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祈福武汉:回望岁月里的江城电影史

 4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huxiu.com/article/337416.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AbEVVne.jpg!web

来源| 一起拍电影 (ID:yiqipaidianying)

作者|圈圈丸

头图|《浮城谜事》剧照,该片在金马奖提名最佳影片

每一天每一刻,武汉正在遭受的苦难都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而作为电影人、作为影迷、作为关注文化之人,在这个时候我们更应该记得武汉和湖北在过去60多年的岁月里为电影行业做出的卓越贡献。

无论是建国初期的制片厂时代,还是改革开放后的大发展时代,亦或是近年来的高票房时代,每个时期的武汉都在用自己的行动与精力为电影行业添砖加瓦。而作为一个极具文化气息的城市,武汉也是许多导演多年来在取景时的第一选择,有趣多高口碑的作品里都有武汉的面貌。

今天我们通过电影,通过历史,通过数据,去看看武汉这座英雄城市的电影史。

从武汉制片厂到湖北制片厂

大跃进时期,全国各地都出现了电影生产大发展的浪潮。除了文化部自己规划的北京制片厂、上海制片厂和长春制片厂,各地政府也在组建自己的电影制片厂。而武汉作为九省通衢的文化发达之地,又是中央中南局当时的所在地,自然要第一时间创建武汉制片厂。

rUnMBbV.jpg!web

湖北电影制片厂(原武汉电影制片厂)

所以1958年的夏天,武汉制片厂成立,和峨眉制片厂、珠江制片厂和西安制片厂成为了我国的第一批电影制片厂。

第一批武汉制片厂的核心人员由湖北省话剧团以及武汉军区胜利文工团的一批骨干组成。由于大家都是戏剧出身,对于电影的洗印、录音和打光技术还比较陌生,于是第一时间组织了大批人员去上海电影局和上海制片厂学习培训。

在1959年初学成归来时,武汉制片厂的骨干们还同时从上海制片厂和江南制片厂以及上海电影洗印厂“挖”来了一整套艺术和技术的专家加入武汉制片厂。这其中包括参演了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著名导演陶金和当时的一线明星傅柏棠。

另一方面,为了支持武汉制片厂赶紧投入电影制作中,湖北省委特意给武汉厂画地100多亩来修建厂房基地。而武汉制片厂也是一边培训人才,一边修建厂房,一边购置各种电影设备,全厂上下一心,各路齐头并进。

终于在1959年,武汉制片厂的第一部电影《二度梅》与时任见面。该片由陶金执导,韩剧艺术大师陈伯华和王小楼主演,在当时可谓是“精英团队”。

而由于武汉制片厂的众人对于汉剧的熟悉度极高,很快多部以汉剧为底的电影相继面世,包括《留住汉宫春》《哭祖庙》和《扫雪打碗》等汉剧传统剧目,都被改编成电影。而也正是因为这些汉剧电影制作,极大地充实了地方戏曲影像的资料,为纪录文化立下大功。武汉制片厂当时也在戏剧电影制作上独领风骚,为全国之最。

ree6zuj.jpg!web

汉剧改编电影《二度梅》

获得第一阶段成功的武汉制片厂并没有停下脚步,他们也开始尝试拍摄大众更爱看的故事片与纪录片。于是1960年,武汉制片厂与北京制片厂联合制作了《洪湖赤卫队》,成为当时最热门的影片,该片不仅获得了百花奖,其内容在当时的传播度也可谓家喻户晓,而电影里的插曲《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更是人尽皆知,时至今日还在传唱。

qymmAbE.jpg!web

《洪湖赤卫队》是武汉制片厂最有知名度的作品

至此以后,武汉制片厂制作了许多反应人民群众不畏艰险、勇敢生活的故事,许多普通人的实际都被武汉制片厂用来改编,像《亲人》和《革命雄风战胜龙卷风》都是当时武汉制片厂的代表作。

而除了故事片,武汉制片厂还开始制作纪录片与科教片,这为后来湖北制片厂成为中国纪录片大厂打下了基础。当时武汉制片厂的纪录片主要是为了记录时代以及歌颂社会主义建设。像《高山创业》和《政府汉江》等作品,都很好地向大众反映各行各业的先进事迹,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

1961年,国务院根据当时中国经济形势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致使全国多家制片厂开始合并,而武汉制片厂和珠江制片厂的合并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的。当时两厂决定,武汉厂保留纪录片电影的制作人员,而故事片生产的专业人员都在厂长方西的带领下赶去珠江制片厂,两厂合并为湖北新影厂,两边从此从类型片上分工,一边做纪录片,一边做故事片。

后来因为特殊时期的影响,湖北新影厂多年没有制作新影片,一直到1978年才回到历史舞台,重新开始电影制作,并正式更名为湖北电影制片厂。

这之后,湖北制片厂又进入了一个快速的发展期。由于时局是全国百废待兴,湖北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在飞速重建,而湖北制片厂制作的《随州曾侯乙编钟》和《三峡截流》都很好的纪录了那个时候整个湖北省全速发展的精神面貌。

另一方面,湖北制片厂对于故事片的制作也没有落下。《幸福就在你身边》、《五二班日志》、《奇迹的再现》、《世纪之梦》等故事片都是当时全国人民群众重要的“精神食粮”,湖北制片厂和武汉人民都为自己能制作出这些电影感到自豪。

从改革开放到近代发展

改革开放后,湖北制片厂也迅速加入到改革的大浪潮中,努力争做各大制片厂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首先,它们开始尝试合拍片,并在1984年与香港银都有限公司合作拍摄了武侠片《乱世英雄乱世情》。这部电影不仅是可追溯的第一部内地与香港的合拍片,它同时打开了内地与香港的一种全新的合作方式和商业模式,既内地制片厂负责制作,香港公司负责投资。而这套内地与香港的合作模式在90年代初期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创造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影片,包括为人称道的《霸王别姬》。

amMriem.jpg!web

《乱世英雄乱世情》剧照,第一部内地和香港合拍片

1980年代末,由于电视行业的兴起,电影市场开始滑坡,湖北制片厂也迅速做出了应对,开始制作电视剧。1987年,湖北制片厂制作了8集连续剧《台湾黑猫旅社》,是中国内地的第一部商业电视剧。该剧不仅在那一年发行量全国第一,并获得了全国优秀电视剧二等奖。

Evymeer.jpg!web

《台湾黑猫旅社》剧照

此后湖北制片厂利用自己的社会资源拍摄了大量电视剧,并且成绩斐然。这里面包括《阿C的口服》《婆媳情》《车上的月亮》《天上和地下的人们》和《大潮之下》等商业电视剧,也包括了《辛亥首义》和《男儿女儿好看时》这样具有艺术水准的高品质电视剧。

这些电视剧不仅成为人们平时娱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帮助一批年轻电影人锻炼成长,后来成为湖北电影的中坚力量。更重要的是,在那个各大制片厂纷纷欠债接近倒闭的年代,湖北制片厂靠着自己的创新模式活了下来,实在不易。

遗憾的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到了90年代中期大量海外电视剧进入中国市场,对于国内电视剧生产的冲击力巨大。在大环境压力下即使是湖北制片厂也很难再在电视剧上实现新的建树。

而电影行业更是进入历史最大的冰河期,这个阶段许多制片厂都处于停滞状态。而湖北制片厂在压力之下重新将自己的重心放回了拿手的纪录片领域。因为彼时三峡工程的建设是全国最重要的项目之一,于是在国家的支持下湖北制片厂拍摄了大量关于三峡的纪录片,包括《三峡梦正圆》《黄金水道》《三峡情趣》等这些水利电力和生态环保的纪录片,并取得佳绩。又一次,湖北制片厂用自己的方式证明了自己,并活了下来。

QFvMvaI.jpg!web

《三峡情趣》剧照

湖北电影产业现状

中国加入WTO以后,电影生产的政策发生变化。允许个人和民营企业投资电影制作以及鼓励拍摄主旋律电影成为当时的国家号召。

而为了响应这份号召,湖北制片厂先后拍摄了多部低成本高口碑的主旋律电影来为国家造势。这其中《千秋三峡》和《三峡伟业》都是在当时难得能实现票房盈利的主旋律佳作。

im6V7r6.jpg!web

《千秋三峡》那获得了第11届华表奖,并提名第25届金鸡奖

后来由于民营电影企业相继崛起,湖北制片厂逐渐淡出大众视野,尽管湖北制片厂偶尔还是会创作《我的渡口》这样的纯艺术片去国际上拿奖。但绝大部分时候他们都已经主要致力于本地电影产业的发展,并且取得了全国范围内优异的成绩。

e6Z7V37.jpg!web

《我的渡口》剧照,该片在蒙特利尔电影节提名最佳影片

首先是票房和观影人次的收益上。最新的一份《湖北省电影产业报告》发布于2018年,里面统计了2017年的时候湖北电影的放映场次已经多达400万场,观影人次达到8312万次,都是按照每年10%以上的比例在不断增长。而2017年湖北省总票房收益达到24.7亿元,位居全国第7,在所有省份中处于领跑地位,这其中尤其是武汉市成绩最为突出,一个城市就贡献了全省54.4%的票房。

同时,武汉的影院表现也十分突出,在湖北全省355家影院中,票房前10的影院有9家来自武汉。而全国影院票房前50的影院中,武汉市占据了3席,分别排在25、42和48位。

当然,在目前的发展中也会有不足之处,比如湖北省的院线发展就非常不平衡。截止到2017年12月,湖北省一共有23条电影院线,但收益悬殊极大。其中第一名的湖北银兴院线影业的全省一年票房占比达到23%,而最后一名的北京九州中原数字电影院线的占比仅0.03%,相差几乎是百倍。

E7BjAfV.jpg!web

湖北省电影放映场次和银幕数逐年降低,图片来源《中国电影市场》

另外,影院增长缓慢,盈利能力下降以及影院布局不均匀也在抑制湖北省的电影产业发展。而如今的疫情无疑更加让武汉本地的院线产业雪上加霜,想要回到一个2017年的水平都会十分困难,更不要说再进步了。

所以,我们也希望这次困难过后,除了医疗援助和物资援助,相关部门能够为武汉和整个湖北省的院线提供一些经济援助和补贴,帮他们渡过难关。

电影里的武汉

除了电影制作与电影产业发展,武汉一直以来也是电影取景圣地。毕竟它作为长江和汉水的交汇之地,再加上古老的市井文化和渡口文化,浓厚的人文气息让它与视觉艺术非常搭配。

我们的第六代导演尤其偏爱武汉这座城市,像王小帅的《扁担姑娘》,娄烨的《颐和园》和《浮城谜事》,张元的《达达》,王超的《江城夏日》。以上这些电影都是在武汉拍摄,王小帅还曾经在武汉生活过。

《大众文艺》认为,第六代导演会偏爱武汉这座城市,是因为武汉这座城市无论是视觉上还是文化上都具备独特的气质,符合第六代导演的时代心态。而武汉这座城市也能让角色活起来,为作品注入生气。武汉灰蒙蒙的城市色彩以及拍摄出来画面上粗糙的颗粒质感,都对电影作品的发挥了极大地作用。

这个时候就不得不提近年来像《失孤》《万箭穿心》《全城通缉》和《黄金时代》等高口碑电影也都是在武汉拍摄,或许也是因为看中了江城散发出的独特视觉气质吧。

VriEFjv.jpg!web

《万箭穿心》剧照,非常“武汉”的电影

如今的武汉和湖北省因为疫情笼罩在阴影之下,但是我们相信这样一个具有文化气质,为中国电影做出过卓越贡献的省市绝对能够挺过这次难关。不管是武汉还是中国电影都还没有赢够,我们都还会用自己电影继续证明自己,继续活下去。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