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焦点分析 | 微信公众号如何自我革命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762629076134402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一直以来,公众号打开率持续走低几乎成了一个行业共识。但事实上,过去一年微信公众平台的整体流量是上升的。

“上升幅度在内部看来还不小。”微信公众平台相关负责人表示。

但为什么平摊至每一个个体公众号上,涨粉速度反而变慢了?一个平台层面的原因是,微信是去中心化的,粉丝增长全部来源于社交分享,而不是推荐。

这其中涉及到两个问题:其一,当好友数量增多,社交关系链变得复杂,分享到朋友圈压力变大,导致社交分享动力不足。其二,推荐机制缺失,粉丝增长来源单一。

推荐、智能排序、付费文章、视频入口、搜索组件、留言互动,微信公众号生态正在用一系列新的能力,平衡原有的平台机制。

一个系统本真的缺陷,需要另一个系统来抑制。新旧系统之间的碰撞和融合,服务于一个共同的平台目标:让用户看到更多更好看的内容。

拓宽内容池,是微信公众平台未来一年最重要的任务,再通过算法,让更多人看到感兴趣的内容。微信相关负责人表示,“把蛋糕变得更大,才能让流量变得更多。”

变化的关系才是最好的

“抱歉,这可能是最后一篇推送了。”

当你以为关注的公众号要就此停更了,点开才发现,它是在对公众号改版后最新的智能排序机制表达担忧,“如果不点星标和在看,你可能再也看不到我们的推送了。”

近日,不少公众号正在以“求星标”、“求在看”的方式,以应对公众号智能排序机制下“内容被降权、甚至被消失”的风险。

但实际上,点击星标和在看,对公众号排序并不会产生影响。微信相关负责人表示,星标和在看代表的是过去,微信公众平台的算法不会拿过去的依据参照现在的事情。 “一段变化的关系才是最好的,未来要战胜过去。”

创作者和粉丝关系的建立是从“关注”开始的,但在公众号生态里,却很少有用户执行“取关”这个动作。“关注”只能代表过去,代表“那个时候的他,喜欢那个时候的你”,但并不能代表未来。

根据微信团队统计数据,在一个严格的时间排序下,用户在消息列表看到的卡片,大多是完全不读的帐号。用户本身常读号的卡片,大量都没有被用户看见。

能代表一段时间内被用户喜欢的数据指标不是关注,而是“常读”。在关注体系下,消息盒子赋予了公众号一个客观上push用户的权力,迫使未来的用户去看未来的你。

消息列表的智能排序,就是为了抑制这一固定关系下权力的表达。但因为创作者担心内容无法及时抵达用户,这也是迄今为止公众平台反馈声音最大的一个改动。

求星标、求在看并不会影响排序,值得关注的数据指标是“常读粉丝”。微信公众平台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 我们会把常读粉丝当做非常核心、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整体平台常读关系有更高的增长,用户更愿意往下滑了,也是公众平台过去一年整体流量小幅上涨的原因。

至于受影响最大的时效性文章,微信团队表示在做算法优化。但这并不意味着时效性文章发布时会成为所有用户的第一位,而是通过算法,在喜欢看时效性文章的用户消息列表中更快地排到前面去。

今年要把整个盘子做大

图文形式从来都不是公众号的目的,按张小龙的话来说,公众号是“一不小心”做成了以文章为内容的载体。

微信公众平台相关负责人表示, 第一个重点是,今年我们要把盘子做大,让更多以前不怎么阅读订阅号内容的人喜欢上阅读。第二个重点是,丰富的内容形态,包含视频、音频、漫画、小说。 二者的逻辑关联是,通过不同的内容形态,吸引更多的人进来阅读感兴趣的内容,把整个盘子做大。

其中,视频是公众号拓宽内容池一个重要的抓手。

公众号视频能力(注意:不是视频号)自去年6月以来有非常多的变化。2019年春节前后,极少用户可以看到公众号消息列表中的“视频”入口——一个专门的公众号视频消费场景。

从用户使用场景来看,先后增加了沉浸式播放页面、支持高清视频上传、视频消息新增“观看更多”、发现视频公众号、视频专辑等能力。从创作者使用场景来看,先后支持视频内容声明原创、支持视频在播放过程中跳转小程序、视频后贴广告能力、观看能多、视频转载和赞赏能力等。

就在前几日更新的微信最新版本中,已支持公众号视频的倍速播放,上传视频最大可以支持到2G,最高分辨率达到1080P。

微信公众平台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关于公众号视频能力的变化还会加快。至于为什么要加强公众号视频能力,该负责人表示,“实际上我们考虑的只有两件事情,第一是用户内容消费的需求,第二是释放创作者在视频创作能力方面的需求。”

当拓宽内容池成为今年最重要的任务,微信公众平台对于做什么、不做什么的思考方向也发生了改变。此前,平台思考做的功能是所有人都会用的功能,但现在,会针对不同的内容消费场景,陆续推出很多不一样的功能,比如音频“连续听”、漫画原创等等。

在一个更大的池子里,微信团队并未披露具体的算法。但表示“发现公众号”并不以点击率为目的,而以平台多样性为目的,体现平台的“平均意志”。

公众号的自我革命

功能迭代是产品最显性的变化,背后是关于价值、关于哲学更底层的思考。

今年以来,微信公众平台正在快速进行功能迭代,先后上线付费文章、新增视频入口、评论区留言支持多轮回复、推出搜索组件,以及争议声音最大的消息列表智能排序。

但公众号的变化不止于此,比如即将上线的付费专辑、音频连续听、漫画原创等,根据不同的内容场景上线新功能,尤其是视频能力迭代速度还会继续加快。

一系列产品功能迭代背后,是微信公众号在用一个系统抑制另一种系统,用智能排序平衡关注体系下“消息盒子”的push权力。此外,用新的内容形式补全单一内容形式,拓宽公众号内容池。

这一过程中,创作者和粉丝之间从“关注”开始建立的关系是变化的,内容的供给也是变化的,从单一走向多元。但总的目标是不变的,即怎么让用户看到更多更好看的内容。

但最理想化的效果,很难一下子抵达。比如智能排序下,时效性文章受到影响,用户“不喜欢看”的内容流量受冲击明显,比如算法不完美产生的bad case。

“未来应该战胜过去”,这既是智能排序的底层思考,过去的喜欢并不代表未来的喜欢。而作为微信生态最重要的自有内容池,公众号生态的未来也理应战胜过去。

被诟病红利不再、打开率触底的公众号生态,创作者和用户都在等待,它能否在自我革命后迎来二次繁荣。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