估优先级,调动整体的资源。

业务端到端的协作单元

业务 OKR 背后都有一个唯一的 Owner 以及端到端的 team 来支撑。详细实践可查看本系列的后续文章《Feature Team 的实践》

周期性的迭代

市场和组织都在不断发生变化。2-4 周左右的 OKR review 周期,根据新的反馈信息、认知,调整校准目标、打法,快速迭代。

我们的 OKR 实践,通过核心目标、Owner 和及其所带领的 Team,周期性的review 调频,在目标、人、时间三个维度保障组织协同能力。关于OKR的详细实践可查看已发布和即将发布的 OKR 主题文章.

2.2 基于价值闭环的协同

做创新性产品和服务的组织,需要不断的创新、验证,是否真正符合市场和用户的需要。所谓价值闭环,就是 "假设-验证-调整" 环。理念虽然简单,但是在一个大型的组织中落地,特别是业务(服务-运营-销售)-产品-技术,分工较多,链路较长的组织,如何把理念转化成实践,是一件复杂的事情。比如为了让产品研发方向,更符合客户需要和更具商业价值,我们在宏观-中观-微观3个层面,做了一些实践与探索。

宏观

审视研发资源的分布,是否符合战略方向。实践层面,一是比照业务增长模型,二是比照 OKR 。

在SaaS业务中,有一种商业模型是 AARRR 。我们根据需求的主要目标,标记不同的商业价值标签,比如 Acquisition、Activation、Retention、Revenue、Refer 中的一项或多项。在根据该需求计划或者实际投入的研发资源,即可形成研发资源根据业务模型的分布。在产品规划、排期等前期阶段即可根据当前的商业目标需要,进行排布与调整。

把需求与 OKR 进行关联,可统计对应的 OKR 条目的研发资源投入,即可据具体OKR 的比重,对研发资源进行定量的调整。

中观

有相关性的需求(比如X行业相关的 10-20 个需求,Y 渠道相关的 10-20 个需求),一起做价值 "假设-验证-调整" 闭环。常见的 MRD 就在这个层面。这个层面的价值闭环,有利于对相关性需求的追踪,既有利于聚焦目标,又能避免颗粒度过小无法跟踪。

微观

每个需求都有预期价值,也有实际价值。在有赞,除了日常优化的小需求,所有新的 Feature ,都需要给出价值预期,上线后闭环对价值进行回顾,在每个需求层面完成 "假设-验证-调整" 价值闭环。

2.3 数字化协同

正如高度协同的全球化、地球村,不是凭空而来的,是依赖各种“协同”技术的发展,一个组织也一样。航海等交通技术,让人类“发现”了新大陆,全世界在交通层面产生了高度协同。通信技术大发展,让全世界在信息流方面高度协同。

基于目标的工作流&价值流建设、项目管理、协作工具的在线化等都是协同的有效方法。这些实践的基础支撑或者有力工具,是数字化协同。如上一部分中提到的价值闭环,研发资源是否在按照业务增长模型、OKR 投入,就需要数字协同工具提供数据支撑。

我们基于需求生命周期、客户生命周期等价值流,产生了协作流(工作流),基于工作流建设工具流。有了工具流会沉淀下来数据流,又可以反向定量观察价值流与工作流的效率与效果(譬如我们研发资源基于OKR和业务模型的分布,都有定量的数据),从而形成一个效能提升的正向循环。具体实践可查看本系列的后续文章《效能数据赋能》。

三、总结

分工带来专业化的同时,也会导致协同链路变得越来越长,需要许多职能团队一起协同,才能闭环完成一项工作。在分工和专业化早已成为常态的今天,一个组织协同的能力,就成了决定组织效能的核心因素。单个工种的专业度、熟练度需要持续提升,而多工种的协同能力更是组织效能提升的关键。

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使命感,是驱动组织协同的「看不见的手」;OKR 、价值闭环、数字化协同等,是组织协同能力提升的「看得见的手」;一虚一实二者兼备的组织,是可以有效协同的高效能组织。是为此次效能改进系列文章的序,enjoy。

扩展阅读

  1. 有赞的效能改进实践(序)

  2. 大规模产品技术团队需求管理实践

  3. 6个方法打造项目管理氛围

  4. 客户反馈需求管理实践

  5. 效能改进中的度量实践

  6. 端到端需求全生命周期管理

  7. 3招把战略项目落到实处—Scrum三支柱在战略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8. 大规模产品待办列表处理策略—需求分级

  9. 红灯区: DevOps 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10. 需求价值闭环管理机制

  11. 效能平台建设实践

Vol.310

bqIbUbe.jpg!web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