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摸底风口上的测温枪

 5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huxiu.com/article/343792.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UNFfmmR.jpg!web

文章来自公众号: 机器之能(ID:almosthuman2017) ,作者:寓扬,原标题为:《摸底风口上的测温枪:市场缺口达到千万,核心器件暴涨10倍 | 深度》,题图来自:IC photo。

2 月中旬,王军 (化名) 突然收到朋友的一条信息,对方要 50 万把额温枪,问他是否有认识的具备生产资质的工厂。

在深圳供应链摸爬滚打十多年,他已然是行业老炮,自然有通路。但对于这种技术含量并不高的产品,他没多大兴趣,索性直接推荐给了生产厂商。

不过一问报价后,王军震惊了。额温枪报价竟高达 280 元 (产品出厂价,并非最终零售价) ,并且还需要红头文件“协调函”及相关证件。他暗骂一声,多年对供应链的了解让他很清楚,正常额温枪的物料成本不过三五十元,零售价不过百元左右。

又过两天,朋友告诉他工厂报价已涨到 400 元。“这有种今天不上船,你觉得明天会便宜点,但你发现明天市场已经疯了”,他吐槽道。

不仅如此,随着额温枪价格水涨船高,王军做硬件时的代理商,朋友圈里的工厂老板、产业链从业者,甚至卖化妆品的这些完全不相关的人,都在卖额温枪。

更令人担忧的是,企业的短期主义与群羊效应下,产业链上百万个工厂伺机而动,粗略估算上百万人涌入原本狭小的额温枪产业,狂热仍在上演,一场即将到来的悲剧或正在酝酿。

一、小产业被砸出大缺口

额温枪本是个小产业。据赛迪顾问数据显示,在 2020 年之前,国内手持红外测温计每年产量多在 20万~30 万把。

NRB73mI.jpg!web

红外传感器,是额温枪的核心元器件,准确来说是热电堆传感器,技术已相当成熟,门槛并不高,原来报价便宜点的仅 4~5 元,贵一点的 10 多元,利润较微薄,以至于一些大的芯片代理商都不愿代理。

然而随着疫情这只“黑天鹅”到来,额温枪成为“战时”管控物资,优先供给公共防疫使用。紧接着一纸政令下,额温枪又成为复工必需品。一面是物资管制,一面是需求暴涨,供需的天秤极度失衡。

2 月 2 日,工信部新闻发布会披露国内共收到各地红外体温检测仪需求大约 2 万台,手持式测温仪需求 30 余万台;预计全国全自动红外体温检测仪需求 6 万台,手持式测温仪 55 万台。

目前中国全自动红外体温检测仪日产量已达 800 台左右,未来日产能有望达 1500 台,手持式测温仪日产能达 15000 台。

狭小的产业,与庞大的需求,就好比千百万人争食一口水井。“一枪难求”下,引无数眼红者折腰入场,不但炒额温枪,还炒元器件、炒配件。

供需失衡与市场炒作下,主要物料价格均上涨 5 倍以上,核心器件涨幅甚至高达一二十倍,价格涨幅一度失控。

最为核心的热电堆传感器,从原来的 4~5 元,涨到如今的 70~80 元,涨幅已超 10 倍!也成为众多代理商、倒爷争抢的热手货。

其他元器件,如 MCU (微控制单元) 从 2~3 元涨到 9~10 元,运放从 1 元多涨到 4~5 元。甚至配件都为之疯狂,普通的黑白液晶显示屏,竟都从 1 元涨到 8~9 元,壳料已经从 3~4 元涨了不下 5 倍,15~16 元的都大概率是山寨货。

供应链端的疯狂传导到额温枪产品端,正如王军所言,短短数天,出厂报价已从 280 元涨到 400 元,而零售端的价格一度炒到六七百元。目前尽管有所回落,政府采购价格仍需四百多元。

相比额温枪日常百元左右的价格,其涨幅已达四五倍。即使如此,在最为紧缺的 2 月,用户依然难以买到。

RjaQ7bb.jpg!web

之所以价格猛涨,一个原因是,疫情突然袭来,小产业面对大需求,再加上春节期间人工与原材料不足、物流受限等,产能本就十分有限。

纳入管控物资后,为了保证公共抗疫应急需求,各地政府、公共单位往往同时委托多家采购商,颁发“协调函”进行采购。由于委托方采购数量有限,一旦采购商超量采购或多家同时完成采购,多余的部分则会间接流向市场。

而管控之下,额温枪很少在市场直接流通,连药店都难以买到,这部分商品成为渠道、倒爷竞相争夺的对象。

另一个原因是,额温枪短期市场需求极为庞大。据彤芯科技 CEO 蒋卫华估算,国内需求可能在 5000 万把左右,而算上全球需求,甚至到 1 亿把。

这一估算并非没有依据,从交通枢纽到社区、医院、学校,再到写字楼、工厂、超市,甚至洗车场、家庭都在购买。我国有超 3000 万中小企业,仅以此数据来看,全面复工复产,额温枪显然少不了。

二、上百万人涌入,全产业链疯狂

巨大的市场缺口,相对较低的准入门槛,机会与重利之下,全产业链倾巢而出,乱象与疯狂夹杂,上演一场群魔乱舞。

深圳产业链上,原来做手机、MP3、智能硬件的,以及芯片厂、电路板厂、贴片厂、模具厂等等都涌入进额温枪产业链。

一位业内人士感叹,全产业链至少上百万个厂商都涌入进来,这一举动太疯狂了。

重利之下,不少厂商开始做起了额温枪。比如有的电路板厂商,依托自身电路板,采购一些外壳,自己组装下便流向市场。

一些山寨工厂更是大行其道,使用公模,采用一样的外形,紧张拼凑下,产品半个月上阵。这些山寨产品性能是否可靠,是否通过国家标准,都无从知晓。

不仅如此,即使是正品包装,都可能有假货,这更让购买者措手不及。

32AfmeA.jpg!web

更有不少厂商,如今依然在各种群里求购现货红外传感器。彤芯科技 CEO 蒋卫华称,市场现货传感器 2 月底基本都卖掉了,不少假冒伪劣产品浮出水面,拆机料、混合料,各种非传感器充当传感器卖,因此购买需特别小心。

一位采购者吐槽,在采购红外传感器时差点被骗 100 万。对方用工业传感器滥竽充数,卖 80 元一颗,实际根本不能用,幸亏他让工程师带着设备当场验货,一看全是仿货。

这种对核心元器件倒卖的并非个例,这些人张口就是数十万现货,混迹在各种朋友圈、QQ 群中。“根本没货,都是骗子”,王军吐槽道。

他还在朋友圈看到,一些所谓的代理商在搞鬼,针对同一款芯片,他们包装成不同的名字,让采购者真假难辨。

这些倒卖者不但助推价格上涨超 10 倍,更恶劣的是,拿着假冒伪劣根本无法使用的器件,滥竽充数,破坏市场秩序。

至于额温枪产品端的倒卖与骗局,更不稀奇。

最为常见的就是进口货与资金盘。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复工后不久,某贸易商声称在国外吃了一批货 250 万把,但渠道商、经销商想订货必须全款,15 天到货,并且没有任何合同与协议,唯一承诺是没货可全款退还。当时报价每把 230 元,总价高达 5.75 亿元。

试想将这笔钱放进余额宝,15 天会有多少收益。且不说能否找到这么多货源,即使有货,也会以供需原因,加价才能购买。这正是典型的进口货、资金盘套路。

至于骗子与假货更在紧缺的需求下潜行。他近一步指出,所谓现货、工厂取货,往往是圈套,工厂的货不会在工厂交易,没看到货之前,任何索要打钱的行为都是骗局。

骗局之外,你很难想象,朋友圈里的“熟人”、小区门口的大妈、快递小哥,可能都多了一个身份,“倒爷”。

王军感慨,“这段时间真疯狂,简直群魔乱舞。”他朋友圈里的硬件代理商,卖化妆品的,做旅游的都在倒卖额温枪和口罩。

据蒋卫华粗略估算,新涌入进额温枪产业的人,可能多达两三百万。

如此多人涌入,除了额温枪背后的高额利润和巨大缺口外,有一个原因也值得关注,疫情确实对许多线下行业带来较大冲击,而这些爆发的需求,则成为线下从业者转移阵地的一个导火索。

疫情当前,需求迫切,如果说有人看到机会,转入战场,生产符合标准的产品,无可否非。然而有些人却打起了歪主意,炒产品、炒元器件,资金盘、骗子、假货横行,成了一股毒瘤。

三、超千万核心器件 3 月达产

针对额温枪的市场乱象,监管之手已开始全产业链严查。

早在 2 月 6 日,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和司法部已联合出台《关于依法惩治妨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违法犯罪的意见》,在帮助企业复工复产的同时,依法严惩哄抬物价行为。

前不久,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进一步出台政策: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对额温枪全链条价格行为监督,立即开展额温枪销售领域排查,对发现的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要迅速依法严肃查处。如发现供应额温枪配件上下游经营者的不正当价格行为线索,要顺藤摸瓜,迅速倒查,严厉打击。

在陕西西安,警方公开向社会征集额温枪等防疫用品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的违法线索,从而尽快帮助企业复工复产。

zuymayA.jpg!web

热电堆传感器

另一方面,整个额温枪产业链加大产能,中国制造火力全开,最大限度满足市场需求。

西安中兴测控总经理古荣祥称,受限于管帽、滤光片及封装物料方面的限制,2 月份,国内主要红外传感器厂商产能有限,但随着下游供应商逐渐复工及加大产能,市场缺货现象将较快得到缓解。

他结合红外传感器厂商产能情况估算,3 月份国内主要传感器公司达到设计产能后,月产量可超过 1000 万片,后续配套产能几乎相当。

而国外红外传感器订货周期一般为 6~8 周,从 2 月初算起,3 月中下旬也将陆续到货。

王军称,按照国内的生产速度,只要其他物料准备充足,需求倒逼下,贴片、组装、测试,数天即可完成生产。

如此推算,3 月底额温枪的供给量将大幅提升,随着需求缺口的缩小,价格也将逐渐回落。

3 月 8 日,一位从业者称,当天其朋友工厂报价 295 元,前两天报价还在 300 多元。额温枪的价格已开始下行。

不过,蒋卫华认为,尽管额温枪价格在下行,但市场足够大,5 月份之前依然会有机会。

四、狂热过后,一地鸡毛?

回望过去 1 个月间,额温枪价格疯涨,全产业链涌入,上百万人为之疯狂。随着价格在 3 月份后渐趋下行,狂热过后留给市场的又将是什么?

对于一款新额温枪产品而言,从研发设计到开模、生产,往往要 40 天。即使新厂家在复工前后投入研发,也要 3 月下旬产品才能推向市场,“百枪”扎堆竞争下,又有多少机会可言?

对比 AI 红外测温仪,测温功能涌入门禁等产品,迭代了既有的方案,赋予产品新的价值。而额温枪这个本就存在的产品,除了满足应急需求,又为行业带来什么新的价值?

额温枪属于二类医疗器械,生产方必须具备医疗器械注册证和生产许可证,即使销售也要具备相关资质。至于山寨产品、假货,倒爷、骗子,这些行为本身已属违法。

随着市场供需逐渐平衡,价格下降,山寨工厂倒闭,倒爷赔本离场,大量商品无处可销,留给市场的又将是一地鸡毛。

几个月后,当我们回首这段神魔乱舞的时光,是否会觉得荒诞。

文章来自公众号: 机器之能(ID:almosthuman2017) ,作者:寓扬。


Recommen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