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往医生脸上吐痰,会带来什么后果?

 4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huxiu.com/article/337593.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F3uqqqy.jpg!web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我是科学家iScientist(ID:IamaScientist) ,作者:喵奴·Cathy,江小鱼,题图来自:东方IC

当举国上下都在齐心协力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之时,仍有一些不和谐的音符扰动着大家的情绪:近期,有病人故意向医护人员咳嗽、吐痰,还有患者家属在有病毒污染的医院里暴力撕毁医生的防护服。

公安部门已经对违法者进行了处理,也发布了疫情期间依法严厉打击涉医违法犯罪维护医疗秩序的通告。但在惩戒违法者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思考此类行为的背后一个严肃的问题——“院内感染”。

什么是“院内感染”?

“院内感染”全名为“医院内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1]院内感染的传播途径主要分为:接触传播、空气传播 (主要为飞沫) 、消化道传播以及血液传播。其中接触传播也分为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直接接触即直接和感染者接触后被感染,间接接触即和被污染的物品接触后被感染。例如:感染者向着电梯按钮打了个喷嚏,然后我们用赤裸的手按了电梯按钮,而这只手没有洗过,揉了揉眼睛,就有可能导致感染。

ErmU7fq.jpg!web

间接接触也可能导致传染 | 图虫创意

院内感染并不是只在某个区域有疫情的时候才发生,哪怕是在没有疫情的情况下,院内感染也时有发生。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数据,2011年针对183家美国急诊医院为期一天的调查中,4%的住院病人发生了一种或以上的院内感染,其中21.8%为肺炎。[2]而肺部感染最常见的传播方式,就是飞沫传播。由于医院属于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且大部分人员为免疫能力降低的病人,如果院内感染暴发,后果将不堪设想。

“院感”的预防

过去,人们对传染病认识还不清晰,阻止传染病在治疗中心扩散的方法就是隔离。其中比较典型而极端例子就是“麻风村”——上世纪麻风病肆虐时,一些国家把麻风病人集中在某个人烟稀少的地方进行治疗和管理。这样的土方法有失人道,但“对患者集中治疗,期间隔绝健康人与患者的接触,直至患者治愈”的隔离,几乎阻断了传染病的所有传播途径,是阻止传染病扩散的最有效方法。

现在,各医院系统仍然在使用这种方法 (不过条件已经好了太多) 。我们最近常常听说的“隔离病房”、“负压病房”就是以科学而人道的方式,对患者进行隔离。负压病房内的气压低于病房外的气压,可防止病房内被污染过的空气直接泄露,外面的新鲜空气可以进到病房内,而污染的空气则通过特殊的通道经过处理后排放。

除了隔离,还有很多阻止“院感”的方法,例如下图的 “鸟嘴医生”。相传这是欧洲中世纪时期黑死病流行时,为了防止医生在为患者检查过程被感染而发明的原始的防护方式,相当于一套防毒面具加连体隔离服 (尽管已无从验证其有效性)

rI7j6fn.jpg!web

史纳伯·冯·罗马医生(德语:Doktor Schnabel von Rom,意为“罗马的鸟嘴医生”),保罗·佛斯特(Paul Fürst)作于1656年 | Wikimedia Commons

医学发展到今天,已经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预防“院感”了。比如最近位居购物榜首的口罩,就可以有效防止飞沫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从而大幅度降低感染几率。在医院里,医护人员穿的全套防护装备,可以阻断医护人员与患者的飞沫等接触,防止医护人员感染。

Fvmamu6.jpg!web

在武汉的医院隔壁病房,医生们“全副武装” | 澎湃号

除了各种装备和设备,还有很多其他防止“院感”的方法,都是过去的大量经验和案例积累得出的智慧结晶。在过去,人们普遍认为感染是由人体自身的微生物导致的,并不知道空气尘埃中充满致病微生物。过去的手术室甚至不是一个封闭的环境,一些知名的大外科医生经常在公开场合开展“手术表演”[3],手术现场如同一个开放的大剧场,被公开手术的病人基本都死于感染而无法存活。

6bIraav.jpg!web

当时的“手术表演” | 《荒诞医学史》

直到李斯特发现空气中的尘埃会成为病原的传播媒介,并通过在整个手术室、手术器械等喷洒碳酸溶液消毒,大幅度降低了患者感染概率,开创了外科消毒的先河。此后,各种外科消毒法应运而生,渐渐形成了现代系统外科消毒法。单是手术参与者最基本的洗手流程——“外科手消毒法”,为了达到清除手部潜在致病微生物的效果,其步骤复杂、严谨可不是简单的“七步洗手法”可比拟的 (对的,这几天刷爆朋友圈的七步洗手法不过是医学版洗手的入门级)

YnMZVfZ.jpg!web

觉得七步洗手法已经很复杂?来看看外科洗手法 | 图行天下

还有医院内的消毒、灭菌系统,以适当的方法,对病房等其他必要的地方进行消毒 (例如定时用消毒液清洁、紫外灯照射等) 、对可重复利用的物品进行灭菌 (如病人的衣物、可重复利用的手术器械等) 。同时,在制度上确立了各种医疗废物的分类以及处置方法、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上级部门定时检查反馈等规定。而且,医护人员还需要定期组织考核“院感”知识。

有了上述这些外科消毒技术的发明,医务人员严格遵守的职业防护要求等,现代医学才可以开展复杂广泛的外科手术,保护病人的同时,也是保护医护工作者,从而有效控制“院感”和传染病的传播。

大规模疫情下,“院感”控制刻不容缓

如前所述,医院属于人员密集、致病微生物集中的公共场所,如不严格控制院感,让医务人员成为移动的致病源, “院感”一旦大暴发,后果则不堪设想。

2003年SARS爆发时期,香港威尔士亲王医院两周内收治了156名SARS患者。其中138名患者,经调查都是经由院内一位患者二代或三代传播的结果,包括69名医护工作者或相关人员、16名在传染源患者病房工作过的医学生、53名与传染源患者同一病房或者曾到其病房探视的患者。[4]

如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染能力远高于当年SARS,在当下疫情爆发、感染人数日增、各医院防护物资紧张的情况下,“院感”的严格控制是阻挡病毒进一步大规模传播、降低死亡率的关键中的关键。

回到文章开头,向医生吐痰、咳嗽、冲进隔离病房撕毁医生防护服,都是非常危险的行为。这些行为除了直接或间接导致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引发感染或需要隔离,还可能让病毒随着飞沫附着在桌面、衣物、空气尘埃上,导致隔离病房的污染,甚至造成医院内乃至社区范围大规模的感染。

qeemeyu.jpg!web

患者家属撕扯医护人员防护服,造成医护人员感染 | 微博

在疫情爆发时期,进入医院应当遵守医院秩序、自觉做好自身的防护工作:戴好口罩,保持镇定理智,缩短逗留时间,从医院出来后及时用流水及肥皂水洗手,以75%酒精喷洒衣物,尽量避免携带病毒。

现在疫区的医护人员以及医护用物资紧缺,全国均处于抗击新型肺炎的紧张状态。医护人员站在抗击新型肺炎的最前线,在疫情的控制与救助中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是抗击新型肺炎的中坚力量。疫情当前,我们呼吁尊重、配合医生,保护医护人员,珍惜已有且紧缺的医疗资源,稳定情绪不冲动行事,一起战胜病魔。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我是科学家iScientist(ID:IamaScientist) ,作者:喵奴·Cathy,江小鱼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