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Webpack原理(2) — 加载原理 | teobler's blog

 4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teobler.com/20200219-first-in-webpack.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webpack的核心目的和功能就是打包JavaScript代码,在时间的推进过程中,其逐渐演化成了一个生态体系,成为前端打包代码和处理开发时候必不可少的一个工具。

本文首发于我的个人博客: https://teobler.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中提到的所有源代码来自于https://github.com/thelarkinn/webpack-workshop-2018

NPM scripts

以下代码位于feature/01-fem-first-script分支

Install & Run

首先将代码clone到你本地,然后运行yarn install。既然文章讲的是webpack,那么问题来了,当你运行这个命令的时候,发生了什么?

在你运行yarn install这个命令的时候,首先会在你的node_modules目录下添加一个.bin文件夹,里面是一些二进制可执行文件(包括webpack它本身),这些文件可以被node_modules里面你下载的所有packages运行,里面的可执行文件都在npm这个作用域下才可执行。

比如当你直接运行webpack的时候,是会抛错的:

1
2
$ webpack
zsh: command not found: webpack

但是此时如果你在package.json文件中加入下面的代码:

1
2
3
"script" {
"webpack": "webpack"
}

然后再运行npm run webpack此时将会以默认设置运行node_modules中的webpack(注:这里需要webpack4及以上版本),在这个script标签中NPM允许你在其作用域中运行任何合法的script,甚至是bash的script。

这时其实我们的代码库里面是没有任何webpack的配置的,其默认回去寻找项目中的src目录下的index文件,但是这时webpack会抛出一个warning,推荐你设置环境变量以使用不同环境下的默认设置

Compose Scripts

NPM script有一个强大的功能是能够将已有的命令合并起来,并且还可以提供额外的参数,比如我们可以加一个新的script去运行之前的webpack并在新的命令里传入参数,避免重复新增和修改之前的script :

1
2
3
4
5
"script" {
"webpack": "webpack",
"dev": "npm run webpack -- --mode development"
// 这里的 -- 代表将后面的参数传入前面的命令中
}

以下代码位于feature/03-fem-debug-script分支

Debugging

我不知道各位读者是怎么debug一个Node程序的,至少对于我来说在这之前我完全依赖于console.log,其实node早已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方便的方式,只需要在package.json文件中加入一个script:

1
2
3
"script": {
"debug": "node --inspect --inspect-brk /path/to/file/you/want/to/debug"
}

运行这段script,然后打开你的chrome,在地址栏输入chrome://inspect或者在新版本的chrome打开控制台,在左上角有一个Node的logo,点击即可打开Node专用的devtool。

如果此时我们将文件路径换成./node_modules/webpack/bin/webpack.js的话,我们就可以debug webpack了。你可以再devtool里看到webpcck是怎样被加载的,每一步是如何进行的等等。这个步骤不单单对了解webpack在做什么有用,如果你在编写自己的plugin或者loader的话,你可以用这种方式去做debug。这就是传说中的”debug driven development”。

First Module

src目录下加入一个新的文件foo.js,里面只写一个导出:

1
export default "foo";

然后在index.js里面将其import进来console出来:

1
2
3
import foo from "./foo";

console.log(foo);

然后直接运行npm run dev,这时你应该能看到webpack将两个文件打包成功,并且在项目目录下出现了一个新的dist文件夹,里面的main.js文件就是刚刚打包好的内容(这是webpack的默认配置)。在控制台运行node ./dist/main.js你就能看到foo被打印出来了。

如果每次修改都run一次script未免太麻烦,所以webpack还提供了watching mode,只需要在dev命令后加上--watch的flag,在每次修改文件保存后webpack就会自动重新打包最新的代码。

ES Module Syntax

在上面的例子中foo文件直接export default了,但是有一些情况我们的一个文件中可能包含多个部分:

1
2
3
4
5
6
7
8
9
// bar.js
export const firstPart = "first";
export const secondPart = "second";

// index.js
import foo from "./foo.js";
import { firstPart, secondPart } from "./bar.js";

console.log(foo, firstPart, secondPart);

CommonJS也是几乎相同的用法,但是不推荐在0202年的这个时间点使用CommonJS,毕竟其不支持tree-shaking等等功能(老旧系统当我没说)

Tree Shaking

在默认情况下webpack会在打包production代码的时候启用这个功能,这个功能能够舍弃那些我们没有用到的死代码,一个通用的例子是,你引入了lodash,但是只用到了里面的一个函数,那么只要你正确引入并使用(比如使用ES Module Syntax等等)了lodash,在最后打包的时候webpack就只会打包你使用过的函数而不是一整个lodash库。

Bundle Result

开始前请将代码切到feature/031-all-module-types分支并且在根目录下创建webpack.config.js文件,并在其中加上一下内容:

1
2
3
module.exports = {
mode: "none"
};

之后直接运行npm run webpack然后你就能在dist目录下看到打包好的,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main.js文件,我们来看看webpack打包后的代码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首先我们看到的是一个IFEE,这个IFEE就是webpack的运行时(runtime code),它接受了一个参数modules,这个modules在下面可以看到是一个数组,其实就是我们打包的各个文件的真实代码,只不过webpack帮我们做了一些处理,打包的时候可以在控制台看到一些index:

它们就对应代码里面注释里的一个个文件:

那么这段runtime code里面做了什么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 (function(modules) { // webpackBootstrap
/******/ // The module cache
/******/ var installedModules = {};
/******/
/******/ // The require function
/******/ function __webpack_require__(moduleId) {
/******/
/******/ // Check if module is in cache
/******/ if(installedModules[moduleId]) {
/******/ return installedModules[moduleId].exports;
/******/ }
/******/ // Create a new module (and put it into the cache)
/******/ var module = installedModules[moduleId] = {
/******/ i: moduleId,
/******/ l: false,
/******/ exports: {}
/******/ };
/******/
/******/ // Execute the module function
/******/ modules[moduleId].call(module.exports, module, module.exports, __webpack_require__);
/******/
/******/ // Flag the module as loaded
/******/ module.l = true;
/******/
/******/ // Return the exports of the module
/******/ return module.exports;
/******/ }
/******/
/******/
/******/ // expose the modules object (__webpack_modules__)
/******/ __webpack_require__.m = modules;
/******/
/******/ // expose the module cache
/******/ __webpack_require__.c = installedModules;
/******/
/******/ // define getter function for harmony exports
/******/ __webpack_require__.d = function(exports, name, getter) {
/******/ if(!__webpack_require__.o(exports, name)) {
/******/ Object.defineProperty(exports, name, {
/******/ configurable: false,
/******/ enumerable: true,
/******/ get: getter
/******/ });
/******/ }
/******/ };
/******/
/******/ // define __esModule on exports
/******/ __webpack_require__.r = function(exports) {
/******/ Object.defineProperty(exports, '__esModule', { value: true });
/******/ };
/******/
/******/ // getDefaultExport function for compatibility with non-harmony modules
/******/ __webpack_require__.n = function(module) {
/******/ var getter = module && module.__esModule ?
/******/ function getDefault() { return module['default']; } :
/******/ function getModuleExports() { return module; };
/******/ __webpack_require__.d(getter, 'a', getter);
/******/ return getter;
/******/ };
/******/
/******/ // Object.prototype.hasOwnProperty.call
/******/ __webpack_require__.o = function(object, property) { return Object.prototype.hasOwnProperty.call(object, property); };
/******/
/******/ // __webpack_public_path__
/******/ __webpack_require__.p = "";
/******/
/******/
/******/ // Load entry module and return exports
/******/ return __webpack_require__(__webpack_require__.s = 0);
/******/ })
/************************************************************************/
/******/ ([here, is, file, modules]);

// 篇幅所限,剩下的代码请到代码库中查看
  • 第3行设置了一个已经加载过的modules的cache变量
  • 第6行有一个require函数,它会检查传入的module是否存在于上面的cache中,如果存在的话就会直接return cache里面的exports字段,如果不存在就会创建一个module放入那个cache中(不过此时的exports字段是空的,并且没有被加载),之后将这个module传入另一个require函数中(实际上是直接call了这个module),执行完后将其标记为已加载,最后再把这个module的exports字段返回
  • 第37行与ESM的动态绑定有关,它是一个支持循环依赖的特性,本来应该在浏览器端实现的一个功能,之所以使用defineProperty是因为webpack将各个module的exports做了冻结处理,防止其被修改
  • 第48行的函数是为了与CommonJS交互,因为CommonJS没有default export,所以webpack使用了与TS相同的处理方式,在上面定义了一个常量标记这是一个CommonJS的module
  • 第53行的函数是为了与non-harmony的modules交互
  • 第69行就是webpack的执行入口,它将第一个module传入require方法执行了
  • 之后执行的就是真正的我们自己写的代码了,如果将打包后的代码和我们自己写的代码作对比,你能够很轻易的发现第78行到83行就是在做import,下面的函数就是在做console

所以这些代码就是我们在使用webpack build的时候所发生的一切了(当然,这仅仅是最简单的那部分)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