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离开的游戏人

 4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www.cyzone.cn/article/574939.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编者按:本文来源创业邦专栏Wise财经,作者李幼薇。

游戏行业突然火爆了起来。

2020年春节期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聚餐聚会、观影、旅游等娱乐活动被迫中止,而游戏行业反倒成了这场疫情下鲜少未被波及的行业。不仅如此,游戏行业还迎来了一轮前所未见的爆发式增长。

疫情之下,游戏行业究竟有多火爆呢?

根据极光大数据的统计结果,今年春节期间,腾讯旗下手游《王者荣耀》的DAU达到了1.09亿,同比增长58.9%。更为震惊的是,除夕这天的单日流水高达20亿元,相比2019年除夕的13亿元,涨幅超过50%。

而腾讯的另一款手游《和平精英》也表现不俗。春节期间,《和平精英》的DAU达到了6710万,同比增长115%,仅除夕这天,其DAU最高峰值甚至超过了1亿,单日流水高达5亿元。

同样迎来大爆发的还有网易的《阴阳师》、字节跳动的《脑洞大师》《阳光养猪场》以及一些休闲和棋牌类游戏。

玩家暴增,给游戏行业带来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营收增长。根据中信证券估算,国内主要游戏企业2020年一季度业绩增速至少要上调10%。这也就意味着,游戏行业几乎成了这场疫情之下最大的赢家。

但是,游戏行业中真正的获益者究竟是谁?除了赚了个盆满钵满的游戏大厂,那些游戏小公司的生存现状是什么样的呢?这场疫情所带来的的行业红利,他们又能享受到多少呢?

这些天,「Wise财经」与3位已经离开或将要离开游戏行业的从业者进行了访谈,通过他们的亲身经历与感受,或许能还原出一个较为真实的游戏行业。

一、“热闹是他们的,我们什么都没有”

前游戏研发主管,马俊飞

单从数据表现上来看,游戏行业似乎是春节期间最大的黑马,但实际上挣到钱的都是游戏大厂,像我们这种“小作坊”只有早死和晚死的区别。

在游戏行业里,只有大厂商才能混得风生水起,他们可以投资几千万甚至上亿元来做一款游戏,同时也能承担得起有游戏不火、不赚钱的风险,但小厂商基本没得玩,既没钱研发也承担不起风险。

离开游戏行业后我听之前的同事说,春节期间只是感受到了用户数据有轻微的上涨,但基本没什么太大影响。也就是说,能享受到红利的,只有那些拥有大量用户且已经形成品牌效应的头部游戏厂商。

实际上,小厂商做一款游戏基本和买彩票差不多,虽然结果如何完全不可预知,但不中奖的概率肯定远远大于中奖的概率。

我们累死累活研发一款游戏,周期基本在一两年左右,但是研发出来并不意味着这款游戏就成功了,相反,是死是活全听天由命。即便是成功上线了,刮中了彩票,也挣不了多少钱,因为钱都被发行公司挣走了,像之前我们是纯做内容研发的小厂商,一般只能拿到流水的20%。

游戏研发出来以后,还需要通过发行公司(腾讯、网易)、工会公司(游戏内的组织结构,能吸引大量个体玩家进入)或者平台(App Store、Google Play,)等渠道导量,80%的流水就是被这些中间环节抽走了。

我们之前研发了一款游戏,研发成本是1000万,然而研发能获得的分成比例只有20%,也就是说,这款游戏至少要做到5000万的流水才能勉强回本,但绝大部分游戏的生命周期都非常短,流水主要来源于上线后的前6个月,在这种高压之下,小厂商不倒闭都算好的了,还谈何享受红利,热闹是他们的,我们什么都没有。

二、“挣钱重要,但命更重要”

前游戏研发程序员,赵国杰

游戏行业是个一个竞争极其激烈的行业,我几乎是用逃命的速度离开这个行业的。

996工作制、高强度、高压力都对研发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加班基本是家常便饭了,无论是研发阶段、运营中出现BUG,还是版本更新,只要游戏产品有一点变动,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大量的工作。做我们这行的几乎没有什么生活,我曾经很多次连续加班36个小时,有次出公司的时候差点昏倒在电梯里。

在游戏公司里,研发部门是重中之重,这也就意味着即便是经验再丰富的大牛,如果不及时跟上技术潮流,那么就做不出来有竞争力的游戏产品,关键是行业技术的更新速度还奇快,而技术的提升是需要有足够多的时间来看书充电的,矛盾的是,加班强度不会给我们时间充电,这就使得研发程序员时刻都处在一种非常被动的状态里。

从业6年,我已经明显感觉到力不从心,加班加不动了,身体素质也越来越差。刚入行那会儿,主管告诉我们现在加班虽然苦,但是等游戏挣钱了一分红,那就成暴发户了。

事实上,能上线的游戏少,能实现盈利的游戏更是少之又少,这个行业的高压环境从来就没有变过,所以对于大部分从业者而言,都是怀揣着一颗暴发户的心,过着猪狗不如的日子,在不断地加班和项目重组的死循环中瞎折腾,结果就是做什么都看不到希望,心力交瘁。

去年12月,我离开了游戏行业,没有惋惜也没有不舍,因为做这行身体各方面都亮起了红灯,颈椎病、肩周炎缠上身,还经常失眠,每年要花好几千的医药费,比起挣钱,还是命更重要一些。

三、“做一款成功的游戏难于上青天”

游戏策划,林昕

我负责的产品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成功过,甚至很多项目都被半途砍掉了,但值得欣慰的是,也有几款游戏在上线后获得了好的反响,不过都是叫好不叫座。

虽然市面上看起来有数不胜数的各类游戏,但真正能成功的游戏占比很少,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有很多,我举几个较为明显的。

①跟风抄袭

抄袭说好听点也就是产品的同质化太严重了,产品难以脱颖而出。比如一款FPS类型的网游取得了成功,那接下来就会有其他厂商跟风推出类似的FPS端游、页游、手游等,而游戏内容、收费模式、运营模式和营销手段方面基本不会有太大的创新。

跟风抄袭这个事现在根本没办法杜绝,本来一款游戏从研发到上线再到有流水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既然有款游戏能跑得通,那大家没有必要再去不断试错,毕竟试错成本太高了,当地上有大片唾手可得的黄金时,你还会费力不讨好地去挖地下的石油吗?

在当今这个游戏行业里,大量的研发程序员在加班加点做着毫无意义的换皮工作,还有不少策划把精力放在了如何快速抄袭一款赚钱的国外游戏上。

游戏同质化严重的背后,其实是大量抱着投机心态的小团队在一股脑地抄袭热门产品。

②没有融资

从2013年以后,大型投资机构基本就很少投游戏了,这是因为大量事实证明,一家厂商做了一款成功的游戏,并不意味着第二款、第三款同样会成功,某种程度上来讲,一款游戏跑不跑得出来其实是不可持续的。

因此,行业里能融到钱的厂商越来越少。如今做款游戏,能融到500万元就算是好的了,并且还要有各种限制条款。不少投资者都是游戏行业外的个体或者小机构,他们完全是抱着投机的心态,因此急功近利、抗风险能力差,一旦出现点问题,马上撤资,项目也只能被迫解散。

不得不承认的是,随着制作成本进一步拉大和融资越来越困难,整个游戏行业也会经历一次大洗牌。

③渠道为王

在我印象中,从2010年以后渠道的抽成就变得越来越多,研发游戏的厂商一抓一大把,但发行等渠道可不是,在一款游戏从研发制作到最终面市的过程中,渠道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市场宣传推广和分销。

玩家们无法洞察整个游戏市场的状态,也不知道每天有哪些新游戏面市,而这些信息对接都需要拥有流量的渠道来完成。最近几年,厂商和渠道的分成比例逐渐从六四分到四六分,最后变成了二八分,也就是说,纯做内容的研发厂商越来越不值钱。

尤其在渠道为王的今天,很多厂商甚至都不用管什么玩法、内容,只要花大价钱请一堆美术做好美化、请一堆研发程序来直接换个皮,就火急火燎地找渠道发行上线,这就导致很多厂商翻来覆去就那几个类型的换皮游戏,全靠拼渠道挣钱。

在这样的行业大环境下,渠道抽走了大部分收入,真正能流到游戏厂商手里的钱,只占流水很少的一部分,甚至有些厂商连流水的20%都拿不到,只能拿到可怜的10%(这里不包括有自有发行渠道的极少数大厂商)。所以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厂商的“想象空间”,对产品的制作、类型、风格、付费模型等方面都有极大的影响,如果想不明白为什么,可以类比一些喜欢请流量明星的电影制作方,钱都用在了请流量明星上,剧情、特效、化妆、场景也就只能凑合了。

在所有的渠道中,平台这个渠道是最不可忽略的一个。在国内,比较典型的平台有Apple Store以及各大手机厂商的应用商店。像小米和华为的应用商店都是有竞价排序的,交钱越多,搜索时的排名就越靠前。不过最令人恶心的还是Apple Store,玩家充值的钱还要被抽去10%-20%,然后还要根据下载量每月再交点钱,厂商辛辛苦苦干两年研发出来的游戏,还没平台挣得多。

④没有版号

以上三点可能还不是最核心的问题,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没有版号。

没有版号是什么概念?类比电影的开头没有龙标就知道了。版号全称为游戏出版上线运营的批准文件,是游戏厂商在办理出版备案合格后取得的一组有效的号码,没有版号,游戏就无法上线运营。

版号的影响是巨大的,在2018年,全国注销、吊销的游戏厂商数量仅为9705家,到了2019年,这一数字变成了18710。

在这种严格的行业监管下,大量中小型游戏厂商在2018年到2019年间迅速死掉,反倒是已经上线运营的游戏和其背后的厂商享受到了疫情之下的行业红利,倒闭整个游戏行业走上精品化路线。

在疫情面前,和大多数遭受冲击的行业相比,游戏行业算是少有的幸运儿了,但这个行业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和暴利,资本、玩家都会向头部厂商集中,很多小厂商都挣扎在生死边缘。

不得不说,这年头做游戏的不如卖游戏的,卖游戏的不如直播游戏的,我甚至在想要不要先离开这个行业,等行情好一点再回来,相信这也是很多从业者的想法。

注:应被访者要求,马俊飞、赵国杰、林昕为化名。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