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肺炎疫情下的无人配送

 4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www.tmtpost.com/4239687.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BnYjqyZ.jpg!web

这个春节,全社会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新型冠状病毒上。

借鉴人类历史上抗击传染病的经验,“隔离”被视为最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手段,走亲访友、商场购物、公园散步等一系列社会活动被按下“暂停键”,从一二线城市到五六线乡村,纷纷进入了“居家模式”。

然而在新型肺炎确诊和疑似病例仍在持续增长下,每一次面对面接触都增加了被传染的可能性,我们可以选择尽可能多的压缩社会活动,终归需要应对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作为一名互联网从业者,最大的感受无外乎: 在新型肺炎的威胁下,我们从未如此强烈的需要无人配送服务。

01 挡在门外的小哥们

按照一般的经济学规律,每当有重大事件影响了社会基本运转模式后,总会出现一些特别的应激反应。

新型冠状病毒的蔓延,已然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们的行为方式,旅游、航空、餐饮、文化娱乐等行业不可避免的被波及,外卖、电商、医药、在线娱乐等需求则被进一步刺激,经济结构在短时间内出现了“畸变”。

事实也是如此。

按照七麦数据移动指数的报告,今年春节期间多款视频、社交、游戏类产品排名大幅上升。在新型肺炎疫情的作用下,线下娱乐的匮乏促使用户消费进一步转入线上,用户时间被重新分配。

同时苏宁小店披露的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北京苏鲜生线上蔬菜、水果的单日订单同比增长了200%,苏宁小店菜场线上订单环比增长245%。原本的线下购物需求被转移到线下,春节期间的外卖需求不减反增。

透过这些数据可以看到,不同于2003年计算机的刚刚普及,互联网早已在日常生活中深度渗透,电商、外卖等行业在2020年的高度成熟,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外卖小哥和快递小哥,也早已成为互联网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

只是在疫情的持续发酵下,不少小区采取了禁止外来人员出入的封闭式管理,快递小哥和外卖小哥们被挡在了小区门外。与之对应的,美团、阿里等先后开通了“无接触配送”,即配送员和用户约定将商品放到物业中心、公司前台、门卫值班室等指定位置,减少配送员与用户的直接接触。

然而从个人体验来看,“无接触配送”不失为可行的妥协方案,却也存在种种不足。比如一些品牌的快递小哥被物业拦在小区门外,被迫在小区门口挨个打电话通知取件,五六年前取快递的一幕再次还原;用户需要戴着口罩跑到物业或门卫处取件,牺牲了便利性的同时,并未彻底消除面对面接触的风险。

归根结底,一场新型肺炎疫情暴露了物流配送末端所存在的问题:诸如自动存取系统、自动拣货货架、自动化输送设备已经在仓储物流体系中广泛应用,可在最后一公里上照旧无法摆脱对人力的依赖,尽管智能快递柜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快递员的部分工作,最后三百米的末梢环节还是科技尚未染指的空白地带。

借用苏宁金融研究院的预测,新型肺炎可能是无人配送加速发展的契机。

02 无人配送的突击考

事实上,无人配送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词汇。

早在2013年的时候,亚马逊就提出了无人机送货计划,2016年Prime Air无人机就送出了第一笔订单,2019年亚马逊又对外展示了无人配送车Scout,普通用户享受到无人配送服务的时间点似乎已经不再遥远。

不只是亚马逊,国内的互联网巨头、独角兽和创业者也打起了无人配送的主意。

美团、京东等先后开始了无人配送产品的测试运营,智行者、新石器等推出了配送机器人以取代部分人力,在实际落地应用层面,也有优地科技在深圳NEO大厦和北京华润置地的案例,让服务机器人为业主们送报纸、快递和外卖…….

综合权威媒体的报道来看,在这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控战中,无人配送机器人并非没有存在感:

比如广东省人民医院引进了两台集成无人驾驶技术的机器人,可实现自主开关门、自主搭乘电梯、自主避开障碍物、自主充电等功能,在医院中承担送药、送餐、回收被服和医疗垃圾等工作,降低了临床工作人员交叉感染的风险。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有着类似的尝试,机器人从病毒洁净区承载餐食或物资出发,自动前往各个隔离区房间进行配送,试图通过机器人自动化免接触配送的方式,阻断“人传人”的新型冠状病毒传染链条,减少隔离区内部病毒传播的可能性。

从中不难读出有价值的信息点:机器人已经可以在特定场景中胜任无人配送工作,包括搭乘电梯、自动避障、自主开关门等操作,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医护人员和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接触的频率。然而目前仍局限于个别医院的小规模部署,需要复杂的方案制定、地图绘制、运行测试、技术培训等工作,尚未形成大规模落地的土壤。

如果将无人配送在这场疫情中的表现比作一次“突击考”的话,显然没有给出满分的答卷,却也出现了一些利好的连锁反应:

根据优地科技的官方声明,目前已经收到医院、酒店等客户的咨询,希望用机器人实现“无接触”配送需求,同时优地科技也表示将在3月底生产出货1000台机器人,成疫情后期的“无接触配送”过渡;另一家服务机器人企业擎朗智能,也宣布将免费为隔离区人员长期提供安全、及时的免接触送餐服务……

诚如2003年的非典疫情开启了电商的黄金时代,新型肺炎的疫情是否会是无人配送商业起步的原点?

03 行业提速的新变量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不妨简单回顾下服务机器人的行业现状。

2017年还是机器人市场融资遍地开花的一年,2018年国内服务机器人行业中B轮阶段中后期的融资只有10轮,2019年的资本市场继续降温,仅有优地科技、云迹科技、节卡机器人、优必选科技、深兰科技等少数企业完成了B轮以后的融资。

资本市场从狂热转向冷静,与无人配送领域的两个现实问题不无关系。

一个是自动驾驶技术上的局限性。

无人配送本质上属于自动驾驶技术的分支应用场景,但2019年并没有等来自动驾驶汽车的规模化落地,而是多家车企将量产的时间节点向后推迟,使得资本市场从盲目追捧回归理性思考,症结恰恰在于技术的不成熟。

无人配送机器人也不例外。正如前面提到的亚马逊Scout,2019年夏天在加州欧文地区扩大了测试范围,这一区域的用户在亚马逊下单后,就有机会体验到机器人送货,可由于Scout无法爬上台阶,还需要人类监管员把货品取出交到用户手中。所谓的无人配送,还需要加一个引号。

不过这不是唱衰无人配送的理由,在特定场景中并不缺少落地的机会。以服务机器人在楼宇、酒店、KTV等场景的应用为例,优地科技等玩家通过在电梯物联、5G等层面的技术积累同样撬开了市场,道路级的自动驾驶技术并非无人配送落地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诸多半封闭式的居民小区,也可以通过改造基础设施的形式实现无人配送。

另一个问题则是商业模式上的制约。

当下服务机器人的盈利模式以租赁为主,也就出现了两笔经济账:从机器人服务商的角度来看,租赁模式毛利高但营收增速慢,属于典型的“高收低租”;对于快递公司或生活服务平台而言,倘若机器人的配送成本高于人力、时效性不及人工,处于商业的考量自然会偏向于后者。

在两笔经济账的制约下,无人配送还需要长期的市场教育。某种程度上说,肺炎疫情激发出的无人配送需求,为服务机器人行业带来了新的变量。毕竟2003年的电商平台在商品品类、物流速度、售后服务等方面的体验远不如商场购物,正是非典疫情为电商平台制造了培养用户习惯的时间窗口。

一个理想的设想:新型肺炎所折射出的市场痛点,势必会迫使资本市场和政策制定者重新思考无人配送的前景和社会价值,通过资本的全方位接入和政策上的红利,加快无人配送的技术迭代和商业落地,继而重现电商行业的崛起路径。

当然,设想成立的前提是无人配送产业链中的玩家们,还需要在用户体验上制造出更多的惊喜,让疫情对商业模式变革从变量成为定量。

04 写在最后

可以断定的是,即便没有新型肺炎疫情的出现,无人配送也将是可以预见的趋势。

一组简单的数据对比:十年前一个万人大型社区仅需要2-3名快递员,如今这样的社区却需要20名以上的快递员。何况十年前的配送需求大多集中在电商购物,而今外卖、买菜、跑腿等配送服务越来越高频,服务密度的持续扩大,注定会让平台方进一步提升服务的效率,无人配送可以说是终极的选择。

只不过今天以一种不愿意看到的方式,加速了这一趋势的到来。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NfANziy.jpg!web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