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谈谈工作和学习中,所谓的主动性

 4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huxiu.com/article/353257.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bmyQ7zy.jpg!web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caoz的梦呓(ID:caozsay) ,作者:caozsay,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前几天TK教主在微博说了一个事,我引用一下:

最近受友人之托,指导一个孩子入门漏洞研究。这孩子是计算机专业的,成绩很好。本身愿意学,也够努力。但这一段时间学下来,收效甚微。原因其实很简单:和绝大多数人一样,这孩子的学习习惯是被动学习,只不过是很勤奋的被动学习而已。 ——Tombkeeper微博

我认识TK教主接近20年了,从教育背景来说,他当年是一个很普通医科院校的毕业生,并不是所谓计算机科班出身,当然你可以说他天资聪明。但当时并没有人告诉他,说信息安全是一个未来可以获得高薪的行业,甚至那时候没有人知道这个行业会怎样。

那时候所有入行的人,几乎都是凭借着兴趣和钻研的热情。今天他是腾讯T5,可以说是纯技术从业者职场的巅峰,但我们知道,这并不是当年他决定从医学转行的原因和目标,当年没有人看得到这样的目标。

在十年前左右,我忘了是谁跟我说的,但这句话我一直记得,他说招程序员,招研发,他更愿意招诸如数学系、物理系、电子工程等专业的,编程能力不错的学生,而不是很热衷于去招计算机专业的学生。

我就很好奇,为什么呢?难道计算机专业不是最对口的么?对方的解释是这样的,计算机的学生,你看他编程能力可能还可以,但大部分都是应付学分学的,其他专业,你看哪些编程好的,都是喜欢编程自学的,培养起来后者更有优势。

我们经常讲主动性,主动性到底是什么?

那很多人说,你凭什么说我不主动,我主动吃饭了有没有,主动上课了有没有,主动上厕所了有没有,我主动写作业了有没有,主动去考试了有没有;主动投简历了,主动去面试了,早上主动起床去上班了,主动打开电脑写程序了;领导说这个季度目标完不成就没有奖金,我还主动加班了,怎么就不主动了?

所谓主动性,其实是你追求的目标和为之付出的努力。

你说很多人上学的目标是什么,应付考试,上班的目标是什么,赚工资,这是绝大部分人的目标,当然我们不能说不对,所以绝大部分人也就会平庸。

我去年底去找俞军老师,请教我自己的一些前途问题,我想问问我还适合不适合进入职场,适不适合找个大公司抱个大腿。我说我精力跟不上了,还要考虑家人,可能会因此考虑某些类型的工作方式,并咨询他的意见。

俞军老师也是很直接了当的回答我,说你关注的 重点是你想做的事情有没有价值,你有没有特别想做的事情并愿意全力投入进去 。至于其他的问题,一概不重要。这让我很惭愧,这其实也是俞军一直倡导的职场态度。

当然,还有两种很常见的观点。

1. 老板才给我这么点钱,凭什么让我主动。

薪酬和待遇是你对主动性的奖赏,而不是促成主动的条件。

主动性的学习和工作是为了提升自己,获得更强大的竞争力,而不只是为了一份工作或者一个老板。

2. 我主动也没有空间啊,几次试图主动发起项目和活动都碰壁很郁闷。

主动的核心是如何提升自己的认知和工作目的性,而不是如何要求别人必须配合你和支持你。

如果你主动的目标是完全基于自我实现和自我提升,没理由会碰壁,往往是因为涉及过多对他人的要求,才会遇到这个问题。

当然,适当提升获得他人支持和配合的能力是有必要的,但前提是信任,你没有获得他人信任之前,这是很难做到的。这是另一个话题,我印象里旧文有提。

那么下面,说典型的两个场景。

场景1:某个项目或系统存在一些问题,老板或上司希望我解决掉它。

这时候,很多时候,工作的目标并不是解决问题,而是解决老板的认知。比如遮掩问题,比如用临时方案去处理,而不考虑未来可能的潜在风险。

比如服务器频繁崩溃,做一个自动重启脚本,只要老板看不到,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

比如系统负载过高,申请硬件资源,反正成本是老板的。

某个项目或系统存在一些问题,我想要解决掉它。

如果你是个草根创业者,你上线了自己的产品并获得了一定的种子用户,你现在发现服务器频繁崩溃,你可能会先写一个自动重启脚本来拯救自己近期的睡眠。但绝不会止步于此,一定会深究原因,直到彻底查明并解决掉,才会踏实。

如果你发现系统负载过高,你会死抠着预算想办法,有没有进一步优化空间,怎样才能榨干服务器的最后一点资源,然后才会考虑如何尽可能低成本增加硬件投入。

态度不同,这里的处理方式和思考深度是完全不同的。

场景2:某个项目和系统可能存在问题,老板要我搞清楚。

很多时候,所谓搞清楚,只是为了解答老板的疑惑,比如老板说,为什么广告投放转换效率这么差,或者为什么订单转化成本这么高。

你找来几个同行数据发给老板,季节因素、行情价、其他大客户在投放竞价,目标是自圆其说,老板挑不出毛病,工作就完成了。

某个项目和系统可能存在问题,我想要搞清楚。

同样是这个问题,为什么广告投放转换效率这么差,或者为什么订单转化成本这么高。但不同的是,项目是自己的,投放的钱是自己银行卡里出的,这就不一样了。虽然前面的解释也都看到了,但还是会深究,究竟哪个渠道数据有水分,哪个素材可能拉低了均值,一定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深究。

前者的目标是,和同行差不多就行了,而后者呢,那就不会停留在这样的目标上了。

以上两个场景,可能有助于理解,当你基于自己的目标,真的深究一个事情,试图去搞明白一个问题,试图去彻底解决一个问题,你所进行的思考深度,所分析的信息广度,会远远高于你为了应付别人安排所做的同样事情。而在这个过程中,你的成长速度,也会远远高于其他人。

其实最优秀的那些职场人士,他们的工作,首先是取悦自己,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追求,俞军老师,张小龙,TK教主,都可以看成是这样的典范。

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提升自己的产品和技术认知,那你的价值就会被职场广泛认可,也许某个公司确实没有发挥你价值的空间,但人力市场最终会给优秀人才开出公允的价格。

很多人经常问,我换什么领域行不行,是不是更有钱途?其实每个领域都有有钱途的人,但很可惜都只有顶尖的人才有资格享受高薪。有时候,如果你不够主动,就算进了快车道,可能也会被甩在后面。

前段时间,有个读者的问我,我觉得其实挺遗憾的,他不算什么好的教育背景,但职场工作其实还是运气爆棚了。他加入了一个创业小公司,是这个公司的第一个程序员,结果公司超乎寻常地快速发展,目前已有几百人的规模,估值也上了很大的台阶。

但问题来了,他并没有成为公司的高级管理者,甚至连中层都不是,比他后面进入公司的反而成了他的上司。他自己承认,主动性不够,很拒绝不属于自己本职的工作,也不愿意承担额外的责任,只想闷头做自己的事情。但直到发现身边的同事各个升职,而自己还在原地踏步,他才感觉到有些心理不舒服,问我是否应该换个公司或者换个岗位。

我觉得他最先应该解决的是自己的目标问题,作为公司最早的元老,能遇到公司如此高速的发展,其实是非常非常幸运的事情,如果他稍微能表现得积极主动一点,没有理由得不到晋升的机会。而表现主动的根源在哪里,你参与创建了一个新的公司,新的产品,你有没有把这个产品当作自己的产品,把这个项目当作自己的项目。如果有,你怎么可能会不主动,不积极。而这种主动积极,遇到这样快速增长的产品,反过来,会让你的能力、认知提升特别快。

阿里十八罗汉有几个高学历。百度早年研发确实学历还行,但产品呢,业务部门呢,很多学历不高背景普通的人,不也都成为业内牛人。为什么这些人可以? 不能只归咎为运气好,这些人真的是把公司的产品和业务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做的。

最后总结一下:

1. 好奇心

对自己所从事的领域,应该持续保持好奇,比如程序执行效率的底层逻辑是什么,比如产品用户反馈的真实心理是什么,比如运营业务数据波动的背后真相是什么,好奇心才会驱动你去不断追问细节,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

2. 责任心

这是老板的产品,这是老板的公司,没错。

这是我的产品,这是我的公司,也要有这个责任心。你说老板没有多给你钱,我一直用NBA球星的例子来说话,底薪球员就不用努力表现么?你努力的目的是什么,是下一份合同!你表现得够好,下一份大合同,现在的老板可能会给,他不给,其他的老板也会给。

当你责任心足够的时候,你无论是去发现问题,还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都会有更透彻的视角,更深入的追寻,而不是应付了事。

3. 遵循内心的召唤

学医的TK教主可以去学信息安全,学金融的嘤嘤教主邢立达跑去满世界挖恐龙,我的大学专业是热物理,你看我现在在干嘛。

你要找自己真心喜欢并愿意深度投入的领域。

半佛仙人写文章牛逼不,录视频牛逼不,一般人会想的是,这家伙靠写文章肯定赚了不少钱。知道他在上海和杭州分别有几套房么?那可真不是靠写文章赚来的,这家伙属于不释放自己的创作才华就会憋在心理难受的类型。我希望你们明白这一点,很多人想模仿风格,完全学不来,为什么?

人家是不写出来憋着难受,你是憋着不知道怎么写出来难受,知道问题了么?

别逼着自己追热门领域,要找自己愿意投入,真正喜欢的事情去做。

4. 永远记住,你的一切努力,并不是为了你的老板

用主动性,提升自己,提升个人价值,如果得到你的老板赏识,固然皆大欢喜,如果得不到,职场是有人力资源市场的,优秀的人才永远稀缺。

不要总是用公司不行,老板不好作为借口。

5. 追求核心价值,核心目标

重述一下俞军老师对我的直截了当:

“你关注的重点是你想做的事情有没有价值,你有没有特别想做的事情并愿意全力投入进去,至于其他的问题,一概不重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caoz的梦呓(ID:caozsay) ,作者:caozsay,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