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被恶搞的“拍一拍”:微信还是一个克制的社交软件吗?

 4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757749230348552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锋科技”(ID:feng_keji) ,作者:锋科技,编辑:Witkey,36氪经授权发布。

6月17日,微信团队宣布,将在微信中上线一个名叫“拍一拍”的功能,用户只需连点对方头像两次,聊天界面就会显示“你拍了拍xx”,除了聊天界面内的文字记录之外,对方不会收到任何形式的提醒,这一新功能私聊和微信群均可使用。

AzMZVje.png!web

这一功能的加入引发了网上的激烈讨论,并一度冲到了微博热搜第一,阅读人数超过了七亿:有人火速做了几十张图片恶搞,也有人认为这是微信团队不克制的表现。但锋科技认为,这次“拍一拍”功能的加入,是微信团队“重新思考,再出发”的最好写照。

fm2EZrB.png!web

01 “拍一拍”的产品逻辑

在微信的“拍一拍”功能推出之后,很多网友就想到了同为腾讯旗下聊天巨头的QQ也有着类似功能,桌面端QQ有窗口抖动,移动端QQ还有一个名字就很相似的“戳一戳”。

ziUfYb3.gif

不过QQ的“戳一戳”功能并非首创,早在十几年前,微软的前办公软件MSN上,就加入了类似窗口抖动的提醒功能。微软加入“抖动”功能,本质上是想给传统的办公场景分级:相较于传统的@和消息发送,“抖动”的社交提醒强度如同其字面含义,弱而温和,既可以减少接收人的焦虑感,又能对用户进行有效提醒。

Vbqyy2N.gif

这种“轻提醒”机制真正被发扬光大则是在2007年,扎克伯格在Facebook的早期版本中,加入了一项名为“Poke”(捅一捅)的功能。并随着功能的不断迭代,逐渐衍生出了hello、hug、wink、high-five四种提醒方式。

Facebook对“Poke”的加入是这么解释的:“Poke是你和朋友互动的一种方式,我们觉得提供这么一个没什么意义的功能很有趣。Facebook鼓励你给Poke这项功能赋予自己的理解。”

mANZZ3R.jpg!web

虽然Facebook团队解释称,Poke的设计只是出于有趣。不过也有人认为,Facebook之所以加入Poke,就是看中了它在社交层面上的模糊性。“戳”这个动作相比传统的评论转发更为轻松,解释也更加多元,它既可以被视为友人间的招呼,也可以被当成一种暧昧的搭讪。

在2007年,Facebook已经有了一套建立于熟人社会的社交机制(它起源于哈佛大学的同学网站),“Poke”是进一步入侵私人空间的举动。朋友之间也可以做到随时随地的回应,而不用像邮件、短信那样正式。“我在”、“你好”、“看看我”等信息,都可以通过“Poke”来完成。

“Poke”这种私密、零散的社交行为,既维持了朋友间的线上关系,又满足了用户的“自我表达欲”。

BNNJf2r.jpg!web

英国社会学家Anthony Giddens曾提出过名为“纯粹关系”的见解,它是纯粹建立于信任之上的关系,和社会、经济呈现弱相关,但这种关系的维系能够给双方带来满足。由于缺乏信任,陌生人之间的信息表露是危险的,“Poke”代表的就是一种试探性的信任,尽管它能表达的意义很模糊。

一家人家生了一个男孩,合家高兴透顶了。满月的时候,抱出来给客人看,大概自然是想得一点好兆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他于是得到一番感谢。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做官的。他于是收回几句恭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他于是得到一顿大家合力的痛打。

“说要死的必然,说富贵的许谎。但说谎的得好报,说必然的遭打。你……”

“我愿意既不说谎,也不遭打。那么,老师,我得怎么说呢?”

“那么,你得说:‘啊呀!这孩子呵!您瞧!多么……。阿唷!哈哈!Hehe!He,hehehehe!’”

——鲁迅《立论》

aIBF32F.jpg!web

有意思的是,2010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也入驻Facebook,开设了名为“英国君主”的Facebook页面,但好奇的美国网友发现,你不能主动去“Poke”英国女王。看来对于位高权重的公众人物,“戳”还是有一些不礼貌。

从“戳一戳”的产品演进中我们可以看出,它在熟人与陌生人的社交中,始终是作为一个“轻提醒”的工具存在的。微信在官方回复里也说,“拍一拍”和支付宝的打招呼功能类似。

fEFNBbY.png!web

但除此之外,作为中国熟人社交、公司联络的第一大通讯应用,微信推出“拍一拍”恐怕还有着提高信息信噪比的考量。

02 提高信噪比的微信

事实上,微信被人长期诟病的缺点之一,就是无处不在的提醒功能。圈子越开放,受众越模糊,微信群内的@、个人的私信聊天,只有“提醒”和“静默”两种分级。这导致不少人碍于工作或个人情面,不得不打开提醒功能,但无处不在的推送又助长了无用信息的泛滥,这和张小龙创立微信的初衷显然不符。

rQvQBfY.jpg!web

在我看来,任何一个好的产品就是一个好的工具,好的工具就不应该黏住人,是应该帮助用户非常高效率完成他的任务,而不是说用完了还要拿到手里玩一会儿、多用一会儿,那不是一个很高效的表现。

在这两年,微信的提醒界面开始尝试进行分级。在7.0.0版本中,微信加入了“强提醒”功能,你可以设置特别用户进行消息关注,在他的信息到来之际,微信将会全屏显示提醒消息,之后就会消失,这增强了亲密人物的信息优先级,提高信噪比。

UvQz6nZ.jpg!web

在7.0.9的版本中,微信又加入了众望所归的“引用”功能,用户可以直接针对群中的某句话进行评论,而不需要像往常一样费劲翻找。微信开始从一个单一的“信息推送机器”,尝试变得更加细致化。

这次“拍一拍”的推出,则标志着微信的消息分级战略更近一步。虽然被“拍”的小伙伴和群内好友都可以看到文本框提醒,但手机则不会进行消息推送,甚至在微信的使用过程中也不会发出震动反馈,私人和公屏的无意义社交被拍一拍分流,成为了情绪调解剂。

biYfAfj.jpg!web

不过锋科技认为,对于微信这种用户众多、层次复杂的即时通讯软件,“拍一拍”恐怕并不会降低我们的社交压力。别看今天“拍一拍”功能引发了全民的互拍狂欢,但对于老一辈用户还是有不小的学习难度。但这是微信自身生态所导致的,不代表功能本身的优劣。

nmqQNrn.jpg!web

这可以说是“大而全”应用的标准模板,哪怕是社交老手Facebook,面对着日渐增多的新增功能,“Poke”的优先度也是一退再退,现在你只有到三级菜单中,才能看到“Poke”的提醒列表,这种彩蛋级别的功能注定会趋于小众。

ZB777bY.jpg!web

但锋科技认为,微信的道路是正确的,从提醒功能的改进、到黑暗模式的加入,这两年的微信开始重新思考“通讯”的本身含义。尝试将海内外的成功经验,引入到这个拥有十亿规模的大平台上。虽然目前的微信离尽善尽美还有些距离,但锋科技也确实看到了微信团队的“回归初心”。

03 什么才是好的通讯软件?

什么才是好的通讯软件?

在十年前,有人认为稳定、快速、省流量就是优秀的通讯软件;在5年前,有人认为简洁、没有额外装饰、“万人一面”就是好的通讯软件;而在2020年,通讯软件的的需求已经没有了标准答案:有人需要安全与安静,有人却需要一张广阔的联络网,有人将微信本身当成了工作;作为中国通讯软件的最大公约数,微信的每一次更新势必牵动着万千人的目光。

yEr6neu.jpg!web

作为一名微信用户,锋科技当然不认为微信是完美的,它不分层的提醒机制、相对简朴的消息功能一直是本人痛点。但不可否认的是,微信也负担起了小雷的大部分工作和生活,当今的QQ已经足够简洁快捷、Telegram的Bot更是好用至极,但小雷的绝大部分时间还是花在了微信上。

EBnM7jb.png!web

也许对我们而言,哪款通讯软件的优劣并不是全部,你所在的生活圈子才是全部,这固然是一种不自由,但这也是生活本身。如果微信团队能坚持“拍一拍”式的创新,更在意小众人群的看法,赋予用户更多自由度的话,相信微信能够走上新一个台阶。


Recommen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