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七城复工大比拼,最难的竟然是这个城市

 5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huxiu.com/article/340907.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aEnuqqA.jpg!web

本文转自“ 猎云网(ID:ilieyun) ”,作者:周佳丽、尹子璇、吕梦、孙媛、张庆、苏舒 ,编辑:林文龙,原文标题:《北上广深杭蓉郑,7城复工大比拼,最难的竟然是这个城市》,题图来自IC photo。

2月20日,中央指导组成员、国务院副秘书长丁向阳介绍,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是建国以来的一场非常战役。

“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是这场战役的两个阵地,两个都不能丢。”加华资本创始合伙人、董事长宋向前说,随着疫情阻击战进入相持阶段,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应该尽快恢复生产,减少损失。他说,政府部门在组织抗击疫情的同时,也要站得更高、想得更远,要考虑到在这个过程中怎么托底经济、扶持消费服务产业。

江苏、浙江、广东等地政府已经陆续出台政策,简化复工审批流程。考虑到交通管制等因素,一些经济实力较强的地方直接组织包车、包铁路专列、甚至是包机将员工统一接回工作地。

根据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的数据,截至到2月18号,浙江各地通过包车、包机、包专列的方式,接回贵州、四川、安徽、云南、河南等省的务工人员2.18万人。

据百度迁徙地图,从2月中旬开始,广东一直居人口回流省份之首。早在2月16日,东莞就包车从云南昭通接员工返岗复工。

2月21日,江苏省工信厅对外公布,截至2月20日,江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数3.8万家,复工面85%;复工人数444万人,占正常用工数的59%。13个设区市中,已有无锡、苏州、镇江、宿迁、南通、常州、南京7个市复工面超过90%。

企业亟盼复工,2月17日,马云对湖畔学员说,在保障防疫安全的前提下,有条件经批准的企业要迅速恢复生产,或者逐步恢复生产;没有条件的,也应创造条件,练好内功,准备恢复生产。

但是,疫情之下,想要复工,并不容易。此前,新华网报道,企业想复工,需要填15个表格、2份承诺书,制定1个应急预案、1个复工方案、1套食堂防护措施和1套宿舍防护措施,共计21份材料,有些材料还需要去街道盖章。

目前,各地复工情况如何?猎云网采访了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成都、深圳、郑州等地企业的相关负责人,以下是他们讲述的经历,略经编辑:

一、“折腾了半个月,我们终于可以复工了。”

——讲述人赵丽珍,深圳高新南区某工业园一家企业HR

我们是一家2018年成立的互联网企业,总部在海南,分公司在深圳高新南区工业园区里。

受疫情影响,广东省人民政府规定企业复工不早于2月9日24时。

我们在2月6日接到通知:想要在10日复工,就要去街道办办理相关申请材料和审核,依据办理顺序排队做办公场地检验,层层关卡通过后,才可真正复工。第二天一大早,我就把所有提示材料上交给相关部门了。

复工要求是层层传递的,区政府先下给街道办,街道办再下给园区的负责人,然后再下到每一栋楼的楼层管理方,最后再通知企业。这个过程,会有信息混乱。比如说,我们的ABC材料都准备好并已经递交成功,过后,会有人告诉你:不是交ABC,而是交DEF;再加上每个区的要求都不一样,导致没有信息可以互相参考。

反复交材料、驳回再递交,折腾三个多来回后,2月10日,相关部门又反馈我说:材料要在市政府内的某个系统上传。话不多说,我就立刻上传了,希望早日得到审批,尽快走下一个流程。再一天后,街道办下发了检验我司办公场地的通知。

2月13日,核查组人员来到我司现场,没有发现问题,在检验审核表格上皆打了勾,并带走了盖章的原件。

过了这一关,我以为可以松一口气,然而到了晚上,有人告诉我:在之前系统上传的材料中,有一个附件资料是老版本,并不是他们下发的。

上传材料通过,所以才到现场核查环节;现场核查通过,又被告知材料通不过。我懵了,一切又要从头来。

园区有一个HR交流群,里面有500个企业,大家都炸开了锅,填资料、交材料,各部门之间信息还不一致,复工路漫漫,大家都很愁。

核查组一天可能会验查100家企业,重新递交材料后,我不想干坐着等,就在我们的楼层堵核查组,硬把他们拽到我司的办公室里面去,请求再次检查我们的现场,好说歹说,死皮赖脸地拜托人家,最终就把我司的名单强行给加进去了。

2月17日晚十点半左右,我终于收到了来自南山政务部的予以复工通知。

7nUzuiB.jpg!web

之前说拿到短信的企业就可以直接去上班了,现在又不行了,还需要办理一个临时出入证。临时出入证由园区的物业进行管辖和发放,这就意味着,权限从街道办转移到了工业园区,园区后来又给到物业。

找到物业,问何时可以拿到临时出入证,又被告知按时间排序办理,复工时间尚不可知。我司所在的那栋楼有四百多家企业,但迄今为止,能拿到园区进出函的不到7家。从2月6日到20日,历时半个来月,层层关卡,我们终于拿到批文和出入证了。

6Nz2yuU.jpg!web

今天已经20号了,你让那些还没有拿到复工批文的企业怎么办?就我司来说,再不复工,那对整个公司的影响都很大。上面领导着急,我的压力也是很大。

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来看,员工回不了办公所在地的话,会引起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劳动纠纷。在家办公,员工薪资是照给呢,还是降薪呢?不给吧,员工觉得很冤,明明有线上办公,且是有疫情这样的特殊原因来不了。这种情况,公司扣他工资肯定会引起劳动纠纷的。

而且,如果公司月底还不开始复工的话,意味着公司的业务会有后置性,可能要一个月才会发生流水。现金流一断,怎么办?总不能到那个时候,再到处去找银行贷款吧。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司明天终于可以复工了,也就不提这半个多月磨破了嘴皮子,跑腿多少趟,说了多少好话了......只希望各个企业复工顺利,疫情也早日结束,大家工作生活都能回归正常。

二、“按照复工申请书把需要的文件都跑下来了,但没见一家通过的。”

——讲述人付海,郑州一家进出口贸易公司老板

我有一家进出口贸易公司,公司有近20名员工,我所在的郑州高新区某工业园区至少有1000家以上中小微企业在排队等候复工审批。目前都是形式主义,我们按照复工申请书把需要的文件都跑下来了,但园区里没见一家通过的。

我所在的园区,一份复工复产申请书就包含了“人员管控情况”“场所管理情况”“设施设备检查、维修和消毒情况”“车辆管控情况”等9项文件,由于涉及多个部门,光是准备材料就耗费了近半个月。

有文件还不行,还需要到现场验收,验收完所有流程都合格,才能通过。

为什么要搞得这么麻烦呢?园区相关人士的解释是,流程这么复杂,就是短期内不想让你复工。

Mfa2qyR.jpg!web

即便如此,企业还是想复工。我已经把审核需要的材料、复工要给员工准备的口罩、消毒液、体温计都准备好了,但眼见其他公司没取得任何进展,索性放弃递交申请书,还交什么,没有意义啊。很多企业,所有材料都办完的,也没有一个被批下来,一个都没有。

如果说,繁复的申请流程将一大波企业拦在了顺利投产的大门外,那么,终于凑齐并递交材料的这些企业又被卡在了哪一环?

来自园区方面的回复称:我们有复工名单,不在名单内的企业都要等。而这份所谓的“复工名单”来自何处,却没有人可以解释得清楚。

同在高新区另一片园区里,一家在全国拥有近两千家连锁店的食材供应链企业百折不挠,终于在这两天拿到了复工审批。

优先审批的名单是否给到了那些更具规模的大企业,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预见的是,如果不能及早开工,类似我这类中小微企业,疫情之后,就更难再有重启的机会。

三、“有的企业虽然通过了复工申请,但并没有来复工。”

——讲述人卢宇翔,成都天象产城 CEO

作为一家以众创空间及早期投资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天象产城在疫情的复工期间,感受到了巨大变化。按照政府的规定,天象产城从2月3日就复工了,复工形式就是远程在家线上办公。大概从10号开始,已经陆续有企业复工,不同城市的整体复工情况略有不同,成都相较于重庆目前复工的比例略高一些。但目前大部分企业都是以远程办公或分批值班形式进行工作。

以我们两个典型项目腾讯成都、盈创星空为例,两个众创空间面积都是超过了10000平,工位均近千,虽然有很多企业都已经通过了复工申请,但是事实上,有的企业虽然通过了复工申请但并没有来复工,也有企业有员工来了一两天后选择让员工回家在线办公。最终,每个办公空间最终实际到岗工作的人都是100多人。

3imeUnQ.jpg!web

从业务来讲,我们园区、空间的业务肯定会受到影响,毕竟大部分入驻企业有将近1个月没有开工,尤其是一些偏实体或者线下业务的企业在2月份都是没有收入的,我们作为企业的服务商,企业的收入情况就是我们业务的“晴雨表”。稍微庆幸的是,我们园区大部分企业行业主要还是集中于软件研发、在线教育、数字文创等互联网的领域,企业在适应线上办公或者远程办公的情况比较好,短时间内没有出现业务完全停止的状况。

如今,各个项目目前暂时都属于比较稳定的状态,除了既定的企业轮替,暂时还没有因为疫情而产生的企业退驻情况,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认为疫情对企业的影响在3、4月份会有所呈现,部分空间入驻率上可能会出现下降。目前而言,因为疫情,空间业务对新企业招揽或招商的影响巨大。

在疫情之下,也有企业希望能够减免工位费,目前成都也确实出台了相关政策,等政策执行的细则和标准出来后,我们也会对应给到企业减免。

另外,帮助企业顺利复工也是我们这个时候非常重要的事,在疫情发生后我们便开始与每一个入驻企业进行沟通,了解每个公司人员返回情况,及时更新政府的复工要求,尽可能帮助企业在复工申请的流程上少花时间。

复工后,为避免纰漏,我们采取了疫情日报的反馈机制,每日都会跟进项目消杀情况,跟踪企业当日企业员工的返蓉情况、身体异常情况、隔离天数情况等数据,进行数据汇总跟踪,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我们每一步都做到比政府要求严格、比大楼的物业要求严格,这样才能让入驻企业放心。

F3eE7nr.jpg!web

防疫的工作很繁琐,甚至有时候感觉有点“折腾”企业,例如前天我们一个企业在做日常体温测量的时候,刚好碰到该公司的几个合伙人在讨论这个阶段一些产品方面的问题,争论的还比较激烈 (都面红耳赤的) ,结果,3个人的体温测出来都超标了......还好,大家冷静了一会儿,体温回到正常。

四、“因为住所不符合隔离条件,返京6小时后,我又回了老家。”

——讲述人翔子,北京某企业员工

我是北京一家创业公司的行业分析师。2月14日,HR通知17日返京复工,我想都没想就买了16号上午返京的车票,想着刚好下午到北京,17号可以上班。

买票不难、去火车站也不难。检票口,有工作人员问我,有没有镇上开的通行许可证,我说,因为时间紧张没来得及开,他们也就给我放行了。

返京的时候,我买了火铁二等硬座,周边几乎都是空位。

我这个车厢,有一个人,他全副武装,全身上下遮盖的严严实实,低垂的鸭舌帽遮住了整张脸,套着的雨衣也似乎想要隔断所有的细菌。相比之下,我的个人防护就显得太不讲究了。我全身上下就一个口罩,别人除了口罩,大多还戴着一次性手套。

7Zbqqiv.jpg!web

我的口罩是春节前两天在家附近的药店买的,100元3个,比平时贵多了。当时其他的药店都关门了,只有这家还开着,口罩在特殊时期属于必需品,大家都在抢购,听说,我买完后很快就断货了,这些口罩是这个小药房为数不多的库存。

也许是一路过于顺畅,我不曾想,到了北京后,反而会遇到问题。

我在北京三环租了房子,这是一个宾馆改造的公寓,和一般的单身公寓不同,我居住的房间是一个隔断房,月租2000元,不到10平米的单间并无独卫,与隔壁人家共用一个卫生间。

16点多下了高铁后,我跟往常一样前往三环的住所,不同以往的是,公寓的楼下临时搭了亭子,里面有着蹲守的值班人员。登记、量体温、然后进公寓,我没觉得有什么不妥,朋友也提前告知过我北京现在需要“登记,然后居家隔离”,所以在值班人员要求跟着我一同上去看看时,我一口就答应了。

“你这个房间没有独立卫生间啊?不符合隔离条件。”值班人员告诉我,并让我通知房东过来。

我所住的公寓并没有专门的公寓管理人员,我也是从二房东手中租的房,此前,没有任何人提醒我,需要有独卫才能居家隔离。

公寓有的房间是有独卫的,值班人员同意有独卫的进行居家隔离,没有独卫的则被请出来。而在这个公寓里,有一半都是几户共享一个卫生间。

被小区拒之门外后,我当时有点懵,也很焦虑。

我满脑子都是如何留在北京,联系了几个朋友,想去廉价的宾馆先入住,毕竟就算是快捷酒店,每日的费用也不是我能负担的。也想去朋友家住,但完全进不去。

外来人口控制之严,超乎我的想象。

北京的夜晚很冷,外面也没有暖气,我拉着一个大拉杆箱在三环的大街上游荡。不知道该干什么,不知道今晚睡哪儿,我最终还是给领导和人力发了信息。

6个小时过去了,没有留在北京的办法,人力和领导也让我先回老家,远程办公。

我打开12306,买下了张回山东的硬卧,在2月16日的23点30分,带着原封不动的行李,重新踏上了返家乡的路。

17日凌晨5点多,火车抵达山东,但因为公交系统停运,我只能在车站外面找了黑车,这段平时只需要几十元的路程最后花了150元,将自己送到离家不太远的一个高速路口。

路口有相关人员查着,外地车就地返回不让下高速,从外面来的人也需要证明。我把身份证压在那里,等家里人来接我,回家后我们去镇政府疫情防控小组开证明才拿回来了身份证。

回山东后,我就恢复了日常远程办公的工作状态。工作效率肯定是不如在公司,同事间的沟通肯定还是在一起更顺畅。

五、“预计到3月底公司员工复工率就可以达到90%。”

——讲述人章轩,上海问卷网市场负责人

我们本来是正常放年假,大年三十前后,问卷网的用户和使用数据开始大幅的增长,几乎是我们平常用户量的5~10倍,这是我们意料之外的情况,所以,从大年初二开始,产品、技术、运营、市场和客服部门的员工就陆陆续续恢复了线上的工作,保证问卷网的正常运营。

线上复工的时候,我们为了保证员工在家的工作效率,会每天组织半个小时左右的晨会,相当于汇报一下昨天的工作情况,安排一下今天的工作量。员工积极性都很高,因为我们也没想到,这次疫情对于问卷网来说会有一个相对积极的影响。

上海最开始通知线下的复工是延期到2月1号,后来又被通知延期到2月17号,所以我们正式的复工也是从2月17号开始的。

从这周起,全公司已经有40%的人返回公司上班了,剩下60%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比如说从外地回上海后需要在家自己隔离14天,或者是在湖北重灾区暂时回不来等,只能在线上工作了。

人事和行政部门在开工之前,就做了相关的准备,全方位的保障员工的安全,包括公司的消毒,口罩、手套的购买,以及午餐订购等措施。

现在要进入公司上班的员工,进入办公园区和大楼前就有两次体温筛查,到公司后,人事会安排值班的同事在电梯口对同事进行消毒,并分发口罩和手套。中午进餐也是公司联系好食堂统一送到办公区域,自己在工位上面吃,减少外出以及交叉感染的可能性。下午三点,我们会再一次组织对公司员工体温的测量,下班后,我们会对公司再一次消毒。

目前,我们的口罩可以保证全公司同事一个月的使用,当然,我们公司行政部门也在不断地采购口罩和手套,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甚至于我们现在组织开会也不会集中到一个办公室,大家都在工位上面,通过微信、钉钉等办公软件开会讨论。

我们在尽可能的减少员工之间的面对面的接触,在一个安全健康的环境下工作。此外,这一次疫情也让我们发现线上办公这个场景对于问卷网来说是适用的,我们也在考虑后续可不可以通过线上办公这种模式进行一个创新。

预计到3月底公司员工复工率就可以达到90%,等一切恢复正常了,就是春暖花开的时节,疫情结束的那一天,我们也都能回归正常的工作生活。

六、“第一批只有22人正式复工,但一直在慢慢增加。”

——讲述人屈丽佳,杭州心有灵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

1月20日,我们就成立了防疫应急工作小组,从指挥小组到执行小组,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实行网格化的管理,这也为后期的线上办公做了充足的准备。

从1月27日开始,公司使用智能化表单,从各个维度收集员工健康数据,并依据疫情发展及企业管理实时迭代和调整表单内容,建立员工健康观测数据库,为后续分批有序复工,保障企业安全生产提供了数据依据。

2月3日,员工线上复工,公司业务进程基本正常。我认为主要困难不在业务流程,而是防疫工作,面对五湖四海的员工 (北到黑龙江南到海南西至甘肃) ,要实时了解各个地区的疫情和防疫要求,颗粒度细到所在街道社区和住宅小区物业,这个要求很高,但公司防疫执行小组的工作很到位。

员工线上复工后,工作时间相对在公司工作持续时间更长也更零散。我们会尽量把工作细化,并且不会把工作集中到8小时之内,而是分时段、分任务的将工作安排下去。在沟通方式上,我们也主要通过线上工具同步,相对于传统方式更快的保持同频。

2月14日,公司拿到杭州的企业复工证明,防疫执行小组依据员工将统计返程复工检测表,快速做好员工职场复工批次规划。到2月17日的时候,我们正常复工,当时第一批只有22人正式复工,但一直在慢慢增加。

截至目前,职场复工率是38%,100%线上复工率,预计到3月初会全员复工,员工以江浙沪皖为主,除了重疫区的同事大部分都回到杭州先进行14天的自我隔离。

我们行政部门在复工前也着手准备了消毒、口罩购买等工作。现在正常复工的同事,我们每天都会有2次体温测量,每日发放口罩以及订购员工餐。我们鼓励员工自带餐食,若实在没有条件,可在钉钉进行申请,由公司统一预定员工餐,指定人员送到工位上,要求员工单独就餐。

下班后,在公司复工的员工,我们是按照路线自由拼车,由家中有车的同学驾驶私家车上下班。在这个时候,大家都还是很团结的,也愿意出一份力给同事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同时我们公司6家线下门店正逐步按照当地政策开业,20号刚复工了一家门店,但即使是线下门店,我们目前也是在线提供服务,以保障员工和客户的安全。

七、“不敢叫外地员工回来,现找了12个共享员工。”

——讲述人林昭宇,广州昭阳医生创始人

“昭阳医生”是一个精神心理专科医疗服务平台,同时建有实体的精神专科门诊和药店。

公司本来计划初五、初六就安排拣药师上班,但因疫情问题国家延长了春节假期,最后也是跟着政策走。直到现在,我们都还没有让外地的回来线下上班,仅是在广州本地的员工到岗,大概9人,包括客服、拣药师和打包员,人手完全不够。

因为2月份开始复工后,公司积累了3000~4000单药单,每天还有上千的新增量。每天累计单量越来越多,病人要等的时间就越来越久。

jIF3uqQ.jpg!web

订单积压,最快的办法就是加人。但我们根本不敢叫外地员工回来,要是出问题了,所有人都得隔离。

精神科与其他的不一样,最多只能给病人开一个月的药。况且,精神病人的药是不能停的,不然会出现社会问题。

我们一个人每天班内能打包200多个药单。做的最快的员工有跟其他人开玩笑打赌说能完成到300个,但每次都是200多个。也想过延长员工的工作时间,但是他们每天已经是高强度工作了,所以不敢再这样去要求,我们也担心,原来的人累坏了怎么办?

有一天,有个客服实在受不了就哭着说“怎么这单就是下不完,转个头又新增了那么多。”

最后实在没办法了,这周就找了12个共享员工,慢慢地才得以把这些积压的订单量处理完。

但在我们领域的共享员工不是随便找一个就可以的,特别是拣药师,必须是专业人员。我们一开始找时,是加入一些招工组织,但是发现效果不好。除了这些人都不在附近外,工作也不对口,最重要的是你不清楚他们之前的行踪,疫情期间,这很重要。

好在我自己是医生,本来就在这个圈子里,最终是找了些兄弟公司帮忙,让他们调度了些员工。这样既解决我们人手紧缺问题,也为他们减少员工工资支出。毕竟,这个期间,民营的医疗机构都不能开,他们很多员工也不能上班。

我们这个是很矛盾的地方,不够人,也不敢请人,又不敢把小伙伴叫回来。领导背着很大的责任,只能自己顶上。用户拿到打包比较丑的那个可能就是我打的。

订单量大,人出错率也容易变高。药品的容错率是非常的低的,我们现在也只敢说能保持99.4%,比如打包的人太近,有可能贴错标签,寄错地方。但我们能保证药从库里拿出来的药是全对的。

这得益于我们去年建好的中台系统。每盒药从配送商送过来,到上架,到出库都有监控,谁查阅过哪盒药也能监控到,出库的校验,除了人工核对还有系统核对。我们都能对药品上架、出库、打包、快递员拿走的记录做追踪。目前,就连我们客服也能知道哪个药没有了。

我们未来更希望能做到机器自动化,也会去购进一些分药机。

在物流上,我们没受多大影响。顺丰旗下有专门寄药的快递,况且我们这个也是救急的医疗物资。广州荔湾区好像只有两家公司能发顺丰到湖北,我们是其中一家。

v2aQFny.jpg!web

我们能保证快递发出去是没问题的,一天就能到武汉的中转中心,但到武汉当地后有时会卡在派送上,有的地方不允许去派件,不能送到小区去。后来有个病人自己出去拿,跟小区工作人员说出去拿紧急药品,一般都会放出去。

我们现在新增用户多了大概一倍,业务增长了3倍以上。往年春节当月业务量是下跌的,但春节后一个月的业务量会报复性反弹。我们运行了5年,早就知道这个规律。所以我们会做好年前存货,一般会增加1.5倍,甚至2倍、3倍。但这次订单量突增,如果出现货源断流,配送商(药企)无药可送,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因为在货源紧张的时候,药企会锁库,优先保证公立三甲医院的供货,不会保证一些小的企业包括连锁药店都不会。

好在我们公司的优先级别是和公立的三甲医院级别一样的。缺什么就补什么,配送商都来补货。所以我们整体上游供应链端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

听说有好几个互联网医药平台供应链断了,因拿不到药,十几天都发不了货。

这次疫情,快速教育了用户,让大家真正接受了互联网医疗。以前不管是医生还是患者,都是观望,还有的人会有些恐惧,担心药品的质量、价格,医生的服务,包括对面是不是自己找的这个医生,大家互不信任。现在是被迫尝试,感觉还好。

八、“我们统计了40多家的印刷包装企业,这周的开工率大概70%多。”

——讲述人刘闻波,广州千鸟互联创始人

千鸟互联是印刷包装产业链交易服务商,这个行业,春节后第一个月属于淡季,现在是比淡季更淡,年前要做的一般都已完成,年后的一般会是春节后一个月开始。

疫情期间,也会产生一些新的产能出来,比如口罩、消毒水的包装箱。我们也承接了一些这类的抗疫物资包装的生产,大概100万的订单。

公司目前是部分复工状态,从正月初十开始,IT团队和核心管理团队已经开始线下办公,从下周一开始将全面复工。总部与四个工厂加起来也有近200人,目前复工率是20%左右,工厂的大概是10%吧。

我们在创业园区,复工只要向上报备通过就可以了。工厂复工的话,就告诉园区管理部门,他们会去搞定。

目前已经复工的同事,我们暂时不允许他们坐公共交通上下班。这些员工都是在广州本地,有私家车的就自己开车,没有的,就由有车的顺路接送。目前已上班又没车的也就7、8人左右。也不允许加班,6点钟差不多都准时下班了。

午餐问题,暂时由公司免费提供,行政统一在一家大品牌饭店那叫外卖;吃饭也是规定在自己工位上吃,不能坐在一起吃。

等到下周100%复工时,我们就一切恢复正常,员工自行上下班、午餐自己解决。我们只是比较典型的中小企业,创业公司,还没有能力为全部员工提供统一交通、餐饮这种便利。

我们现在也是鼓励员工先行返回工作城市,再在自己住房自我隔离一段时间。我们来自湖北的员工有6、7人吧,也不多,一切按照政府的要求来就完全可以了。

疫情下,业务量肯定受影响,比往年这个时期是下降了。整体来看,目前订单几乎是停止的。按照往年春节的订单量是占平时的10%~20%,我们预估,到3月份,业务量大概能恢复到正常同时期的50%~60%。我们现在做的规划是,希望上半年单个客户业绩量能做到往年同时期的40%,按照增长速度,预计上半年总体业绩会跟去年持平。

我们主要是服务印刷包装企业,受影响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工厂受到的监督是更加严格,也开不了工,就没办法做业务;第二,疫情的影响,整个消费会下行,大众只会消费一些刚性的东西,那么像玩具、电子产品这种消费就会下降,对应的包装盒订单也就下降,那我们必然受到影响。

上下游的造纸厂、印刷厂开工率很低,我们就没有活干。好在,他们这周开始,基本都开门营业了,我们统计了40多家的印刷包装企业,这周的开工率大概70%多,但是业务恢复程度,还是平时这个时期的30%~40%。

(应被采访对象要求,赵丽珍、付海、翔子为化名。)


Recommen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