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疫情冲击日本粉丝经济,中国工厂减产60%

 5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nanqidao.blog.techweb.com.cn/archives/1739.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随着疫情的发展,日本eplus等演出信息网站上,挂出了包括滨崎步、AKB48等上百场演唱会取消的消息,并且这个名单还在不断的增加。据业内人士估计,包括门票、粉丝周边等,“收入损失可能高达30-50亿RMB。”而在整个日本粉丝经济的背后,都是靠中国制造支撑着。中国工厂成了重灾区。

日本粉丝经济,中国工厂制造

日本粉丝经济,是一个很笼统的概念,包括各类明星、动漫、游戏、杂志,甚至是一个餐厅,他们在本身的业务基础上,基于自己品牌和影响力发行的周边,都可以归纳为粉丝经济。粉丝周边的商品包括手办、日常生活用品、徽章、纺织品等各种物品。而在这其中,最受欢迎的就是人形(figure),即人物模型,俗称手办,后来也包括汽车、建筑物、动植物、虚拟事物等模型。日本的周边产品,也成了一种文化现象,融入到普通人生活中。

整个日本的粉丝经济周边,超过90%产自中国。极少数在本土完成。在日本购买的正版手办模型后面,贴的是Made In China。

目前目前日本粉丝经济周边制造工厂,在国内主要分布在三个区域:珠三角大湾区,包括深圳、东莞、惠州,主要生产手办等物品;长三角,包括上海、湖州等地,生产扇子等物品;山东青岛,主要生产衣服等纺织品。在这其中,整个珠三角大湾区,占了日本粉丝经济周边超过50%产值。

以日本明星周边为例,明星经纪公司,如日本最大的经纪公司之一的杰尼斯,有演唱会等需求时,会下单给到日本设计公司。后者派单给中国分公司或办事处。由中国分公司设计方案、打样、找厂家生产。确认后再派单给中国工厂。质检合格后,由中国分公司发往日本。

在国内,制造周边相关产品的工厂一般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大公司和大型工厂,比如服务于迪士尼等全球巨头的上市公司美盛文化,代理海贼王的外资工厂东莞明月等。在这中间有专门对接他们的大型设计公司。

第二种就是中小型工厂,规模在30-100人之间。这是日本公司,在中国选择合作厂家的主要类型。已经在日本公司服务了15年的严小姐介绍,日本公司一般会找有多年生产经验、规模比较小的工厂。由于日本公司是长期合作、现金结付、不拖款,中国工厂会特别重视。比如粉丝喜欢收集的明星的马口铁徽章,一套就是20或30款,一个制造订单就是200-300万RMB产值。这可以养活一个小型工厂一年。

中国工厂:“订单减少了60%”

日本粉丝经济及周边产品,和其他国家比起来,有两个明显特征:

多元化:

日本的周边产品类型分的特别细,

手办:人物或者汽车、动植物等模型

纺织产品:手袋、衣服、帽子、睡衣、袜子、拖鞋,甚至是内裤;

生活用品:垃圾桶,手表,闹钟等

这些产品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主题,例如圣诞主题,冬季恋歌的主题。但是基本不会涉及到手机等电子数码产品,据说是因为日本保修制度严格,后续会很麻烦。但大多数出厂价都不会超过70RMB,除了因为一些特别的事件而推出的纪念品、纯银饰品、水晶饰品。

日本人在玩法上也会不断翻新。国内流行的盲盒,就是来自于早期日本粉丝经济周边玩法。

长期化和终身化:

日本粉丝与艺人互动形式更丰富。而且粉的时间更长,更忠贞,追星长期化或者终身化,他们会把大部分钱都花在爱豆身上,去看演唱会,购买周边产品。日本的摇滚歌手矢泽永吉E.YAZAWA,从1970年代出道,一直火到现在,他的粉丝很多是从小或者年轻时就开始粉他,现在已经是大叔大爷。这些粉丝因为年纪偏大,更喜欢设计简洁,价格贵一些的周边产品。

和其他贸易商品不一样,制作完的周边产品,大多通过空运发往日本。明星的周边通过网上和演唱会现场直接销售,而不会去店里摆售。在日本,一般一场2万观众左右的演唱会,,一般安排生产6000份左右的产品。基本上都是一抢而空。一位日本学生告诉我,她两年花在演唱会和周边的费用接近2万RMB。在粉丝看来,买周边是对于偶像爱豆的一种回馈,比起门票和专辑之类的,明星在周边产品的抽成比例是最高的。

这次冠状病毒疫情,对日本粉丝经济和中国制造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日本,大多明星粉丝周边产品是没有仓储的,运到演唱会现场直接出售。但现在很多演唱会取消了,仓储会让成本激增,所以只能大量削减订单,根据严小姐介绍,一般正常时期,订单最少会排满3个月,现在到4月初就没有订单了。这种情况在日本大地震时都没有遇到过。但房租等运营成本并没有降低。“有的国内工厂的订单减少了60%。”

中国制造的两难:规模小,利润低

严小姐介绍,做一个手办产品,至少需要10个月:以一个日本明星组合岚为例,如果他们要做一个手办,会把这个想法告诉日本设计公司。但是在日本,真人的面部等数据是保密的,不会直接提供。经纪公司会先提供1000张照片,50段视频,加上演唱会等影像资料。日本设计公司的中国分公司,收到需求后,通过技术手段,评估相关数据,再提交草案。通过后再进行3D打样,一般一个打样成本在20万RMB。打完样后还需要一个月进行调整和再修改。样品确认后,再开模、生产,这个过程需要120天。

一个日本的中低端的手办,一般出厂价70RMB,日本公司给经纪公司大概210RMB,客户给到粉丝1000RMB甚至更多。 中国工厂赚到的利润主要是加工费。

王志刚(化名)在这个行业做了10年,他的工厂位于东莞,30多个工人,多年来一直保持这个规模。他的客户主要来自日本,少量来自韩国和欧美。主要产品包括人物、汽车等手办产品。

“我们不会做原创,这些都太费时间,太烧钱了。”对于代工赚钱的现状,王老板很满意,他也知道,产品从出厂到零售,有好几倍的差别。他不会有心理落差。但他觉得自己的生产工艺,和日本的本土的手办制作大师并没有什么差异。

但和中国工厂合作过多年的日本设计师雅子小姐,却有不同的看法,她觉得中国合作方最大的问题,就是凡事“差不多”。所以她一般下单时,1万的订单,她会下11000件。“我们不想把时间花在返工和口舌之争上,我们挑出1万件可以用的商品,其他全部销毁。”

根据她的介绍,日本公司为了保证质量,哪怕同一款产品再生产,从不用旧的磨具。在大型的手办和模型产品上,日本师傅和中国师傅,细节上处理差异很大。不管是人物服装的材质的层次感和质感;还是颜色的处理细节,色相的准确度,多种颜色的渐变处理;还有零件组合起来的流畅度,牢固程度,边角的打磨程度等。都有明显差异。2019年,日本万代南梦宫发布的机动战士,“METAL STRUCTURE 解体匠机RX-93ν高达”,高37厘米,光零件就超过2000个,内部结构之精巧复杂,让粉丝们震撼。一个模型,不含税要6000RMB左右。

之所以会这样, 主要原因还是在资深的技术工人身上。 中国工厂很难留住人,一是大多数老板不会主动涨工资,工厂的各种成本在急剧增长,利润降低。而这些年工人工资上涨,主要是因为房租等生活成本增加,被动涨工资,而不是对工人的价值肯定。第二就是部分工人成了资深人士后,就会自己创业当老板,“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打工人”。出去之后,和原来的工厂打价格战,和原老板抢客户。所以一般很难找到多年的资深工人,精益求精琢磨一件事情。

再一个棘手的问题就是盗版。日本为了防止盗版,会把包括所有不良品和残次产品、布料等材料,全部收走后销毁。但防不胜防,日本最大的玩具公司万代,把一款新的手办图纸,给了一个中国工厂,这家工厂的3D设计部,把图纸卖给了广州的一家盗版生产工厂,在正版还没有上线时,盗版已经在X宝上线了。

据业内人透露,广州是周边产品的盗版重灾区之一,这历来是小商品的集散地。现在国内X宝上贩卖的日本手办和周边产品,大多来自广州。同款产品,盗版售价是正版的十分之一都不到。日本轻小说作品《我的青春恋爱物语果然有问题》女主角之一由比滨结衣,它的玩偶手办,在日本亚马逊原版价格是20000日元,合计RMB1300元,而国内X宝的价格是98元。

所以,日本公司基本不会找新的中国供应商,都是合作了几年甚至十几年以上的,建立了起码的信任。但选公司时,只找有多年生产经验,但是管理不成规模的工厂。他们甚至同时找十几家工厂合作,避免跳票或被批量盗版的风险。但这样结果就是,中国工厂很难规模化发展。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