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私域流量野蛮生长的时代结束了

 4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huxiu.com/article/359169.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r6veAfz.jpg!web

虎嗅机动资讯组作品

作者 | 黄青春

题图 | 东方IC

5月25日晚间,望京soho,辉哥(化名)团队密集如雨的键盘声倏忽中止,前一刻他们还如齿轮般在格子间奔忙赶明天的线上课程,此刻只剩下团队成员面面相觑错愕的表情。

当晚7时起,腾讯封杀了一大批使用Wetool等微信外挂的个人号,Wetool突然“猝死”让团队苦心经营的数百社群资源随之一夜归零。

z2q2eam.jpg!web

截图来源网络

直到Wetool创始人刘睿泳在微信群里通知大家都退出WeTool时,算是官方坐实了这一消息。

R7B3eqB.png!web

随后,微信群、微博等社交平台上针对腾讯的口诛笔伐瞬间四面涌来。

诸如 “腾讯截胡Wetool”、“养肥Wetool再杀给企业微信让路”、“腾讯怎么总改不掉想吃独食的臭毛病”、“腾讯说封谁就封谁,还有底线吗?” 这样言论成为很多互联网社群运营、新媒体从业者事后第一反应。

Wetool为什么“猝死”

在流量红利殆尽的当下,随着近两年私域流量概念的兴起,挖掘老用户更多的价值成为了所有公司的共识,运营们仿佛看到了脱身流量困局的新曙光,微信生态雨后春笋般涌现出众多微信插件工具与服务厂商,比如群脉、驿氪等用户运营平台,有赞、微盟等社交电商、虎赞、Wetool等社群裂变工具。

其中,Wetool因其实用性,一直是微信社群运营者、微商、淘宝客、教育培训机构等企业或用户最受喜爱的微信工具之一。尤其是在线教育行业,从新东方到学而思,从猿辅导到跟谁学、尚德教育都在使用Wetool管理社群。

Wetool作为一款微信社群管理工具,与同类产品相比,不仅支持群统计、自动接受好友、批量群邀请、自动踢人、多群转发、好友去重还支持接入竹间、图灵和吾来机器人,可谓技能全面、场景丰富、高效便捷。

路人甲TM在相关分析文章指出

“外行人可以简单理解为微信外挂,实际角色更像一款爬虫抓包工具。做开发的同学都知道用户不管是拉群、加好友、发消息、收消息都是一个网络请求,所以Wetool 找到了PC端微信的网络请求接口,然后模拟这些接口发送请求,比方说自动通过好友请求、自动发送欢迎语、不限制数量群发消息、批量加好友、群管理、自动回复等等,非常方便进行人员管理和营销。”

所以从技术层面来说, Wetool诞生之初就裹挟着与微信规则冲突的基因,本身就游离在灰色地带。不过因为Wetool满足了部分市场痛点才能一直“寄生”在微信的生态里野蛮生长。

f6j6beI.jpg!web

然而,当Wetool 帮助那些数量可观的裂变社群一点点擦掉了好微信群与坏微信群的边界时;当商家用批量机器不断加人、拉群;当商家通过朋友圈、群聊发券让大家不胜其烦时,就应该料到被腾讯封杀的这一天迟早会到来。

对于Wetool被封事件,虎赞创始人廖俊龙 (微信社群第三方服务商,在业界被称为私域流量管理专家) 接受虎嗅采访表示:

“首先,虎赞做类似连接微信个人号功能时官方还没推出企业微信,所以那段时间涌现出很多第三方公司做工具类插件。但是,去年我们的产品被下架,官方就在给市场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希望大家通过正规途径(企业微信)解决这种市场刚需。那个时候我们劝很多人不要往这个方向走了,因为我们从产品被下架看到了腾讯官方坚决的态度。从我们产品下架到Wetool被封中间差不多给了市场一年的过渡期,给了大家充分的时间去做转型调整,腾讯容忍度算比较高了,并非外界看到的突然封杀。

其次,官方去年就给了明确信号希望往企业微信的方向去靠拢,如果创业者还持续地在个人号这个方向执着,就要面临随时被清算的风险。

第三,也从这件事看到人性丑陋的一面,很多同行竟然落井下石,蹭热度宣扬自己个人号的解决方案能绕过风险,提供比Wetool更好服务。实际上,行业里不管哪家想要和腾讯对抗技术,对抗规则都是痴人说梦。正视问题,不要制造压力、制造恐慌是创业者起码的素质。”

虎嗅作者林华 (知识产权法博士) 亦表示:“Wetool工具我没有操作过,不过我在几个群里看到有些人对Wetool对用户过分干扰有质疑,把好友未经允许拉进各种群做私域流量转化这种破坏微信生态的行为明显存在问题,不管什么插件能存活的前提先要遵守微信合理的规则。”

腾讯截胡Wetool?

微信封杀Wetool后不久,很多人跳出来说这是“腾讯截胡Wetool”、“像素级抄Wetool,准备为企业微信铺路”、“如果违规为什么不掐死在萌芽状态,还不是韭菜长出来了才好收割”。

网友Pablo在《小花花》公号分析就 比较有代表性,其表示:“企业微信试错成本巨大,有第三方充当小白鼠何乐而不为。其次,可以借助重要会议进行掩盖,转移大众的关注点明哲保身。最后,wetool对大家心智的占据远高于企业微信,通过对wetool狠开一刀,对其他分微信羹的企业敲山震虎,能借此放大企业微信品牌声量。”

对此,廖俊龙表达了不同看法,他对虎嗅分析道:

“作为从业者,没有过这种感觉。如果一开始就全部掐死,大家又会说腾讯不够开放。本身市面上的微信第三方服务工具都是新需求催生出来的新的事物。

企业微信对标的是钉钉,最开始它的大部分功能都是OA,后面发现很多连锁企业、大品牌无法用个人号解决问题,企业微信才战略调整转向CRM。过去的环境里面,微信也一直在探索一些商业化的机会。

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有一个灰度的窗口期让这些第三方工具有了生存的时间窗口,但这些产品表面看似提供便利性,实际上对整个生态破坏越来越明显,因为国内的创业环境是这样的,当一个市场突然起来就有一堆人削尖脑袋往里面挤,最后出来的产品就良莠不齐,有一些甚至成为黑产的工具,那就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所以,目前大家的质疑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微信在Wetool问题上处理的不及时。当腾讯官方从战略高度去重新审视这种开放,封杀Wetool,就是想通过其影响力再次传递此前的信号:用正规的、官方的方式去提供服务,在不骚扰消费者前提下为创业者提供商业土壤,所以官方急于收割的说法站不住脚。

林华也对虎嗅分析:“吃私域流量这波人其实积累了一定的用户数,对这个产品产生了强依赖,现在腾讯做这个决定对这些人而言是有点突兀。但要杜绝此类事情发生,前提应该是第三方工具一开始的功能性就有底线才对。”

FzM3MfU.jpg!web

张小龙对产品的纯粹理念传承到了微信基因中并一直坚持,才让微信生态壮大如斯。

“人即服务”一直是张小龙的理念,微信一直希望每个人用完即走,即便是运营这样的工种也能体验到微信的简洁之美。

或许一开始,张小龙没有想到微信能衍生出如此巨大的商业化场景,但要求其一开始便建立起完备的规则有点过分苛责。

要知道规则这个东西,总会有不严谨的地方或者缝隙。很多规则无法前置,因为发展和演化总会产生新的需求、用户场景和玩法。

微信近几年的规则修改本身就有与时俱进的味道,Wetool严格意义算灰产工具,既没有到黑产要被打压的地步,本身服务也不那么正派。如今封杀也是因为其提供未经用户同意拉群,裂变海报刷屏,红包诱导分享此类触碰基本规则和原则的服务。

每次有发生类似事件,就有人觉得一定是腾讯为自身利益去打压弱者。事实上,作为共生在微信平台的服务商,Wetool更应该站在官方的立场去思考问题,比如怎样在不破坏生态的前提下挖掘真正市场需求,怎样在腾讯规则之下满足真正的市场痛点。

目前,市面上诸多微信第三方插件提供的所谓便利性,不过给特定人群提供了便利,比如说Wetool是给社群运营、新媒体从业人员提供了便利。

尽管社交平台总有人问:“为什么xxx功能微信就是不加”,但微信之所以对一些呼声比较高的功能没有开发,是因为它基于更大的一个基本盘去洞察用户需求,如果绝大部分用户压根不需要群发上限、好友上限等这些功能,微信为什么要开发?

那么,这些挖掘私域流量价值的第三方团队,最后的归宿是什么?有没有被腾讯收编的可能性呢?

一位资深从业者接受虎嗅采访时表示:“说实话,本身第三方们提供的服务背后的技术壁垒不高,因为第三方做个人号的工具不过是个人号的能力增强,个人号一更新第三方服务商就要随着它的规则去更新。本质上第三方没有护城河,只是说在时间窗口内有了一定客户沉淀,腾讯完全没有收编的必要。”

生菜老师在相关文章分析道: “长期以来,由于微信流量价值巨大,一直都有人利用微信机器人技术在微信内做营销和导流,所以微信机器人一直游离在灰黑产的边缘,甚至有一种说法:微信10亿日活里面有1亿是机器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微信是在封杀Wetool工具背后的微信机器人,这些微信机器人连天然合规性都不具备。”

私域流量时代谢幕的信号?

现在私域流量的风头一度盖过此前的增长黑客,但私域流量本身并不是新东西,其本质就是客户关系管理。

简单点说,就是各个企业把原本花大价钱吸引到微博、自家APP、微信公号等平台的用户二次迁徙到微信个人号里持续地经营,产生互动甚至建立信任感,从而让这些老客户产生更多消费,是在流量红利见底大环境下,挖掘老客户剩余价值的方式。

虽然众多私域流量运营工具可以提供一些诸如消费者的用户画像、消费习惯等信息,但是工具不能替代能力。

虎赞创始人廖俊龙接受虎嗅采访时说道:

“虽然说CRM在整个行业里面不是新东西,但是对很多商家来说用微信来做客户管理还是一种新的玩法,商家是迷茫的。具体怎么做?怎么样做的好?怎么样安排人员?这里面有很多的坑,不同行业有不同的玩法,所以这里有更多需求需要被满足,很多商家以为用一套工具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实际上先有了需求才会有各种工具,但工具只能提升效率不能解决问题。

尽快今后商家大概率都要在迁徙到企业微信,但其不可能穷尽所有商家需求,因为每个行业甚至每个商家其实都需要真正落地的服务商去提供服务。企业服务领域里面的创业者不该是一个只懂工具开发的创业者,他更多需要了解整个行业、了解商家的需求,在某个领域深扎下去提供定制化服务。这里面的服务除了工具还需要各种运营思路、培训、应急方案等,而不单是卖一套工具给他。”

况且,腾讯开始封杀插件工具,并不意味着私域流量时代就此谢幕。

廖俊龙对虎嗅表示,“其实去年开始,腾讯就开始释放信号,不过第三方创业者大多处在观望状态,抱有侥幸心理继续做。从这次对Wetool处罚看,私域流量野蛮生长应该彻底告一段落了,此后第三方插件大家也不敢用了,不可能用了,接下来大家更多的心思会去放在企业微信上,如何通过这个平台去更好地服务客户,这将推动企业微信的快速迭代和发展。长远来看,是一件好事。”

aQjq63E.jpg!web

只要大家对流量的渴望不变,获客成本逐年递增,私域流量还会持续流行下去。尤其是经济不景气的时候,盘活存量至少能让公司苟住。

经此一役,企业微信算是经过官方认证,至少为商家们确定了可靠的平台。

深圳一位企业主接受虎嗅采访时就表示:“以前企业运营微信个人号,试错成本是很高的。2B领域的企业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财力成本,我们当然不希望每次被封号后推倒重来,有一个清晰的规则、健全的生态,商家和第三方才能安心,也敢投入。”

希望微信珠玉在前,企业微信能让品牌与用户之间不再是过往的流量收割关系,而是人与服务的信任延伸。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