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比抖音垂直,比 B 站前卫,音频弹幕是个啥?

 4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www.geekpark.net/news/256170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起源于日本动画网站 niconico,借道 Acfun 与 BiliBili 在中国普及,弹幕如今成为各个视频网站、直播平台的标准配置。通过在视频窗口内闪现或飘过文字,弹幕得以实现评论性功能,这种呈现方式已然约定俗成。然而,作为平台用户与内容交互的渠道,弹幕还有其他玩法吗?

一款叫做「鲸鸣」的产品正尝试在文字维度上加入音频,让用户能够发送语音弹幕。鲸鸣是个唱歌 App,内嵌有录制、剪辑、修音等功能。不同于唱吧、全民 K 歌等软件,在鲸鸣完成录制后,歌曲会以音乐短视频的方式呈现。语音弹幕的作用是让用户在观赏视频时能够即时跟唱。

于是,鲸鸣在产品界面上更像是抖音,用户通过上下滑动消费音乐类内容。数条语音弹幕在一支短视频窗口内飘过时,能够形成用户大合唱的效果。相较于纯文字,语音弹幕在试听呈现的风格上也更具个性,毕竟每个人的音色都是独一无二的,鲸鸣还为语音弹幕设计了多款动画皮肤。

近期,极客公园(ID:geekpark)专访了鲸鸣产品经理段旭,针对文字与语音弹幕本身做了对比分析。段旭说,语音弹幕的本质是让用户通过唱歌的方式,进行情感表达,在消费音乐内容的同时实现内容共创。这种共创背后体现了怎样的产品趋势?语音弹幕会否成为主流的主流?

ZBNvEbz.jpg!web

鲸鸣产品页面

语音弹幕:更生动,更个性,更复杂

在电影《波西米亚狂想曲》里,皇后乐队希望为粉丝做一首歌,并且这首歌是有机会让粉丝参与创作的。于是我们看到,《We Will Rock You》现场版的前奏,是主创引导粉丝一起拍手跺脚形成了强有力的节拍与鼓点,高喊着「We Will,We Will,Rock You」成为一代人记忆里的经典音乐。

段旭用这个案例解释鲸鸣产品的形态。多数人具有开口唱歌的表达欲,只是跟着伴奏将一首完整的作品唱完,并且形成作品的难度很大。于是,语音弹幕为用户提供了一套产品机制,让他们可以挑选自身熟悉的歌曲段落进行演绎,以更加轻量级、轻便化的方式参与歌曲创作。

纯文字语境下,弹幕发布者与内容创作者是评述关系,用户通过弹幕表达支持、喜欢、抑或是反对的态度,是用户站在自身立场上的观点表达。语音弹幕则改变了二者的关系。就像皇后乐队邀请粉丝一起参与歌曲录制,鲸鸣的创作者也在邀请观赏者进行二次创作,语音弹幕则是实现低门槛协同唱作的工具。

时间、技能投入维度,语音弹幕对发布者的要求都高过文字弹幕。因此,这些耗费了用户更多成本的内容创作,也算是用户的内容资产。在下一阶段的产品迭代中,段旭透露,鲸鸣团队会考虑加强用户对语音弹幕这一内容资产的管理能力。比如,集纳用户发布的语音弹幕,在个人主页提供展示窗口等等。

如今,多数用户已经能够接受文字堆叠在画面之上,密集程度甚至遮挡了视频内容的观赏。然而,密集重叠的语音弹幕如果处理不当则会影响视听效果。毕竟多人同时在线 K 歌,容易造成声音重叠、嘈杂。此外,不同型号的手机录制的效果差异也较大。鲸鸣团队正通过技术和筛选机制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上,利用 AI 识别等能力,可以自动对齐多轨音频等。而在产品交互层面,鲸鸣还构造了一个双向筛选机制。用户会挑选自己喜欢的音乐进行弹幕演唱,发布后,用户可以第一时间听到自己的弹幕。而音频创作者在收到数条语音弹幕之后,可以筛选出那些他们认为更好听,更优质的弹幕呈现在短视频内。

从消费心理看,相比于文字,弹幕发布者会更加在意音频的呈现效果。段旭分析,声音代表了用户自身,是比文字更具生动性和识别度的内容。发文字弹幕,用户不会过于在意自己的内容被其他人覆盖。但是多数人都希望自己的语音弹幕,至少在音量上是处于 C 位的。

据鲸鸣官方提供的数据,该 App 有六成用户是 95 后。95 后被称作「Z 世代」。随着「Z 世代」逐渐成为主流消费群体,在这一代中流行的二次元文化,也从「内容消费品」升级成为 Z 世代的审美形式、价值观体现,以及沟通方式。

弹幕可以看作是二次元文化的标志之一。即时性和互动性是用户观看、发布弹幕的主要乐趣。就语音弹幕而言,它本质上是一个多轨录音和播放的工具,为用户实现内容消费与生产的同步,作为鲸鸣产品的特色功能。这个功能在很大程度上贴合了 Z 世代对于泛二次元文化审美。

bERfeeQ.jpg!web

据鲸鸣官方提供的数据,该 App 有六成用户是 95 后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Z世代:卖萌,脑洞,自我认同

有业内人士总结泛二次元的主要特征,包括:「卖萌」——新的审美方式;「脑洞」——新的思考方式;「追星」——新的价值取向与认同。可以看到,鲸鸣为语音弹幕提供了多种个性化的卡通皮肤,以色彩明亮的萌宠为主,这也是鲸鸣 UI 的整体风格,体现 Z 世代「卖萌」的新式审美。

Z 世代的脑洞体现在语音弹幕的玩法上,不仅有大合唱,还有唱歌接龙,歌曲变速变奏演唱,甚至是直接的情感表达。以此次疫情期间的内容创作为例,多位用户在通过语音弹幕,以不同地域的口音一起念出「中国加油」、「武汉加油」的文字。弹幕是一种评论方式,一个创作工具,也可以是 Z 世代用来传递价值观的渠道。

Z 世代在追求个性的过程中保持群体归属,这使得他们在选择社交产品、内容产品时往往以兴趣作为圈子划分。鲸鸣产品经理段旭告诉极客公园,在产品研发过程中,团队意识到 95 后群体中有不少人会弹奏乐器,喜欢唱歌,同时他们的脑洞很大,在唱法与互动上都有非常多的创意点。

因此,以伴奏跟唱、语音弹幕、短视频为主要元素,鲸鸣希望切中的正是这一批对音乐唱作感兴趣的 Z 世代群体。还在冷启动阶段,鲸鸣如何寻找优质的种子用户?段旭说,基于弹幕共创的玩法,我们会去寻找一些能够为其他用户提供唱作底板伴奏的创作者,比如会弹乐器,会做音乐改编的。

在技术推动内容生产分发更加高效的环境下,UGC 成为 Z 世代实现价值,以及宣扬自我的方式。尽管是一款唱歌软件,但鲸鸣的发展方向却是视频 UGC 化。目前,在鲸鸣的内容池里,用户制作完一首歌曲后,多数会搭配喜欢的图片,甚至是影视剧视频剪辑。

「视频是我们未来要重点发力的方向」,段旭说,「也就是围绕音乐信息的传播做其他维度的补充,让用户通过画面更好地理解音乐表达。」主要在两个方向,一是音乐可视化,比如说卡点视频、音乐 MV 等;二是互动信号的提示,类似音乐题词,作用是引导用户更便捷的创作语音弹幕。

有业内人士分析,在互联网空间进行创作,是 Z 世代在精神上实现自我价值和社群认同的重要方式,这也是近年来 BiliBili、小红书等这类 UGC 内容创作平台得以迅速占领市场的原因。创作是 Z 世代人群表达的通道,更是他们交流的媒介,以创作实现互动。

通过创作音频+弹幕的方式,鲸鸣也在这一层面满足了 Z 世代的需求,同时还为创作者与观赏者构建了一种特别的共时与协同的关系,形成了全新的兴趣群体的内容消费体验。与其说,语音弹幕会成为主流,倒不如说贴合 Z 世代泛二次元的个性化表达会成为大势所趋。语音弹幕正是在这个趋势下的探索。

头图来源:鲸鸣

责任编辑:卧虫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