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消费者回归理性,但618只和眼睛有关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www.tmtpost.com/4446576.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zYbuuyI.jpg!web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丨姜太公公

本文主要研究两个问题:消费者在电商大促时真的是进行理智消费,而不是冲动消费吗?如果消费者是理智地比较折扣力度,那么集中的大促销和分散的小促销还有差别么?

消费者眼睛中的非理性

消费者需要信息来完成理性的决策。 而他们能“看到”什么信息,完全不受理性的控制。

1. 看不到的“大猩猩”

伊利诺伊大学的丹尼尔·西蒙斯做了著名的“看不见的大猩猩”实验。被试者需要观看一个影片,并回答“在影片中穿着黑色衣服的同学一共相互传了几次球”。被试者基本都会答对传球次数。但是当被询问“你是否看到有一只大猩猩走了过去?” 大部分人都回答“没有看到”。

MvEF3iy.jpg!web

信息爆炸、商品爆炸,用户的注意力成为了最稀缺的资源。 而这最稀缺的资源,用户通常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使用。 这只大猩猩明明白白的出现在用户的视域中,但是用户就是“看不到”。消费者是这样的矛盾体,他们理性而周密的比较着信息,但是又不能决定“看到”什么样的信息。

QRz2i2U.jpg!web

电商行业里,有各种满100减10元的小促销,圣诞节、情人节等洋节促销、端午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促销……这些小促销 和 618大促销相比,可能折扣力度都是差不多的。

而平台方花费重金砸大促的优惠、卖点、砸渠道、办晚会、打造大IP, 并不是为了在“理性的决策”中更胜一筹,而是为了赢得“注意力的大逃杀”。 逃离大猩猩的厄运,适应这种“非理性”的情况,让消费者能“看到”信息。

2. 如何成为看得见的“大猩猩”

如何让信息被用户“看到”? 普通的做法是让信息来的更猛烈一点。 小时候电视上的“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XX”,长大后电梯间的“婚纱照去哪儿拍,XX旅拍”……变化的是我们的媒介,不变的是信息传递方式……视觉的更加鲜艳、广告语的不断重复、危险、性暗示的内容、从静态到动态……通过增加信息的鲜活度、频度、强度、覆盖度等,从而让刺激更猛烈一点。

除此之外呢? 更好的方式是着眼于信息之外,也就是信息在消费者脑中的“联想”。 通过外在的信息+内在联想,对消费者进行强刺激。

英国曾举办只允许用6个单词的微小说大赛。有限的文字,却会让人脑补5万字的小说,这是“联想”的力量。

输入的信息非常少,但是因为信息激发了脑中的“联想”,从而产生了强刺激。 对消费者来说,最强的刺激永远是“All about themselves”。

举个栗子。对于巴甫洛夫的狗来说,只需要一段铃声就可以分泌唾液,因为在他的脑中形成了“铃声→骨头”的关系。

为了分泌相同重量的口水,当只有外部信息时,可能需要把1根直径5cm,长度20cm的骨头摆在狗狗面前。 但是如果有了内在联想,需要的是一段清脆的铃声。

如何获得这种联想呢?自己建立,或者抢别人的。

首先,建立自己的联想。品牌可以解决信任问题、解决认知问题等……我们常说要建立品牌资产,说到底,就是 “品牌联想”——品牌和功能或者情感诉求之间的关联。 京东618起源于2010年前后,起初还叫“月黑风高,老刘专场”,特点是不定时的放出超越底价的商品。如今,618大促已过10年,在自主建立品牌联想方面,持续的大型促销和小型促销相比具有天然的优势。每年的活动,都在持续的增强这种联想,提高品牌资产。

其次,抢占别人的联想。天气好,自动就会心情不错。优美的音乐,可以让人放松。 一些元素可以激发消费者脑中“思维定式”。 使用这些元素就可以使用其附带的“联想”,让信息更具有穿透力。常见的可以激发消费者思维定式的元素有:大众、低发生概率、互惠、稀缺、权威……

3. 激发“思维定式”的元素

✰ 元素一:大众

✰ 思维定式:在判断何为正确时,消费者会根据别人的意见行事

阿里在双十一凌晨公布1小时内销售额XXX亿、电影上映次日马上宣传票房已达XX万。姜太公公曾经认为这些是给分析师看的 成绩单 ,但实际上是给消费者的一张 催款单

已经这么多人在买了,你还不买?从众的原因是消费者心中的3个动机:尽可能高效率地做出正确决定、用积极正面的角度看待自我、获得他人的认同。

纷繁的促销那么多,天天都在降价。618大伙都在囤货,此时购买省去了对比的时间,减少了预期后悔的概率,然后随手发个朋友圈“这个月又要吃土了”……

✰ 元素二:低发生概率

✰ 思维定式:信息发生的概率越小就越重要

1995年,宜家开始以低于市面10克朗的价格出售热狗(宜家售价5克朗 市面售价15克朗)。宜家创始人的定价原则是 “心动价格” ——即不能比一般商家低一点,而是要低到瞠目结舌不得不买。之后,宜家又将此策略更改为 “10个热狗策略” ——即在宜家创建10个像热狗一样具有“心动价格”的产品。

同样采用“心动价格”的还有Costco。Costco烤鸡3镑重,售价只要4.99美元,Costco的财务总监在接受CNN采访时说:“为了保持4.99 美元的价格,Costco 每年损失3000到4000万美元” 一个看上去不可能、对比性强、超出预期、非常态的信息,更容易被“看到”

✰ 元素三:互惠

✰ 思维定式:消费者接受善意后,激发偿还的义务。第一步,给与用户优惠。第二步,索要更多的付费。免费的商品、折扣的优惠、赠送的样品看上去是一种促销手段,但是同时也是一份礼物。在赠送的同时,激发了用户的亏欠感。

我是一名电视机和音响销售员。客户购机时可以挑选一年到三年不等的质保服务,但不管卖出的合同是哪一种,我所得到的奖励都是一样的。我意识到大多数人都不愿意购买三年的质保,所以,一开始我总是劝他们购买这种时间最长、价格也最高的合同。

这样一来,要是客户拒绝了我真诚推销的三年质保,我就得到了一个绝妙的机会,后退到相对便宜的一年延长质保上。事实证明,这种手法非常有效,因为平均起来,我70%的顾客都买了延期质保合同,而部门内其他销售人员卖出的比例才只有40%左右。

——整理自《影响力》

✰ 元素四:稀缺

✰ 思维定式:越少,价值越高。电影限时上映、促销限时促销,通过制造稀缺,提高价值。

✰ 元素五:权威

✰ 思维定式:消费者倾向于服从权威。超一线明星、10亿投入、一流制作团队、大IP、好的画面质感,似乎我们经常被权威所欺骗,但是又一次次的服从权威。

消费者的脑子可能是理性,但是眼睛是控制不住的非理性。 如何成为看得见的大猩猩?激发内在的联想 。可以通过自主建立联想(品牌资产)或者抢用别人的联想(有些元素可以自动激发出消费者的“思维定式”)

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如果消费者是理智的比较折扣力度,那么集中的大促销和分散的小促销还有差别么?大型促销并不是为了在“理性的决策”中更胜一筹,而是通过大规模发行,赢得“注意力的大逃杀”。大促销一方面可以更好的维护“IP资产”,另一方面大预算可以更好的投资那些能激发“思维定式”的元素。

制造流行的原则

上一部分是从消费侧思考的618启示。如果从发行侧来思考呢?作为平台方,京东的物流、仓储、流量等是给予入驻商家的核心能力。而集平台之力打造的618,也是对商家的赋能——促销IP赋能。

618更像是一个大IP,就好像迪士尼的米奇一样。各个商家只要在自己的商品上印上米奇,就可以享受到粉丝们对于米奇的喜爱。同样,参与618的各个商家负责提供各种优惠。

1. 有限发行和大规模发行

有限发行和大规模发行,是常用的两种营销发行策略。有限发行模式下,低营销投入,产品通过口碑不断的发酵。大规模发行模式下,高营销投入,在最短时间内制造最大的声量,集中轰炸产生势能,突出重围。口碑的发酵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大规模发行模式,通过大预算购买用户能够“看到”的元素,抢占时间。

FZbqQfU.jpg!web

有限发行和大规模发行哪种模式最优?那要看是想要推“产品”还是制造“流行”。 如果要制造大众流行(电影、音乐、服装、新品上市、降价促销),或者要宣传的内容有时间限制,通常大规模发行的效果会远比有限发行要好 (详见下文华纳 vs. NBC 的case)。

在零售中,“大型促销”、“新品发布”绝对是和流行文化最为沾边的了。618、双十一等都是采取的大规模发行模式,目的是制造大众流行。

2. 华纳 vs. NBC

我们看下被同样规则操纵的行业——电影行业。华纳兄弟和NBC的掌门人,分别采取不同的策略。

1999年,霍恩担任华纳兄弟的总裁。霍恩会从每年要出品的25部电影中,挑选四五部最有望得到认可的 “大片” 进行投注,给与最高的制作和营销预算。

2007年,朱克晋升为NBC公司的掌门人。他的理念是降低制作费用,降低风险。他放弃大IP,转而关注 售价更合理的小IP ,减少内容的制作成本,不雇佣片酬过高的一线明星和制作团队……

rmqmiaz.jpg!web

几年后,霍恩领导下的华纳兄弟成为历史上唯一连续11年创下超过10亿美元票房纪录的工作室,并产出了《哈利波特》系列、《宿醉》系列的大片……而NBC从第一沦为第四,朱克也被称为“史上最具毁灭性的媒体负责人”

客观来说,所谓的大制作、明星、特效、制作团队、影评人的评价等,都不会影响消费者对一个电影的评价,他们只是想听一个好故事。同时,“大片模式”也是一个非常冒险的赌注。一部电影的制作周期通常几年。在几年时间内,消费者的品味可能改变,制作团队可能注水跑偏,竞争对手可能捷足先登,一切都有可能。

但是电影公司依旧在“大片模式”下乐此不疲,并且依赖此模式生存。 用高风险,换取高回报。因为大预算购买的“这些元素”能够决定用户是否走进电影院,这部电影是否能被“看到”。 在极短的窗口期内,积攒音量,制造流行。而大众被这种流行的浪潮裹挟被着“看到”。

霍恩说 “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吸引观众走进影院。我们希望制作成本更高的电影能够招揽更多潜在的影迷。观众喜欢明星,这要花钱;观众喜欢特效,这也要花钱;而且你还得让观众知道影片上线的消息,所以宣传造势绝对少不了,这当然也要花钱。如此一来,一年能够制作的大片就是真的很有限了”。

——整理自《爆款:如何打造超级IP》

集平台之力打造的618,也是对商家的赋能—— 促销IP赋能。 有限发行和大规模发行哪种模式最优?那要看是想要推“产品”还是制造 “流行” 。如果要制造大众流行(电影、音乐、服装、新品上市、降价促销),或者要宣传的内容有时间限制,通常大规模发行模式的效果会远比有限发行效果要好

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如果消费者是理智的比较折扣力度,那么集中的大促销和分散的小促销还有差别么?618、双十一等都是采取的大规模发行模式,目的是为了制造大众流行。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NfANziy.jpg!web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