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人气主播”许知远

 4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huxiu.com/article/344719.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em6zI3A.jpg!web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 “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 ,作者:思想漪、编辑:石灿,题图来自IC Photo

3月9日,在喝了两瓶啤酒和一杯威士忌之后,许知远在“单向空间”淘宝直播间开始了长约95分钟的直播。不能喝酒,也不能说那句口头禅“我操”。有人问,“知识分子是不是向流量低头了?”许知远笑了一声,“明明我们是抬头直播的,为什么不能理解成流量向知识分子靠拢呢?”

低头与抬头

许知远的前面站着很多人,比如约翰·斯图亚特·密尔、伯兰特·罗素、埃德蒙·威尔逊、沃尔特·李普曼、让·保尔·萨特等等。

不过这次,许知远前面矗立着一部手机。

在喝了两瓶啤酒和一杯威士忌之后,3月9日,远在日本东京的许知远出现在“单向空间”淘宝直播间,当期的主题是“保卫独立书店”。他戴着黑色边框的眼镜,顶着泡面状的头发,红着脸,黑色的衬衣松开了顶扣,整个人微醺。

RV7vEbj.jpg!web

许知远与歌手叶蓓直播连麦截图

“这样才有勇气开一场直播。”许知远说。一开始,酒杯不时闪现在镜头里。搭档提醒他,直播镜头中不能出现酒精。所有的直播平台在禁播、封号处理规章里面,抽烟、喝酒是一项高压线。

同样被禁的还有许知远的口头禅“我操”。许知远在喝酒的时候经常会露出这句。比如节目《十三邀》里许知远和姜文、于谦、蔡澜等嘉宾喝酒聊八卦时,冷不丁来一句。节目播出时,这句口头禅也会少许地保留。

许知远,因其“知识分子”的头衔而被人熟知。他曾任《经济观察报》主笔,曾为《三联生活周刊》《新周刊》等报刊撰稿。此外,他也从事写作著书,出版了《那些忧伤的年轻人》《思想的冒险》《一个游荡者的世界》等书。目前,他主持的谈话类节目《十三邀》广为人知。

如今,关于许知远的头衔,或许要加上一个“人气主播”。

他直播间主打产品是一款价值150元的“盲盒”,里面至少是一本书加手账本、书签等文创,直播间售价99元。在持续95分钟的直播里,加上薇娅、高晓松、叶蓓等助阵,根据媒体统计,销售总额为70多万元。

当天有超过14万人观看了许知远的直播。而在“单向空间”淘宝直播间此前的4场直播里,场均只不过3000人。

Z3YRNnZ.jpg!web

直播间名为“大地上的异乡者”的盲袋

这场直播也是“许知远式”的。5家参与连线的独立书店负责人,几乎都没有直播经验,在技术故障、聊天尴尬的场景下,许知远总能以“宏大”的意义消解随时出现的“意外”。

在连线广州“1200bookshop”24小时书店时,直播连线未能成功,只能依靠微信视频连接。“人生的本质,就是在关键时刻掉线。”“希望书店与看直播的人一起梦游,一起写书。”

在“知识分子”这个词被讥讽与嘲弄的娱乐时代,身处“象牙塔”里的人向另一个事物靠近,这个事物贴着物欲、世俗等刻板印象标签——它是直播。

是谁把许知远拉下场的呢?

是疫情下备受打击的“单向空间”书店。

2月24日,“单向街书店”公众号发表了一篇“走出孤岛  保卫书店”的“求助信”,许知远录了一段语音,他说:“单向空间不仅属于我和同事,也是广阔社会的一部分......邀请您成为我们共同体的一员,捍卫我们笃定的价值。”

有人问,“知识分子是不是向流量低头了?”

“明明我们是抬头直播的,为什么不能理解成流量向知识分子靠拢呢?”许知远笑了一声。

“每当我严肃地声称自己是一位知识分子时,嘲笑与不信任就发生了。”许知远在第一本书《那些忧伤的年轻人》写道,“这时候,我想起了海明威在巴黎的咖啡馆里一丝不苟地写作的场景。”

一个始终“对时代保持着某种警惕(偏见)”的人文主义者,非常怀疑“技术进步”的北京大学计算机系微电子专业毕业生,因为理想主义,“我对现实怀疑,但抱有乐观”,也因为“有钱(资本)进来”(创业项目),需要对很多人负责,许知远的身份与行为变得复杂起来。

“首席哲学官”的突围

关于许知远抨击这个时代“娱乐”“技术”等元素的语录可以找到一大堆。

“我相对稳定的内心生活被微信、微博摧毁了......这个新的信息技术革命,产生了巨大的浓烟,笼罩在我们头上,它既给我们新的刺激与可能性,同时让我们无比窒息,”许知远在一次演讲时说,“就像狄更斯笔下的《雾都孤儿》,某种信息上我们都是信息时代的孤儿。”

“我宁可让大家装成一个君子,也不能去装庸俗。大家认为庸俗是人生状态特别自然的一部分,但寻求高尚也是人生的一部分。”

“在中国崛起的时候,我们跟整个世界的沟通语言只有消费的语言。但在未来,只有依靠新的知识积累、新的情感力量,才可能产生新的可能性。”

改变时刻发生在这位自诩为公司“首席哲学官”的身上。在消费主义、反智盛行、互联网娱乐精神横行的时代,许知远试图找到一个“知识分子”与外界对话沟通的可能性,比如文化创业,比如出品《十三邀》,也比如参加直播。

yUrY3if.jpg!web

十三邀第四季第8期:许知远对话许倬云   /图源:“单向空间OWSPACE”公众号

起初,许知远靠近、试探直播,是以“抗拒”和“溃败”而结束的。

2019年9月,许知远在节目《十三邀》对谈财经作家吴晓波,吴晓波带着许知远跑到杭州,去看三家中小企业是怎么发展的。在那期里面,许知远向吴晓波请教书店的发展之道,吴晓波就许诺许知远去看看现代的中小企业是如何发展的。

在其中一家MCN机构考察,老板是吴晓波教过的学生,“我一个月做销售额1500万元”,其中一名网红对前来的吴晓波和许知远说。

手机里的一场直播,一个人对着十几万人表演,货币数字不断在互联网空间里膨胀,几十万元、几百万元,甚至几千万元,听得许知远都想当“带货主播”了。

在直播间,吴晓波上前,拿起一罐牛奶,比照着主播小姐姐的姿态,以极富诱惑的性价比向网友推销。许知远在旁边笑着,一边嘴里时不时吐出一句“我操”。

EnYJreM.jpg!web

2019年9月,吴晓波带着许知远去杭州体验直播

主播让许知远上前体验一把,许知远本来很憧憬这种体验,“他(吴晓波)希望用事实打消我的疑虑,商业跟生活不要太对立”。

但许知远逃离了,“我一下子很疲倦,很厌倦,不适合干这种事情。”

后来,许知远终于不再疲惫了。2019年12月18日,现身淘宝直播第一主播薇娅直播间,推销自己的“单向历”。这是许知远第一次成功的“直播试水”,在几分钟之内卖出了6500本“单向历”。

BFjIVbv.jpg!web

2019年12月18日,许知远做客薇娅淘宝直播间

后来,他在“预见2020·吴晓波年终秀”上回忆自己在薇娅直播间的体验,“在里面很喧闹的过程中,你感到一种巨大的孤独,那种孤独是无声的,那种孤独是需要不断地去购买的,你感到那种无法安放的热情。”

“我以前不屑于表演式的谈话,但慢慢地喜欢上了,在其中也能碰撞出新的话语来。”许知远在2019年7月参加“忽左忽右”访谈时说。

那时,许知远的《梁启超传》第一卷顺利出版,从2016年开始播出的《十三邀》让许知远始终处在媒体的镁光灯下,拥有赞誉,也充满各种质疑与否定。

这个年少成名的中年人似乎找到了与世界更多对话的方式。“我以前从单纯的纸质文本,到现在对多样的文本产生了兴趣,这是我开心的一件事情,虽然有时候力不从心。”许知远在那场“音频”节目里也表达了喜悦。

与其说“保卫书店”,不如说保卫“许知远的梦”

这不是许知远第一次遇到创业危机。

2013年,单向空间拿到数千万美元投资。几位媒体人四面出击,各种折腾实验,比如推出“微在”新媒体。结果到了2015年10月份,“单向空间”账面上只剩下50万元,意味着给七八十号员工发工资都变得困难。

“那是我创业最痛苦的时候”。在这种焦灼之下,许知远想到自己在旧金山看到梁启超的照片两年时间过去了,这本书还未动笔。因为不知道如何处理白天的困境,许知远夜晚开始整理梁启超的资料,开始动笔写《青年变革者:梁启超(1873~1898)》。

组织变革也在发生着。

张帆、于威也是“单向空间”创始人。2016年,在他们等人的主导下,拆分“微在”媒体业务,独立成一家公司(北京微在文化有限公司),完成Pre-A1000万融资。

“微在”是国内最早宣扬“内容病毒传播”概念的新媒体。在上线半年时间内,就斩获了“微博人气2015视频机构”等多项行业内大奖,并频频出现在各种媒体类排行榜上。其主打品牌“涨姿势”每个月都会有病毒传播视频出现,常常登上微博热搜榜。

现在,是许知远创业生涯第二个最困难时期。 这次,他没有投笔进入自己的文学王国,而是选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在互联网世界发起某种“狂热”的保卫与拯救运动。

以往,他很反感某种带着集体性与流行性的东西。

当一个知识分子沾染到“商业”气息时,这种混杂的身份让许知远变得异常复杂而迷人。

在《十三邀》开头,许知远这样介绍自己:“我是一个不太靠谱的作家,试图去捕捉时代的精神,却又厌恶时代的流行情绪;一个勉强的创业者,努力获得商业上的成功,却又不完全相信商业上的逻辑。”

根据刺猬公社(ciweigongshe)在“天眼查”查询得知,目前,跟许知远相关联的有4家企业,除了“北京单向空间文化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外,还有拥有北京单读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微在文化有限公司、北京微邦文化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许知远在上述4家组织持股比例为11.11%、7.82%、3.04%、29.17%。

ZbMNNnJ.jpg!web 许知远的“商业网络”   图源:天眼查

其中,分布在北京、秦皇岛、杭州等地的“单向空间”书店隶属于各自的文化公司,分别由北京单读科技有限公司100%掌控。而北京单读科技有限公司的最大股东是一家名为“上海挚信新经济一期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占股48.07%,许知远的好友、事业伙伴于威占股11.31%,但享受“最终受益人”身份,28.92%的权益。

N7ZFrmq.jpg!web

许知远与北京、杭州等地“单向空间”书店的商业关系  /图源:天眼查

如果从股权结构上看,许知远并不是绝对的掌控者与受益者。但“单向空间”又是许知远的“精神标杆”,在某种意义上,“单向空间”与许知远是绑定的,前者象征着后者的精神与寄托。许知远不会让自己的精神象征倒下去的。

所以,与其说许知远号召大家“走出孤岛 保卫书店”,不如说,他号召大家去保卫一个“知识分子”的迷梦,保卫许知远本人最后的精神家园,同时,也保卫每个人的精神家园。

“书店”被许知远寄予了多重意义,公共空间,多元表达、自我觉醒、思考与反思的阵地,人文与社会的精神一角等等。

“我觉得他们的书店都像是城市里一个可以呼吸的小空间,年轻人可以在里面受到思想的感染,我觉得这是特别美妙的一件事情。”许知远在3月9日的直播里说。

或许,在许知远看来,书店不是某种经济体,而是有“奇怪生命力”的存在。曾经,吴晓波劝许知远,好好写书,不要出来创业。但许知远没听。

那是2005年年底,许知远、吴晓波、于威等几个年轻的媒体人在圆明园的一座院落里创办了“单向街图书馆”(后改名为单向空间),地点几经变更,现在落脚“朝阳大悦城”。

这种变幻的地点似乎说明某种矛盾隐喻,比如,从失落的传统靠近流行的现代文明,这究竟是一种进步还是一种妥协?

这个问题像极了身处“直播时代”的知识分子所处的某种困局,走出来还是固守阵地。

“如果梁启超生活在现代生活,他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新媒体的缔造者,新浪潮的缔造者,他也会使用微博或者推特,也会关心世界的图景,也会批评和改造那些他不满意的现象。”许知远想象。

你看,连梁启超都会“下场”直播。没准,许知远的心理会多一点安慰。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