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关于抖音、快手、优爱腾们的一些思考

 4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huxiu.com/article/339063.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QjYfmaV.jpg!web

本文来自 微信公众号: 刘言飞语(ID:liufeinotes) ,作者:刘言飞语,原标题:《最近关于视频产品的一些思考》

1

抖音DAU已破4亿,快手破3亿,而优爱腾的代表爱奇艺只有1.5亿不到。 本质上看,是由于短视频和长视频是两个场景。

vuAn63f.jpg!web

包袱密度。

记得当初有人评价赵本山,说可以抖包袱的、写出好的包袱的人不少,但能像赵本山一样在几乎每部小品里每 20s-30s 就有一个包袱,这就只有他能做到了。 (在这之前是陈佩斯。)

反观短视频和长视频,包袱密度也是天壤之别。长视频的影视剧和综艺,包袱 (不管是笑点、哭点还是其它能引起峰终体验的点) 往往是需要长时间的准备、推进才会出现的。 而短视频在短短15s/1min 里只能像赵本山的小品一样,把包袱做到极致。

比较起来, 抖音比快手的包袱会更加前置 (沉浸式上下滑的交互决定了抖音作者需要更快吸引住用户) ,要求更高。

结果就是,短视频刷起来,就是 多巴胺、肾上腺素和荷尔蒙的盛宴 。长视频等不到包袱的话,会造成观众巨大的沉没成本。况且,长视频的包袱可以被剪辑包装后改变成短视频,是直接降维。

时间弹性。

上厕所的10分钟,想看点东西,短视频可以;下班路上半小时,看东西,短时频也可以;半夜在床上失眠,刷两个小时手机,短视频也都可以。

但是, 影视剧和综艺,通常要做一些计算: 我能不能在下一个时间窗口里看完?如果1-2h的影视剧和综艺分成多段看,体验会差很多。影视剧和综艺在前面阶段进行大量的铺垫,没有看到高潮,对观众也会造成很强的挫败感。

使用成本。

“选择”在某些场景下,是很有价值的,能让用户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当用户想要的是,“不管看什么给我些东西打发时间”,那“选择”就反而变成了成本:我该看什么呢?我去哪里找呢?这部剧会不会不好看呢?

短视频平台用推荐算法解决了选择的问题,用户完全是无脑被动地接受,使用成本就低了不少。

muyUJnQ.jpg!web

(在看抖音时,我们大多数时间处于左边的系统 1 状态,是直接的、情绪化的、自动化的大脑工作状态,用脑成本更低。)

同时,短视频平台的每条视频实在太短,用户看到不喜欢的内容,宽容度也足够高,长视频则不然,看了两集可能才好判断影视剧、综艺的喜好程度 (对时间的损失厌恶)

2

但是否短视频会侵袭长视频的场景,甚至覆盖掉呢?我觉得不会。

两种场景存在互相的不可替代性。

就如刚刚所说,短视频是“不知道该看什么”和“某些时间窗口”场景下有优势。当用户有合适的时间窗口,又有主动想了解的内容,那就会寻求长视频。

6nMzM3V.jpg!web

(疫情期间大家都在看《传染病》、《流感》和纪录片《浩劫求生》)

长视频是介于 kill time 和 save time 之间的需求,即 想要打发时间,但同时想要追求更高品质的内容。

不少人短视频的内容看多了,会明显感受到“腻”,或者有种“空虚”的感觉,觉得没有价值。

虽说长视频大量的娱乐内容也未必有更高的价值,但对用户来说,“付出后的收获”会更加高级,比如铺垫后的高潮、主线暗线的情节交叉,等等,都需要用户主动的思考。 思考之后得到的欢愉,是跟不思考情况下得到的欢愉有天壤之别。

这是两者无法互相替代的核心原因。

还有个佐证就是,虽说“3分钟讲完XX电影”和“10分钟看完XX第一季”的视频就是基于主线剧情和包袱做的精简短视频,一直有不少受众,但仍然替代不了看电影的愉悦, 这种愉悦是要摊均在时间里的,求快没有意义。

未来短视频会如何,是否能通过某些方式 (比如微影视剧、微综艺) 大幅侵袭长视频,尚未可知。不过目前看来,对长视频的威胁,远小于对其它打发时间类产品的威胁,比如手游、朋友圈等等。

3

从信息传递效率 (不是传播效率,是说用户看到信息后接受的速率) 来看, 图文>文字>视频>音频>图片 (图片不包含长文图,指的是无大量文字的图片)

zQfEJjQ.jpg!web

从体验和冲击力来说,视频自然是最好的,但视频由于固定的播放速度 (哪怕加倍速到1.5) 会限制传递信息的效率。同样的内容, 文字一定是接受更快的, 并且可以速览和快速定位,能找到最需要的内容,视频很难做到。

音频更是如此,连画面都没了,传递起来效率很低。

图片可以搭配文字让传递效率变高,但单纯的图片很难传递足够多的信息,通常也只能埋一个包袱、表达一个主题。除非是长图、漫画等,这与文字已经很接近了。

但传递效率高有两个条件:

  • 用户有主动寻求内容的预期;

  • 用户有主动翻阅浏览内容的能力。

同时,如前文所说, 有的场景下,传递效率高也并不是刚需,体验和使用成本更加重要。

这是区隔不同产品、不同用户人群、不同使用场景的要素,也是之所以明明是同样载体,却可以在用户手机里共存的原因:

InEBNvv.jpg!web

作为 NLP 方向毕业的计算机学生,我始终觉得大众对人工智能/推荐算法的预期过高,尤其是在内容方向上。我自己的判断是,在这个矩阵上,字节跳动一定会向上进攻打阵地战,但最多就是做到半主动市场 (都很难) ,再往上是决然走不动的。

现在对于优爱腾、B 站面临的问题,并不是自己的场景守不住了,而是用户纷纷都放弃掉了这个场景。 字节跳动的矩阵上行不太可能,但用户自己下行的趋势还是明显的。 这也是从“动脑”到“无脑”的自然流动。

4

有朋友提到,知乎做短视频是正确的方向,可惜执行不够。我的看法是,更多可能不是执行的问题。

用户心智来说,载体的跨越会比类型的跨越还要难。 本质是,用户的场景全然不同: 知乎是图文+主动,而短视频+被动根本是新场景,用户是接受不了的。

对知乎来说,相当于重新做一个新产品,无非是有用户和流量的优势,但之前积累的内容并不是个好梯子。

对比来看,B站之所以财经和科技视频突然大火,也是由于 用户在长视频习惯下对内容类型的转移很顺畅。 之前看动漫解说、电影分析,现在看行业解说、财经分析,在同样的时间窗口下 (长视频) 、在同样的需求路径下 (半主动) ,没有太大障碍。

短视频也是如此。要真的实现财经、科技、学术、文化等内容的视频迁移,知乎图文远比抖音快手难得多。

当然我觉得这些硬核一些的内容在短视频内没有火,主要原因还是在, 这些内容压根都不适合短视频的形式。 稍微硬核些的内容,只讲结论是很难吸引用户的,高潮往往在推理和分析过程、信息共享的过程,这些过程又不能脱离结论单独成为包袱。

这也是为什么这张表里,右上角不存在这样的短视频平台的缘故。

ZvQRRfZ.jpg!web

先说这么多。希望对你有帮助。

记得勤洗手,少出门。

本文来自 微信公众号: 刘言飞语(ID:liufeinotes) ,作者:刘言飞语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