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APP升级之路:从1.9分到4.5分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insights.thoughtworks.cn/app升级之路:从1-9分到4-5分/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运营过一个C端产品的人,大抵都了解在应用商店里评分的重要性。评分会影响应用在商店里的排名。以苹果商店为例,应用想进入某个分类的前1000名,4分是一个最基础的准线。排名进而影响的是用户下载量和下载速度,最终影响商业结果。应用评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想起之前每日优鲜的评分翻车事件,说起来也特别好笑——更新文案中跪舔996,引起大量用户反感(或许用户大部分都是程序员),导致各路商店里每日优鲜被疯狂diss,好好的4.5分被刷成1.3。本想抖个机灵,结果一夜回到解放前。

那我们的应用是怎么了,怎么就到了1.9了?

事情得从一年前说起。

去年7月,我们以产品演进的形式,承接了一个基于音频学习的外语学习移动产品,用户主要分布在北美,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接手时,项目已经上线,但效果不是很理想,主要表现为:

  • 市场反应惨淡,苹果商店里评分仅为1.9;
  • 用户反馈的信息很杂乱,难以追根溯源;
  • 想优化,不知从何入手。

于是有了下面一段对话:

客户,愁眉苦脸:这怎么弄啊?这评分实在太让人沮丧了!

我:你想要到多少分?

客户,毫不犹豫:越高越好!

我:你先冷静一下!

评分低于2.5,大部分还是应用本身有问题,于是我们有了第一阶段:

从7月到11月:维稳

经过测试和观察我们发现,这款应用的总体功能还算可以,但是有很多bug和crash,有些评论甚至表示一打开应用就闪退。那么这一阶段,我们主要解决的是稳定性问题。

轻易能复现的bug易解,众说纷纭的性能问题难调。性能问题里,首当其冲的,就是应用崩溃。

我们用Google Firebase来收集数据,当时的崩溃率在6%左右,用户关于应用崩溃的抱怨也层出不穷。经过调查,我们着实发现些可以修复的事情,技术人员加紧步伐,争分夺秒地迭代了几个版本后,崩溃率和相关抱怨有了非常明显的降低。

经过技术评估、行业对比,我们做了信息拉通:

  • 我们这款应用,因为是音频类的应用,它的崩溃率就是会比纯文本类的应用高一点;
  • 因为我们采用的是react native的技术栈,在安卓机上的表现就是会比苹果机欠佳一点;
  • 经过我们近期4次版本线上数据的分析统计,我们认为,安卓崩溃率在3%、苹果崩溃率在1%,是我们合理的性能指标。

在以后的迭代中,如果发现崩溃率到达警戒,则我们要尤为重视。

(安卓设备上crash free rate)

三个月后,我们的评分已经悄然升到3分。

启发一:数据,相互比较,才有意义

起初,我们没有数据,不知什么样的表现才让人安心。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营、迭代,有了各种比较,才正确地建立了我们的安全指标。有了这个指标做指导,我们的工作才更加有方向。

3分不是任何人想要的终点,我们在寻求下一步的改变。

从11月到次年1月:求变

应用商店里的评分,大家想来也知道会有很大的随意性:

  • 什么,居然要收费?差评!
  • 没有智能问答?差评!
  • 今儿心情不好,差评!

在对这些评价置之一笑的同时,我们也在尽所能地分析总结,看有什么是我们能解决的。但有一个很明显的问题困扰了我们:评论信息太少,我们难以定位。一线客服是兼职的,能提供的信息非常有限。

于是,我们增加了一个新的功能,应用内评价:

  • 摇一摇,报告问题;
  • 适当地弹出调查,给高分的,引导到商店去评分;给低分的,填具体信息反馈到后台。正所谓:我们做的好,请告诉全世界,做的不好,告诉我们。

这个功能效果显著:

  • 一来为用户提供了情绪的出口,让他们更加方便地吐槽、抱怨,而不用去商店里发泄;
  • 二来我们能在后台统计到用户使用的机型、系统、版本、甚至是都做了什么操作。

(应用内评价及后台系统)

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得到很多有用的信息,比如:

  • 我们一直没有做iwatch的适配,我们发现反馈来源里暂时没有iwatch,那么iwatch的适配就暂时被放在低优先级,不急于处理。
  • 有人反馈说,音频播放的按钮不灵敏。我们试了试,没能复现这个原因。设想可能是个别问题,比如他网络不好,或是手机问题;后来有更多用户来反应同样的问题,那么这个问题便不容小觑,优先级大大提升,我们必须马上做测试、检测、系统优化。

到了2019年1月份,我们的评分已经渐渐上升到3.8分,着实令人欣慰。

启发二:数据,能帮助我们厘清优先级,正确分配资源。

我们预算有限,团队规模不允许我们做大而全的事情。其实,任何一个项目的预算都有限,如何把钱花在刀刃上,可能是每个项目都要考虑的问题。我们无法在短时间里做到十全十美,数据可以帮我们度量事务的重要性,在迭代增量中,争取最大的商业价值。四两拨千斤,说的可能就是这意思。

从1月到3月:演进

系统稳定了,功能也增强了,是时候谈谈产品该如何演进了吧。

我曾做过很多种设想,比如做一个类似英语流利说那种语音智能打分?让用户自己创造内容?初步做了个估算,哪一项都得个一年半载的。

这个时候,我们也有了更多更稳定的数据来源:

  • 系统运维数据:firebase的崩溃统计;
  • 用户行为数据:firebase的事件埋点;
  • 用户反馈数据:苹果/谷歌商店的评论及评分、应用内评价;
  • 商业统计数据:苹果/谷歌后控制中心。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和比较,我会得到和之前认知不太一样的结果——比如说,我常听说商业级产品会有相对集中的用户行为,因为他们有相同的文化、流程等,而用户级产品没有。真的没有吗?

这款产品在20年前卖的是CD,用户就喜欢在开车的时候听点外语,北美地广人稀,无网又是常态,那么这种场景就是这款app的重要用户使用习惯,通过事件点击数据,我们也能得到一致结论。

(音频的使用的周期性,波峰出现在工作日,波谷出现在周末,每个周期出现的规律大体相同,可以推断用户大多数会在通勤时使用该应用)

那么,蓝牙播放、下载、车载配置,就是用户最最需要的特性,而在最初的设计中,这部分功能是缺失的,导致相当一部分用户在反馈这个问题。如今,现在便是产品演进的最好时机。

小步快速地上线了用户高频需求的功能后,在今年3月初,我们的app已经升到了4.5分,得到了用户更高的满意度。用户满意了,又怎样呢?下图是苹果商店里销量的走势图。

客户再也不是愁眉苦脸的样子了,他们现在更热衷于讨论产品如何进一步优化升级。4.5分不是一个终点,无论在用户量扩大、还是产品体验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启发三:数据,能帮我们纠正认知偏差,回归客观事实。

我以前做项目交付,对产品总是存在一些假想,认为应该是这样这样。如今明白,基于验证的结果,才更为可信。

基于验证的学习策略,是精益创业思想的核心理念之一。基于此理念,Eric Ries定义了“度量——学习——构建”的验证式学习循环。

如何验证,数据是最为恰当的手段之一:有针对性地埋点,对产品进行数据度量,通过定性定量分析,学习数据带来的结果,去伪存真,形成客观认知,进而构建新一轮的迭代增量——以此来践行产品演进,或许再适合不过。

更多精彩洞见,请关注微信公众号:ThoughtWorks洞见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