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品牌破圈,必先入圈:一个前提、两个判断、三个原则

 4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www.woshipm.com/marketing/3750819.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大部分品牌的“破圈”不是品牌方自己的意淫,就是品牌方的一厢情愿。真实情况是:大部分品牌连圈没有,又何来破圈?今天我要拆解一些出圈的人和事,从中发现破圈的规律。

qquqme7.jpg!web

在各种营销类文章里,我常常看到这样的标题:

  • 《不断破圈前行,##营销依然不简单》
  • 《年度最“破圈”品牌跨界,看这家企业如何玩出品牌生命力》
  • 《##品牌直播,破圈进行时》

但大部分品牌的“破圈”不是品牌方自己的意淫,就是品牌方的一厢情愿。真实情况是:大部分品牌连圈没有,又何来破圈?今天我要拆解一些出圈的人和事,从中发现破圈的规律,比如:

  • 中国城市这么多,为什么出圈的是重庆?
  • 《中国新说唱2》的冠军无人问津,为什么火了宝石老舅?
  • 张文宏、罗翔、薛兆丰这些学者出圈,他们踩对了大众的哪根神经?

今天,我们一起来消化一个概念—— 「破圈」

01 品牌破圈,必先入圈

如何让你的品牌和营销「破圈」?我的答案是: 品牌破圈,必先入圈。

每次听到有人都抱怨营销活动没出圈时,我都想问一句:“你的圈是什么?你真的有圈吗?“

中国大部分的品牌方都把自己骗了,他们根本就没有自己的圈子,他们所谓的“没出圈”,真实的意思是:“这次营销活动,为什么不能像人家一样刷屏?”

比如,你们做了一支创意H5,找了几个KOL和几个社群做推广,最后发现这支H5的流量,80%来自公司内部员工,这就是大家口中的“不出圈”。

那么,品牌一定需要有个圈子,给自己“画地为牢”吗?我们看一下,一个有圈子的传播效果,和一个没有圈子的传播效果,他们之间的区别在哪里?

比如,你有一个促销活动,手头的预算只够传播给100个人。一边是随机传播给100个人,一边是传播给某个100个人 的圈子。会有什么区别?

a6RVNna.png!web

左边图里的100个人,因为他们的身份、性格、爱好各异,所以他们对同样一个信息的感受存在很大差异。同样是打折促销,可能有70个人是价格敏感者,他们更容易被这样的优惠信息左右,从而选择转发你的商品链接。但另外30个人是品质追求者,他们可能对单纯的价格促销无动于衷。

右边图里的100人,他们因为身处同一个圈子,身上都一定含有某种共性。比如,他们都是钓鱼协会的的人,如果你的这波促销活动的奖品是”转发商品链接,免费赢人工湖的钓鱼劵”,那么这波人可能有99个人愿意帮你转发商品链接。

圈子人群和普通人群的区别在哪里?圈子人群有很大的「易感染性」,他们之间的情感连接更为紧密,他们行为也会更加趋同。当圈里的某个人做了一件事之后,就容易把他的行为“感染”给别人。

比如,你的闺蜜圈里有人买了某个牌子的口红,马上另外几个女孩也会讨论起这个牌子,甚至买一样的闺蜜色。

uiE3Yjn.png!web

而对于互联网时代的品牌传播,这种「易感染性」变显得尤为重要。我曾经在品牌越大,离死越近讲过这个道理,传统媒体时代的营销,主要是放大声音分贝。而互联网时代的营销,主要是增加人传人的效率。

当互联网越来越大、将所有事物都连接上时,我们就不能把互联网仅仅当做一个媒体,我们要把互联网当成一个世界去看待。这句话,换一个学术点的说法是:我们得用生物学的视角去看待互联网上发生的一切了。

从生物学角度看,互联网上的一切话题热搜、内容疯传,都更像是疫情肆虐。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圈层传播就像是疫情期间的群体性聚会,病毒会更容易在这群人中蔓延,形成群体性感染。

既然说了入圈,那么第一步自然是要选择一个圈子钻进去,选哪个呢?

02 好圈子,看燃度而不是精度

假如你是一家牛奶品牌的市场负责人,公司正打算做一次社区推广活动,带动中秋旺季的节庆市场销量。你团队今天要攻坚的就是这个“山水家园”的小区业主,如果你想用圈层营销的方式启动这个小区,你最该圈定小区里的那一部分群体?

A. 职场白领

B. 家庭主妇

C. 男主人们

D. 大爷大妈

如果仅从短期促销角度,你最应该选择D,圈定大爷大妈作为核心沟通人群。

听到圈子、圈层这种概念,很多人的第一直觉是:因为现在是个消费分层的时代,所以品牌选择某个的圈子,是为了更精准地触达目标客群。

这种想法是原始人思维,圈子的真正威力不是精度,而是燃度。我们不是要精细地触达用户,而是要实实在在地盘活用户,让圈子里的用户带动更多的用户。

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选择一个圈子,核心看的是圈子的「活跃度」和「聚合性」。

所谓 「活跃度」 ,指这个圈子里是不是有一群热络的人,他们之间是不是经常交流、他们是不是愿意向外界释放信号。而在ABCD四个选项里,男主人们太高冷、职场小白领宅不出门、家庭主妇们相对适中,只有大爷大妈是小区里的活跃份子。

所谓 「聚合性」 ,是说你能不能很容易找到这群人,让他们轻松地聚集在一起。而大爷大妈太好找了,你只要把地推的摊位支在广场舞的广场边上,就能一下子沟通到小区里半数的大妈。但如果你去找职场白领,你可能要半夜挨家挨户地敲门。

以圈子的「燃度」为出发点,具体我们可以有两种方法去找到自己的圈子:

  • 链接某个天然的圈子
  • 尝试定义一个圈子

1. 链接某个天然的圈子

小米的数码发烧友、keep的健身狂人、B站的二次元粉……这些都是品牌去链接了一个天然的圈子,而且这些圈子都是“燃点”非常高的圈子。不仅圈子成员十分活跃,而且品牌很容易在各种论坛、贴吧里找到这群人。

你会发现,这些圈子大部分是一种亚文化社群,营销人和产品经理的一样,要时刻关注亚文化的冒头。每个壮大的亚文化里,都可能蕴含了一个10亿以上的市场。

比如潮流玩具、猫奴狗奴、ASMR(颅内高潮)、电竞玩家、历史迷、军事迷、国风迷等,如果品牌能成功链接上某个群族,就有可能如当年的小米一样引爆自己的势能。

但是大部分时候,品牌可能找不到一个天然存在的圈子,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尝试定义并培育出一个圈子。

2. 尝试定义一个圈子

假如你开了一家叫“小二黑”的烧烤店,今日开业大吉,你要如何做开业促销?

常规小饭店老板的思路是放炮、唱歌、发传单,但这样除了扰民之外,市场效果十分有限。但如果我们调用圈层营销的思维方法,你的开业酬宾就会变得与众不同。

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打一行标语:“小二黑烧烤今日开业,黑衣服顾客一律5折!“

虽然我们只是假设了一个场景,但我相信你的直觉已经告诉你,打”黑衣服顾客一律5折“比”全部宾客一律5折“的市场效果要好。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当我们圈定了黑衣服的人,我们就激活了顾客的身份认同感,一切黑红衣服的人就会下意识认为,自己如果不进去吃一次就亏了。而这种效应也会影响那些没穿黑衣服的人,他们会有一种错过微信红包的错觉,心里默默嘀咕:下班回家先换身衣服再来!

小二黑饭店的案例,只是针对一次营销活动而定义的即时圈子,而品牌在经营自己的过程中,最好要培育一个稳定、长久的用户圈子。这时候问题就来了,我们会发现有些行业适合经营圈子,有些行业看上去不太适合经营圈子。

如何打造一个长期的用户圈?

比如,手机行业就比较适合经营圈子,因为手机这个产品可以让用户有很大的交流和探索空间,所以,用户更容易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圈子。但是如果你是东北大板的市场负责人,你买的是冰棍,一根冰棍没法让用户聚成一个圈子吧?

JzYbyyn.jpg!web

对于一切快消品而言,如果只是针对产品本身,肯定没什么谈资让用户连成一个圈子,品牌要做的是提供产品之外的文化附加值。

如果我是东北大板的市场部负责人,我会尝试打造一种“段子文化”。一来东北人天生带着地域的幽默感,这点你可以从霸屏春晚的小品演员,以及直播间里主播的“产地”去验证我的话;二来“段子文化”已经被内涵段子APP验证过,段友们的力量还是惊人的。

我会在冰棍的包装上如江小白一样,印上各种段子,并在双微一抖里发掘并沉淀活跃段友,打造具有东北风的段友圈。

定义一个圈子,不是让我们定义一个「产品圈子」,而是定义一个「文化圈子」。同时,这个圈子也很容易衡量你的品牌文化有没有号召力,如果你的品牌文化都不能把用户吸附成一个圈子,那么这个品牌文化就是伪文化。

在打造圈子这件事上,很多品牌都格外自恋,他们仅仅把自己的消费者定义成一个会员圈子,比如##铂金会员、##小主圈。品牌不能把自己当明星,明星有脑残粉,但是品牌没有。即便是当年的苹果,也没自恋到这个地步。

比如,梁将军是如何定义自己的用户圈呢?我可不敢把你们叫“梁将军后援团”,我甚至都不太好意思把大家称作“粉丝”,我一般把关注我的人称作“读者”。

在我的界定里,我的读者是营销圈里的「深度学习者」,他们讨厌信息的搬运、他们讨厌信息的拼接、愿意花时间吃透一个概念或原理。这群求真、上进、又肯下功夫的人,就是我的用户圈。

我每次文章都在6000字左右,加上付费的番外内容可能在8000字左右,庞大的字数不仅是为了讲透一个知识点,更是要过滤掉那些不符合我定义的用户。

尝试去链接一个有燃度的圈子,或者清晰定义自己的文化圈子,这才是打造圈子的不二法门。

03 破圈三个原则:转译、反常和造神

什么叫破圈?就是原本一个很小众、不被人注意、也难被人理解的圈子被更多人知道了、认可了,这就叫破圈。

第一个法则:转译

而破圈之所以难,在于圈外的人看不懂、或不认可圈内的事。所以,仅仅借助更大的流量渠道,你是破不了圈的,这个问题我会在付费版的「番外内容」里细谈。

比如,你让你妈你爸去了解二次元文化,他们基本上是奔溃的。OP、ED、空耳、生肉、up主……这些黑话足以让他们望而生畏,他们即便看到了B站的品牌广告,也不会有兴趣点进去了解。

比如,法律是一门非常专业的圈层,人类那些厚厚的法条,即便是法律专业的高材生也常常望而生畏。但2020年,一位律师居然凭借自己的专业出圈,火出了法律界,他的名字叫罗翔,我们先看一条他著名“粪坑案”解析:

qim6Jre.jpg!web

罗翔老师原本是一名法学教授,但现在他的头衔是:法律界的郭德纲。之所以说他破圈,因为他的B站几百万粉丝,都不是法律界的人:

fUfY3yQ.jpg!web

那么,罗翔老师为什么能火?仅仅是因为他讲法律讲的好玩?其实罗翔老师并不是第一个出圈的教授,我们往回看一下,这个名单里还有:易中天、于丹、袁腾飞、李雪峰、陈果、薛兆丰、张文宏……

这些所有的网红老师、网红教授,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翻译家。他们都将自己的专业“翻译”成了大众能够听懂的语言说话。

所以,所有破圈的人和事,他们一定是做了表达上「转译」,将原本的圈内黑话,翻译成圈外人可以理解的语言进行传播。

而且,不止是授课这种形式,其他形态的内容出圈也是同样的道理。

比如历史类书籍《明朝那些事儿》,当年明月没用历史学家的笔法写作,而是把书写成了小孩都能都读懂的白话文,所以这本书的销量远大于被大家封为经典的《万历十五年》。

我们再看一下嘻哈圈,你知道《中国新说唱》第三季的冠亚季军都是谁吗?可能大部分人都不知道,但是你们一定知道宝石老舅和《野狼disco》。

野狼disco一首非典型的嘻哈歌曲,没有那么多的单押双押,根本就是一首凤凰传奇+东北蒸汽波的融合说唱乐。它把一首小众的歌,「转译」成了一首大众都能哼唱的”口水歌“,所以它破圈了。

这就是破圈的一个原则: 转译,将原本的圈内黑话,翻译成圈外人可以理解的语言进行传播。

第二个原则:反常

刚刚说的「转译」原则,是说圈内想让圈外了解自己,必须先打通双方的语言体系,地球人对火星人说话,是永远讲不通的。

这就引出了下一个破圈的问题,如果圈外人都没法注意到你这个圈子,自然也谈不上语言上的转译了。所以,破圈首先得让圈外人注意到你。

2020年,最破圈的品牌应该是钉钉。

疫情期间,这个职场办公软件居然一度超越微信,雄霸社交APP下载的榜首。但如果仅仅只是下载量的激增,并不能称之为破圈,他的破圈是因为小学生们的1星恶评。

qie2maZ.jpg!web

可以说钉钉是“被破圈”的,因为疫情原因,钉钉吸引了一群非职场人士——老师和学生。当钉钉变态的职场管理功能强压在祖国的未来花朵上,激起了花朵们的集体反抗,这种反抗引发了大人们的围观。

当圈内人的常态,成为圈外人的反常态,圈内就引发圈外的注意,我们就有了破圈的可能。

比如,近几年,最破圈的城市应该是重庆。

重庆近几年已经成为电影导演的取景圣地,大约每年有50部电影是在这里拍摄的:《受益人》、《少年的你》、《火锅英雄》、《疯狂的石头》、《日照重庆》、《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变形金刚》……

电影是视觉艺术,重庆这座8D魔幻都市在视觉上一直是让外地人惊叹的,穿楼而过的李子坝站、防空洞里打边炉的洞洞火锅、千与千寻一般模样的夜晚洪崖洞……

rMJZ7jF.gif

当重庆的日常生活,成为外地人不可思议的风景,圈内再次引发圈外的注意。

再来看一个案例:2019年,最破圈的水果应该是车厘子。

“有些人表面上光鲜亮丽,背地里却连车厘子都吃不起。”这句话来自一篇文章《26岁,月薪一万,吃不起车厘子》。之后,“车厘子自由”成了人们财富焦虑的一种新潮表达。

但是值得我们深思的的是:为什么不是奶茶自由、不是口红自由、而是车厘子自由?因为车厘子不是一般的贵,而是反常的贵!

6ZfMz2u.jpg!web

同样都是混水果圈的,凭什么我苹果身价是6块一斤,你车厘子的身价60块一斤?车厘子之所以出圈,是因为它反常态的贵,从而被年轻人当成了一种财富表达。

这就是破圈的第二个原则:反常,让 圈内人的常态成为圈外人的反常态,就能引发圈外的注意和围观。

第三个原则:造神

「转译」+「反常」,基本上已经具备了破圈的可能性,还有一种方法,它可以同时达到转译和反常的两种效果,我叫它「造神」。

想一想,你是如何注意到直播这个圈子的?大部分普通人不会是通过某篇趋势报告,而是几个名字:薇娅、李佳琦、辛巴。

你看到的文章是:

  • 《李佳琦,月入六位数,全年无休:没有一种工作是不委屈的》
  • 《从一无所有到一夜一套房,薇娅和老公同甘共苦17年》
  • 《主播曾是农民的儿子,结婚请43位明星,花费5000万》

普通人看到这些主播故事,注意点不是“全年无休”、“共甘共苦”、“农民的儿子”,而是“月入六位数”、“一夜一套房”、“花费5000万”,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是:主播这行业这么赚钱吗?!

任何一个不好理解的事情,用语言去解释都是苍白无力的,如果你能拿一个人去举例,就可以迅速引发旁人了解下去的欲望。如果这个人的故事,像一个神话一样存在,他就成了自己圈子的无冕代言人。

“造神”是破圈的快捷键。能够破圈的组织,都在无意或有意地“造神”,从而吸引更大的圈外流量。

当年新浪微博兴起时,我们有了微博女王姚晨,当年的姚晨还是二线明显,在微博上却有了一线的号召力;我们再回到博客时代,当年的博客之王是徐静蕾和韩寒,两个认真写博客的“过气”名人,通过写博客再次有了巨大的影响力。

有意思的是,当年新浪的博客上冒出了一个千万粉丝的草根博主Acosta,这个忧郁大男孩家庭背景、职业身份一概不详,发的内容也是毫无意义的的鸡汤和凹造型的文艺照。

至今为止他的成功都被怀疑为新浪自己的造神运动,比如徐静蕾、洪晃、潘石屹和海岩几乎同时在博客中链接了Acosta的博客,比如他的名字是Acosta,A开头的名字会出现在用户的首屏检索里……

UnmIzmF.jpg!web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品牌主而言,我所说的“造神”和明星代言、网红带货不是一回事儿。

造神,是品牌利用资源,让一个普通人成为一个神人。而明星代言、网红带货,是让圈外的人帮圈内人做推广。这两种方法有着本质区别。

小米的“100位赞助商”是造神、得到让薛兆丰上《奇葩说》是造神、抖音让张欣尧频繁上卫视综艺节目是造神,但是吴亦凡在《中国有嘻哈》上带火supreme不是造神、宝马mini找黎贝卡买车不是造神、OPPO找众多大牌明星代言更不是造神。

所有的“神人”必须发掘于自己的圈子、生长在自己的圈子,并依赖自己的圈子成神,这样的神人多了,这个圈子的影响力自然就大了。

只是粗暴地用明星网红带货,只会短暂的破圈,圈子无法形成持久的影响力。

比如,2017年《中国有嘻哈》爆红,这档节目不仅让嘻哈这个小众文化破圈,同时也让各种小众潮牌破圈,在所有的潮牌里,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吴亦凡身上的supreme。

VryqIzu.jpg!web

嘻哈播出那年,淘宝店家们反馈:Supreme 产品开始售卖时,客服每天都会接到大量新人小白的咨询。但三年后的今天,Supreme销量大跌,甚至个别日本的Supreme门店不得不靠打折促销去甩货。

这就是破圈的第三个原则:造神,让圈内的凡人成为“神人”,由“神人”去吸引圈外关注。

总结一下

一个前提:品牌想要破圈,必先「入圈」。借助圈内用户的易感染性,增加品牌破圈的效能。

两个判断:入圈的方式有两个:一是「链接」一个天然的圈子;二是「定义」自己的品牌文化圈子。

三个原则:仅仅借助大的流量渠道很难破圈,可以通过「转译」、「反常」、「造神」三种方式去破圈。

#专栏作家#

梁将军,公众号:梁将军(ID-liangjiangjunisme),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品牌IP战略顾问,每两周大约思考一个营销课题。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