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行数字货币备战如何?合作机构行动露玄机
source link: https://www.jinse.com/blockchain/622469.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文 | 黎哲翁 编辑 | Tong 来源 | PANews
随着上周五(4月3日),央行开会再度提及加强顶层设计,坚定不移推进法定数字货币研发工作,节后今日(4月7日)开盘,数字货币板块全线高开多股涨停,截至收盘涨幅高达7.81%。
华创证券指出,央行数字货币或将在疫情之后加速推出,数字货币试点有望率先在五大行之间展开,数字货币将给银行带来新增系统,此外包括银行核心系统、数据库、ATM 机在内的银行软硬件面临改造,个人手机等终端和 POS 机也存在替换需求,同时数字货币的发行也将推进电子票据推广,另外加密技术将贯穿整个产业链始终。
环球时报海外版近期也援引消息人士信息称,中国人民银行可能已经与一些私人公司合作完成了主权数字货币的基本功能开发,目前正在起草相关法规,为后续发行铺平道路。
PANews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及分析平台』得知,截至发稿,央行下属的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已经取得76项数字货币相关专利,如果算上目前正在审核的专利,该所手中握有的数字货币相关专利高达86件。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12月以来,该所相继公布了『一种数字货币的额度回收方法及系统』、『一种数字货币的额度投放方法及系统』、『一种数字货币的流通方法及系统』、『一种数字货币的生成方法及系统』四项专利。由于中国央行数字货币(下简称CBDC)是『双层投放体系』,从央行『一层发行』的角色来看,DCEP在技术层面的发行准备工作或业已就绪。
然而,央行数币的成功出世,不仅需要在央行层面持续发力,与之配套的发行、投放、流通等环节机构的佐力不可或缺。
PANews通过查询『专利检索及分析平台』注意到,支付宝、工行近两年在CBDC方面有不少专利,构成了助力DCEP出世的主力军。而此前媒体报道的三大电信运营商、其他国有大行,以及微信,并未在DCEP方面有何直接相关的专利公开。
根据公开信息,PANews梳理了第三方机构就央行数币问世进行的准备工作现状。
专利演化:研究所领跑,工行提速
从公开资料来看,中国DCEP在去年6月Libra白皮书问世后显著提速。历经近一年半的“沉寂”后,DCEP研究所又于2019年8月重新开始申请专利。同月,福布斯消息称中国DCEP最早将于当年双十一购物节发布,并确言包括支付宝、微信支付,以及四大行、三大运营商在内的数家机构将首批参与央行数币货币的发行。
但同年12月,财经报道,参与央行数币项目试点的机构是四大行加三大电信运营商,支付宝、微信并不在名列。
诸如支付宝、微信支付这样的国民级金融科技产品,缺席DCEP的“创世区块”有些不合常理,今年春节后支付宝一系列专利的披露,也似乎是在为DCEP做准备。
2020年2月以来,支付宝接连公布了五项与DCEP相关的专利,覆盖发行、交易记录、数字钱包、匿名交易支持,以及在监督和处理非法账户方面的协助功能。基本实现了对DCEP发行的完整支持。
支付宝与DCEP直接相关的专利 | 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PANews制表
与支付宝“后来者居上”的姿势不同,工行作为四大行之首,在DCEP相关专利方面持续保持着领头羊地位。
中国DCEP有多重特征:M0属性、中心化管理、具备法偿性、不可重复花费性、可控匿名性、不可为造性、双离线支付等等。如果说前几项可以通过立法与运营层面的手段来实现或者已经有相对成熟的技术方案,那么双离线支付则是一个重难点——很难想象如何在没有任何信号的场所也能完成双方收付款?
工行在2018、2019年间公布了两套专利来促成这一特性实现。『基于数字货币的离线支付方法、终端及代理投放设备』与『基于区块链的离线支付系统及方法』各自借由非区块链与区块链的方式,通过收付款标识、数字证书、非对称加密等关键技术实现『双离线支付』的特性。
结合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在此方面的专利(使用数字货币芯片卡进行离线支付的方法及系统,主要是使用芯片卡,如蓝牙IC卡、手机安全SD卡等),工行更多依赖软件层面的设计或许具备更大的市场推广基础。
此外,工行推出的『一种基于数字货币的商户收单方法及系统』专利,使得商户在即使没有数币账户的状况下,也可以接收用户的数字货币。从流通角度看,这为DCEP的“广泛下沉”破除了障碍。
工商银行与CBDC直接相关的专利 | 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PANews制表
央行数币上下游,大企业林立
尽管支付宝、工行外的机构未见有与DCEP相关的专利公布,但他们在区块链领域近年来也是动作频频,或间接有助于DCEP的推广普及。
公开资料显示,建设银行在2018年上线区块链贸易金融平台,截至2019年10月,平台支持的业务金额超过3600亿元;农业银行曾推出基于区块链的涉农互联网电商融资系统“e链贷”,同时积极推动金融数字积分系统的建设;中国银行于2017年上线了基于分布式账本技术的BOCwallet电子钱包。
联通于2018年-2019年间,接连推出『数字货币交易优化方法及系统』、『一种数字货币的交易方法和系统』,对数字货币钱包的开通以及数字货币的交易进行过研究。
围绕着央行数字货币的上下游会有几十家公司的参与,其他已经陆续公布的例如,华为于2019年11月时,与央行清算总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DCEP研究所签署了关于金融科技研究的合作备忘录。长亮科技在2月25日表示,该公司已经针对DCEP进行了常态化研究与技术储备。
值得注意的是,上市公司四方精创曾于2019年11月回复投资者问答时称,该公司有能力研发『双离线支付』的同类业务。据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与分析平台』,该公司持有8件与区块链相关的专利,其中有两项直接与数字货币、钱包相关。
随着更多专利得到公布,相信DCEP产业链相关公司名单将继续扩充。
区块链或非DCEP的应许之地?
在中国DCEP愈发接近出世的情形之下,给予央行们发行数币灵感的区块链却似乎在慢慢被放弃。
今年2月,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课题组发文《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与管理》指出,“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性与中央银行的集中管理要求存在冲突。中央银行提供的支付服务不能离开集中式账户安排,需建立在中心化系统之上,这和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性相冲突。因此,目前不建议基于区块链改造传统支付系统”。央行掌舵人易纲去年9月24日也在一场记者会上表示,“央行数字货币不预设技术路线”。
换言之,区块链并非是DCEP的必选方案,其他技术路线同样在考量之中。工行手中通过非区块链技术实现『双离线支付』的方案便是一个佐证。
与中国央行不谋而合,英国央行也在本月发布的一份讨论报告(Disscussion Paper)《CBDC:机遇、挑战与设计》(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 Opportunities, challenges and design)表示,
“尽管很多CBDC都是与分布式账本技术(区块链使用的技术)相关联,但英国的CBDC并不一定要基于此,并且没有理由表明中心化的机构不能建构CBDC。"
有关媒体表示,这是英国央行自2014年涉足研究CBDC以来,首次表态或不采用区块链相关技术。
作为全球举足轻重的两大央行,同期对区块链在CBDC中的定位调整看法,显然需要引起市场的重视。包括中国在内的主要国家的CBDC最终将采取怎样的技术路线,它们与产业上下游将会有怎样的联动,会对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等等,仍有待审视。
但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中国还是英国,对于区块链技术在CBDC中定位的问题尚未有盖棺定论。
证监会科技监管局局长、前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掌门人姚前今日在《第一财经》撰文指出,目前CBDC研发方案一直无法发挥央行中心管控下的分布式运营应有的优势,问题在于发行视角为自顶向下,应调整视角,实现“管控中心化,运营分布式”的目标。
姚前指出,当前,各国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央行数字货币实验进展迅速,内容已经涉及隐私保护、数据安全、交易性能、身份认证、券款对付、款款对付等广泛议题。
有理由相信,随着各国CBDC规划出世日期的临近(如中国CBDC预计将于2020年推出,瑞典CBDC预计将于2021年推出),以及Libra的日臻成熟,围绕CBDC这条战线的上下游竞合态势将愈发激烈。
Recommen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