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从云下到云上,传统IT工程师的转型

 4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blog.51cto.com/51ctoblog/2496617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从云下到云上,传统IT工程师的转型

①云计算常识入门
②云计算架构搭建
③AWS云架构实战

阿森全新专栏《云计算从入门到上瘾》,限时早鸟上线>>>https://blog.51cto.com/cloumn/detail/101

笔者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研究公有云服务,契机是由于公司领导想将一部分业务转向云端。笔者向身边很多人请教,发现传统行业用云计算的人还不是特别多,很多人对于云的理解比较片面和极端,一些人把云计算仅仅是理解为虚拟机,他们用云计算就是在阿里云或腾讯云上建很多主机;一些人认为云计算无比可靠,不需要冗余和备份;一些人认为只要用云,就一定能省钱;还有一些人鼓吹去云化。正如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得到的答案是不一样的。从云计算使用者、正在上云的使用者、云计算销售、管理者来看,他们眼中的云计算也是不一样的。

今天,笔者是做为传统的IT工程师,向云计算转型的工程师,云计算的学习者和使用者来看待云计算,也向各种读者来聊聊传统IT工程师眼中的云计算。

云计算是什么:

在学习云计算之前,我们先来搞清楚云计算是什么。云计算服务,即云服务。中国云计算服务网的定义是:指可以拿来作为服务提供使用的云计算产品。包括云主机、云空间、云开发、云测试和综合类产品等。官方的定义啰嗦一堆,笔者总结为“云计算就是按需的资源服务”。大家看下窗外蓝天上的白云,是一块一块的。可以是圆形的,可以是方形的,可以拼成小猫,也可以拼成小狗,是没有一个固定的形态的。再举个例子来说,云计算就是用现成的,吃现成的。传统的数据中心可以理解为是自己买来电饭锅,电磁炉,面粉,蔬菜,调料,然后自己当厨师或请个厨师来做饭,做菜,它是基于你的设备的,你需要存储空间就要买硬盘,需要计算资源就要买服务器,需要网络就要买交换机,然后搭建应用,数据库,部署代码,才能有成果(包子或馒头吃);而云计算就是花钱吃,可以直接花钱订外卖(这就是SaaS,全包服务,连门也不用出),可以去吃自助(相当于PaaS,商家提供平台,吃什么自己决定);也可以去现在游行的那种DIY吃饭,店家提供炊具,水电,你拿着食材去了自己做(相当于IaaS,商家提供基础架构,你自己做饭)。可以说,云计算就是云计算服务商把资源进行池化整合,再以服务的形式打包进行售卖,而用户不需要再建设机房,不需要关心动力,电力,制冷等环境系统,不需要再关心固定资产投入,只需要按自己的需求来购买相应的云计算资源即可。还是以吃举例,你以前10个人吃包子,自己做的话要计算买多大的锅,买多少面粉才能做出够10个人吃的包子,而使用云计算以后,你直接打电话订10个人的包子就行了。几年前笔者对云计算也是嗤之以鼻,以为云计算就是虚机而已,其实也是一个不完整的认识。虚机只是云计算Iaas中的一种。

云计算的优势

了解了什么是云计算之后,我们的问题就是那为什么要用云计算呢,好好的自己的数据中心,自己的服务器不用,干啥非要上云呢?以下就是云计算的优势

灵活性和快速的应用:这是云计算的第一大优势,即灵活快速的部署。我们自己建设一个IT系统,哪怕只是一个应用,也需要最少一台服务器,一台交换机,一个机柜,哪怕这个应用只需要16G内存,50G硬盘。而相应的,还需要UPS,空调,这看起来太不合适了,而使用云计算,你上阿里云或AWS开一台16G内存,50G硬盘的虚机即可,什么机房,UPS,空调,机柜,服务器,存储都不用管了,这就是灵活性。而对于一些小企业或初创公司来说,哪有钱来建机房,买设备,云计算这时候就是最佳选择了。再说快速应用,一个小企业原来业务量只有1000人,只需要一台服务器,但随着业务的增加,一个月后业务就需要10台服务器来处理,这时候如果是使用自建的方案,光采购的时间就得3个月,别说部署应用了,而使用云计算,只需要10分钟再买10台虚机就行了,这就是灵活性。

按需使用,按需付费: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业务量是有增有减的。在传统的自建机房模式中,我们采购服务器总会留有一些余量做备用,而这些资源平时是用不到的。而在云计算下,则用户不需要提前准备资源,云厂商的资源可以理解为永无止境,用户只需要用多少,买多少就可以。我可以买1年,1个月,1天,1个小时,甚至1分钟的资源。例如电商网站在平时只需要100台虚拟机就够用,而在做活动的时候需要1000台,但只需要10天,于是就买1000台10天就好了,而且只需要付10天的钱,如果是传统的方案,则要自己买1000台服务器,然后一年中其他的时间这些设备都在空闲,而且还在费你的电。用多少,买多少,花多少钱这是云计算的一大优势。举一个实际的例子,一个软件开发公司做项目,项目时间为半年,他们需要10台服务器,如果是传统方案,则要买10台硬件服务器,一台交换机,还要租一个机柜;如果是虚拟化方案,则要买2台服务器,一台交换机,租一个机柜;而使用云计算,则只需要付费买10台虚拟机,半年时间即可,显然,云计算的成本在这种情况下是大大低于传统方案的。而有些同学会说,我买的硬件服务器以后还可以再用啊。这一看就是技术工程师思想,老板只会想这个项目要用到多少钱,而不会考虑说以后还会用;当你投标一个项目的时候,你使用硬件的成本是别人公司使用云计算成本的两倍,这时候你连标都中不了,后面啥也没有了。

将固定资产支出转变为运营支出:这个优势可能一些同学一开始不太明白,首先一个企业,或者说站在甲方的角度,一个IT部门是会存在两种成本支出的。一种是固定资产,即你买了一件东西,它就是你的了。例如买了10台服务器,1台存储,5台交换机,这些东西就永远是公司的了,这叫做固定资产,是固定的,固定资源也叫做CAPEX。第二种是运营费用,即你买了1台服务器,12W,但每年需要再给供应商1万元/每年做为维保,这个维保费用就叫做运营费用,它是持续在花的,每年都需要去付。像维保费用,供应商调试费用,带宽费用,这些在运营时持续需要的费用,一旦不交就停止服务了,这种就是运营支出,也叫OPEX。再简单理解,CAPEX就是买东西,永远是自己的,OPEX就是租东西,租一天是一天,用一天花一天。讲完这两点,我们再返回来看,传统的自建方案就是CAPEX支出,因为买来的服务器都是自己的;而云计算的支出就是OPEX,一旦你不交钱了,啥也没了。而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老板们更喜欢运营支出,这样他们能够评估费用的花费,预估预算。例如老板可以说OA系统每年花20万服务器成本,是用的AWS的云计算。而如果采购的硬件服务器,第一年采购设备花了60万,之后每年10万维保,则老板不好评估OA到底每年花多少钱,自己的运营成本到底是在增加还是在减少,这个费用如何计算。再有,可能老板去一下申请60年也很难申请到。总结一下,云计算将固定资产转变为了运营费用,更加利于企业投入。

成本降低:成本降低就是省钱,不管干啥子事,谁不希望省钱呢。云计算服务商的一大卖点就是省钱。我们来谈一谈云计算是如何省钱的。在传统的IT下,我们有购买固定资产的支出,就是买服务器、存储、交换机、防火墙、路由器、UPS、机柜花的钱,有维保的费用,即服务器、存储、交换机、UPS等等的维保费用,有维护这些设备的工程师的人力成本支出,有购买操作系统License,应用程序License的费用,这些都是IT的成本支出。而在使用云计算服务以后,固定资产支出都没有了,变成了按时间付费的运营成本,每年的维保费用也没有,统一在云计算服务费用中了,各种应用程序的License也可以包含在云计算服务器一起购买,而既然没有服务器、存储、交换机这些硬件了,这些工程师也就不用了,这个人力成本也就省下来了,相当于你的云计算花的钱包括了机房、电力、制冷、硬件维保、软件许可,人力运维成本,总的算下账来是省了好多钱,当然能省多少钱要看怎么算。反正是能省很多钱。这个道理是没错的,尤其在西方国家人力成本很高,不加班,所有产品都正版,但云计算的费用较低的情况下(以AWS举例,美国的比亚洲和中国便宜很多),但实际情况是在国内,初创或一些小型企业,人力成本在老板看来不是成本,员工拼命加班,一半产品不是正版的情况下,从传统的IT架构迁移到云环境,并不一定能省到钱。笔者举例,一个企业有100台服务器,用的一半是Windows,一半是Linux,其中Windows都不是正版,而且100台服务器都不买维保,买了一直用到坏,工程师一个当仨个用,天天加班,出了问题就用人扛,服务死了半夜起来重启,硬盘坏了周末来换,在这种情况下把现有的环境迁移到云上,算一下成本是省不了钱的。所以这一点我们也要认识到,云计算对于一部分传统公司,省钱可能并不是最大的优势,反而要真正用起来可能会比自己建设要费很多钱。这个主要看如何来考虑成本的问题,以及公司当前的业务方式。

可靠性:谈到可靠性,这确实是云计算的一个优势。云服务商有专业的IT建设团队,专业的机房,供电,制冷,冗余设施,可以做到99.95%甚至更高的可用性。例如AWS有多个区域,每个区域有多个可用区(相当于是数据中心集群),服务器、存储、网络都提供了冗余和高可用,这是一般小企业所难以做到的。如果自建的话每个业务都要两台物理服务器,两台存储,两台交换机,那成本就实在是太高了,而云服务器通过大规模采购,建设实现了这一点,用户只需要使用它的优势就好了。但要注意的是,云服务商也不是万无一失的,即使他们已经构建了高可用,但也没有承诺百分之百的可用,因此我们在设计的时候仍要考虑可用性,也要考虑数据的备份和灾难恢复。AWS之前也已经出现过多次故障,腾讯云之前一个用户的数据就是完全丢失找不回来了(网上可找到相关资料),不要把云计算当成绝对可靠。

可扩展性:传统的本地建设当业务增加,扩容的时候是非常费力的,不管是网络、存储还是业务。而在云环境下会变得更简单。首先采购周期缩短,传统架构要采购硬件,就需要几个月,使用云后,只需要点几下;第二操作更加简单,传统架构下扩容需要设备上架,连线,有时候还需要停机,而在云环境下只需要在一个网页操作就可以了。再有一个,就是云厂商的服务往往是遍布全球,例如AWS在全球有22个区域,即在全球有22个城市有AWS的服务,并且所有区域之间都是通过AWS的骨干网相连接,用户不管在全球哪个国家开展业务都可以就近把服务开启在当地,并且可以通过AWS内部的网络服务把自己的内网打通,而完全不用自己建机房,买硬件设备等操作。

为什么要学云计算

我们了解了什么是云计算和云计算的优势之后,可能有人想问,我是搞网络的,我是搞服务器的,我又不是做云计算的,我也不打算做云计算,我学这东西干什么。那笔者想说的,不管我们现在做什么,我们都需要学习和了解最新的知识,我们可能现在不使用它,但一旦使用,我们就有储备,而云计算是现在也是未来IT领域的一个趋势,越来越多的公司会把业务或一部分业务放在云端,而在云上也有服务器,也有存储,也有网络,而懂得这些的人会更有竞争力。很多时候,我们不是被同行打败,而是被跨行业所打败,康师傅不是败给了统一,而是败给了外卖;柯达不是输给了胶卷,而是输给了数码相机。因此,我们需要储备知识,而云计算就是IT工程师一定要储备的一个知识。

如何学习云计算:

本系统专栏是为初学者而讲,即希望读者在完成这个专栏的学习后,能够了解云计算是什么,云计算的分类,基本概念,提供哪些服务,如何进行设计和基础的实施。和大牛聊天的时候不至于落伍,和客户聊天的时候可以吹牛,也便于以后更加深入的学习。在课堂的选择上,笔者选择了亚马逊的AWS来进行讲解,比较其他国内的公有云云服务,AWS开放性更好,提供一年的免费账号,很多实验读者可以自己注册进行实验而不用花钱;在文档上,AWS的文档要更加丰富,包括官网的文档中英文都有,还有一些电子书;在技术上,AWS是第一个提出云计算并开始出售云计算的企业,很多技术都是它发明的,更加先进。而技术这个东西,是一通百通,关键在于理解。这样的话,AWS做为入门的教材再合适不过。

还有人会说,我听说AWS现在在国内没人用,阿里云,腾迅云才是主流。这话倒是没错,在国内阿里云是拥有第一市场份额,并且技术实力也很强。因为国外的云服务,不管是AWS还是Azure,在国内是没有资质直接去运营云计算的,他们必须依托一个国内厂商来卖他们的产品,因此落地并不好,即很多功能在国内版本没有。但在学习上,笔者觉得是相通的,尤其是AWS是全球第一个云计算厂家,很多云计算厂商都有借鉴和学习AWS产品,不仅功能模式相似,甚至名字都差不多。例如云虚拟机AWS叫EC2,阿里云叫ECS;虚拟私有网络AWS叫VPC,阿里云也叫VPC;云负载均衡AWS叫ELB,阿里云叫SLB;云关系型数据库都叫RDS,因此可以说学一种其他的再看看就明白个七八。而在新手学习的话,AWS做为入门有免费账号,有电子书,资源更多。

下图是云计算基础架构服务的Gartner的一个魔力象限的图,可以看到在领导者的是亚马逊的AWS,微软的Azure和Google,可以说AWS是云基础架构服务商的老大,我们学AWS入门,错不了。

从云下到云上,传统IT工程师的转型

本系列专栏,定位于入门初学者,将介绍AWS的基本概念,如Region区域,可用区等术语,也会介绍计算资源EC2,ELB,Auto Scaling;存储服务,块存储EBS,对象存储S3,文件存储EFS;网络服务VPC,NAT Gateway,DirecConnect,ROUTE53等;数据库服务RDS,安全服务如安全组,ACL;身份管理IAM等主流的基础服务,并会配上相应的实验。每个知识点过后,笔者都设计了一些实验,大家一定要动手作一做。

再谈一个如何学习的问题,其实在IT行业,不管是学习什么知识,不管是网络,服务器,编程还是云计算,很重要的一句话就是百看不如一练。光看是看不会知识的,这在云计算上同样适用。很多知识需要大家理解它的原理和工作过程,而这就需要大家去动手操作。想学好云计算就去使用它,多做实验,在实验中理解相关的技术,这就是我想告诉大家的。

最后,希望大家看完这个专栏能够进入云计算的学习行列。

案例分享:

最后,我们来看一个企业上云的案例。下图是我爱我家一部分业务上AWS云的架构图。可以看到,在这个案例中使用了AWS的托管负载均衡服务ELB,将流量分发给两个不同可用区中的EC2,EC2上采用了容器技术,而后台的数据库使用了Amazon的托管的关系型数据库RDS。而备份数据,日志数据,WEB资源和静态文件则使用了AWS的对象存储S3服务。同时,由于我爱我家只是一部分业务上云,可以说是一个混合云的模型,本地数据中心使用了AWS Direct Connect的专线服务和V P N服务与AWS云上进行连通。这可以说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云上方案。

从云下到云上,传统IT工程师的转型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