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独角兽到“困兽”,卡兰尼克的Uber帝国之路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696390908041346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远读重洋”(ID:readabroad) ,作者:ReadAbroad,36氪经授权发布。
最近,Uber的又一位高管,首席技术官(CTO)图安·潘(Thuan Pham)宣布将于5月16日后,离开这家工作7年的公司。这也代表着Uber原CEO卡兰尼克的班底,已经基本被清空了。

卡兰尼克
而与此对应的,是Uber股价的不断下跌。随着卡兰尼克班底的离去,Uber的发展也进入了低谷。
说到Uber,很多中国人的印象,可能还是它在中国市场和滴滴火拼,最终以失败而逐渐退出中国这件事。
但其实,Uber才是网约车的鼻祖。11年前,Uber横空出世,首次创造了网约车这个新模式。
Uber曾经是硅谷最受欢迎的科技公司之一,甚至有人认为它会成为硅谷的技术巨头,超越亚马逊、苹果和谷歌。
当时,无数的科技企业和风投人都很看好它。用Uber高管的话说就是: Uber从来不缺投资者 ,谷歌、高盛都曾经投资过它。
就连沙特阿拉伯政府都曾给它投资 35亿美元 ,这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都是一个巨额数字。

这些公司和投资者看好的不仅是Uber的创新模式,还有Uber的创始人 特拉维斯·卡兰尼克 (Travis Kalanick)。
在他的带领下,Uber从成立开始就快速扩张,创立仅仅四年时间,订单总额就突破了 10亿美元 。
然而,就在Uber快速扩张的同时,渐渐有些负面的声音冒出来了,媒体开始指责Uber的一些不道德的做法,用户也开始大规模卸载Uber,很多员工也从Uber离职了……
甚至,谷歌的创始人谢尔盖·布林,还起诉卡兰尼克,说他窃取商业机密,把他告上了法庭。
在这一系列的风波之中,Uber内部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最终,作为公司缔造者的“卡兰尼克”被企业扫地出门,Uber的业绩也在内忧外患之下大幅下滑,从此走上了下坡路。
那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呢?为什么一家潜力这么大的公司,最后却落得如此下场呢?
最近,《纽约时报》的记者 迈克·艾萨克 出版了一本书,专门介绍了Uber和它的创始人卡兰尼克的故事。
这本书的名字叫“ S uper Pumped ”。“super pumped”是Uber公司企业文化中的一条,是由创始人卡兰尼克亲自确定的,直译过来是“超级泵”的意思,代表公司动力十足、永不停止、极力扩张的野心。所以我想把书名翻译成 《野心勃勃》 。
其实,“super pumped”这个词,也是对Uber创始人卡兰尼克最好的诠释。
卡兰尼克本人,一直都是一个充满野心的人,只要是他想做的事情,那无论如何他也要想尽一切办法做到,哪怕是撞破南墙也在所不惜。
这是卡兰尼克最大的优点,同时也是他最大的缺点。而正是这个特点成就了Uber,也摧毁了Uber。为什么这么说呢?
下面,我们就一起通过这本书来看看 卡兰尼克和Uber的故事 ,看完之后你就明白了。
· 01 ·卡兰尼克的理想
1977年,卡兰尼克出生在美国一个普通的中产家庭。他的母亲是《洛杉矶日报》的广告部主管,经常要做一些销售的工作,也因此养成了销售人员百折不挠的习惯。
他的父亲则是一名工程师,整天都被数字和数学包围着。

卡兰尼克(中)和父母在一起
卡兰尼克完美地吸取了父母的特质,他有着和母亲一样出色的销售能力,个性顽强,永远不会退缩。
同时,他又跟父亲一样,对数学和科技充满了兴趣,在中学的时候就学会了编程。
卡兰尼克幸运地赶上了计算机发展的浪潮。那个时候,硅谷涌现了一批优秀的科技公司。比如微软、Facebook等等。
他很欣赏这些科技公司,可以用一行一行的代码推翻旧的、低效的、破碎的系统,建立一个高效的世界。
所以卡兰尼克一直都很向往硅谷,硅谷有一条格言: 增长 是最重要的 。卡兰尼克一直把这一点视为真理。
他效仿自己的偶像比尔·盖茨,在1998年从大学辍学开始创业。他第一个创业的项目盈利并不多,但是他不顾一切地工作,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全都花在了这个项目上。
这个时候的卡兰尼克,心中也只有一个理想: 建立一家伟大的公司 。
不过很可惜,他的第一个项目还是因为无法盈利,最终导致资金不足破产了。当时,失败的不只卡兰尼克。
因为互联网公司的泡沫逐渐开始破裂,硅谷一大批初创公司都倒下了,大楼里到处都是因为创业失败留下的空办公室……
大量的人离开了硅谷,去找新的工作,甚至完全放弃了互联网行业。当时的人们对创业充满了恐惧。
可以说在那个时候,任何想开公司的人都是疯子。但卡兰尼克就是这样一个疯子。
很快,他又在2001年创立了一家网络软件公司。这家公司虽然运转良好,但是它的模式在市面上早就已经存在了。
卡兰尼克意识到:如果不是新的模式,自己的公司可能很难成为伟大的公司。所以,他把自己的公司以2000万美元的价格卖掉了。
· 02 ·伟大的公司:Uber
带着这笔变卖的钱,卡兰尼克开始寻找新的机会。这时,一个叫 格瑞特·坎普 (Garrett Camp)的人进入了他的视线。

格瑞特·坎普
坎普是一个成功的创业者,有着数千万美元的资产。尽管他如此富有,但交通问题一直困扰着他。
如果他选择叫出租车,往往需要等很长时间;如果他使用汽车服务,让专门的司机接送他,时间上又很难协调;后来,他也试着自己买了一辆奔驰,但停车又是一个大问题。
坎普对出现的问题非常抓狂,他不停地向身边的朋友吐槽,说 现在的出租车都是垃圾,他需要更好的出租车服务 。
他身边的朋友都把这当作是牢骚,但卡兰尼克看到了商机。
卡兰尼克计算过了,这可能会带来每年数亿美元的收入,更重要的是,他很可能创立一家伟大的公司。
就这样,在2009年,卡兰尼克和坎普成立了一家新的公司,它的名字叫Ubercab,cab是出租车的意思,而Uber代表了“伟大”的意思。
卡兰尼克也如愿成为了Ubercab的CEO。
名义上虽然是CEO,但一开始卡兰尼克需要做的工作有很多:开发软件、做市场推广、寻找投资者、招聘员工、鼓励团队等等,全都需要他来负责。
但这些对卡兰尼克来说都不是事,他的眼里只有一件事: 让Ubercab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
Uber是幸运的,它赶上了一个好时期。在Uber成立的时候,苹果刚刚开发了app store(苹果应用商城),这意味任何人都可以在手机上发布自己的应用程序,并且向数百万人推销它。
卡兰尼克抓住了这个机会,很快就让人开发出了一个应用程序,在iPhone上运行。
有了应用程序以后,卡兰尼克还买下了数千部iPhone,安装好了软件,并把它们免费发放给一些司机。

Ubercab宣传广告
这一招很管用,Ubercab的司机越来越多,它的应用程序在苹果商店中的排名,也开始快速上升。
卡兰尼克花了大量的时间思考如何吸用用户,很多在今天看起来已经习以为常的服务,都是他首次提出的。
比如,他为了改善用户体验,在手机上提供定位,让用户准确地知道车会什么时候到达;他把车内清洁得一尘不染,提供舒适的空调,矿泉水;付款的时候,也是直接从账户上扣款,不需要再掏出钱来。
同时,他也提供了大量的 优惠政策 :比如乘客如果注册账号,那就可以获得免费乘车机会;司机如果在一周内完成指定的订单数,也能得到一大笔奖金。
乘客和司机都对Ubercab的服务赞不绝口。那个时候,他们在旧金山地区每天都有数百个订单。
唯一不满的只有当地的出租车公司,因为他们每年需要向政府缴纳一笔费用,取得在当地的运营权。而现在,市场正在被Ubercab瓜分。

出租车司机反对Uber
他们向当地政府表达不满,而政府也很快开始向Ubercab施压。旧金山交通局表示Ubercab违反了现行的交通法。
因此,Ubercab公司运营的每一天,都面临着5000美元的罚款。 这些罚款足以让他们破产。
不仅如此,政府还向他们下了最后的通牒,给他们发放了停止令,要求他们立即停止运营,否则包括卡兰尼克在内的全公司员工,都将面临90天的监禁。
这么一来,Ubercab的生存都成了问题。但这并没有阻止卡兰尼克的步伐,他没有选择停止运营,而是 选择了绕过规则 。
他把公司的名字从Ubercab改成了 Uber 。这样,停止令针对的公司就不是他们了。
· 03 ·不给竞争对手任何机会
为了防止美国政府的再一次阻止,卡兰尼克率先发动了进攻。他向乘客发送大量的电子邮件,要求他们配合自己的公司,一同向政府表达不满。
他们也向司机发送大量短信,敦促他们继续工作,如果他们收到罚单,或者车被执法部门拖走,Uber会帮他们处理。
另外,他们也向媒体披露出租车行业的腐败,以及监管上的漏洞。
慢慢地,卡兰尼克的做法奏效了,美国政府不再阻止Uber,而Uber也开始了在美国的全面扩张。
不过就在这时候,新的挑战又出现了。就在Uber快速发展的时候,有一家叫 Lyft 的公司也盯上了网约车这块蛋糕,准备和Uber展开竞争。

卡兰尼克很快就注意到了它。尽管这个时候,卡兰尼克还不知道对手会使出什么样的招数,但他内心的战斗欲已经开始燃烧了。
他不允许任何一家公司成为Uber伟大路上的绊脚石,他决心要剔除这块绊脚石。于是,他开始不停地在推特上 讽刺Lyft的创始人,指责他是一名抄袭者 。
光用语言打击对手,不是卡兰尼克的作风,他开始付出行动。
Lyft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向硅谷的风投公司和基金公司寻求资金,以发展他们业务。
但Lyft的每一次投资计划都失败了,因为卡兰尼克总是能赶在他之前和投资者见面,并且告诉投资者:Uber和Lyft你只能选一家。当时的投资者,没有任何道理会放弃Uber。
Lyft发现寻求投资没有希望的时候,就又开始转变路线,进行草根策略。
他们举办了一场100名司机的小型聚会,为聚会提供了大量的酒、蛋糕、披萨等等,以吸引司机注册成为他们的会员。

卡兰尼克知道之后,就把自己的员工也派去参加活动,每个员工都穿着印有Uber推荐码的T恤,司机只要扫描,就能得到一笔奖金。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当Lyft准备推出Uber没有的拼车业务时,Uber又比它早几个小时宣布,将推出拼车服务。
他没有给竞争对手任何机会,当竞争对手还在萌芽状态时,就被卡兰尼克给狠狠扼杀了。
· 04 ·硅谷巨星
没有了竞争对手和政府的限制,Uber变得无可阻挡, 开始进入病毒式增长 。短短三年时间,Uber就已经开始向全球扩张,先后进入了巴黎、伦敦、悉尼等数十个城市。
不到四年的时间,Uber的订单数额就已经突破了100亿美元,成为了一家独角兽公司。
卡兰尼克对于这个增长数字非常自豪,他带着Uber的数千名员工前往拉斯维加斯进行狂欢。
他为员工租下了高级酒店,给每个员工一张信用卡,让他们随意购买食物,进行狂欢娱乐。员工在酒吧里肆意疯狂时,甚至还请了超级巨星碧昂丝和Jay-Z驻唱。

碧昂丝和Jay-Z驻唱Uber狂欢会
这时候的Uber员工仿佛置身于天堂,对卡兰尼克的崇拜之情也越来越高。卡兰尼克看着自己缔造起来的帝国,心里充满了骄傲。
他已经把Uber从一个初创公司,变成了硅谷最闪耀的一颗星。
Uber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让人们意识到一个伟大的科技公司正在到来, 甚至有人认为它会超越谷歌、Facebook 。
很多私人和机构都争抢着投资Uber,其中包括了谷歌、高盛、红杉资本等知名公司。
卡兰尼克对投资者的胃口也越来越大。他开始寻求越来越多的投资,比如他曾经向谷歌提出过2.5亿美元的要求。
这是一笔巨额投资,谷歌还从来没有进行过这种规模的投资。不过,谷歌最后还是同意了,因为没有人想错过Uber的发展。

除了资金上的高要求,卡兰尼克还对投资者的股权提出了苛刻的条件。
他表示Uber的投资者,只能获得投票权更弱的股票,而卡兰尼克自己则手握拥有超级投票权的股票,他的一票可以抵其他股东的10票。
这也意味着,Uber已经完全处于卡兰尼克的控制之下了,他可以左右任何一笔资金的使用,决定任何一个员工的罢免。
然而,这时候的卡兰尼克还是不满足,他还有更大的野心。在卡兰尼克看来,运送乘客只是Uber的开始。总有一天,Uber会为司机匹配包裹,去解决需求更大的物流问题。
他想象自己有一天会成为贝佐斯的直接挑战者,重塑商品在城市中的移动方式。 而Uber则会成为21世纪的亚马逊 。
· 05 ·永远不会选择“抑制增长“
不过,在实现这个目标之前,他还要占领更多的海外市场,继续扩张自己的帝国版图。他开始向中国、东南亚、印度、巴西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军。
尽管Uber的很多高管,都劝卡兰尼克谨慎一些,因为在这些地方,也有资金雄厚的竞争对手。
比如在中国有滴滴,东南亚有Grab,印度也有本地的网约车公司,但卡兰尼克并不在意,没有人可以阻挡他前进的野心。

为了说服用户使用Uber,而不是竞争对手的产品,他开始向这些市场投放大量的补贴费用。就拿中国来说, 卡兰尼克每周在补贴上都会烧掉4000万到5000万美元。
他的烧钱政策也确实起了效果,Uber在这些市场的增长非常迅速,短短9个月时间,杭州和成都的出行次数就已经超过了纽约。
卡兰尼克骄傲地向媒体展示这个成绩。但问题很快就出现了,Uber的首席技术官发现在中国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虚假账户。
因为Uber的注册方式过于简单,缺乏安全验证,使得人们很容易就注册多个账号。这意味着Uber投放的补贴费用,很可能进入了骗子的腰包,而不是带来了实际的增长。
根据Uber的数据显示,在中国很多城市, 超过一半的出行都是虚假的,Uber在这件事上至少损失了10亿美元。

想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Uber只需用更精准的身份识别方式。但卡兰尼克并不想这么做,因为这会提高用户注册的难度,进而影响Uber的增长速度。
为了让Uber保持高速增长的状态,Uber还是采用了 低门槛注册 。但这种低门槛政策,不仅在中国出现了问题,在其他国家也开始不断出问题。
在印度,由于注册成本很低,有司机匿名注册Uber,然后性侵乘客;
在巴西,匿名注册的司机开始抢劫、谋杀他人,暴力犯罪和谋杀率直线上升;
在东南亚,这类安全事件也层出不穷。
伴随着这些问题,Uber也开始频繁出现在当地媒体上。人们经常能看到“Uber司机撞人,杀死六岁女孩”这类的新闻。
这让当地人对Uber感到越来越不安,很多乘客开始卸载Uber,司机的满意度也在不断下降。

民众反对Uber
Uber的首席技术官和首席安全官一再建议卡兰尼克,改进身份验证方式,用技术去保障司机和乘客的安全。
但卡兰尼克的选择里,从来没有抑制增长这一个选项。而且没有人能够控制他做任何决定,所以Uber最终还是采用了卡兰尼克的方法。
卡兰尼克成立了一个专门的反欺诈团队,这个团队专门识别虚假账号,如果他们发现同一设备注册了多个账号,那Uber就会屏蔽掉这些账号。
针对性侵和暴力事件,Uber会在司机被起诉之前,提前帮他们摆平,避免进入诉讼程序。
Uber的这些做法很快就被曝光出来了。随之被曝光的,还有更多和Uber有关的秘密。
· 06 ·Uber的公关危机
有黑客进入Uber安卓端的后台,发现Uber偷偷使用了用户的大量权限,包括摄像头、通讯录、短信等等。这些权限使得Uber可以查到任何一个用户手机上的一切信息。
他们也利用技术越过苹果的版本检查,公开欺骗苹果,偷偷调取用户数据。
这使得苹果CEO库克勃然大怒,直接向卡兰尼克发出警告: 如果他们再这样做,苹果将禁止Uber在苹果商城上架 。这对Uber来说,意味着可能损失数百亿美元。

库克
愤怒的不只库克一个人,还有Lyft的创始人。前面提到了,这家公司曾经是Uber的竞争对手,但卡兰尼克总是能搅黄他们的投资、聚会,甚至还能抢在他们之前几个小时推出拼车服务。
卡兰尼克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就是因为他有专门监视Lyft的内部程序。所以,竞争对手的一切都在他的掌握当中。
这款内部程序的名字叫“地狱”,这是竞争对手的“地狱”,但最终也成了卡兰尼克的“地狱”。

随着越来越多的黑料爆出,Uber面临着一场公关噩梦。人们对卡兰尼克的评价越来越差,媒体关于Uber的负面新闻也越来越多。
但在卡兰尼克看来,自己并没有做错什么。所有的硅谷公司,几乎都是这样做的,他觉得人们只是在嫉妒他的成功,想要把他拉下水,而他想要改变这个局面。
于是,他邀约了一批媒体记者,想要跟他们建立友好的关系,想向记者证明Uber不是怪物。
在见面的过程中,Uber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说:“媒体铺天盖地的新闻纯粹是扯淡,如果我花100万美元,雇佣一些人去挖记者的料,会怎么样?”
Uber原本是在寻求记者的认可,但他们等来的却是媒体的再度曝光。
记者揭露了整个过程,并表示这家公司从上到下都弥漫着傲慢,他们企图用挖掘记者丑闻的手段反击,还企图收买记者。
就这样,Uber的公关噩梦并没有解除,反而陷入了越来越多的负面新闻当中。尤其是Uber的掌舵者卡兰尼克,关于他的丑闻越来越多。
但这位野心勃勃的创始人并没有被打倒,他还在想尽一切办法让Uber变得更加强大。
· 07 ·50万人删除Uber账号
他想抓住一切可以获利、可以实现增长的机会。很快,他就迎来了一个好“机会”。
这个机会就是,特朗普上任了。这位总统一上任就关闭了美国边境,禁止难民进入。
这在美国引起了轩然大波,很多人纷纷涌向机场和其他地方反对特朗普的这一政策,纽约的出租车司机也进行了罢工。
就在人们罢工抗议的时候,Uber取消了高峰期价格。这在抗议者看来,简直就是在利用罢工获利。
更重要的是,这让罢工者觉得Uber之类的硅谷科技公司,永远也不会为普通人辩护, 他们只关心增长和利益 。
被激怒的人们在社交媒体上发起了“删除Uber”的活动,这个活动一发起,立马就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短短一周时间,就有50万人删除了他们的Uber账号。

这是卡兰尼克从没遇到过的情况。Uber有现在的结果,都是在他的控制之下产生的,所有有悖于市场和违背法律的决策,也都是卡兰尼克一手决定的。
尽管有不少高管给他提出过更好的建议,但是等待这些高管的结果,要么是被忽视,要么是被解雇。
卡兰尼克的野心决定了Uber前行的方向,但这个方向可能错了。
而这个错误的后果就是,Uber的市场形象越来越糟糕,员工甚至都不敢再提自己是Uber的,而投资者的钱也在受损。
· 08 ·“卡兰尼克必须离开Uber“
Uber的高层已经意识到了,Uber不得不进行调整了。他们调整的第一步,就是建立一个独立董事会,来对抗卡兰尼克无所不包的权力。
最后,六名Uber高管起草了一份文件,这份文件中详细记录了卡兰尼克做出的所有违法行为, 内容长达数百页。
如果这个文件曝光,那卡兰尼克和Uber都将陷入万劫不复当中。
他们用这个文件来逼迫卡兰尼克,让他辞去CEO的位置。卡兰尼克为了保住Uber,同意暂时离开。
他在给Uber员工的致歉信中写道:“我需要休息一段时间,也许要很久才能回来,也许很快。”
结果,卡兰尼克很快就回来了,因为他依然操控着Uber。他阻碍投资者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削弱股东的权利和影响力。
投资者愤怒不止,他们对Uber的高管说: 卡兰尼克必须离开Uber,否则就等着Uber的估值降为0。
公司的董事会同意了,他们必须要拯救Uber。
这个时候Uber的估值已经到达685亿美元, 他们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卡兰尼克单枪匹马地把Uber帝国撞得粉碎。
这一次,他们直接发起了对卡兰尼克的免职运动,要求他在文件上签字,辞去CEO一职。

卡兰尼克可不肯轻易放弃这个职位,他在不停地拖延时间寻找办法。但Uber的董事会步步紧逼,他们明白卡兰尼克的手段。
他们表示,如果卡兰尼克愿意在当天签字,那他们就对媒体宣称是卡兰尼克自己自愿离开的,而不是受到了董事会的逼迫。这样起码能让卡兰尼克在面子上好看一点。
卡兰尼克走投无路,只好向每一个他认为可以帮助的人求助,也可以说是求饶。他对Uber其他的高管喊道:“ 可怜可怜我 (pity me)!”
但他等来的只是一句句“抱歉”,没有一个人愿意帮助他。
卡兰尼克第一次有了厌战的情绪,他沮丧地签下了字,和平退出。
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很快又再次激起了卡兰尼克的野心。
· 09 ·野心不死的卡兰尼克
就在他走出Uber大门的那一刻,他发现媒体上写满了关于他的新闻:“卡兰尼克辞去了UberCEO一职,因为投资者对该公司的丑闻感到反感。”

CNBC发布消息称:UberCEO因系列丑闻和诉讼案而出局
这条新闻推送到了数十万美国人的手机上,让 卡兰尼克感觉自己受到了极大的羞辱 。他愤怒了,原本应该退居幕后的他,决定重新夺回控制权。
尽管卡兰尼克辞去了CEO一职,但他还是公司董事会的成员,如果他能拉拢多数董事会成员,他就能决定下一任CEO的人选。
只要下一任CEO能够听他的安排,他就能够继续控制Uber。
此时,董事会的其他成员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合适的人选—— 梅格·惠特曼 (Meg Whitman),她曾担任eBay的CEO,当时是惠普公司的现任CEO。

梅格·惠特曼
关键是她足够强硬,而且对卡兰尼克充满了警惕。所以如果是她,那卡兰尼克就决不会再度掌权。
就在Uber董事会和惠特曼在秘密协商这件事的时候,一个消息被爆出来了,媒体称惠特曼是Uber最高职位的候选人之一。
这在惠普公司激起了轩然大波,自己公司的CEO竟然准备跳槽,惠特曼将面临被迫辞职的风险,这会让惠普陷入严重的财务困境。
最后,惠特曼只好站出来说:“这是假的,自己完全致力于惠普,Uber的CEO不可能是我。”
紧接着其他的候选人,也都陆续曝光在了媒体上,大家心里都很清楚,这是谁干的。
就这样,董事会的其他成员和卡兰尼克之间,爆发了公开的战争,这导致Uber的员工不断离开, Uber的市值也缩水了近200亿美元 。
最后,在董事会和卡兰尼克的对峙中,新一任CEO产生了,他既不是强硬的惠特曼,也不是卡兰尼克心中的候选人。这算是一个折中的选择。
而就在新一任CEO上任的时候,一笔大交易出现了, 软银 收购了Uber17.5%的股份,在收购条款中有一条规则:“公司必须执行一股一票的规则。”

这也意味着卡兰尼克的超级投票权失效了,他对公司的影响力被严重削弱,再也无法以一己之力控制Uber这个商业帝国了。
换了主以后的Uber,对公司的文化和价值观也进行了修改。 “野心勃勃”这一条企业文化也被直接删除,变成了“顾客至上”。
下一步,Uber将何去何从,我们还不得而知。
而此刻的卡兰尼克,已经开始了他的下一个新创业项目。可能,卡兰尼克的野心依然未死,正等着春风吹又生。
到这里,卡兰尼克和Uber的故事就给你讲完了。最后,我想分享一下我对这个故事的一些看法。
首先,从创业的角度来看,卡兰尼克无疑是一个能力超强的人。Uber在2009年成立之后,短短几年时间就占领了美国,走向了海外。
作为一个创业者,我深知这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这不仅仅需要独特的战略眼光,也需要在执行层面上,让自己和公司所有的员工,都必须全力以赴。
这也可能是卡兰尼克把“野心勃勃”定为公司企业文化的主要原因。
这颇有点像前几年国内常说的“ 狼性文化 ”,代表着一种野性拼搏的精神。但这几年,这种声音已经逐渐变弱了很多。
也许,Uber和卡兰尼克的故事,能够给这种现象带来一个注解。
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野心是该有的,它是前进的动力;但是如果把野心当做一切,那肯定也会出问题。
过度的野心,同时也代表着牺牲,而牺牲总是有代价的。
当然,在这个故事中,卡兰尼克最终被扫地出门的原因,除了他过分的野心,还有他极度的控制欲和成功之后的傲慢态度。
那卡兰尼克的野心和控制欲都是从哪儿来的呢? 答案很可能是硅谷。
正如卡兰尼克所说, 整个硅谷都提倡着“增长至上”的价值观,他自己只不过是把人人都在做的事情说出来而已。
事实上,当Uber在卡兰尼克的带领下表现良好的时候,很多人都把这种野心和控制欲看作是有魅力的表现。
当时,卡兰尼克所到之处都是欢呼声,媒体惊呼Uber是下一个亚马逊,投资者即使放弃投票权也要拥有Uber的股份。

试问在这种赞扬声中,有几个人能保持自己的本心,不产生傲慢心理呢?
卡兰尼克在最风光的时候,是有点得意忘形了。
但随着风向一转,同样的野心和控制欲,却很快又成为了众人口诛笔伐的对象,换做是其他人,这也是很难接受的。
当我们跳出这件事情来看,卡兰尼克的错真的是他一个人的错吗?
从个体的角度来说,当然是他的错,这个锅没人替他背。
但从群体的角度来看, 只要周围的大环境不变,那卡兰尼克肯定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犯这种错的人。
以后,可能还会有很多卡兰尼克。不说别的,现在Uber的新任CEO,就正在接受新一轮的崇拜和欢呼。
但他最终会把Uber带向哪里,现在谁也不敢下结论。也许他会比卡兰尼克干得更好,也许他还不如卡兰尼克,也许他也可能成为下一个卡兰尼克,结果谁知道呢?
Recommend
-
60
正在阅读: Uber董事会再内斗 卡兰尼克先发制人任命两名新董事Uber董事会再内斗 卡兰尼克先发制人任命两名新董事这使得Uber董事会成员总数从8人增加至10人,而卡兰尼克在关于Uber的重大决策上获得...
-
75
前Uber CEO卡兰尼克找了份新工作,看着还不错
-
63
前 Uber CEO 卡兰尼克回归商界,执掌一个房地产创业公司的帅印
-
54
“人人都恨”的卡兰尼克:是无耻混蛋,还是颠覆者?
-
32
程维和他的滴滴正在面临有史以来最严峻的危机
-
37
“困兽”罗永浩:老罗这么用力,为何却总也成不了?
-
26
编者按:本文来自 “网易科技” ,作者:网易科技,36氪经授权转载。原标题:《卡兰尼克在中国的下个赌注:你愿意试试"云厨房"吗》(The next big bet for former...
-
54
图:Uber创始人兼前首席执行官特拉维斯·卡兰尼克(Travis Kalanick) 11月8日消息,据外媒报道,据知情人士于美国当地时间周四透露,Uber创始人兼前首...
-
33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2月24日晚间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Uber今日宣布,公司联合创始人、前CEO特拉维斯·卡兰尼克(TravisKalanick)将于2019年12月31日退出公司董事会。Uber在一份声明中称,卡兰尼克将退出公司董事会,
-
31
阅读时间大约2分钟(691字) 2...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