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四问新东方:逆势增长,但还有未来吗?

 4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huxiu.com/article/352009.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jyiMjaQ.jpg!web

BVFVbiU.png!web

出品 | 虎嗅投研

4月21日,新东方(NYSE: EDU)发布了2020财年Q3(截至2020年2月29日)的未经审计的业绩数据。在报告期内,新东方实现营业收入9.23亿美元,同比增长15.9%;归母净利润为1.38亿美元,同比增长41.4%。

疫情之下,新东方交出了一份还算亮眼的成绩,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业绩高增长态势是否有望延续?

疫情当前,线上和线下教育冰火两重天:一面是线下教培机构几近停摆,线下业务遭受重大冲击,结束了业绩高速增长的高光时刻;另一面是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下,使深陷“获客成本高、难以盈利”泥淖的线上教育承接了大量的流量,但该流量未来能否有效留存和转化,还要考验教培机构的运营能力和产品能力。以及疫情对线上的利好能否平滑掉对线下业务的重击?

一、新东方的收入来源是什么?

线下业务停摆,以线上代替线下。

从细分业务看,新东方是综合性教育集团,旗下业务涵盖K12业务、留学考试、留学中介、在线教育等。公司主要业务包括K12课后辅导(优能中学、泡泡少儿)、留学业务(留学考试、留学中介)、在线教育(新东方在线)、成人英语培训、私立中小学、教材研发出版等。 (注:虽然新东方在线已经分拆并在香港上市,依然被并表)

2019财年年报数据显示,新东方的K12业务收入占比65%,同比增加7个百分点,是公司最主要的营收源;其次是留学业务占比22%,同比增加3个百分点;而在线教育业务仅占4%,与2018财年数据持平。

3URZFb3.png!web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

线下业务既是新东方的收入大头,也是盈利核心。但疫情之下,新东方从线下模式全面向线上模式转移。

在此次疫情的影响下,新东方表示,从1月底开始,就停止了全国所有学习中心的运营,全面收缩线下业务,向线上业务转移。新东方通过自主开发的OMO系统,将线下课程转移到了线上的小班直播,以此来降低疫情对新东方业绩的影响。

二、新东方的成长能力如何?

新东方靠消耗前期资源获得业绩暂时增长,但此次疫情将成为业绩发展的拐点。

由于教培行业业绩具有明显的周期性,新东方第一财季包含暑假6、7、8月份,属于业绩“旺季”,而紧随其后的第二财季(9、10、11月份)属于业绩“淡季”。

新东方财报披露的是美元,但考虑到公司入账的是人民币,我们换算成人民币来考量新东方的业绩变化。

从年度数据看,新东方的营收规模从2015财年的76.30亿元扩大至2019财年的213.63亿元,其同比增速在2015财年和2018财年期间分别为27.47%/26.99%/27.11%/36.08%,呈现持续加快的态势。主要是公司自2015财年主攻K12业务,K12业务一直处于高增长阶段,维持40%左右的同比增速。

从季度数据看,新东方的营收增速基本维持在30%以上,高增长已成常态化, 但此次疫情将成为新东方业绩拐点,使收入持续高增长的态势发生反转。

2020财年三季度(2019年12月1日至2020年2月29日),新东方实现营收64.69亿元,同比增速为21.37%,无论同比还是环比均处于放缓态势,创最近十个季度最低。

在疫情期间,新东方停止了线下运营,还能录得20%以上的营收增速,这主要是消耗了前期的资源,把线下的课程转移到线上,递延收入得到确认,但资源消耗完之后,下一个季度的业绩疲态将尽显。

F7fQz2u.png!web

数据来源:Wind(注:新东方财年为自6月1日至次年5月31日止)

疫情导致线下业务停滞,注册人数明显缩减。

2020财年Q3,新东方依然延续了线下积极扩张的策略,线下网点达到了1416家,环比增加112个。

rAZbUni.png!web

数据来源:雪球(注:新东方网点仅计入线下教学中学,不包含学校、书店等)

虽然线下网点扩张,但疫情当前,新东方从1月底开始停止了全国所有学习中心的运营,线下业务完全被收缩,伴随而来的是 注册人数锐减

以下数据反映出新东方注册人数的周期性:Q3-Q2-Q1-Q4的注册人数越来越高,四季度是“波峰”,三季度是“波谷”。

2017财年Q3、2018财年Q3和2019财年Q3的注册人数分别为79.97万、86.14万和157.06万,分别同比增加4.97万、6.17万和70.92万,逐年递增。而2020财年Q3的注册人数骤减至160.61,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但环比减少218.31万,这直接导致新东方营收“减速”。

FZZZvmQ.png!web

数据来源:雪球

三、新东方的盈利能力如何?

营收增长受限,难以降本提效,盈利空间提升的可能性不大。

受收入周期性影响,新东方的利润也呈现周期性,在财年一季度是利润“旺季”,财年二季度是利润“淡季”。其归母净利润遵循Q2-Q4-Q3-Q1依次提升的趋势。

新东方在2017财年Q3、2018财年Q3和2019财年Q3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65亿元、4.33亿元和6.52亿元。在2020财年Q3,新东方实现归母净利润9.65亿元,同比增速为48.01%,高于营收增速,但低于去年同期的数据。

reuYzaY.png!web

数据来源:Wind

2020财年Q3,新东方的归母净利润增速高于营收增速,而净利润增速与营收增速持平, 主要是参股企业处于亏损中,少数股东为负 。其归母净利润增速略低于去年同期数据,一是当期增加了一些IT成本,以支持线下课程迁移到线上,导致毛利率同比下降0.82个百分点;二是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同比提升1.92个百分点。

nENF7nI.png!web

数据来源:Wind

新东方的利润空间是否还有提升的可能?

利润空间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营收增长空间;二是成本和费用的压缩程度。

此次疫情导致新东方的营收增长受限,在此背景下,新东方的利润空间能否提升主要取决于降提效得程度。

首先,新东方的营业成本主要是教师薪酬、教室租金和教材成本,2017财年Q3、2018财年Q3、2019财年Q3和2020财年Q3的毛利率分别是58.09%、56.51%、57.64%和56.82%,呈现下滑趋势,意味着新东方很难通过压缩成本提升利润率。

其次,新东方的经营费用主要来自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包含研发费用)。从上图可以看出, 对新东方业绩拖累最大的是管理费用 ,其管理费用率高企不下,严重压缩了利润空间 。在最新季度管理费用率达到了31.32%,同比微升。

而在营收规模相差不大的情况下(2019财年,新东方营收规模30.96亿美元,好未来25.63亿美元,好未来营收规模相当于83%左右),好未来2019财年的管理费用率仅有新东方的一半左右。

但由于新东方的品牌效应,导致较小的宣传投入也能带来较大幅度的营收增长。其销售费用率低于好未来,好未来2019财年的销售费用率达到了18.88%,比新东方2019财年的销售费用率高出1/3。 (注:新东方2019财年划分为2018年6月1日-2019年5月31日,好未来2019财年划分为2018年3月1日-2019年2月28日)

所以,能否有效控制管理费用成为提升新东方盈利能力的关键。但新东方的管理基因决定了其管理弊端将持续凸显,行政费用很难被优化。

四、新东方潜在的风险点是什么?

(1)政策监管趋严,限制营收增长空间

教培行业近年来逐渐纳入监管之中,政策规定趋严。例如,2018年以来,无论线上还是线下的教培机构整治方案中,都对预收款期限、教师资格、上课时间等做出了更严格的限制。这将影响教培机构的递延收入,导致营收规模收缩。从此趋势来看,教培行业监管政策面临更加严厉的可能,这将进一步限制新东方的营收增长。

(2)获客成本高企,业绩承压

教培行业严峻的同质化竞争决定了其高昂的获客成本。随着教培机构加大营销进行生源抢夺,将推高获客成本。而新东方为获取流量不得不投入更多的市场费用,进一步侵蚀当期净利润,削弱其盈利能力,业绩承压。且用户留存存在不确定性,如果用户留存率较低,那么此次通过过度营销获客的行为就不可持续。

(3)核心教师流失风险

对于线下教培机构而言,除了品牌,提供好的教学内容和服务是该行业的一大竞争壁垒,核心是优质师源。所以教培行业本身存在发展限制,一是以各家机构实施“抢人”大战,必须提供有竞争力的薪资以吸引和留住合格的教师,一旦核心教师流失,必然会带来生源的流失;二是对于优秀的教师来说,单独创立企业的门槛较低,他们可以凭借自己的IP成立教培机构,抢夺生源。因此导致该行业集中度极低,发展空间极受限制。

(4)业务需求降低,陷入现金流紧张地困境

新东方将面临这英语需求骤减的风险,一方面是随着翻译水平的提高,大家对英语辅导的需求降低;二是疫情带来的出国难,导致海外考试和出国留学自学业务也随之萎缩。而且停课期间,可能会遭遇大规模退费。如果此次疫情持续,新东方业绩将持续低迷,且会陷入现金流紧张地困境。

即使新东方未来将重心转移到线上,但由于新东方在线业务的收入贡献比较低,在2018财年和2019财年仅有4%,也就是说,此次疫情对在线业务的利好难以对冲掉对线下业务的重击。

在逆势中,虽然新东方交出了一份还算亮眼的成绩,但是隐忧重重,未来将陷入业绩增长颓势的困境。总之, 靠消耗资源来实现短暂增长并不可持续,新东方下一个季度的业绩不会乐观,未来业绩低迷也将成为常态

#关注“虎嗅Pro会员”公众号,虎嗅投研将持续为你解读新经济公司财报,第一时间抓出财报背后“潜台词”。 更多公司价值拆解,可于虎嗅App- Pro会员页面

-公司价值版块查看。

iUnAfea.gif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